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明办主办的2025年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线上交流展示活动举行,46个项目依次展演,集中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随州各县(市、区)、随州高新区等各地认真组织线上观看,通过交流互鉴,推动文明实践中心深化文明实践项目培育工作。
随县
活动当天,随县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8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及20余个品牌文明实践项目团队通过线上平台实时观看,观看人数1000余人,掀起学习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的热潮。

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观看学习

厉山镇灯塔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观看学习
观看过程中,大家认真聆听讲解、细致记录亮点,展演中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项目,涵盖理论政策宣讲、移风易俗、文化传承、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丰硕成果,让全体观看人员深受启发。

尚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观看学习
观看结束后,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文明实践项目团队迅速组织交流研讨,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感悟、谋思路。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展演为契机,借鉴优秀经验,立足我县特色,把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

随县中医医院收看交流展示活动直播
广水市
10月16日上午,广水市宣传战线干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负责同志,以及本地文明实践骨干等,线上观看了2025年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交流展示活动,屏幕里的一幕幕实践场景,深深吸引了广大在线干部群众。
广水关庙镇文明文明实践所负责人表示:“各地区的活动项目让他深切感受到文明实践在荆楚大地上的蓬勃生命力,最打动他的是项目背后的志愿力量。他们中有深耕基层的工作者,有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温暖。线上互动环节里,各地分享的创新做法更让他明白,文明实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依托新媒体传播,能结合地域特色方式,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惠及更多群众。”


广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下的“楚楚动人 唱响广水”理论宣讲大篷车项目参与此次2025年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线上展示交流活动。

广水剧团是随州地区唯一楚剧专业院团,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曾获得首届“文华大奖”“四个第一”等国家级奖项。如何用古老楚韵,唱响时代新声,2020年在广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导下,根据群众需求成立“楚楚动人 唱响广水”理论宣讲大篷车项目。项目目前有60余人的专业队伍支撑,年均开展150场文艺理论宣讲活动,累计达900余场,让近32万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听到党的“好声音”。
曾都区
10月16日上午,曾都区组织线上观摩湖北省2025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大家纷纷表示每一个案例都彰显着“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初心,令人倍感振奋。

▲西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项目彻底打破“单向输出”的模式,让群众真正站在舞台中央。竹山县“凝聚网络V力量,助推文旅新发展”项目,聚焦网络名人的力量,扩大竹山文旅的知晓率、影响力;武汉长江新区“上堡格格:云上文明实践家”项目,动员社区志愿者们参与社会治理,让群众参与进来,推动建设睦邻友好社区,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这种“我的活动我参与”的氛围,让文明实践有了最鲜活的生命力。

▲涢水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项目以“群众要什么,就送什么”为核心,实现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匹配。在服务农业农事上,松滋市“话农点金”项目,解决了政策悬空、技术断层、农资造假等问题;秭归县“惠民兴县 橙心橙意”项目,利用直播带货等方式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帮助当地农民就业;民生关爱中,咸丰县“诗雨润幼苗”,仙桃市“花妈妈童心”,枣阳市“光影暖夕益起行动”等项目,直击“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特殊群体的生活痛点。每一项服务都贴着“实用”标签,让文明实践有了温暖的质感。

▲淅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这些项目没有宏大的口号,却以“小而实”的活动把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让文明从抽象概念变成了邻里欢笑、健康保障、文化体验,真正成为推动城市温暖进阶的持久力量。
随州高新区
10月16日上午,随州高新区组织收看2025年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线上展示交流活动。
武汉市新洲区的《文明实践游园会》项目引起大家关注。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新洲区文明实践游园会创新采用“政府引导、社会运作”模式,实现了资源整合的最大化。每场活动仅需投入约5000元经费,却能撬动十倍以上的社会资源;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引导群众参与,针对不同群体设置差异化服务内容,真正做到了“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增强实践活动吸附力;推行“活态传承”,将高台舞狮、楚剧等非遗项目搬上文明实践舞台,组织非遗技艺现场教学,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必追求“高大上”,而要注重“精细实”,要善于创新小切口、低成本的运作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对接群众需求、通过“项目征集令”广泛吸纳参与者,形成“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的良性机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使文明实践活动从单向的“政府独奏”转变为可持续的“社会合唱”。(文明随州)
发表时间:2025-10-17 来源:湖北文明网
10月16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明办主办的2025年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线上交流展示活动举行,46个项目依次展演,集中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随州各县(市、区)、随州高新区等各地认真组织线上观看,通过交流互鉴,推动文明实践中心深化文明实践项目培育工作。
随县
活动当天,随县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8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及20余个品牌文明实践项目团队通过线上平台实时观看,观看人数1000余人,掀起学习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的热潮。

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观看学习

厉山镇灯塔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观看学习
观看过程中,大家认真聆听讲解、细致记录亮点,展演中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项目,涵盖理论政策宣讲、移风易俗、文化传承、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丰硕成果,让全体观看人员深受启发。

尚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观看学习
观看结束后,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文明实践项目团队迅速组织交流研讨,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感悟、谋思路。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展演为契机,借鉴优秀经验,立足我县特色,把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

随县中医医院收看交流展示活动直播
广水市
10月16日上午,广水市宣传战线干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负责同志,以及本地文明实践骨干等,线上观看了2025年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交流展示活动,屏幕里的一幕幕实践场景,深深吸引了广大在线干部群众。
广水关庙镇文明文明实践所负责人表示:“各地区的活动项目让他深切感受到文明实践在荆楚大地上的蓬勃生命力,最打动他的是项目背后的志愿力量。他们中有深耕基层的工作者,有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温暖。线上互动环节里,各地分享的创新做法更让他明白,文明实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依托新媒体传播,能结合地域特色方式,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惠及更多群众。”


广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下的“楚楚动人 唱响广水”理论宣讲大篷车项目参与此次2025年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线上展示交流活动。

广水剧团是随州地区唯一楚剧专业院团,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曾获得首届“文华大奖”“四个第一”等国家级奖项。如何用古老楚韵,唱响时代新声,2020年在广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导下,根据群众需求成立“楚楚动人 唱响广水”理论宣讲大篷车项目。项目目前有60余人的专业队伍支撑,年均开展150场文艺理论宣讲活动,累计达900余场,让近32万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听到党的“好声音”。
曾都区
10月16日上午,曾都区组织线上观摩湖北省2025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大家纷纷表示每一个案例都彰显着“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初心,令人倍感振奋。

▲西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项目彻底打破“单向输出”的模式,让群众真正站在舞台中央。竹山县“凝聚网络V力量,助推文旅新发展”项目,聚焦网络名人的力量,扩大竹山文旅的知晓率、影响力;武汉长江新区“上堡格格:云上文明实践家”项目,动员社区志愿者们参与社会治理,让群众参与进来,推动建设睦邻友好社区,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这种“我的活动我参与”的氛围,让文明实践有了最鲜活的生命力。

▲涢水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项目以“群众要什么,就送什么”为核心,实现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匹配。在服务农业农事上,松滋市“话农点金”项目,解决了政策悬空、技术断层、农资造假等问题;秭归县“惠民兴县 橙心橙意”项目,利用直播带货等方式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帮助当地农民就业;民生关爱中,咸丰县“诗雨润幼苗”,仙桃市“花妈妈童心”,枣阳市“光影暖夕益起行动”等项目,直击“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特殊群体的生活痛点。每一项服务都贴着“实用”标签,让文明实践有了温暖的质感。

▲淅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这些项目没有宏大的口号,却以“小而实”的活动把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让文明从抽象概念变成了邻里欢笑、健康保障、文化体验,真正成为推动城市温暖进阶的持久力量。
随州高新区
10月16日上午,随州高新区组织收看2025年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线上展示交流活动。
武汉市新洲区的《文明实践游园会》项目引起大家关注。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新洲区文明实践游园会创新采用“政府引导、社会运作”模式,实现了资源整合的最大化。每场活动仅需投入约5000元经费,却能撬动十倍以上的社会资源;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引导群众参与,针对不同群体设置差异化服务内容,真正做到了“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增强实践活动吸附力;推行“活态传承”,将高台舞狮、楚剧等非遗项目搬上文明实践舞台,组织非遗技艺现场教学,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必追求“高大上”,而要注重“精细实”,要善于创新小切口、低成本的运作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对接群众需求、通过“项目征集令”广泛吸纳参与者,形成“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的良性机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使文明实践活动从单向的“政府独奏”转变为可持续的“社会合唱”。(文明随州)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