一位老书记的无悔“遗产”|全省党员干部热议罗官章先进事迹:只要心中有民 脚下就会有路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24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罗官章(右)在地里了解新技术。(资料图片)

38.83元,是罗官章的全部存款;49年,是他把光阴镌刻在深山里的长度。数字背后,是一位老党员对“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一生践行。

罗官章去世后,湖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坚守,被更充分地展现出来。他身上凝结的忠诚、实干与无私品格,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的“精神粮食”。

“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正财富!”国网湖北技培中心驻丹江口市蒿坪村“第一书记”陈骏看到本报报道后,在朋友圈分享道:“散尽千金,造福一方;退而不休,死而后已。”

“做好自己、影响他人,积沙成塔、积水成渊,只要像罗官章这样的党员干部慢慢多起来,共同富裕的理想就能变成现实。”驻村已近5年的陈骏认为,助力乡村振兴,不能满足于“力所能及地去干点有益于群众的事情”,而是要“想方设法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武汉农业集团副总经理石俊马,曾在五峰挂职工作过。对于罗老带领村民种天麻致富、慷慨解囊帮助群众的事迹早已耳熟能详,罗老去世后的报道让他再次动容。

“工资卡余额仅剩38.83元,与他留给牛庄乡年产值数亿元的天麻产业,形成强烈反差。”石俊马感言,罗老用一生诠释了“农业的希望在田野,党员的价值在奉献”的深刻内涵。

“罗老拿出5.5万元退休金作为研发基金,技术成功后无偿传授给乡亲,还主动为大家对接销路,用大公无私、持之以恒换回了致富产业。”石俊马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技术瓶颈、农户参与顾虑、市场对接不畅等问题,作为农业国企,要鼓足“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勇气,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强化联农带农作用,多做打基础、解民忧、暖民心的事。

与牛庄乡同处北纬30度、位于大别山南麓的蕲春县刘河镇,孕育着另一种中药材——蕲艾。

“同是山区、革命老区,罗官章扎根深山带领群众脱贫的事迹,是我们基层干部的精神标杆。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增收,离不开这份‘攻坚为民’的初心。”刘河镇党委书记陈虎说,他将借鉴罗老“手把手传技术”的做法,做实技术培训与全链条服务,在实现蕲艾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让群众在土地流转、务工就业、集体分红中持续获益。

“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鼓起来,我吃不好睡不香。”这是罗官章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这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让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在群山间落地生根。

“罗老的事迹,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老书记的实干匠心,也提醒我们,农业科研要和产业结合得更紧密,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增收。”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游艾青向记者表示,罗官章为了一粒天麻种,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坚守800多天,这种“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让他深受感动。他认为,农业科研人员还要具备罗老“吃不好睡不香”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扎根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有使命、有组织、有市场需求的科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乡亲们送去致富的“金钥匙”。

“衣柜最上层的7枚奖章,是罗老一生奉献的见证,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他的为民情怀、务实作风、高尚品质,让我深受触动。”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长青向记者表示,要汲取罗官章精神力量,多深入基层,紧贴群众需求,聚焦一老一小、群众急难愁盼,让文明实践工作更接地气、更贴民心。

“一位副县级干部,38.83元的工资卡余额,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细细品味却是‘难能可贵’。”在英山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雷刚看来,这是老党员不忘初心、廉洁奉公的“最好证明”,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好遗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凯

责任编辑:李欢

一位老书记的无悔“遗产”|全省党员干部热议罗官章先进事迹:只要心中有民 脚下就会有路

发表时间:2025-11-24 来源:湖北文明网

罗官章(右)在地里了解新技术。(资料图片)

38.83元,是罗官章的全部存款;49年,是他把光阴镌刻在深山里的长度。数字背后,是一位老党员对“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一生践行。

罗官章去世后,湖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坚守,被更充分地展现出来。他身上凝结的忠诚、实干与无私品格,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的“精神粮食”。

“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正财富!”国网湖北技培中心驻丹江口市蒿坪村“第一书记”陈骏看到本报报道后,在朋友圈分享道:“散尽千金,造福一方;退而不休,死而后已。”

“做好自己、影响他人,积沙成塔、积水成渊,只要像罗官章这样的党员干部慢慢多起来,共同富裕的理想就能变成现实。”驻村已近5年的陈骏认为,助力乡村振兴,不能满足于“力所能及地去干点有益于群众的事情”,而是要“想方设法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武汉农业集团副总经理石俊马,曾在五峰挂职工作过。对于罗老带领村民种天麻致富、慷慨解囊帮助群众的事迹早已耳熟能详,罗老去世后的报道让他再次动容。

“工资卡余额仅剩38.83元,与他留给牛庄乡年产值数亿元的天麻产业,形成强烈反差。”石俊马感言,罗老用一生诠释了“农业的希望在田野,党员的价值在奉献”的深刻内涵。

“罗老拿出5.5万元退休金作为研发基金,技术成功后无偿传授给乡亲,还主动为大家对接销路,用大公无私、持之以恒换回了致富产业。”石俊马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技术瓶颈、农户参与顾虑、市场对接不畅等问题,作为农业国企,要鼓足“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勇气,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强化联农带农作用,多做打基础、解民忧、暖民心的事。

与牛庄乡同处北纬30度、位于大别山南麓的蕲春县刘河镇,孕育着另一种中药材——蕲艾。

“同是山区、革命老区,罗官章扎根深山带领群众脱贫的事迹,是我们基层干部的精神标杆。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增收,离不开这份‘攻坚为民’的初心。”刘河镇党委书记陈虎说,他将借鉴罗老“手把手传技术”的做法,做实技术培训与全链条服务,在实现蕲艾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让群众在土地流转、务工就业、集体分红中持续获益。

“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鼓起来,我吃不好睡不香。”这是罗官章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这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让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在群山间落地生根。

“罗老的事迹,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老书记的实干匠心,也提醒我们,农业科研要和产业结合得更紧密,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增收。”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游艾青向记者表示,罗官章为了一粒天麻种,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坚守800多天,这种“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让他深受感动。他认为,农业科研人员还要具备罗老“吃不好睡不香”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扎根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有使命、有组织、有市场需求的科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乡亲们送去致富的“金钥匙”。

“衣柜最上层的7枚奖章,是罗老一生奉献的见证,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他的为民情怀、务实作风、高尚品质,让我深受触动。”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长青向记者表示,要汲取罗官章精神力量,多深入基层,紧贴群众需求,聚焦一老一小、群众急难愁盼,让文明实践工作更接地气、更贴民心。

“一位副县级干部,38.83元的工资卡余额,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细细品味却是‘难能可贵’。”在英山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雷刚看来,这是老党员不忘初心、廉洁奉公的“最好证明”,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好遗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