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让非遗之花绽放文明芬芳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7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打起渔鼓唱新歌,文明新风满山坡……”8月11日,鹤峰县走马镇阳河村的文化广场上,57岁的周进清手持渔鼓筒,领着“一片红合唱团”排练新曲目。

今年,周进清被鹤峰县委宣传部、县委社会工作部、县文旅局聘为“文明特使”。

周进清8岁开始学习花鼓、13岁在湖南石门县学习渔鼓。20世纪80年代,14岁的他背着渔鼓筒,在当时的走马区(镇)、五里区(乡)及相邻区(乡)广播站里唱计划生育政策、讲婚姻法。

“师傅说花鼓灯不只是唱古今,更是传道理。”田埂上、晒谷场边,小小年纪,周进清即能现编现唱,把板正的条文变成鲜活的方言,村民听得入迷。

“走马渔鼓、花鼓灯的魂,在于跟家长里短贴得近。”成年后,周进清一边种庄稼,一边琢磨着让老手艺“活”起来。

2019年,周进清拉着妻子在阳河村组建花鼓灯队,自己掏腰包租场地、买服装、请乐队。

“起步时难啊,有人说都什么年代了,还唱这个?”但周进清就是认准花鼓灯能活。之后的时间里,周进清一心扑在创作新曲目、精进技艺上。2022年和2024年,他先后成为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走马渔鼓、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鼓灯的县级传承人。

周进清的非遗传承“新篇”始于2024年4月。他去菜场买菜时,经常看到十几个老人在街头凉亭里唱渔鼓。

“都是留守老人,儿女不在身边,唱渔鼓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乐子。”他鼻子发酸,当即决定把自家餐饮店的二楼腾出来,免费给老人们当排练室。

73岁的陈菊香是最早加入排练的人。如今,她每天雷打不动地来排练:“周老师一分钱不收,还管茶水,在这里唱歌比在凉亭里练强百倍!”

队伍从最初的一个人渐渐壮大到70余人,周进清便成立了“一片红合唱团”。之后,周进清依托合唱团又成立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每逢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庆日,合唱团就在集镇免费演出。

“婚丧嫁娶莫铺张,省下银钱养爹娘”“儿女回家常看看,多教父母防诈骗”“你图他的高利息,他图你的血汗钱”……这些带着土味的唱词,配上熟悉的老腔调,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顺口溜”。服务队走街串户表演时,总有村民追着问:“下周还来不?想听你们唱唱村里的好人好事!”

如今,“一片红”的队伍已超400人。(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刘心贝 通讯员 李 素 唐 勇)

责任编辑:王炯

鹤峰让非遗之花绽放文明芬芳

发表时间:2025-09-17 来源:湖北文明网

“打起渔鼓唱新歌,文明新风满山坡……”8月11日,鹤峰县走马镇阳河村的文化广场上,57岁的周进清手持渔鼓筒,领着“一片红合唱团”排练新曲目。

今年,周进清被鹤峰县委宣传部、县委社会工作部、县文旅局聘为“文明特使”。

周进清8岁开始学习花鼓、13岁在湖南石门县学习渔鼓。20世纪80年代,14岁的他背着渔鼓筒,在当时的走马区(镇)、五里区(乡)及相邻区(乡)广播站里唱计划生育政策、讲婚姻法。

“师傅说花鼓灯不只是唱古今,更是传道理。”田埂上、晒谷场边,小小年纪,周进清即能现编现唱,把板正的条文变成鲜活的方言,村民听得入迷。

“走马渔鼓、花鼓灯的魂,在于跟家长里短贴得近。”成年后,周进清一边种庄稼,一边琢磨着让老手艺“活”起来。

2019年,周进清拉着妻子在阳河村组建花鼓灯队,自己掏腰包租场地、买服装、请乐队。

“起步时难啊,有人说都什么年代了,还唱这个?”但周进清就是认准花鼓灯能活。之后的时间里,周进清一心扑在创作新曲目、精进技艺上。2022年和2024年,他先后成为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走马渔鼓、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鼓灯的县级传承人。

周进清的非遗传承“新篇”始于2024年4月。他去菜场买菜时,经常看到十几个老人在街头凉亭里唱渔鼓。

“都是留守老人,儿女不在身边,唱渔鼓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乐子。”他鼻子发酸,当即决定把自家餐饮店的二楼腾出来,免费给老人们当排练室。

73岁的陈菊香是最早加入排练的人。如今,她每天雷打不动地来排练:“周老师一分钱不收,还管茶水,在这里唱歌比在凉亭里练强百倍!”

队伍从最初的一个人渐渐壮大到70余人,周进清便成立了“一片红合唱团”。之后,周进清依托合唱团又成立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每逢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庆日,合唱团就在集镇免费演出。

“婚丧嫁娶莫铺张,省下银钱养爹娘”“儿女回家常看看,多教父母防诈骗”“你图他的高利息,他图你的血汗钱”……这些带着土味的唱词,配上熟悉的老腔调,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顺口溜”。服务队走街串户表演时,总有村民追着问:“下周还来不?想听你们唱唱村里的好人好事!”

如今,“一片红”的队伍已超400人。(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刘心贝 通讯员 李 素 唐 勇)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