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北京王府井大街王府中心内,一场跨越千里的艺术对话正在进行,咸宁的灵秀山水与北京的恢宏气象碰撞出火花。
当天,“故园家山·咸宁放歌——董继宁中国画作品展”在这里隆重开幕。同场举办的“爱我咸宁·共建家乡——发现咸宁之美”摄影展,与画作相互呼应,共同组成一幅多维度的咸宁风土人情长卷。
多维度呈现咸宁之美
当天下午15时50分,展览开幕式正式举行。王府中心美术馆内,来自首都艺术界和在京咸宁籍人士相聚一堂。
展出的82幅董继宁中国画作品中,包括32幅大型创作,全面展现了咸宁六个县(市、区)独具特色的山水景观与人文风貌。
这是董继宁2020年至今酝酿的力作。5年多来,他用脚步丈量咸宁的山川湖泊,踏遍历史留下的古道堤垸,用双眼记录家乡的春夏秋冬,进而把对家乡深切浓烈的感怀延伸到笔端。
与画展相呼应的是“爱我咸宁·共建家乡——发现咸宁之美”摄影展。这一活动由咸宁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于今年8月启动,面向广大市民群众、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征集作品。
摄影展征集内容涵盖产业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等五个维度,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咸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
这些作品与董继宁的画作一起,将咸宁的青山绿水“搬”到了首都北京,共同构筑了一个立体、多元的咸宁形象。
艺术盛宴引文化共鸣
展厅内,人头攒动,不少人驻足画前细细品味,时而低声交流观感,时而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画面。
观众们在作品《向阳湖上望秋云》前,细细品味咸宁湖泊湿地的韵味;在《古堰千年清水流长》中,静静感受崇阳千年古堰的碧波潋滟;而《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意》,更是以书画合璧的形式,将文学经典与地域人文完美融合……从幕阜山脉的雄奇险峻到淦水河畔的烟雨朦胧,从九宫山的云海松涛到向阳湖的文脉悠长,每一幅画作都饱含着董继宁对家乡山水的赤子深情,对鄂南文化的深刻洞察。
一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咸宁籍青年观看展览后感慨:“看到这些熟悉的山水,仿佛闻到了家乡的桂花香,听到了淦河的流水声。”
特意从天津赶来的收藏家王先生感慨:“这些画作让人看到的不仅是山水,更是一个游子对故乡最深沉的爱。”
“看这笔墨,既见传统功力,又充满现代意识,实在太值得我们学习了。”一名来自中央美院的学生说。
“董继宁身上有着艺术家的风范,他的每一张画都透着对家乡深深的眷念,展示了咸宁的自然生态之美、底蕴之深。”北京王府中心实控人、嘉诚兆业集团董事长韩凯然感慨。
“这不仅是一次展览,更像是一个美丽地方的动人故事!大师笔下的家乡太美了,有时间一定去看看!”现场很多观众表示。
“少时的离开,是为了对家乡更好的回报!这或许是董继宁与家乡咸宁故事的最好总结!”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如此评价。
咸宁文旅华丽转身
“咸宁不仅仅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与王羲之齐名的大书法家李邕,又曾出现过苏东坡‘大江东去’的不朽辞章,更是星火燎原的秋收暴动策源地之一,更有勤劳、善良、朴实的父老乡亲,还有春樱、夏荷、秋桂、冬泉的美丽风物,作为一个从咸宁走出来的艺术工作者,我是怀着‘寸草之心’报‘三春之晖’的虔诚,来完成这些作品的!”开幕式上,董继宁动情地说。
“这次作品展的成功举办,既是董老师个人艺术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咸宁文化走向全国、对话世界的重要窗口。”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部长张廷表示,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京鄂两地文化交流,让更多朋友通过艺术作品认识咸宁、了解咸宁,感受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盛;更期待以文化为纽带,深化两地在艺术创作、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合作,共同谱写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至12月5日结束。北京站结束后,还将在武汉、咸宁及所辖县区巡展,并举办学术研讨会,为咸宁绿色发展注入文化动力。(咸宁日报 记者 马丽娅 陈红菊)
发表时间:2025-11-06 来源:咸宁日报
11月5日下午,北京王府井大街王府中心内,一场跨越千里的艺术对话正在进行,咸宁的灵秀山水与北京的恢宏气象碰撞出火花。
当天,“故园家山·咸宁放歌——董继宁中国画作品展”在这里隆重开幕。同场举办的“爱我咸宁·共建家乡——发现咸宁之美”摄影展,与画作相互呼应,共同组成一幅多维度的咸宁风土人情长卷。
多维度呈现咸宁之美
当天下午15时50分,展览开幕式正式举行。王府中心美术馆内,来自首都艺术界和在京咸宁籍人士相聚一堂。
展出的82幅董继宁中国画作品中,包括32幅大型创作,全面展现了咸宁六个县(市、区)独具特色的山水景观与人文风貌。
这是董继宁2020年至今酝酿的力作。5年多来,他用脚步丈量咸宁的山川湖泊,踏遍历史留下的古道堤垸,用双眼记录家乡的春夏秋冬,进而把对家乡深切浓烈的感怀延伸到笔端。
与画展相呼应的是“爱我咸宁·共建家乡——发现咸宁之美”摄影展。这一活动由咸宁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于今年8月启动,面向广大市民群众、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征集作品。
摄影展征集内容涵盖产业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等五个维度,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咸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
这些作品与董继宁的画作一起,将咸宁的青山绿水“搬”到了首都北京,共同构筑了一个立体、多元的咸宁形象。
艺术盛宴引文化共鸣
展厅内,人头攒动,不少人驻足画前细细品味,时而低声交流观感,时而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画面。
观众们在作品《向阳湖上望秋云》前,细细品味咸宁湖泊湿地的韵味;在《古堰千年清水流长》中,静静感受崇阳千年古堰的碧波潋滟;而《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意》,更是以书画合璧的形式,将文学经典与地域人文完美融合……从幕阜山脉的雄奇险峻到淦水河畔的烟雨朦胧,从九宫山的云海松涛到向阳湖的文脉悠长,每一幅画作都饱含着董继宁对家乡山水的赤子深情,对鄂南文化的深刻洞察。
一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咸宁籍青年观看展览后感慨:“看到这些熟悉的山水,仿佛闻到了家乡的桂花香,听到了淦河的流水声。”
特意从天津赶来的收藏家王先生感慨:“这些画作让人看到的不仅是山水,更是一个游子对故乡最深沉的爱。”
“看这笔墨,既见传统功力,又充满现代意识,实在太值得我们学习了。”一名来自中央美院的学生说。
“董继宁身上有着艺术家的风范,他的每一张画都透着对家乡深深的眷念,展示了咸宁的自然生态之美、底蕴之深。”北京王府中心实控人、嘉诚兆业集团董事长韩凯然感慨。
“这不仅是一次展览,更像是一个美丽地方的动人故事!大师笔下的家乡太美了,有时间一定去看看!”现场很多观众表示。
“少时的离开,是为了对家乡更好的回报!这或许是董继宁与家乡咸宁故事的最好总结!”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如此评价。
咸宁文旅华丽转身
“咸宁不仅仅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与王羲之齐名的大书法家李邕,又曾出现过苏东坡‘大江东去’的不朽辞章,更是星火燎原的秋收暴动策源地之一,更有勤劳、善良、朴实的父老乡亲,还有春樱、夏荷、秋桂、冬泉的美丽风物,作为一个从咸宁走出来的艺术工作者,我是怀着‘寸草之心’报‘三春之晖’的虔诚,来完成这些作品的!”开幕式上,董继宁动情地说。
“这次作品展的成功举办,既是董老师个人艺术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咸宁文化走向全国、对话世界的重要窗口。”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部长张廷表示,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京鄂两地文化交流,让更多朋友通过艺术作品认识咸宁、了解咸宁,感受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盛;更期待以文化为纽带,深化两地在艺术创作、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合作,共同谱写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至12月5日结束。北京站结束后,还将在武汉、咸宁及所辖县区巡展,并举办学术研讨会,为咸宁绿色发展注入文化动力。(咸宁日报 记者 马丽娅 陈红菊)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