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微更新+轻改造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14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以前这里被车轧得坑洼不平,现在路面修得平整又好看,还施划了专门的停车位,带娃出门省心多了!”日前,在市区书台街九重锦广场与书旗路交汇处的人行道上,市民李女士推着婴儿车轻松走过崭新的水泥印花路面,忍不住向身旁的闺蜜分享这份喜悦。

这份获得感,源自市城管执法委正在推进的“微更新、轻改造”实践。今年来,该委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理念,通过“转变思维、借势借力、聚焦需求”三大举措,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共建共享模式,走出一条多方共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新路径,一幅宜居家园的图景在细微处徐徐展开。

转变思维

以“小投入”撬动“大民生”

过去,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主要依赖财政“大包大揽”,部分民生项目因资金问题迟迟无法落地。市区书台街九重锦广场与书旗路交汇处的人行道改造项目便是其中之一,该处早在2023年就因路面破损严重被列入整改计划,却因资金问题搁浅。

市城管执法委打破这一惯性思维,以“微更新、轻改造”为抓手,将“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积极探索“谁受益、谁投资”的共建共享模式。

针对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的诉求,市城管执法委主动对接周边开发商、物业与商户,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改造。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轻改造”原则:不搞大拆大建,仅将破损火烧板路面升级为耐用美观的水泥印花路面;同步优化地下管网、更换井盖,并科学划出67个停车位。

如今,整个项目以最小的干预成本,实现了道路耐用性、停车秩序、商户环境与市民出行体验的同步提升。在九重锦广场,望着络绎不绝的人流,一位商户赞不绝口:“环境变好了,客流也明显增多了……”

借势借力

以“代建契机”实现“整体提升”

城市更新需要系统推进,如何将零散工程整合为“民生套餐”,是市城管执法委探索的新方向。

在王英二期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推进中,该委敏锐捕捉“代建契机”,组织动土专班引导代建企业联合水务公司,与市政、园林部门联动发力,将管网改造与人行道升级、停车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化等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整合、效益倍增。

市区文笔大道北侧1.7公里核心区域的改造,便是这一思路的落地成果。改造中,联合水务公司出资,对人行道进行混凝土基础浇筑并全面刷黑,从根源上解决路面破损顽疾;市政部门同步规划200个停车位,更换32个老旧雨污水井盖消除安全隐患;园林部门则改造140个树池,既美观又保障行人安全。

如今,漫步在文笔大道,人行道平整通畅、沿线停车秩序井然、商户门前清爽整洁……综合改造让这段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造不仅没有动用财政资金,更实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为后续同类民生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聚焦需求

以“精准施策”传递“民生温度”

“微更新”重在精准,贵在贴心——只有真正把握群众需求,改造才能直抵人心。市城管执法委始终从群众关切出发,在细节处下功夫,让“轻改造”充满“人情味”。

在书旗路改造前,工作人员反复听取开发商、物业和商户的意见,将“路面要耐用,别再年年修”“后期维护要到位”等诉求逐一落实。如今,坚固的水泥印花路面配以“政企共管”机制,确保了长效管理。

在文笔大道改造中,工作人员提前深入调研,将沿线群众反映的用水不稳、出行不便、停车困难等“急难愁盼”全部纳入改造方案,实现了从单一工程到系统治理的跨越。“用水稳定了、道路平整了,停车不再犯愁!”“门前畅通了,生意比以往好了三成!”沿街居民和商户的赞誉,是如今城管队员巡查时最大的收获。

“为民管城,既要把握大局,更要留心细节,我们要让每一处‘被遗忘的角落’,都变成温暖市民的理想空间。”市城管执法委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微更新、轻改造’的理念,促使我们‘跳出项目看民生’,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一个项目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让市民长久受益。”

微处见真章,轻改暖人心。 走在咸宁街头,越来越多的“微更新”正悄然改变城市面貌,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指数。这些看似细微的改造,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城市肌理,温暖着千家万户。相信,随着“轻改造”的持续推进,市民生活会越来越美好。(咸宁日报 记者 王莉敏 通讯员 张冰 王军)

责任编辑:王炯

咸宁微更新+轻改造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发表时间:2025-11-14 来源:湖北文明网

“以前这里被车轧得坑洼不平,现在路面修得平整又好看,还施划了专门的停车位,带娃出门省心多了!”日前,在市区书台街九重锦广场与书旗路交汇处的人行道上,市民李女士推着婴儿车轻松走过崭新的水泥印花路面,忍不住向身旁的闺蜜分享这份喜悦。

这份获得感,源自市城管执法委正在推进的“微更新、轻改造”实践。今年来,该委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理念,通过“转变思维、借势借力、聚焦需求”三大举措,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共建共享模式,走出一条多方共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新路径,一幅宜居家园的图景在细微处徐徐展开。

转变思维

以“小投入”撬动“大民生”

过去,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主要依赖财政“大包大揽”,部分民生项目因资金问题迟迟无法落地。市区书台街九重锦广场与书旗路交汇处的人行道改造项目便是其中之一,该处早在2023年就因路面破损严重被列入整改计划,却因资金问题搁浅。

市城管执法委打破这一惯性思维,以“微更新、轻改造”为抓手,将“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积极探索“谁受益、谁投资”的共建共享模式。

针对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的诉求,市城管执法委主动对接周边开发商、物业与商户,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改造。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轻改造”原则:不搞大拆大建,仅将破损火烧板路面升级为耐用美观的水泥印花路面;同步优化地下管网、更换井盖,并科学划出67个停车位。

如今,整个项目以最小的干预成本,实现了道路耐用性、停车秩序、商户环境与市民出行体验的同步提升。在九重锦广场,望着络绎不绝的人流,一位商户赞不绝口:“环境变好了,客流也明显增多了……”

借势借力

以“代建契机”实现“整体提升”

城市更新需要系统推进,如何将零散工程整合为“民生套餐”,是市城管执法委探索的新方向。

在王英二期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推进中,该委敏锐捕捉“代建契机”,组织动土专班引导代建企业联合水务公司,与市政、园林部门联动发力,将管网改造与人行道升级、停车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化等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整合、效益倍增。

市区文笔大道北侧1.7公里核心区域的改造,便是这一思路的落地成果。改造中,联合水务公司出资,对人行道进行混凝土基础浇筑并全面刷黑,从根源上解决路面破损顽疾;市政部门同步规划200个停车位,更换32个老旧雨污水井盖消除安全隐患;园林部门则改造140个树池,既美观又保障行人安全。

如今,漫步在文笔大道,人行道平整通畅、沿线停车秩序井然、商户门前清爽整洁……综合改造让这段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造不仅没有动用财政资金,更实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为后续同类民生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聚焦需求

以“精准施策”传递“民生温度”

“微更新”重在精准,贵在贴心——只有真正把握群众需求,改造才能直抵人心。市城管执法委始终从群众关切出发,在细节处下功夫,让“轻改造”充满“人情味”。

在书旗路改造前,工作人员反复听取开发商、物业和商户的意见,将“路面要耐用,别再年年修”“后期维护要到位”等诉求逐一落实。如今,坚固的水泥印花路面配以“政企共管”机制,确保了长效管理。

在文笔大道改造中,工作人员提前深入调研,将沿线群众反映的用水不稳、出行不便、停车困难等“急难愁盼”全部纳入改造方案,实现了从单一工程到系统治理的跨越。“用水稳定了、道路平整了,停车不再犯愁!”“门前畅通了,生意比以往好了三成!”沿街居民和商户的赞誉,是如今城管队员巡查时最大的收获。

“为民管城,既要把握大局,更要留心细节,我们要让每一处‘被遗忘的角落’,都变成温暖市民的理想空间。”市城管执法委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微更新、轻改造’的理念,促使我们‘跳出项目看民生’,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一个项目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让市民长久受益。”

微处见真章,轻改暖人心。 走在咸宁街头,越来越多的“微更新”正悄然改变城市面貌,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指数。这些看似细微的改造,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城市肌理,温暖着千家万户。相信,随着“轻改造”的持续推进,市民生活会越来越美好。(咸宁日报 记者 王莉敏 通讯员 张冰 王军)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