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故里聚贤才 文脉传承谱新篇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30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九月的潜江秋意渐浓,曹禺故里文脉涌动。9月25日,来自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民政厅、湖北大学等单位的嘉宾代表和全国知名曹禺研究专家、省曹禺文化研究会会员齐聚潜江,以立会启新之仪寻根文脉,以智汇研讨之思激活经典,共同见证曹禺文化研究迈上新台阶。

立会启新 故里寻根

当天上午,湖北省曹禺文化研究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曹禺先生是中国话剧泰斗,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 “东方莎士比亚”。其笔下的《雷雨》《日出》《原野》等经典剧作,以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在中国戏剧史上树起了巍峨丰碑,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近代社会与人文精神的窗口。

本次大会由潜江市人民政府、湖北大学联合主办。潜江是曹禺先生的故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独特的人文魅力。组建湖北省曹禺文化研究会,既是传承弘扬曹禺文化的有力举措,更是推动我省文化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新当选的湖北省曹禺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川鄂为研究会未来发展锚定方向:“将深化曹禺研究,持续产出有深度的学术成果,探索AI时代传播新路径,让经典剧作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同时服务地方发展,将学术研究与潜江文化建设深度结合,充分释放曹禺文化的精神教育效益与品牌价值。”

此次研究会还集纳了湖北各高校和学术团体戏剧研究的学术大家。湖北大学副校长刘志洪表示,近年来,湖北大学文学院与潜江市、长江出版社等合作,围绕曹禺戏剧及其资料文献开展学术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成功获批曹禺相关主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此次研究会的创立,不仅为学校与潜江市的战略合作翻开了新篇章,更为双方未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协同发展开启了良好局面。

会后,与会人员一同走进曹禺纪念馆。馆内的文献资料与实物展品,诉说着曹禺先生的创作历程与精神世界,也让大家对这位文学巨匠与故乡潜江“血与肉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纪念馆将曹禺的个人经历与时代变迁紧密结合,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他创作灵感的来源。”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汪亚琴说,这种“从生活到艺术”的呈现方式,对当下曹禺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

智汇研讨 经典新生

当天下午的曹禺文化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围绕“曹禺戏剧的精神内涵、传承路径与创新发展”主题展开,专家学者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胡志毅以“曹禺的故乡情结与‘原野情仇’——从《我是潜江人》说开去”为题,阐释了曹禺的故乡情结与其剧作中情感表达的内在关联,指出潜江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其戏剧创作的血脉,印证了潜江文化对曹禺艺术生命的深刻滋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胡德才以“演不完的《雷雨》”为题,结合《雷雨》演出九十周年的时代背景,剖析了这部作品历经岁月淘洗仍葆有蓬勃生命力的原因——内蕴丰富的人物形象与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使其成为超越时代的经典。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陈赓聚焦“话剧《雷雨》的产业发展与创新路径”,提出经典话剧应顺应时代需求实现IP化开发,通过多元艺术形式演绎与传播,让传统经典在当代焕发新活力,为文化与产业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我认为核心在于‘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倩倩作为青年学者代表,谈到年轻一代如何传承与研究曹禺文化时说,年轻人要成为“桥梁型”的研究者和传承者。一方面,要深深地扎进剧本里,读懂曹禺先生剧作中的人性与深刻,这是“守正”;另一方面要大胆地伸出手,用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活的语言和技术,去触碰今天的观众,这是“创新”,从而激发经典中那些跨越时空的情感与思想,让其在我们这个时代,重新“活”起来,甚至“燃”起来。

现场,各专家学者还围绕“曹禺文化的利用与提升”“碎片化时代曹禺话剧艺术的社会整合意义”“性别议题下曹禺戏剧的当代改编和媒介传播”等主题发言。内容既有对曹禺文化现实价值的探讨,又有对经典传播路径的创新思考;既包含文本考据的深度挖掘,又涵盖性别视角等新兴研究维度,直至研讨结束,大家仍意犹未尽。

紧凑而充实的一天议程,既是曹禺文化研究的新起点,更是文脉传承的新实践。正如曹禺先生的作品历久弥新,这场在潜江举办的盛会,也为曹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开篇。

“此次成立湖北曹禺文化研究会,将曹禺文化研究、交流与传播推向一个全新起点和更高平台,不仅对于深化曹禺先生学术研究、推动话剧艺术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为挖掘潜江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潜江文化知名度,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市文化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蔡敏表示,潜江将全力支持曹禺研究会的各项工作,积极为研究会开展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交流等活动提供便利与服务。(潜江日报记者谭 欣 见习记者王子言

责任编辑:何霄

曹禺故里聚贤才 文脉传承谱新篇

发表时间:2025-09-30 来源:湖北文明网

九月的潜江秋意渐浓,曹禺故里文脉涌动。9月25日,来自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民政厅、湖北大学等单位的嘉宾代表和全国知名曹禺研究专家、省曹禺文化研究会会员齐聚潜江,以立会启新之仪寻根文脉,以智汇研讨之思激活经典,共同见证曹禺文化研究迈上新台阶。

立会启新 故里寻根

当天上午,湖北省曹禺文化研究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曹禺先生是中国话剧泰斗,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 “东方莎士比亚”。其笔下的《雷雨》《日出》《原野》等经典剧作,以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在中国戏剧史上树起了巍峨丰碑,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近代社会与人文精神的窗口。

本次大会由潜江市人民政府、湖北大学联合主办。潜江是曹禺先生的故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独特的人文魅力。组建湖北省曹禺文化研究会,既是传承弘扬曹禺文化的有力举措,更是推动我省文化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新当选的湖北省曹禺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川鄂为研究会未来发展锚定方向:“将深化曹禺研究,持续产出有深度的学术成果,探索AI时代传播新路径,让经典剧作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同时服务地方发展,将学术研究与潜江文化建设深度结合,充分释放曹禺文化的精神教育效益与品牌价值。”

此次研究会还集纳了湖北各高校和学术团体戏剧研究的学术大家。湖北大学副校长刘志洪表示,近年来,湖北大学文学院与潜江市、长江出版社等合作,围绕曹禺戏剧及其资料文献开展学术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成功获批曹禺相关主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此次研究会的创立,不仅为学校与潜江市的战略合作翻开了新篇章,更为双方未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协同发展开启了良好局面。

会后,与会人员一同走进曹禺纪念馆。馆内的文献资料与实物展品,诉说着曹禺先生的创作历程与精神世界,也让大家对这位文学巨匠与故乡潜江“血与肉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纪念馆将曹禺的个人经历与时代变迁紧密结合,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他创作灵感的来源。”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汪亚琴说,这种“从生活到艺术”的呈现方式,对当下曹禺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

智汇研讨 经典新生

当天下午的曹禺文化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围绕“曹禺戏剧的精神内涵、传承路径与创新发展”主题展开,专家学者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胡志毅以“曹禺的故乡情结与‘原野情仇’——从《我是潜江人》说开去”为题,阐释了曹禺的故乡情结与其剧作中情感表达的内在关联,指出潜江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其戏剧创作的血脉,印证了潜江文化对曹禺艺术生命的深刻滋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胡德才以“演不完的《雷雨》”为题,结合《雷雨》演出九十周年的时代背景,剖析了这部作品历经岁月淘洗仍葆有蓬勃生命力的原因——内蕴丰富的人物形象与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使其成为超越时代的经典。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陈赓聚焦“话剧《雷雨》的产业发展与创新路径”,提出经典话剧应顺应时代需求实现IP化开发,通过多元艺术形式演绎与传播,让传统经典在当代焕发新活力,为文化与产业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我认为核心在于‘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倩倩作为青年学者代表,谈到年轻一代如何传承与研究曹禺文化时说,年轻人要成为“桥梁型”的研究者和传承者。一方面,要深深地扎进剧本里,读懂曹禺先生剧作中的人性与深刻,这是“守正”;另一方面要大胆地伸出手,用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活的语言和技术,去触碰今天的观众,这是“创新”,从而激发经典中那些跨越时空的情感与思想,让其在我们这个时代,重新“活”起来,甚至“燃”起来。

现场,各专家学者还围绕“曹禺文化的利用与提升”“碎片化时代曹禺话剧艺术的社会整合意义”“性别议题下曹禺戏剧的当代改编和媒介传播”等主题发言。内容既有对曹禺文化现实价值的探讨,又有对经典传播路径的创新思考;既包含文本考据的深度挖掘,又涵盖性别视角等新兴研究维度,直至研讨结束,大家仍意犹未尽。

紧凑而充实的一天议程,既是曹禺文化研究的新起点,更是文脉传承的新实践。正如曹禺先生的作品历久弥新,这场在潜江举办的盛会,也为曹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开篇。

“此次成立湖北曹禺文化研究会,将曹禺文化研究、交流与传播推向一个全新起点和更高平台,不仅对于深化曹禺先生学术研究、推动话剧艺术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为挖掘潜江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潜江文化知名度,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市文化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蔡敏表示,潜江将全力支持曹禺研究会的各项工作,积极为研究会开展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交流等活动提供便利与服务。(潜江日报记者谭 欣 见习记者王子言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