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考察时强调,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要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把社区居民和单位组织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为积极响应武汉市“牢记殷殷嘱托·建功英雄城市”活动,青山区创新推出“青”字系列行动,让党的声音传遍街巷楼栋,让居民踊跃参与基层治理。
“青”音传党声,理论宣讲入人心
“党和政府为百姓想得很周到,国家出钱建高楼……”不久前,钢都花园街道绿景苑社区的广场空地上,近八旬入党的吴传发用自编慢板唱词《幸福不忘共产党》歌颂党的恩情。台下居民听得入神,小朋友们眼里满是好奇。这一堂别开生面的“微党课”,正是青山区让理论宣讲“活”起来的缩影。
为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让党的声音由“专人讲”变为“大家传”,青山区打造“沿着总书记考察的足迹”现场教学点,邀请亲历者现场还原总书记考察时的情景,让党的声音从“讲台”走进党群阵地、楼栋庭院、广场长廊等鲜活场景,同时深入挖掘社区中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高、有文艺宣讲特长的党员骨干,整合“党校教授+模范典型+草根名嘴”三类资源,组建“先锋讲师团”,用切身感受解读党的理论。“天天敲门组”成员更是在服务群众、入户走访时,在收集问题、化解矛盾中,将宣讲触角延伸至居民群众“家门口”,用身边故事传递党的声音。
截至目前,该区线上线下累计开展宣讲59次,“先锋榜样一线讲”活动43场次,“楼栋微党课”覆盖1710余人次。
“青”力建家园,共建共享惠民生
“李奶奶,您的午餐到了!”正午时分,顺丰快递小哥郭群敲响了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
作为“楚丰轻骑钢花分队”的一员,像这样义务为独居老人送餐上门的爱心服务,郭群和队友们已坚持了一年多,累计送餐200余次,还与3名孤寡老人建立了长期结对帮扶关系。
这支由快递小哥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不仅是社区的“爱心送餐员”,还是“流动网格员”——派件途中如果发现井盖破损、电线裸露等隐患,小哥们会通过专属联络群“随手拍”上报,今年已推动解决10余处安全问题;在邻里议事会上,他们提出的“充电桩布点优化”等建议,均被纳入社区微更新项目。
从“匆匆过客”到“社区主人”,快递小哥的转变,正是青山区用暖心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此外,青山区还积极推动组织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建立229个小区党组织,将党群服务驿站、“长廊议事会”等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收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从驻区单位、“两企三新”等领域选聘106名党员骨干担任兼职委员,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共商治理难题,以“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闭环推进实事落地,领办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绿化设施改造等民生实事266件,有效解决物业服务提升、老旧小区环境整治等群众身边难题603个,让治理成果转化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真正实现“小区事、大家议、共同办”。
“青”眼观变迁,家园新景聚民心
“您看这张照片,左边是过去的工人村棚户区,泥巴路、矮平房,一家五口挤在18平方米的小屋里;右边是现在的青和居小区,电梯房、花园景,老人吃饭可以去‘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孩子放学有‘四点半学校’托管。”在青山区“青山常青”陈列展上,讲解员向参观居民介绍着家园变迁。
变迁,更彰显于群众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里。工人村街道的青年们自发组建青“村”摄影社,用镜头记录身边的美好瞬间,并将这些照片制作成冰箱贴分发给周边居民,成为大家口中“幸福的见证”。
在绿景苑社区,一个个泡沫雕塑引得过往行人驻足。它们有的还原了当年青山红房子的居住环境,有的是一艘栩栩如生的“红船”。
青山区的居民们用多元艺术形式,把“家园变迁”从“可看”变成“可触”“可感”,实现了从民生改善到精神富足的跨越。
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从民生改善到精神富足,青山区正让牢记殷殷嘱托成为每一位居民的行动自觉。下一步,青山区将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更强合力,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子上续写青山篇章。(湖北日报通讯员 董金辉 马永祺)
发表时间:2025-11-21 来源:湖北文明网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考察时强调,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要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把社区居民和单位组织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为积极响应武汉市“牢记殷殷嘱托·建功英雄城市”活动,青山区创新推出“青”字系列行动,让党的声音传遍街巷楼栋,让居民踊跃参与基层治理。
“青”音传党声,理论宣讲入人心
“党和政府为百姓想得很周到,国家出钱建高楼……”不久前,钢都花园街道绿景苑社区的广场空地上,近八旬入党的吴传发用自编慢板唱词《幸福不忘共产党》歌颂党的恩情。台下居民听得入神,小朋友们眼里满是好奇。这一堂别开生面的“微党课”,正是青山区让理论宣讲“活”起来的缩影。
为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让党的声音由“专人讲”变为“大家传”,青山区打造“沿着总书记考察的足迹”现场教学点,邀请亲历者现场还原总书记考察时的情景,让党的声音从“讲台”走进党群阵地、楼栋庭院、广场长廊等鲜活场景,同时深入挖掘社区中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高、有文艺宣讲特长的党员骨干,整合“党校教授+模范典型+草根名嘴”三类资源,组建“先锋讲师团”,用切身感受解读党的理论。“天天敲门组”成员更是在服务群众、入户走访时,在收集问题、化解矛盾中,将宣讲触角延伸至居民群众“家门口”,用身边故事传递党的声音。
截至目前,该区线上线下累计开展宣讲59次,“先锋榜样一线讲”活动43场次,“楼栋微党课”覆盖1710余人次。
“青”力建家园,共建共享惠民生
“李奶奶,您的午餐到了!”正午时分,顺丰快递小哥郭群敲响了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
作为“楚丰轻骑钢花分队”的一员,像这样义务为独居老人送餐上门的爱心服务,郭群和队友们已坚持了一年多,累计送餐200余次,还与3名孤寡老人建立了长期结对帮扶关系。
这支由快递小哥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不仅是社区的“爱心送餐员”,还是“流动网格员”——派件途中如果发现井盖破损、电线裸露等隐患,小哥们会通过专属联络群“随手拍”上报,今年已推动解决10余处安全问题;在邻里议事会上,他们提出的“充电桩布点优化”等建议,均被纳入社区微更新项目。
从“匆匆过客”到“社区主人”,快递小哥的转变,正是青山区用暖心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此外,青山区还积极推动组织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建立229个小区党组织,将党群服务驿站、“长廊议事会”等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收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从驻区单位、“两企三新”等领域选聘106名党员骨干担任兼职委员,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共商治理难题,以“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闭环推进实事落地,领办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绿化设施改造等民生实事266件,有效解决物业服务提升、老旧小区环境整治等群众身边难题603个,让治理成果转化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真正实现“小区事、大家议、共同办”。
“青”眼观变迁,家园新景聚民心
“您看这张照片,左边是过去的工人村棚户区,泥巴路、矮平房,一家五口挤在18平方米的小屋里;右边是现在的青和居小区,电梯房、花园景,老人吃饭可以去‘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孩子放学有‘四点半学校’托管。”在青山区“青山常青”陈列展上,讲解员向参观居民介绍着家园变迁。
变迁,更彰显于群众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里。工人村街道的青年们自发组建青“村”摄影社,用镜头记录身边的美好瞬间,并将这些照片制作成冰箱贴分发给周边居民,成为大家口中“幸福的见证”。
在绿景苑社区,一个个泡沫雕塑引得过往行人驻足。它们有的还原了当年青山红房子的居住环境,有的是一艘栩栩如生的“红船”。
青山区的居民们用多元艺术形式,把“家园变迁”从“可看”变成“可触”“可感”,实现了从民生改善到精神富足的跨越。
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从民生改善到精神富足,青山区正让牢记殷殷嘱托成为每一位居民的行动自觉。下一步,青山区将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更强合力,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子上续写青山篇章。(湖北日报通讯员 董金辉 马永祺)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