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国庆前夕,武昌区中小学生都会前往施洋烈士陵园、向警予烈士陵园等地献花。这一活动已成为武昌区“大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景,让红色记忆从书本走进现实。
“思政教育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要让孩子在真实体验中认同价值、塑造品格。”武昌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区以“大思政”理念为引领,通过课程融合、资源整合、队伍建强,推动思政教育从“一门课”变成一种育人生态。
党建引领 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
“党旗引领 三带六好”——这个来自武昌的党建品牌,曾走向全国交流平台。它不仅是党建工作的标签,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好党员带动好老师,好支部带活好团队,好作风带出好氛围”,党组织成为立德树人的坚强核心。
在武昌区,100%的中小学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清晰,沟通协调、进位补台成为常态。区教育局还创新开展“听书记说”特色活动5场,将党建与队伍建设深度融合,相关经验登上学习强国。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但道理要讲得贴近生活、打动人心。”武昌区推进“党润童心”系列党带团队活动,形成“一校一品”德育特色,让红色基因可感可知。
为此,武昌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品牌。目前武昌区共有45000余名少先队员已注册成为“红领巾讲解员”,平均每年在中共五大会址等红色场馆开展各类志愿讲解5000余批次,覆盖20万余人次,培育出了一批批专业、优秀的“红巷苗苗”,多名少先队员斩获“红领巾讲解员大赛”省级荣誉,获评市级“优秀讲解员”称号,形成"红色研学—志愿服务—榜样引领"的育人闭环。
课程融合 让思政课“活”起来
武昌区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将学校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衔接融合,推出了红色、科技、生态环保三类特色研学路线,研学实践路线10条。
“我爱我的武昌城”——这是一门许多武昌中小学生熟悉的德育地方课程。在红巷,拥有一支“覆盖范围广、选拔力度大、梯队力量足、专业培训强”的红领巾讲解员队伍——红巷苗苗,他们用自信大方、细致生动的讲解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薪火。
依托武汉英雄城市底蕴和武昌红色资源,武昌区教育局开发“德育大讲堂”系列课程,把思政课堂搬到辛亥革命博物院、毛泽东旧居、陈潭秋烈士纪念馆等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在武昌,学生不仅在校内上课,还在社区担任治理小助手、在现在产业中争当‘小小产业代言人’,在模拟法庭感受‘庭审现场’。”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思政教育的场域从教室延伸至整个社会。
阅读同样被赋予思政内涵。通过干部领读、教师研读、学生“悦读”三个共同体,武昌构建“全学科阅读+全民阅读+全域阅读”体系,“蒲公英悦读小镇”被专题报道。
此外,武昌区在全国首编《少儿礼仪》读本,推进礼仪教育“四走进”,进课堂、进活动、进家庭、进社区,让文明素养成为思政教育的日常载体。
五育融合 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2024年底,武昌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中小学体育“十条措施”,明确提出“把体育作为C位课程来抓”,让大课间成为“校长的公开课”。体育,成为武昌“以体切入、促五育融合”的重要支点。
“五育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以德为先、相互促进。”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武昌学子在省级以上体艺赛事中斩获200多枚奖牌,青少年科技环保嘉年华连续举办20余年,每年覆盖13万学生。
在“双减”背景下,武昌区通过作业设计提档升级、课堂提质增效,实现“减负”与“增质”并行。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用20年的创新实践作答——以“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里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为评价标准,培育新时代的“阳光少年”。
同时,武汉市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发展素质教育履职考核评价试点,武昌区被市教育局点名表扬。该区立足“校校行”活动,彰显各校素质教育特色,目前已全域铺开。
家校社协同 延伸思政教育链条
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武昌区教育局联合科协、经科、文旅等部门,利用武昌区内8所高校、17家科研院所、28位“两院”院士的科教优势,众筹资源;与妇联、团区委等相关部门及街道、社区实现平台共享,打造3个特色家长课堂育人品牌,20个育人阵地,构建多维立体式协同育人体系。
此外,武昌区还建立“武昌家校共育”平台。该平台自建立以来,已分享家庭教育资源3000余篇、心语70余篇,开展主题直播102场,覆盖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等热点话题。该平台成通过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以及家长论坛等。倡导 “爸爸来参赛、妈妈来加油” 的家校社协同,邀请家长参与课后服务来讲思政课,让家庭与学校产生共鸣,与学校共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2025年,武昌区在全省率先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两项国家级评估认定。作为唯一县区代表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武昌区坚持举全区之力办教育,推动每一所学校都优质,为武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建好“高原”。
“仰望星空,浩瀚银河百舸争流;俯身耕耘,武昌教育未来可期。”武昌教育人正以“绿色教育”为底色,以“大思政”为引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闪亮的未来。 (极目新闻 文/张裕)
发表时间:2025-09-30 来源:湖北文明网
每年国庆前夕,武昌区中小学生都会前往施洋烈士陵园、向警予烈士陵园等地献花。这一活动已成为武昌区“大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景,让红色记忆从书本走进现实。
“思政教育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要让孩子在真实体验中认同价值、塑造品格。”武昌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区以“大思政”理念为引领,通过课程融合、资源整合、队伍建强,推动思政教育从“一门课”变成一种育人生态。
党建引领 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
“党旗引领 三带六好”——这个来自武昌的党建品牌,曾走向全国交流平台。它不仅是党建工作的标签,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好党员带动好老师,好支部带活好团队,好作风带出好氛围”,党组织成为立德树人的坚强核心。
在武昌区,100%的中小学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清晰,沟通协调、进位补台成为常态。区教育局还创新开展“听书记说”特色活动5场,将党建与队伍建设深度融合,相关经验登上学习强国。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但道理要讲得贴近生活、打动人心。”武昌区推进“党润童心”系列党带团队活动,形成“一校一品”德育特色,让红色基因可感可知。
为此,武昌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品牌。目前武昌区共有45000余名少先队员已注册成为“红领巾讲解员”,平均每年在中共五大会址等红色场馆开展各类志愿讲解5000余批次,覆盖20万余人次,培育出了一批批专业、优秀的“红巷苗苗”,多名少先队员斩获“红领巾讲解员大赛”省级荣誉,获评市级“优秀讲解员”称号,形成"红色研学—志愿服务—榜样引领"的育人闭环。
课程融合 让思政课“活”起来
武昌区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将学校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衔接融合,推出了红色、科技、生态环保三类特色研学路线,研学实践路线10条。
“我爱我的武昌城”——这是一门许多武昌中小学生熟悉的德育地方课程。在红巷,拥有一支“覆盖范围广、选拔力度大、梯队力量足、专业培训强”的红领巾讲解员队伍——红巷苗苗,他们用自信大方、细致生动的讲解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薪火。
依托武汉英雄城市底蕴和武昌红色资源,武昌区教育局开发“德育大讲堂”系列课程,把思政课堂搬到辛亥革命博物院、毛泽东旧居、陈潭秋烈士纪念馆等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在武昌,学生不仅在校内上课,还在社区担任治理小助手、在现在产业中争当‘小小产业代言人’,在模拟法庭感受‘庭审现场’。”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思政教育的场域从教室延伸至整个社会。
阅读同样被赋予思政内涵。通过干部领读、教师研读、学生“悦读”三个共同体,武昌构建“全学科阅读+全民阅读+全域阅读”体系,“蒲公英悦读小镇”被专题报道。
此外,武昌区在全国首编《少儿礼仪》读本,推进礼仪教育“四走进”,进课堂、进活动、进家庭、进社区,让文明素养成为思政教育的日常载体。
五育融合 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2024年底,武昌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中小学体育“十条措施”,明确提出“把体育作为C位课程来抓”,让大课间成为“校长的公开课”。体育,成为武昌“以体切入、促五育融合”的重要支点。
“五育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以德为先、相互促进。”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武昌学子在省级以上体艺赛事中斩获200多枚奖牌,青少年科技环保嘉年华连续举办20余年,每年覆盖13万学生。
在“双减”背景下,武昌区通过作业设计提档升级、课堂提质增效,实现“减负”与“增质”并行。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用20年的创新实践作答——以“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里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为评价标准,培育新时代的“阳光少年”。
同时,武汉市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发展素质教育履职考核评价试点,武昌区被市教育局点名表扬。该区立足“校校行”活动,彰显各校素质教育特色,目前已全域铺开。
家校社协同 延伸思政教育链条
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武昌区教育局联合科协、经科、文旅等部门,利用武昌区内8所高校、17家科研院所、28位“两院”院士的科教优势,众筹资源;与妇联、团区委等相关部门及街道、社区实现平台共享,打造3个特色家长课堂育人品牌,20个育人阵地,构建多维立体式协同育人体系。
此外,武昌区还建立“武昌家校共育”平台。该平台自建立以来,已分享家庭教育资源3000余篇、心语70余篇,开展主题直播102场,覆盖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等热点话题。该平台成通过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以及家长论坛等。倡导 “爸爸来参赛、妈妈来加油” 的家校社协同,邀请家长参与课后服务来讲思政课,让家庭与学校产生共鸣,与学校共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2025年,武昌区在全省率先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两项国家级评估认定。作为唯一县区代表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武昌区坚持举全区之力办教育,推动每一所学校都优质,为武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建好“高原”。
“仰望星空,浩瀚银河百舸争流;俯身耕耘,武昌教育未来可期。”武昌教育人正以“绿色教育”为底色,以“大思政”为引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闪亮的未来。 (极目新闻 文/张裕)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