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红安县城关镇金沙社区,一场特殊的“思政课”正在上演。与传统宣讲不同,这场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好人进社区”活动,让非遗技艺与好人故事在同一时空相遇。
这场活动近日在互联网“爆火”,截至目前,精神文明报、湖北发布、文明湖北、荆楚网、极目新闻等国内主流媒体纷纷发声点赞,黄冈发布、直播黄冈、最红安、浠说文明等本地媒体相继转发,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非遗匠心:可触摸的文化遗产
非遗展示区成为本次活动最吸引人气的角落之一。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齐聚一堂,从红安绣活、红安大布到毕昇活字印刷术,从英山石斛炮制到蕲春管窑手工制陶,传承人们现场演示技艺,让深藏于民间的非遗文化从静态的“陈列品”变为鲜活的“日常课”。
这种“可看、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让社区居民不仅了解了非遗技艺,更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匠心精神。
好人故事:可感知的价值引领
宣讲台上,四位“身边好人”的故事讲述着最动人的坚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姜能山的故事以情景剧形式呈现。他从20岁栽下14棵扁柏树立下誓言,到87岁仍坚持义务守墓,一家三代接力守护红军墓的60余载,让台下观众深刻读懂“万众一心、紧跟党走”的老区精神。
“中国好人”潘黎带来《以三大精神为炬照亮全民反诈之路》宣讲,情景剧《牵挂》再现“荆楚楷模”于文英的助老日常,“湖北好人”李敬华则分享了300余篇“民情日记”架起党群连心桥的故事,他们用实干诠释为群众解难题的初心。
社区课堂:有温度的思政教育
这堂设在社区的大思政课,通过红色文艺表演与互动环节交织,让思政教育既有“深度”更有“热度”。舞蹈《八月桂花遍地开》《春风十万里》用灵动舞姿展现黄冈的红色底蕴与新时代风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表演刚劲有力,尽显传统技艺的魅力。
“此次大思政课以榜样为镜、以文化为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非遗展示、故事宣讲与社区互动中。”有网友留言称,这种创新尝试让精神文明在社区土壤中扎根生长,为红安这片红色土地注入更强劲的精神动力。
便民服务:家门口的温暖体验
与非遗展示和好人宣讲相呼应,由专业志愿者提供的爱心理发、艾灸按摩等便民服务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贴心服务。特色农产品展台则集中展示了刚刚丰收的“黄冈味道”,甜糯的红安苕、饱满的罗田板栗、清甜的巴河藕等地标产品琳琅满目,成为黄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缩影。
非遗技艺与好人故事在社区交汇,红色文化与便民服务在街头相遇。这堂走出机关、走进社区的大思政课,让道德建设从“说教”变为“体验”,从“倾听”转为“参与”。网友纷纷点赞,表示社区思政课真正实现了“让精神文明在土壤中扎根生长”的美好愿景。(文明黄冈)
发表时间:2025-10-01 来源:湖北文明网
9月25日,在红安县城关镇金沙社区,一场特殊的“思政课”正在上演。与传统宣讲不同,这场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好人进社区”活动,让非遗技艺与好人故事在同一时空相遇。
这场活动近日在互联网“爆火”,截至目前,精神文明报、湖北发布、文明湖北、荆楚网、极目新闻等国内主流媒体纷纷发声点赞,黄冈发布、直播黄冈、最红安、浠说文明等本地媒体相继转发,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非遗匠心:可触摸的文化遗产
非遗展示区成为本次活动最吸引人气的角落之一。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齐聚一堂,从红安绣活、红安大布到毕昇活字印刷术,从英山石斛炮制到蕲春管窑手工制陶,传承人们现场演示技艺,让深藏于民间的非遗文化从静态的“陈列品”变为鲜活的“日常课”。
这种“可看、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让社区居民不仅了解了非遗技艺,更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匠心精神。
好人故事:可感知的价值引领
宣讲台上,四位“身边好人”的故事讲述着最动人的坚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姜能山的故事以情景剧形式呈现。他从20岁栽下14棵扁柏树立下誓言,到87岁仍坚持义务守墓,一家三代接力守护红军墓的60余载,让台下观众深刻读懂“万众一心、紧跟党走”的老区精神。
“中国好人”潘黎带来《以三大精神为炬照亮全民反诈之路》宣讲,情景剧《牵挂》再现“荆楚楷模”于文英的助老日常,“湖北好人”李敬华则分享了300余篇“民情日记”架起党群连心桥的故事,他们用实干诠释为群众解难题的初心。
社区课堂:有温度的思政教育
这堂设在社区的大思政课,通过红色文艺表演与互动环节交织,让思政教育既有“深度”更有“热度”。舞蹈《八月桂花遍地开》《春风十万里》用灵动舞姿展现黄冈的红色底蕴与新时代风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表演刚劲有力,尽显传统技艺的魅力。
“此次大思政课以榜样为镜、以文化为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非遗展示、故事宣讲与社区互动中。”有网友留言称,这种创新尝试让精神文明在社区土壤中扎根生长,为红安这片红色土地注入更强劲的精神动力。
便民服务:家门口的温暖体验
与非遗展示和好人宣讲相呼应,由专业志愿者提供的爱心理发、艾灸按摩等便民服务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贴心服务。特色农产品展台则集中展示了刚刚丰收的“黄冈味道”,甜糯的红安苕、饱满的罗田板栗、清甜的巴河藕等地标产品琳琅满目,成为黄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缩影。
非遗技艺与好人故事在社区交汇,红色文化与便民服务在街头相遇。这堂走出机关、走进社区的大思政课,让道德建设从“说教”变为“体验”,从“倾听”转为“参与”。网友纷纷点赞,表示社区思政课真正实现了“让精神文明在土壤中扎根生长”的美好愿景。(文明黄冈)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