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经开区白浪小学开展2025年秋季迷彩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
重庆路小学课本剧《珍贵的教科书》。
“落后就要挨打,要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9月17日清晨,小雨初歇,空气清新,茅箭区致远学校内氛围肃穆庄重。全校师生齐聚操场,以“烽火记忆・少年志——9・18思政实践日”活动拉开当日学习序幕。
自秋季学期起,十堰市全面启动中小学“迷彩思政课”特色德育品牌建设,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从小学到中学,一场覆盖全学段的思政教育创新实践正有序推进,为青少年成长注入“迷彩力量”。
体系筑基
“迷彩思政课”全面纳入校本课程
秋季开学前夕,市教育局在十堰干部学院举办2025年十堰市“迷彩思政课”教师培训班。来自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5个试点区24所学校的70名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参加培训,为“迷彩思政课”的开展储备师资力量。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迷彩思政课’是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推动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探索。”
为确保“迷彩思政课”有序启动,十堰市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十堰市学校“迷彩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从课程目标、内容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系统规划,构建“市级统筹、县区落实、学校推进”三级联动机制,并聘请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原政委赵友国担任课程顾问,为课程建设提供专业指导。
在师资建设上,十堰市探索“退役军人+思政教师”双师教学模式:面向社会公开招募45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兵教师”,与体音美教师、思政教师共同备课授课,形成专业互补的教学团队。
截至9月中旬,全市已开展“迷彩思政课”教师培训32次,1730余名教师参与其中;各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学生特点,制定“一校一策”实施方案,将“迷彩思政课”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覆盖,推动课程从试点探索阶段向全面启动平稳过渡。
区域探索
迷彩元素融贯多学科场景
“自今年上半年起,全区便开始谋划‘迷彩思政课’建设,秋季开学前作了全面部署。”茅箭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蔚成群介绍。秋季开学首日,茅箭区就以“迷彩思政,铸魂启程”为主题,在重庆路小学举办“开学第一课”活动,通过红色故事分享、军人经验交流、军事科技展示等环节,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为后续课程开展探索适宜形式。
据了解,茅箭区在全区范围内遴选7所试点学校(含4所小学、3所初中),覆盖城乡不同办学类型,确保试点代表性;计划用一年半时间,按照“试点先行、总结完善、全面辐射”的思路,逐步搭建“军事文化浸润、国防教育筑基、思政元素渗透”的育人体系。
重庆路小学作为茅箭区核心试点校,充分发挥校内退伍军人教师优势推进“迷彩思政课”建设。“我们将把退伍军人教师资源用足用好,让他们的军旅经历成为课程鲜活素材。”重庆路小学副校长王澜介绍。
数学教师周玉婷曾是陆军士兵,她将队列训练的条理性融入数学教学,让数学题讲解逻辑更加清晰。体育教师姜睿基曾是火箭军“四有”优秀士兵,他说:“严是必要的,但要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就像当年我的教官对我那样。”教师刘昕哲曾是一名武警战士,他常向学生讲述在西藏日喀则边疆站岗的经历:“我想让他们知道,军人的守护不仅在遥远边疆,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在特色课程方面,学校将开发校本读本,开设‘迷彩少年’体育思政课、‘迷彩旋律’音乐思政课、‘迷彩空间’美术思政课、‘迷彩光影’影视思政课、‘迷彩未来’国防科技创新校本课程等,推动迷彩元素融入多元教学场景。”王澜说。
作为依托军工资源的试点区域,张湾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推进“迷彩思政课”建设。张湾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负责人王娟介绍,秋季开学以来,各校围绕“我是中国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强国有我”等主题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国瑞小学通过入学礼、开学第一课强化学生国家认同;国瑞中学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融入军事训练与实践项目;厦门路小学以“五爱”为核心构建“五维育人课堂”;市十三中结合“迷彩思政”与“三自教育”,突出学生自立、自信、自强品格锤炼;东风第一小学融合科技教育与国防教育,打造特色开学第一课。
王娟表示,后续将组织学生前往东风公司商用车展厅开展研学活动,推动军工文化融入课堂。课程设计方面,张湾区初步规划开发“军工科普+军事训练”特色课程,落实“跨校联研—同课异构—课例打磨”系列教研机制,每月组织试点校开展跨校教研活动;同时邀请东风公司人武部退休工程师担任“校外教研顾问”,参与“迷彩思政课”课程设计指导,促进军工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实践淬炼
国防教育融入日常行为培养
围绕“迷彩思政课”实践落地,各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开展多样化课程实践,切实增强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郧阳区实验中学于9月3日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叠被子技能教学与急救知识培训,邀请专业教官现场示范操作。通过手把手教学、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推动国防教育、实用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纪律意识与责任担当。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马路小学则在9月1日至5日开展“大课间集训”活动,并依据学生年龄差异设计分层教学内容:一年级重点练习入场秩序与基本站姿,以此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二、三年级在站姿基础上增加广播操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团队协调性;四至六年级则加入跑操环节,着力强化学生集体凝聚力。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帮助不同学段学生逐步适应课程纪律要求,循序渐进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通过规范队列行进、推行文明用语、制定规律作息时间表、强化集体生活仪式等细节,增强学生的仪式感和责任感。”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正以特色生活方式为载体,将军人优良作风融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育人成效
在育人体系建构中蜕变成长
记者了解到,随着“迷彩思政课”的逐步推进,育人成效已在学生身上悄然显现。
重庆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宋军说:“我现在每天自己叠被子,还会提醒妈妈把家里的东西摆整齐!”自听完戍边军人“守护家园”的故事后,他明白了“守护自己的小书桌、守护班级的整洁,也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意识正转化为日常行动的自觉。
该校德育主任刘子郡感慨:“以前总有学生上课迟到、桌面杂乱,如今孩子们有了纪律意识,变化特别明显。”现在,学生们每天会提前到教室整理书桌,课间主动排队、轻声交流,作业本字迹也比以前工整不少。
红色故事传递的纪律意识、军人展现的严谨作风,正通过“迷彩思政课”塑造着学生的日常习惯,成为滋养成长的精神养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迷彩思政课’建设: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常态化培训,不断提升教学专业性;另一方面推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同时,逐步完善课程体系,确保‘迷彩思政课’从试点区域向全市中小学有序延伸,让‘迷彩绿’成为十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鲜明底色。”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堰日报 记者 吕超 通讯员 王绪乾)
发表时间:2025-09-25 来源:湖北文明网
十堰经开区白浪小学开展2025年秋季迷彩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
重庆路小学课本剧《珍贵的教科书》。
“落后就要挨打,要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9月17日清晨,小雨初歇,空气清新,茅箭区致远学校内氛围肃穆庄重。全校师生齐聚操场,以“烽火记忆・少年志——9・18思政实践日”活动拉开当日学习序幕。
自秋季学期起,十堰市全面启动中小学“迷彩思政课”特色德育品牌建设,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从小学到中学,一场覆盖全学段的思政教育创新实践正有序推进,为青少年成长注入“迷彩力量”。
体系筑基
“迷彩思政课”全面纳入校本课程
秋季开学前夕,市教育局在十堰干部学院举办2025年十堰市“迷彩思政课”教师培训班。来自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5个试点区24所学校的70名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参加培训,为“迷彩思政课”的开展储备师资力量。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迷彩思政课’是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推动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探索。”
为确保“迷彩思政课”有序启动,十堰市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十堰市学校“迷彩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从课程目标、内容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系统规划,构建“市级统筹、县区落实、学校推进”三级联动机制,并聘请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原政委赵友国担任课程顾问,为课程建设提供专业指导。
在师资建设上,十堰市探索“退役军人+思政教师”双师教学模式:面向社会公开招募45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兵教师”,与体音美教师、思政教师共同备课授课,形成专业互补的教学团队。
截至9月中旬,全市已开展“迷彩思政课”教师培训32次,1730余名教师参与其中;各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学生特点,制定“一校一策”实施方案,将“迷彩思政课”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覆盖,推动课程从试点探索阶段向全面启动平稳过渡。
区域探索
迷彩元素融贯多学科场景
“自今年上半年起,全区便开始谋划‘迷彩思政课’建设,秋季开学前作了全面部署。”茅箭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蔚成群介绍。秋季开学首日,茅箭区就以“迷彩思政,铸魂启程”为主题,在重庆路小学举办“开学第一课”活动,通过红色故事分享、军人经验交流、军事科技展示等环节,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为后续课程开展探索适宜形式。
据了解,茅箭区在全区范围内遴选7所试点学校(含4所小学、3所初中),覆盖城乡不同办学类型,确保试点代表性;计划用一年半时间,按照“试点先行、总结完善、全面辐射”的思路,逐步搭建“军事文化浸润、国防教育筑基、思政元素渗透”的育人体系。
重庆路小学作为茅箭区核心试点校,充分发挥校内退伍军人教师优势推进“迷彩思政课”建设。“我们将把退伍军人教师资源用足用好,让他们的军旅经历成为课程鲜活素材。”重庆路小学副校长王澜介绍。
数学教师周玉婷曾是陆军士兵,她将队列训练的条理性融入数学教学,让数学题讲解逻辑更加清晰。体育教师姜睿基曾是火箭军“四有”优秀士兵,他说:“严是必要的,但要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就像当年我的教官对我那样。”教师刘昕哲曾是一名武警战士,他常向学生讲述在西藏日喀则边疆站岗的经历:“我想让他们知道,军人的守护不仅在遥远边疆,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在特色课程方面,学校将开发校本读本,开设‘迷彩少年’体育思政课、‘迷彩旋律’音乐思政课、‘迷彩空间’美术思政课、‘迷彩光影’影视思政课、‘迷彩未来’国防科技创新校本课程等,推动迷彩元素融入多元教学场景。”王澜说。
作为依托军工资源的试点区域,张湾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推进“迷彩思政课”建设。张湾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负责人王娟介绍,秋季开学以来,各校围绕“我是中国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强国有我”等主题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国瑞小学通过入学礼、开学第一课强化学生国家认同;国瑞中学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融入军事训练与实践项目;厦门路小学以“五爱”为核心构建“五维育人课堂”;市十三中结合“迷彩思政”与“三自教育”,突出学生自立、自信、自强品格锤炼;东风第一小学融合科技教育与国防教育,打造特色开学第一课。
王娟表示,后续将组织学生前往东风公司商用车展厅开展研学活动,推动军工文化融入课堂。课程设计方面,张湾区初步规划开发“军工科普+军事训练”特色课程,落实“跨校联研—同课异构—课例打磨”系列教研机制,每月组织试点校开展跨校教研活动;同时邀请东风公司人武部退休工程师担任“校外教研顾问”,参与“迷彩思政课”课程设计指导,促进军工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实践淬炼
国防教育融入日常行为培养
围绕“迷彩思政课”实践落地,各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开展多样化课程实践,切实增强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郧阳区实验中学于9月3日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叠被子技能教学与急救知识培训,邀请专业教官现场示范操作。通过手把手教学、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推动国防教育、实用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纪律意识与责任担当。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马路小学则在9月1日至5日开展“大课间集训”活动,并依据学生年龄差异设计分层教学内容:一年级重点练习入场秩序与基本站姿,以此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二、三年级在站姿基础上增加广播操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团队协调性;四至六年级则加入跑操环节,着力强化学生集体凝聚力。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帮助不同学段学生逐步适应课程纪律要求,循序渐进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通过规范队列行进、推行文明用语、制定规律作息时间表、强化集体生活仪式等细节,增强学生的仪式感和责任感。”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正以特色生活方式为载体,将军人优良作风融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育人成效
在育人体系建构中蜕变成长
记者了解到,随着“迷彩思政课”的逐步推进,育人成效已在学生身上悄然显现。
重庆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宋军说:“我现在每天自己叠被子,还会提醒妈妈把家里的东西摆整齐!”自听完戍边军人“守护家园”的故事后,他明白了“守护自己的小书桌、守护班级的整洁,也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意识正转化为日常行动的自觉。
该校德育主任刘子郡感慨:“以前总有学生上课迟到、桌面杂乱,如今孩子们有了纪律意识,变化特别明显。”现在,学生们每天会提前到教室整理书桌,课间主动排队、轻声交流,作业本字迹也比以前工整不少。
红色故事传递的纪律意识、军人展现的严谨作风,正通过“迷彩思政课”塑造着学生的日常习惯,成为滋养成长的精神养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迷彩思政课’建设: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常态化培训,不断提升教学专业性;另一方面推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同时,逐步完善课程体系,确保‘迷彩思政课’从试点区域向全市中小学有序延伸,让‘迷彩绿’成为十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鲜明底色。”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堰日报 记者 吕超 通讯员 王绪乾)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