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县:培育壮大文旅支柱产业 加快建设中华简牍文化名县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来源:湖北日报

八万里楚风浩荡,三千年梦泽流芳。

古泽云梦,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考古探铲曾在这里唤醒沉睡的密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医记录、最早的刑侦文书、最早的环保法令、最早的个人年谱……一枚枚秦汉简牍的发现,为云梦赢得了“秦简圣地”“简牍之乡”的美誉。

一年来,云梦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五个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中华简牍文化名县”,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深入挖掘简牍文物蕴含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实践价值,培育壮大文旅支柱产业,让文物说话、让文化引流、让文旅赋能,加快打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典范区。

云梦县博物馆焕新迎客。 (云梦县委宣传部供图)

科技赋能,让文物“开口”说话

“未来的你们好,我是2000多年前大秦帝国的‘喜’。”在云梦县博物馆,上海游客李德清轻点屏幕,秦国官吏“喜”的形象便跃然而出,通过AR技术向她和老伴儿讲解秦朝律法。

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这场对话,跨越山海,也跨越时光。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文化殿堂,有力守护着文明精华、文化原乡。”在云梦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周军霞看来,该馆大受欢迎,既得益于丰富的馆藏资源,又离不开展陈形式的创新和文物的活化利用。

2022年以来,云梦累计投入约8500万元,实施博物馆展陈提升工程。设置“文物魔墙”、多媒体动画讲解、3D互动体验区等;推出“云梦密码”线上解谜游戏,累计吸引50万用户通过破解简牍符号通关;升级博物馆安防系统,运用红外双鉴探测器和玻璃破碎探测报警器等,为千年简牍罩上智能“金钟罩”。

今年5月,云梦县博物馆推出以简牍文化为主题的文博展,首次公开展出睡虎地秦简《编年记》高清复原卷,运用3D全息投影技术再现秦代律令书写场景,配合智能语音讲解系统,让观众近距离感受2000多年前的法治文明。

携手湖北联通推出“时光门”文博AI一体机,以秦始皇、芈月等历史人物为原型设计数字人形象,通过搭载的高分辨率摄像头,将游客的形象与所选古装造型以及云梦简牍文化相关的背景场景相结合,打造数字文旅消费新场景。

今年8月,云梦县博物馆再度焕新升级,打造了包含7款顶尖XR内容的沉浸式体验区,观众戴上VR眼镜,可以第一视角与历史人物“对话”。新上线的智能语音导览系统,游客扫码即可免费聆听文物背后的深度故事。围绕“黑夫家书”设置的互动设备,还能让观众亲手“书写”家书,增强深度参与感。

云梦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建军介绍,AR虚拟导览、全息文物复原、VR考古模拟等交互技术,以及动态沙盘展示城市变迁、数字人剧场还原历史场景、LED壁画智能变换光影等创新形式,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更多现代解决方案。

云梦县胡金店镇将简牍文化融入油菜花海,吸引游客争相打卡。 (李维亮 摄)

汲古润今,让文化聚势引流

步入“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展厅,多项“首次”与“之最”在一张张老照片的映衬下,彰显出云梦在中国考古史上的独特地位。

简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简牍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云梦,一批批简牍文化守护人正躬身实践,积极挖掘简牍的多重价值,并努力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传播推广。

书法爱好者褚智泉发现,很多书籍里的简牍照片很小,字迹模糊不清,难以品读原文;市面上虽有放大图版本,但又不全面。他历时5个月,找来与睡虎地秦墓竹简相关的5个版本的专业书籍,将1155枚秦简内容逐一比对,整理出带释文的睡虎地秦简全套放大图版资料,并将研究成果提供给中国书法家协会,助力《新中国新发现书法大系:云梦秦简》系列书籍出版发行。

皮影小品《秦律戏中戏》,是根据睡虎地秦简中的《秦律十八种·田律》改编而成的,台词诙谐,令游客忍俊不禁。76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云梦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秦礼刚说:“《田律》中‘春禁伐木’‘夏禁烧草’等条文,与现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一脉相承,前不久它还‘出差’海外,亮相日本大阪世博会!”

自去年11月火爆“出圈”以来,云梦县博物馆日均客流量从六七百人跃升至四五千人,高峰时甚至突破1.6万人。越来越多的游客期待通过生动讲解,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为充实讲解员队伍,云梦县新招录5名专职讲解员;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推动干部培养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开展简牍历史、展陈讲解、仪态管理等定制培训。目前,已有750余名青年干部参加培训,140余人加入志愿讲解员队伍。

今年年初,由孝感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纪委等单位牵头,来自孝感市委党校、云梦县委组织部、云梦县委党校等部门20多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开展集中研讨,深入挖掘云梦简牍中蕴含的法律文化精华、廉政文化基因,历时1个多月打造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3+2特色课程体系,搭建16个“博物馆+”现场教学点,培训省内外学员100批、6200余人次。

云梦县创新打造云梦简牍文化廉洁教育馆,将秦律和简牍记载的律条与党纪律法重点条款相关联、相对应,通过古今对照、借古鉴今,引导党员干部在欣赏简牍文物的同时,深入思考简牍文化蕴含的廉洁理念,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廉养分”。

云梦祥云湾文旅度假区举办集体婚礼活动,新人共赴“白首之约”。 (彭双明 摄)

“馆城相长”,让文旅融合赋能

华灯初上,云梦祥云湾文旅度假区流光溢彩。国风歌舞的余韵未散,热辣摇滚的鼓点已敲击心房。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云梦四度亮相央视,8天接待游客85.8万人次,同比增长92.8%,旅游总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90.69%。

作为楚文化发祥地、秦文化实证地、孝文化传承地,云梦坚持以“博物馆+”理念,推动城市“二次生长”,实现馆城相长、馆城融合。联动楚王城公园、云梦祥云湾文旅度假区等,将文博文化融入城市文化体系,着力打造文脉赓续焕新、文化影响力强的魅力县城。

持续擦亮“上云梦、赢未来”的城市品牌——

云梦着力建设国家一级博物馆,打造中华文脉保护传承基地;建设楚王城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打造全国知名简牍文化展示基地;建设睡虎地国家考古遗址保护区,打造中华法源研究培训基地;建设郑家湖文化客厅,打造有世界影响的简牍研究基地;丰富黄香文化馆内涵,打造中华家教家风传承教育基地。

改造后的云梦黄香文化馆航拍图。 (云梦县委宣传部供图)

博物馆文创街区云间集里,小朋友持“银票”对答飞花令、体验蹴鞠和投壶,观看《大秦铁骑》实景。黄香文化馆非遗展区内,书法爱好者在竹扇绘制中感悟孝爱文化的传承,在拓印体验里探寻秦简文字的魅力。

楚王天下大舞台旁,非遗打铁花与俄罗斯歌舞联袂上演,千点星火化作“火树银花不夜天”,台下欢呼声此起彼伏。“敢唱你就来”直播中,游客纷纷登台献唱,大伙儿操着不同的口音,却有着一样的惬意。

文旅热潮更延伸至乡野田间。胡金店镇的晒谷场上,玉米、辣椒、南瓜等拼出“国庆快乐”字样,老人们在竹椅上回忆往昔,年轻人用镜头记录下丰收场景。伍洛镇的稻田边,小火车的轮子转啊转啊转,“咕噜咕噜”地跑进孩子们的童年。

从“花开十月”到“油菜花海”,从“伍湖四海”到“梦南花海”,从“春田十里”到“耕云种梦”,处处皆是令人心驰神往的田园牧歌。

今年5月,孝感市印发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工作方案,将以孝感市博物馆、空降兵军史馆、云梦县博物馆等文博地标为轴,串联孝云两地重点农文旅景区,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开通旅游交通专线,打造“感恩奋进”特色文化之旅。

云梦之城,古韵新颜。该县聚焦口袋公园、健身环道等,以“水、路、绿、景、城”五维提升城市品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城。规范引导占道经营行为3800余起、规范整治马路市场40余处、拆除违建24处,完成停车泊位建设1055个,新增口袋公园3个,新建景区公厕3个,进一步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增强城市承载力。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不断创新。今年年初至10月31日,该县已累计接待游客687万人次,同比增长135.6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109.67%。

策划:中共云梦县委宣传部

撰文:吴明 程爱华 聂杰杰 施贤阳

责任编辑:李欢

云梦县:培育壮大文旅支柱产业 加快建设中华简牍文化名县

发表时间:2025-11-04 来源:湖北日报

八万里楚风浩荡,三千年梦泽流芳。

古泽云梦,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考古探铲曾在这里唤醒沉睡的密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医记录、最早的刑侦文书、最早的环保法令、最早的个人年谱……一枚枚秦汉简牍的发现,为云梦赢得了“秦简圣地”“简牍之乡”的美誉。

一年来,云梦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五个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中华简牍文化名县”,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深入挖掘简牍文物蕴含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实践价值,培育壮大文旅支柱产业,让文物说话、让文化引流、让文旅赋能,加快打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典范区。

云梦县博物馆焕新迎客。 (云梦县委宣传部供图)

科技赋能,让文物“开口”说话

“未来的你们好,我是2000多年前大秦帝国的‘喜’。”在云梦县博物馆,上海游客李德清轻点屏幕,秦国官吏“喜”的形象便跃然而出,通过AR技术向她和老伴儿讲解秦朝律法。

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这场对话,跨越山海,也跨越时光。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文化殿堂,有力守护着文明精华、文化原乡。”在云梦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周军霞看来,该馆大受欢迎,既得益于丰富的馆藏资源,又离不开展陈形式的创新和文物的活化利用。

2022年以来,云梦累计投入约8500万元,实施博物馆展陈提升工程。设置“文物魔墙”、多媒体动画讲解、3D互动体验区等;推出“云梦密码”线上解谜游戏,累计吸引50万用户通过破解简牍符号通关;升级博物馆安防系统,运用红外双鉴探测器和玻璃破碎探测报警器等,为千年简牍罩上智能“金钟罩”。

今年5月,云梦县博物馆推出以简牍文化为主题的文博展,首次公开展出睡虎地秦简《编年记》高清复原卷,运用3D全息投影技术再现秦代律令书写场景,配合智能语音讲解系统,让观众近距离感受2000多年前的法治文明。

携手湖北联通推出“时光门”文博AI一体机,以秦始皇、芈月等历史人物为原型设计数字人形象,通过搭载的高分辨率摄像头,将游客的形象与所选古装造型以及云梦简牍文化相关的背景场景相结合,打造数字文旅消费新场景。

今年8月,云梦县博物馆再度焕新升级,打造了包含7款顶尖XR内容的沉浸式体验区,观众戴上VR眼镜,可以第一视角与历史人物“对话”。新上线的智能语音导览系统,游客扫码即可免费聆听文物背后的深度故事。围绕“黑夫家书”设置的互动设备,还能让观众亲手“书写”家书,增强深度参与感。

云梦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建军介绍,AR虚拟导览、全息文物复原、VR考古模拟等交互技术,以及动态沙盘展示城市变迁、数字人剧场还原历史场景、LED壁画智能变换光影等创新形式,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更多现代解决方案。

云梦县胡金店镇将简牍文化融入油菜花海,吸引游客争相打卡。 (李维亮 摄)

汲古润今,让文化聚势引流

步入“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展厅,多项“首次”与“之最”在一张张老照片的映衬下,彰显出云梦在中国考古史上的独特地位。

简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简牍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云梦,一批批简牍文化守护人正躬身实践,积极挖掘简牍的多重价值,并努力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传播推广。

书法爱好者褚智泉发现,很多书籍里的简牍照片很小,字迹模糊不清,难以品读原文;市面上虽有放大图版本,但又不全面。他历时5个月,找来与睡虎地秦墓竹简相关的5个版本的专业书籍,将1155枚秦简内容逐一比对,整理出带释文的睡虎地秦简全套放大图版资料,并将研究成果提供给中国书法家协会,助力《新中国新发现书法大系:云梦秦简》系列书籍出版发行。

皮影小品《秦律戏中戏》,是根据睡虎地秦简中的《秦律十八种·田律》改编而成的,台词诙谐,令游客忍俊不禁。76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云梦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秦礼刚说:“《田律》中‘春禁伐木’‘夏禁烧草’等条文,与现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一脉相承,前不久它还‘出差’海外,亮相日本大阪世博会!”

自去年11月火爆“出圈”以来,云梦县博物馆日均客流量从六七百人跃升至四五千人,高峰时甚至突破1.6万人。越来越多的游客期待通过生动讲解,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为充实讲解员队伍,云梦县新招录5名专职讲解员;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推动干部培养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开展简牍历史、展陈讲解、仪态管理等定制培训。目前,已有750余名青年干部参加培训,140余人加入志愿讲解员队伍。

今年年初,由孝感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纪委等单位牵头,来自孝感市委党校、云梦县委组织部、云梦县委党校等部门20多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开展集中研讨,深入挖掘云梦简牍中蕴含的法律文化精华、廉政文化基因,历时1个多月打造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3+2特色课程体系,搭建16个“博物馆+”现场教学点,培训省内外学员100批、6200余人次。

云梦县创新打造云梦简牍文化廉洁教育馆,将秦律和简牍记载的律条与党纪律法重点条款相关联、相对应,通过古今对照、借古鉴今,引导党员干部在欣赏简牍文物的同时,深入思考简牍文化蕴含的廉洁理念,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廉养分”。

云梦祥云湾文旅度假区举办集体婚礼活动,新人共赴“白首之约”。 (彭双明 摄)

“馆城相长”,让文旅融合赋能

华灯初上,云梦祥云湾文旅度假区流光溢彩。国风歌舞的余韵未散,热辣摇滚的鼓点已敲击心房。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云梦四度亮相央视,8天接待游客85.8万人次,同比增长92.8%,旅游总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90.69%。

作为楚文化发祥地、秦文化实证地、孝文化传承地,云梦坚持以“博物馆+”理念,推动城市“二次生长”,实现馆城相长、馆城融合。联动楚王城公园、云梦祥云湾文旅度假区等,将文博文化融入城市文化体系,着力打造文脉赓续焕新、文化影响力强的魅力县城。

持续擦亮“上云梦、赢未来”的城市品牌——

云梦着力建设国家一级博物馆,打造中华文脉保护传承基地;建设楚王城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打造全国知名简牍文化展示基地;建设睡虎地国家考古遗址保护区,打造中华法源研究培训基地;建设郑家湖文化客厅,打造有世界影响的简牍研究基地;丰富黄香文化馆内涵,打造中华家教家风传承教育基地。

改造后的云梦黄香文化馆航拍图。 (云梦县委宣传部供图)

博物馆文创街区云间集里,小朋友持“银票”对答飞花令、体验蹴鞠和投壶,观看《大秦铁骑》实景。黄香文化馆非遗展区内,书法爱好者在竹扇绘制中感悟孝爱文化的传承,在拓印体验里探寻秦简文字的魅力。

楚王天下大舞台旁,非遗打铁花与俄罗斯歌舞联袂上演,千点星火化作“火树银花不夜天”,台下欢呼声此起彼伏。“敢唱你就来”直播中,游客纷纷登台献唱,大伙儿操着不同的口音,却有着一样的惬意。

文旅热潮更延伸至乡野田间。胡金店镇的晒谷场上,玉米、辣椒、南瓜等拼出“国庆快乐”字样,老人们在竹椅上回忆往昔,年轻人用镜头记录下丰收场景。伍洛镇的稻田边,小火车的轮子转啊转啊转,“咕噜咕噜”地跑进孩子们的童年。

从“花开十月”到“油菜花海”,从“伍湖四海”到“梦南花海”,从“春田十里”到“耕云种梦”,处处皆是令人心驰神往的田园牧歌。

今年5月,孝感市印发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工作方案,将以孝感市博物馆、空降兵军史馆、云梦县博物馆等文博地标为轴,串联孝云两地重点农文旅景区,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开通旅游交通专线,打造“感恩奋进”特色文化之旅。

云梦之城,古韵新颜。该县聚焦口袋公园、健身环道等,以“水、路、绿、景、城”五维提升城市品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城。规范引导占道经营行为3800余起、规范整治马路市场40余处、拆除违建24处,完成停车泊位建设1055个,新增口袋公园3个,新建景区公厕3个,进一步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增强城市承载力。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不断创新。今年年初至10月31日,该县已累计接待游客687万人次,同比增长135.6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109.67%。

策划:中共云梦县委宣传部

撰文:吴明 程爱华 聂杰杰 施贤阳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