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原名黄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孕育了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00多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部队,以“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享誉神州,是新中国唯一用“红”字褒奖的县市。1921年革命火种点燃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间,红安人民“送郎参军、送子当兵”,48万红安人中14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留下姓名的烈士仅有22552人,可以说是“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牺牲之重、贡献之大世所罕见。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年来,红安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敢于拼搏,不胜不休,以红色基因为魂、文旅融合为桥,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信仰如磐: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精神密码
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热血铸忠诚,用“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上战场”的赤诚,铸就了军民同心的钢铁长城。
被称为“革命母亲”的兰桂珍,在革命斗争中先后失去了父亲、丈夫、4个儿子和4个兄弟,共10位亲人,3位被确定为革命烈士。全家11口人,最后只剩下她1个人。“虽然没有了骨肉亲人,但我的心早已跟革命融为一体,共产党、红军就是我的亲人!”在红安,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戴克敏一家14人相继投身革命,最终13人英勇牺牲,仅胞妹戴觉敏幸存。他在临刑前留下遗言:“我走后,请告诉我的父亲,我是清白的,是革命的,希望他和全家不要为我难过,大家努力革命到底!”牺牲时年仅27岁。
徐正修送夫送子参军,自己也积极参加了革命活动,被选为村里妇女会的干部和区苏维埃妇女会的常务委员,还入了党,他们一家人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丈夫儿子相继牺牲后,她仍坚持日夜照料伤病员,并用歌声鼓励战士们坚持战斗:“党是母亲院是家,为母为家把敌杀。血可流完头可断,满山开遍革命花……”
正是红安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支撑起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沉淀为大别山精神最深厚的底色。
线路如桥:区域协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神武峡、赤黄红”文旅融合发展部署,在推进大别山红色旅游联盟中扛大旗、打头阵。11月13日,2025湖北红安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季盛大启幕,鄂豫皖三省十二县(市、区)文旅相关负责人齐聚红安,共商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大计。
作为“赤黄红”文旅主轴中的核心点位,红安联动鄂豫皖三省周边区域,精心规划精品旅游线路,将沿线景区串珠成链,实现“红色+绿色+古色”多维融合,铺就出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串联发展与民生的文旅融合之路,让红色精神可感可触。
——跨省联动核心线路“红旗漫卷·大别山红色脊梁之旅”。沿循高铁脉络,高效串联武汉黄陂、红安、河南新县,安徽金寨、裕安、大悟、麻城等核心区域,游客一日跨三省,五日游七城,亲身丈量中国革命的重要“脊梁”。
——省级全景线路“‘赤黄红’荆楚文化全景巡礼”。串联武汉、黄州、红安、赤壁、洪湖五地,登黄鹤楼品荆楚文脉,游东坡赤壁怀历史豪情,在红安接受红色洗礼,在洪湖体悟革命情怀,构建读懂湖北的“黄金走廊”。
——黄冈区域打造“文脉传承·寻迹东坡人文之旅”。三日串联黄州、英山、红安,实现从苏东坡、毕昇到董必武的跨时空文明对话。
——聚焦红安县内特色,设计三条主题特色游线路。“红色印迹·初心探寻之旅”,一日串联核心红色景点,搭配实景演艺《红安永远红》让信仰之光直抵心灵;“绿色生态·康养休闲之旅”依托天台山、帝王湖等自然景观,实现身心康养;“古色人文·乡韵体验之旅”走进祝家楼古村落等人文景点,品味乡愁古韵。这些线路的规划,既源于红安密集的红色资源禀赋,更旨在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线路的推出有效激活发展动能,沿线村庄可建成集红培、研学于一体的教育示范点,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让红色文旅成为带动老区发展的支柱产业,逐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目前,红安县先后建成和美乡村示范点100余个,打造亮剑程河、忠诚八一、清廉观音阁、英雄盐店河等一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16个国家传统村落修复提升项目全面启动,文旅融合的红利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实干如笔:上下同频绘写老区振兴画卷
“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红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支点建设战略部署,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以“项目建设年、消费提振年、红色文旅突破年”三大行动为抓手,奋力书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答卷。
传承铁血红安基因,打造红色文旅高峰。实施“薪火永传、产品焕新、品牌闪耀、业态蝶变、区域协作”五大行动,全力打造大别山地区红色文旅标杆、全国研学培训基地、全国一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黄麻纪念园、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故居纪念园、长胜街入选湖北百大红色地标名录。投资2.8亿元提档升级的黄安古城·影视幻城成为红安文旅新地标。做实大别山红色旅游城市发展联盟,拓展文化赋能路径,着力突破传统红色旅游模式,围绕“红色+”,重点在“红色+商业”“红色+演艺”“红色+非遗、文创”三大方向进行深度融合探索,加快构建“全时全域全龄”文旅体验新业态,着力打造一批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一批红色文化小剧。发展壮大红色文旅产业,持续擦亮“红安永远红”品牌,推动“基因红”转化为“发展红”。
据悉,前三季度红安共接待游客1066.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32亿元,国庆期间“宠客”模式火爆出圈,接待游客10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和33.4%,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红色文旅交出了一份兼具“流量”与“质量”的答卷。
夯实产业根基,增强发展后劲。聚焦泛家居、通用电力设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高新区获评2025年“新质生产力领航园区”,投产企业达500余家,税收突破1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162家、高新技术企业126家。红安泛家居产业相继获评“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等殊荣。食品科技产业园初具规模,鄂东综合物流园、中农联红安国际农商城即将投入运营,总投资7亿元的蛋品精深加工及生物提取项目即将投产,县域经济量质齐升。
统筹城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沿江高铁、武汉都市圈环线、武红高速城区出口连接线等交通项目扎实推进,京九高铁拟设红安站,依托武汉都市圈、辐射大别山的开放格局持续拓展。农村“厕所、污水、垃圾”协同治理做法获省委、省政府肯定推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加力发展,职高新校区、中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一中新校区、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先后建成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2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266个。平安红安、安全生产、信访积案攻坚等重点工作扎实有效,红安连续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七连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从革命烽火岁月到新时代振兴征程,大别山精神始终是红安的精神脊梁。“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融入红安人的血脉,成为推动老区振兴的不竭动力。红安将继续以精神为指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革命老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向人民交出更优异的答卷。(湖北日报 文/图:王洪涛 冯兴谱 胡文慧 马玉辉 汪冠 张胜红)
发表时间:2025-11-19 来源:湖北文明网
红安,原名黄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孕育了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00多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部队,以“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享誉神州,是新中国唯一用“红”字褒奖的县市。1921年革命火种点燃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间,红安人民“送郎参军、送子当兵”,48万红安人中14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留下姓名的烈士仅有22552人,可以说是“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牺牲之重、贡献之大世所罕见。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年来,红安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敢于拼搏,不胜不休,以红色基因为魂、文旅融合为桥,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信仰如磐: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精神密码
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热血铸忠诚,用“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上战场”的赤诚,铸就了军民同心的钢铁长城。
被称为“革命母亲”的兰桂珍,在革命斗争中先后失去了父亲、丈夫、4个儿子和4个兄弟,共10位亲人,3位被确定为革命烈士。全家11口人,最后只剩下她1个人。“虽然没有了骨肉亲人,但我的心早已跟革命融为一体,共产党、红军就是我的亲人!”在红安,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戴克敏一家14人相继投身革命,最终13人英勇牺牲,仅胞妹戴觉敏幸存。他在临刑前留下遗言:“我走后,请告诉我的父亲,我是清白的,是革命的,希望他和全家不要为我难过,大家努力革命到底!”牺牲时年仅27岁。
徐正修送夫送子参军,自己也积极参加了革命活动,被选为村里妇女会的干部和区苏维埃妇女会的常务委员,还入了党,他们一家人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丈夫儿子相继牺牲后,她仍坚持日夜照料伤病员,并用歌声鼓励战士们坚持战斗:“党是母亲院是家,为母为家把敌杀。血可流完头可断,满山开遍革命花……”
正是红安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支撑起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沉淀为大别山精神最深厚的底色。
线路如桥:区域协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神武峡、赤黄红”文旅融合发展部署,在推进大别山红色旅游联盟中扛大旗、打头阵。11月13日,2025湖北红安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季盛大启幕,鄂豫皖三省十二县(市、区)文旅相关负责人齐聚红安,共商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大计。
作为“赤黄红”文旅主轴中的核心点位,红安联动鄂豫皖三省周边区域,精心规划精品旅游线路,将沿线景区串珠成链,实现“红色+绿色+古色”多维融合,铺就出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串联发展与民生的文旅融合之路,让红色精神可感可触。
——跨省联动核心线路“红旗漫卷·大别山红色脊梁之旅”。沿循高铁脉络,高效串联武汉黄陂、红安、河南新县,安徽金寨、裕安、大悟、麻城等核心区域,游客一日跨三省,五日游七城,亲身丈量中国革命的重要“脊梁”。
——省级全景线路“‘赤黄红’荆楚文化全景巡礼”。串联武汉、黄州、红安、赤壁、洪湖五地,登黄鹤楼品荆楚文脉,游东坡赤壁怀历史豪情,在红安接受红色洗礼,在洪湖体悟革命情怀,构建读懂湖北的“黄金走廊”。
——黄冈区域打造“文脉传承·寻迹东坡人文之旅”。三日串联黄州、英山、红安,实现从苏东坡、毕昇到董必武的跨时空文明对话。
——聚焦红安县内特色,设计三条主题特色游线路。“红色印迹·初心探寻之旅”,一日串联核心红色景点,搭配实景演艺《红安永远红》让信仰之光直抵心灵;“绿色生态·康养休闲之旅”依托天台山、帝王湖等自然景观,实现身心康养;“古色人文·乡韵体验之旅”走进祝家楼古村落等人文景点,品味乡愁古韵。这些线路的规划,既源于红安密集的红色资源禀赋,更旨在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线路的推出有效激活发展动能,沿线村庄可建成集红培、研学于一体的教育示范点,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让红色文旅成为带动老区发展的支柱产业,逐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目前,红安县先后建成和美乡村示范点100余个,打造亮剑程河、忠诚八一、清廉观音阁、英雄盐店河等一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16个国家传统村落修复提升项目全面启动,文旅融合的红利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实干如笔:上下同频绘写老区振兴画卷
“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红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支点建设战略部署,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以“项目建设年、消费提振年、红色文旅突破年”三大行动为抓手,奋力书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答卷。
传承铁血红安基因,打造红色文旅高峰。实施“薪火永传、产品焕新、品牌闪耀、业态蝶变、区域协作”五大行动,全力打造大别山地区红色文旅标杆、全国研学培训基地、全国一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黄麻纪念园、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故居纪念园、长胜街入选湖北百大红色地标名录。投资2.8亿元提档升级的黄安古城·影视幻城成为红安文旅新地标。做实大别山红色旅游城市发展联盟,拓展文化赋能路径,着力突破传统红色旅游模式,围绕“红色+”,重点在“红色+商业”“红色+演艺”“红色+非遗、文创”三大方向进行深度融合探索,加快构建“全时全域全龄”文旅体验新业态,着力打造一批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一批红色文化小剧。发展壮大红色文旅产业,持续擦亮“红安永远红”品牌,推动“基因红”转化为“发展红”。
据悉,前三季度红安共接待游客1066.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32亿元,国庆期间“宠客”模式火爆出圈,接待游客10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和33.4%,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红色文旅交出了一份兼具“流量”与“质量”的答卷。
夯实产业根基,增强发展后劲。聚焦泛家居、通用电力设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高新区获评2025年“新质生产力领航园区”,投产企业达500余家,税收突破1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162家、高新技术企业126家。红安泛家居产业相继获评“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等殊荣。食品科技产业园初具规模,鄂东综合物流园、中农联红安国际农商城即将投入运营,总投资7亿元的蛋品精深加工及生物提取项目即将投产,县域经济量质齐升。
统筹城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沿江高铁、武汉都市圈环线、武红高速城区出口连接线等交通项目扎实推进,京九高铁拟设红安站,依托武汉都市圈、辐射大别山的开放格局持续拓展。农村“厕所、污水、垃圾”协同治理做法获省委、省政府肯定推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加力发展,职高新校区、中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一中新校区、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先后建成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2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266个。平安红安、安全生产、信访积案攻坚等重点工作扎实有效,红安连续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七连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从革命烽火岁月到新时代振兴征程,大别山精神始终是红安的精神脊梁。“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融入红安人的血脉,成为推动老区振兴的不竭动力。红安将继续以精神为指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革命老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向人民交出更优异的答卷。(湖北日报 文/图:王洪涛 冯兴谱 胡文慧 马玉辉 汪冠 张胜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