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楚韵绵延不绝,文化薪火代代相传。荆州正以一座城的厚重与创新,让沉睡的文物醒来,让古老的文明走向世界。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荆州古城墙上,一面面楚文化节宣传旗帜迎风招展,向世界发出邀请。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前,一位身着一袭红色战国袍的中国博主翩翩起舞,吸引众多外国游客驻足拍照。
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上,正滚动播放第二届楚文化节即将在荆州举办的巨幅宣传海报。
这些画面共同编织成一场文化盛宴的背景。2025年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盛大开幕,这场以“让世界看见楚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正在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荆 州
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根脉所在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这座拥有5000多年建城史、50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自古就是长江中游的文化中心。
楚文化历经800余年风雨洗礼,荆州见证了楚国的崛起与强盛,也孕育了独特而璀璨的楚文化。
被誉为荆楚文化艺术殿堂的荆州博物馆里,一件距今2400年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静静陈列,讲述着当年的时尚潮流。这件长1.9米、宽1.2米的单衣仅重250克,使用了28种丝线,针脚细密到每厘米12针,肉眼几乎看不见线头。
走进荆州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文明对话。19万余件馆藏文物中,国家珍贵文物多达18175件,其中被视为楚文化颜值担当的虎座凤鸟悬鼓、历经2500多年仍寒光四溢的越王剑、全国唯一的战国玉覆面等更是镇馆之宝。荆州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将近200万,成为海内外游客到荆州的必游之地。
“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熊家冢是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考古学界泰斗张忠培先生称之为“天下第一王陵”。
走进熊家冢车马阵展厅,抬眼望去,四十座车马坑所组成的车马阵蔚为壮观,楚国“千乘之国”的国之威势。生动的雕塑再现了楚王车马的威仪,光影沉浸空间让观众走近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
位于荆州古城北的楚纪南故城,是楚国800年历史上最鼎盛时期的都城。纪南城作为楚都达400余年,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当时中国南方最大的城市和全国的大都会之一。
纪南城以辉煌的楚文化和人才闻名于世,它不仅造就了如楚庄王、孙叔敖、吴起等著名政治家,而且培育了如屈原、宋玉、老聃、荀况等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被誉为“东方的雅典”。
楚人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上,更凝聚在简牍之上。在荆州市秦家咀墓地,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支距今2300多年的楚简《九九术》,直接把中国运用乘法口诀的历史推到公元前4世纪。
这卷2300年前的竹简,堪称战国版“计算器”,比之前湖南里耶秦简的记录早了一个世纪。当古希腊、古埃及还在用累加法算乘法时,中国古人已经用竹简背口诀,实现了全球最早的“数学外挂”。
楚漆器同样是楚文化的重要代表。楚人在漆器制作上展现出惊人技艺和独特审美,他们将红与黑的主色调发挥到极致,辅以精美纹饰,使漆器不仅是日用器皿,更是艺术品。这些漆器穿越千年时光,依然向世人展示着楚文化的绚丽多彩。
荆州是楚文化的“根”与“魂”,这里的每一块古砖、每一条古街,都是解读中国古代文明的钥匙,也是当代人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
转化创新
文化瑰宝焕新生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文化传承的时代命题。
对于荆州而言,答案藏在“科技+文化”“创意+ 产业”的融合中——当全息投影还原楚乐的悠扬,当虚拟现实重现车马阵的盛大,当复原文物走进文旅场景,那些沉睡千年的楚文化瑰宝,便有了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荆州展馆以“楚韵千年·相约荆州”为主题,通过“文化+非遗+科技”立体展示,融合荆楚建筑、历史与地域文化元素,让观众直观感受荆州千年文脉与活力。
展会现场推出一“剑”换装裸眼3D体验项目,游客可沉浸式感受荆楚美学,实现从“被动观看”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成为荆楚文化的体验者与传播者。
荆州方特园区内的全息投影舞台剧《楚乐》《屈原》等项目,将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完美融合,带给观众震撼的视听体验。与此同时,楚王车马阵景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穿越回战国时期,亲身感受楚国车马喧嚣的壮观场面。
战国袍的“复活”成为荆州文旅融合的成功典范。当下,战国袍旅拍成为荆州文旅活动必打卡项目,而旅拍活动中的战国袍大多数以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单衣和绵袍作为原型。
在楚国车马阵景区,游客佩戴 VR 眼镜后,可“穿越”到战国时期的楚王车马阵遗址,看到完整的车马仪仗:前方是4匹战马牵引的指挥车,车身装饰青铜部件,驭手身着铠甲;两侧是战车,士兵手持戈、矛,整装待发;后方是辎重车,装载着粮食、兵器。
“VR 技术让游客不仅能‘看’遗址,还能‘体验’历史,大大提升了游览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VR 体验项目推出后,楚王车马阵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提升至95%,青少年游客占比从30%上升至50%,成为科普楚文化的重要平台。
文物的“活”与“火”,还离不开悉心的保护。
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科研人员采用先进技术对竹简、木漆器等珍贵文物进行发掘和保存,让数千年的文物重焕光彩。韩国博主阿珉在参观后感叹:“在这里,文明的源头有迹可循,历史的面貌鲜活有趣。”
随着大量文物、遗址被发掘,荆州逐渐成为探索楚文化的学术中心。“灿烂楚文化,鼎盛在中心”“荆州是中国楚文化的中心”……近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楚文化专家在荆州举办多场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楚文化的渊源与流变,探寻楚文化的发展之道,也为楚文化的海外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凝心铸魂
奋斗精神励今人
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启迪未来的源泉。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是《左传》中对楚人创业历程的描述,也是荆州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融入荆州的城市血脉。楚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激励今天荆州人民奋发向前的精神动力,转化为这座城市昂扬奋进的力量源泉。
今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喜讯:历经多年接续奋斗,荆州终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座拥有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创则必成”的坚定决心,将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在江汉平原之上谱写出一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时代华章。
走在荆州街头,无论是车水马龙的主干道,还是人气兴旺的商业商圈,各类电子显示屏上的楚文化节宣传海报纷纷亮相,将千年楚韵与现代都市巧妙融合。
荆街上,穿汉服的姑娘提着灯笼夜游,与古城墙的灯光相映成趣;“最美战国袍旅拍季”里,市民朋友穿上战国袍打卡,把家乡的文化穿在身上。
东门环岛绿雕“凤鸣楚天”近日完成升级改造,3万余株孔雀草、鸡冠花、翠芦莉等绿植,将古老的荆州城装点成一条绚丽的绸带,为历史的深沉增添了一抹鲜活灵动的色彩。
今年,荆州全市深入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年”,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专业能力培训。各级干部展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5年上半年,荆州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初步核算,今年1至6月,荆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25.6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0%,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在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AI眼镜扫描洗衣机面板信息后,能自动获取研发系统的图纸,并与拍照的实物进行比对,同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智能体,检验效率由此前的15分钟减少到30秒。今年8月,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获评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
创新引领未来。当前,荆州正以5G工厂、数字经济为抓手,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2025年5G工厂名录》中,荆州有6家企业上榜,位居全省第二。包含这6家企业在内,目前荆州市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的企业共有19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今年1至8月,荆州接待游客689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4.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6.5%,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荆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正深入开展文旅产业升级行动,推动全市文旅产业加速突破千亿规模:力争到2027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到2030年超过1280亿元,实现由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的转变。
近年来,荆州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基础日益夯实。2024年,该市实现GDP3506亿元。今年荆州“新春第一会”,荆州更是在全省“第三梯队”城市中率先提出GDP“冲刺5000亿”目标。
荆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标“当好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一省委、省政府赋予荆州的新使命新任务,荆州必须在推动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等方面整体提升。
荆州市提出新的奋斗目标:锚定“建设先行区、当好排头兵”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产业强基、枢纽壮腰、文化铸魂、绿色崛起“四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力争经济总量在全省同类市州中率先跨越5000亿元。
楚水汤汤,奔流不息;楚风浩荡,薪火相传。
将于9月20日开幕的第二届楚文化节,主题是“让世界看见楚文化”,更加突出国际交流和宣传,特意准备了多场外事活动。“拉美和加勒比使团荆州行”活动,10多个国家大使及临时代办和6国外交官,将受赠城市钥匙开启古城新貌;首届“国际青年长江行”活动将举行授旗仪式,来自13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将从荆州出发,走看长江、读懂中国。
楚文化是荆州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荆州,这座承载着楚文化精髓的城市,正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加速走向世界。
(湖北日报 策划:中共荆州市委宣传部 统筹: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表时间:2025-09-19 来源:湖北文明网
千年楚韵绵延不绝,文化薪火代代相传。荆州正以一座城的厚重与创新,让沉睡的文物醒来,让古老的文明走向世界。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荆州古城墙上,一面面楚文化节宣传旗帜迎风招展,向世界发出邀请。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前,一位身着一袭红色战国袍的中国博主翩翩起舞,吸引众多外国游客驻足拍照。
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上,正滚动播放第二届楚文化节即将在荆州举办的巨幅宣传海报。
这些画面共同编织成一场文化盛宴的背景。2025年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盛大开幕,这场以“让世界看见楚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正在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荆 州
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根脉所在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这座拥有5000多年建城史、50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自古就是长江中游的文化中心。
楚文化历经800余年风雨洗礼,荆州见证了楚国的崛起与强盛,也孕育了独特而璀璨的楚文化。
被誉为荆楚文化艺术殿堂的荆州博物馆里,一件距今2400年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静静陈列,讲述着当年的时尚潮流。这件长1.9米、宽1.2米的单衣仅重250克,使用了28种丝线,针脚细密到每厘米12针,肉眼几乎看不见线头。
走进荆州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文明对话。19万余件馆藏文物中,国家珍贵文物多达18175件,其中被视为楚文化颜值担当的虎座凤鸟悬鼓、历经2500多年仍寒光四溢的越王剑、全国唯一的战国玉覆面等更是镇馆之宝。荆州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将近200万,成为海内外游客到荆州的必游之地。
“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熊家冢是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考古学界泰斗张忠培先生称之为“天下第一王陵”。
走进熊家冢车马阵展厅,抬眼望去,四十座车马坑所组成的车马阵蔚为壮观,楚国“千乘之国”的国之威势。生动的雕塑再现了楚王车马的威仪,光影沉浸空间让观众走近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
位于荆州古城北的楚纪南故城,是楚国800年历史上最鼎盛时期的都城。纪南城作为楚都达400余年,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当时中国南方最大的城市和全国的大都会之一。
纪南城以辉煌的楚文化和人才闻名于世,它不仅造就了如楚庄王、孙叔敖、吴起等著名政治家,而且培育了如屈原、宋玉、老聃、荀况等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被誉为“东方的雅典”。
楚人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上,更凝聚在简牍之上。在荆州市秦家咀墓地,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支距今2300多年的楚简《九九术》,直接把中国运用乘法口诀的历史推到公元前4世纪。
这卷2300年前的竹简,堪称战国版“计算器”,比之前湖南里耶秦简的记录早了一个世纪。当古希腊、古埃及还在用累加法算乘法时,中国古人已经用竹简背口诀,实现了全球最早的“数学外挂”。
楚漆器同样是楚文化的重要代表。楚人在漆器制作上展现出惊人技艺和独特审美,他们将红与黑的主色调发挥到极致,辅以精美纹饰,使漆器不仅是日用器皿,更是艺术品。这些漆器穿越千年时光,依然向世人展示着楚文化的绚丽多彩。
荆州是楚文化的“根”与“魂”,这里的每一块古砖、每一条古街,都是解读中国古代文明的钥匙,也是当代人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
转化创新
文化瑰宝焕新生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文化传承的时代命题。
对于荆州而言,答案藏在“科技+文化”“创意+ 产业”的融合中——当全息投影还原楚乐的悠扬,当虚拟现实重现车马阵的盛大,当复原文物走进文旅场景,那些沉睡千年的楚文化瑰宝,便有了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荆州展馆以“楚韵千年·相约荆州”为主题,通过“文化+非遗+科技”立体展示,融合荆楚建筑、历史与地域文化元素,让观众直观感受荆州千年文脉与活力。
展会现场推出一“剑”换装裸眼3D体验项目,游客可沉浸式感受荆楚美学,实现从“被动观看”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成为荆楚文化的体验者与传播者。
荆州方特园区内的全息投影舞台剧《楚乐》《屈原》等项目,将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完美融合,带给观众震撼的视听体验。与此同时,楚王车马阵景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穿越回战国时期,亲身感受楚国车马喧嚣的壮观场面。
战国袍的“复活”成为荆州文旅融合的成功典范。当下,战国袍旅拍成为荆州文旅活动必打卡项目,而旅拍活动中的战国袍大多数以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单衣和绵袍作为原型。
在楚国车马阵景区,游客佩戴 VR 眼镜后,可“穿越”到战国时期的楚王车马阵遗址,看到完整的车马仪仗:前方是4匹战马牵引的指挥车,车身装饰青铜部件,驭手身着铠甲;两侧是战车,士兵手持戈、矛,整装待发;后方是辎重车,装载着粮食、兵器。
“VR 技术让游客不仅能‘看’遗址,还能‘体验’历史,大大提升了游览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VR 体验项目推出后,楚王车马阵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提升至95%,青少年游客占比从30%上升至50%,成为科普楚文化的重要平台。
文物的“活”与“火”,还离不开悉心的保护。
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科研人员采用先进技术对竹简、木漆器等珍贵文物进行发掘和保存,让数千年的文物重焕光彩。韩国博主阿珉在参观后感叹:“在这里,文明的源头有迹可循,历史的面貌鲜活有趣。”
随着大量文物、遗址被发掘,荆州逐渐成为探索楚文化的学术中心。“灿烂楚文化,鼎盛在中心”“荆州是中国楚文化的中心”……近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楚文化专家在荆州举办多场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楚文化的渊源与流变,探寻楚文化的发展之道,也为楚文化的海外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凝心铸魂
奋斗精神励今人
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启迪未来的源泉。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是《左传》中对楚人创业历程的描述,也是荆州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融入荆州的城市血脉。楚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激励今天荆州人民奋发向前的精神动力,转化为这座城市昂扬奋进的力量源泉。
今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喜讯:历经多年接续奋斗,荆州终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座拥有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创则必成”的坚定决心,将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在江汉平原之上谱写出一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时代华章。
走在荆州街头,无论是车水马龙的主干道,还是人气兴旺的商业商圈,各类电子显示屏上的楚文化节宣传海报纷纷亮相,将千年楚韵与现代都市巧妙融合。
荆街上,穿汉服的姑娘提着灯笼夜游,与古城墙的灯光相映成趣;“最美战国袍旅拍季”里,市民朋友穿上战国袍打卡,把家乡的文化穿在身上。
东门环岛绿雕“凤鸣楚天”近日完成升级改造,3万余株孔雀草、鸡冠花、翠芦莉等绿植,将古老的荆州城装点成一条绚丽的绸带,为历史的深沉增添了一抹鲜活灵动的色彩。
今年,荆州全市深入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年”,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专业能力培训。各级干部展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5年上半年,荆州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初步核算,今年1至6月,荆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25.6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0%,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在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AI眼镜扫描洗衣机面板信息后,能自动获取研发系统的图纸,并与拍照的实物进行比对,同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智能体,检验效率由此前的15分钟减少到30秒。今年8月,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获评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
创新引领未来。当前,荆州正以5G工厂、数字经济为抓手,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2025年5G工厂名录》中,荆州有6家企业上榜,位居全省第二。包含这6家企业在内,目前荆州市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的企业共有19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今年1至8月,荆州接待游客689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4.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6.5%,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荆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正深入开展文旅产业升级行动,推动全市文旅产业加速突破千亿规模:力争到2027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到2030年超过1280亿元,实现由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的转变。
近年来,荆州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基础日益夯实。2024年,该市实现GDP3506亿元。今年荆州“新春第一会”,荆州更是在全省“第三梯队”城市中率先提出GDP“冲刺5000亿”目标。
荆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标“当好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一省委、省政府赋予荆州的新使命新任务,荆州必须在推动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等方面整体提升。
荆州市提出新的奋斗目标:锚定“建设先行区、当好排头兵”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产业强基、枢纽壮腰、文化铸魂、绿色崛起“四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力争经济总量在全省同类市州中率先跨越5000亿元。
楚水汤汤,奔流不息;楚风浩荡,薪火相传。
将于9月20日开幕的第二届楚文化节,主题是“让世界看见楚文化”,更加突出国际交流和宣传,特意准备了多场外事活动。“拉美和加勒比使团荆州行”活动,10多个国家大使及临时代办和6国外交官,将受赠城市钥匙开启古城新貌;首届“国际青年长江行”活动将举行授旗仪式,来自13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将从荆州出发,走看长江、读懂中国。
楚文化是荆州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荆州,这座承载着楚文化精髓的城市,正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加速走向世界。
(湖北日报 策划:中共荆州市委宣传部 统筹: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