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汉区加快文商旅融合打造长江文化会客厅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来源:湖北日报

美育江汉,润城育心。

西北湖边,琉璃灯海照樱霞。

长江汉水交汇处,千年文脉奔涌不息。位于两江交汇处的武汉市江汉区,作为古汉口的发祥地,早已将大江的磅礴气势融入城市肌理。

这里曾是万商云集的繁华港埠,如今已成为经济密度领跑全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0.33%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7.65%的GDP、11%的服务业增加值,数字背后,是江汉区以文化为魂、以商业为骨、以旅游为翼的发展智慧。

百业荟萃、人文鼎盛,江汉区宛如没有围墙的剧场,街巷间流淌着百年汉口的风貌,也回荡着红色文化的回响。这里既有老汉口的建筑风貌,也有繁华商贸的蓬勃景象;既有生态长廊的秀美风光,也有非遗技艺的薪火传承。

大江奔流,不舍昼夜。如今,一系列创新场景让沉淀的历史重新流动,让文化成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日常生活。春天赏樱、暑期研学、国庆畅游、跨年迎新……一年四季,“来汉口 逛江汉”——于此,触摸历史脉搏,感受都市新风,体验人间烟火。

历史寻踪 漫步百年商埠风华

行走在江汉区的街巷,恍若推开一扇时光之门。自明末商旅辐辏,至清代万商云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积淀着繁华的记忆。

民国时期,西风东渐。中山大道旁梧桐掩映,金融机构鳞次栉比,璇宫饭店的文艺复兴式立面和四明银行的古典柱廊相映成趣,勾勒出大武汉最早的现代天际线。

百年江汉关与古往今来的轮渡对话,钟声依旧浑厚。与之毗邻的江汉路步行街,36栋历史建筑风格各异,巴洛克的繁复与新古典的庄重在此交响,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

江汉路持续书写“流量神话”。

“戏到汉口活”,民众乐园正是江汉戏曲魂脉所在。梅兰芳、周信芳等艺术大师曾在此粉墨登场,汉剧泰斗陈伯华创立的“陈派”艺术将汉剧推向高峰。

民众乐园焕新归来,光影艺术重塑城市文化记忆。

如今,昔日锣鼓喧天虽已化为数字流光,但全息影像重现名角风采,互动体验传承水袖身段,传统戏码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让这座“戏码头”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这里更是一方革命的热土。从清末阳夏保卫战的满春茶园指挥部,到1927年国共合作的南洋大楼,再到1937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新华日报社,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城区血脉。

如今,历史在这里被温柔唤醒。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经过精心修缮,重现峥嵘岁月;百年长江书店焕新归来,文创产品与红色典籍相得益彰。人们可以在这里集章打卡,也可以静心阅读,让历史以可亲可感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文脉可触可感,历史可亲可近。在江汉区,老建筑的窗棂折射新时代阳光,街角咖啡香气与老字号传统风味交织弥漫——旧时光与新生活在此巧妙融合。

都市潮玩 解锁时尚体验新范式

在江汉区,传统的观光购物早已升华为一场充满创意的城市探索。这里不仅是商业繁华之地,更是时尚潮流与在地文化碰撞融合的灵感实验场。

作为华中顶级奢潮引力场,武商广场稳坐武商摩尔城商业群的核心,国际名品在此构筑起一条璀璨的时尚走廊,持续引领着城市的消费美学与生活方式。

由老汽修厂蜕变而来的花园道,后工业美学的开放式街区汇聚艺术展览、网红餐饮与夜经济,工业风旋转楼梯与霓虹灯墙在此交融,成为年轻人追逐的“赛博武汉”拍摄圣地。

武汉江宸天街作为城市首个TOD商业综合体,以7层屋顶的“星空天台”概念重新定义商业空间。在此打造的唐代黄鹤楼模型更登上央视荧屏,让千年名楼以惊艳之姿重现于世。

江汉路的二次元经济正迸发蓬勃生机。“潮流盒子·武汉X118”、汉口stay内汇集琳琅满目的潮玩手办与动漫主题餐厅,打造出华中地区最大的二次元新消费集聚地。

沉浸式剧本杀与脱口秀则引领着新型“情绪消费”潮流,成为年轻人专程搭乘高铁前来体验的社交新选择。

而在华发中城商都,艺术与商业完成了一场精彩的共生实验,双中庭艺术空间与定期先锋艺术展,让这里成为文艺青年的宝藏打卡地。

江汉区正通过这些创新业态和体验模式,重新定义都市潮玩的内涵,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尚新范式,用商业与文化共同书写城市进化的新篇章。

舌尖上的不夜城。

寻味休憩 品味汉味与雅居

这里还是一座舌尖上的不夜城。

在江汉,每一天都由香气开启,又以滋味回味——酱香浓郁的热干面、酥脆咸香的老通城豆皮、新鲜爽滑的四季美汤包……一口咬下,尽是地道汉味。

以美食为媒,江汉区通过举办老字号品牌美食打卡活动,联动德华楼、汪玉霞、四季美等品牌推出长江文化艺术季专属优惠;叶开泰、蔡林记等则带来纯梨膏美式、黑芝麻拿铁等创新饮品,以及魔芋凉面、免煮热干粉等新品试赠。

夜幕降临,江汉悄然变身为风味江湖。雪松路与万松园夜市人声鼎沸,被誉为“撮虾大本营”,靓靓蒸虾、巴厘龙虾等名店座无虚席,红亮麻辣的小龙虾成为夜宵文化的鲜明符号。水塔美食街则汇聚地道小吃,从糊汤粉、烧烤串串到冰粉凉糕,宛如永不落幕的烟火剧场。

在美食跨界体验方面的创新,为江汉区传统餐饮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汉口1930》沉浸式带餐戏剧是极具代表性的案例。观众在复刻上世纪30年代风情的环境中,不仅是观剧者,更成为剧中的“宾客”,体验跨越时空的多感官盛宴。

苏眉音乐餐厅、“大冰的小屋”酒吧等新兴场所则带起另一种跨界风尚。它将餐饮与现场音乐表演相结合,让用餐升华为一场融合历史、文化、艺术与美食的多元盛宴。

品味之余,江汉亦提供多样休憩之选。无论是如家商旅、7天连锁的便捷舒适、水云岚和丽芮的设计美学,还是香格里拉的奢华体验,皆可满足不同旅客期待。随着泛海费尔蒙获评五星级饭店,丽思卡尔顿、朗廷等国际品牌相继落户,江汉高端旅居体验也日趋完善。

美育浸润 邂逅街巷间的艺术生机

江汉区的文化活力,深深浸润在街巷邻里与公共空间之中,艺术之美在市井生活里悄然生长。

秉承“美育江汉”理念,该区通过空间改造、艺术创意与社区互动相融合,差异化打造主题公园与特色街区,使市民在街头巷尾、公园绿地中就能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西北湖边,琉璃灯海照樱霞。

西北湖公园的“风雅西北湖”樱花艺术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每年花季,白天有爱乐乐团露天演奏、群舞表演与创意市集;夜幕降临,华灯映照夜樱,湖畔音乐会吸引众人驻足,草坪化为天然舞池,成为城市春日的亮丽风景。

历经升级的后襄河公园,将“城市美学”贯穿始终。新增生态岸线与跨湖栈道,使其从“区域绿肺”蜕变为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都市文博绿心”。

非遗保护与传承同样丰硕。汉绣、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武汉煨汤技艺等项目通过展览、音乐会持续走进公众视野。汉口文体中心非遗传习所以“传承+体验+教育”多元功能,累计接待体验活动300余场。

科技为非遗注入新活力。汉绣数字馆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融合,拓宽传承路径。全区新增非遗项目15项、传承人24人,彰显传统生命的当代延续。

江汉区更依托“后襄河生态景观带”,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新馆、中心书城及广电媒体中心等地标,培育创意文博、数字出版、沉浸演艺等新业态,打造科技文化融合的创新产业带,真正让文化成为城区发展的灵魂与根基。

江汉区始终坚持文化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融,既传承历史文脉,亦聚焦现代服务,致力打造集记忆性、生活性与创新性于一体的文化高地。

本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江汉展区以“寻·江汉文脉”“游·江汉万象”“乐·江汉潮享”为经纬,织就一幅融古汇今的城区画卷。

“繁华商埠”诉说百年商都传奇,“湖光城韵”勾勒生态艺术长廊,“文脉万象”赓续非遗匠心情怀,“烽火江汉”铭刻热血革命记忆——四条主题路线,串联起星级酒店、滨江码头与美食街区,邀您沉浸式走入江汉的城市记忆与美学现场。

无论你是循一道CityGame谜题穿越历史街巷,还是在非遗工坊染就一方独一无二的蓝;无论你沉醉于樱花树下的音乐会,还是简单坐在大排档里,被一碗热干面的芝麻香、一盘小龙虾的麻辣味抚慰身心——你总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与汉口共鸣,与江汉共生。

责任编辑:李欢

武汉市江汉区加快文商旅融合打造长江文化会客厅

发表时间:2025-09-12 来源:湖北日报

美育江汉,润城育心。

西北湖边,琉璃灯海照樱霞。

长江汉水交汇处,千年文脉奔涌不息。位于两江交汇处的武汉市江汉区,作为古汉口的发祥地,早已将大江的磅礴气势融入城市肌理。

这里曾是万商云集的繁华港埠,如今已成为经济密度领跑全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0.33%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7.65%的GDP、11%的服务业增加值,数字背后,是江汉区以文化为魂、以商业为骨、以旅游为翼的发展智慧。

百业荟萃、人文鼎盛,江汉区宛如没有围墙的剧场,街巷间流淌着百年汉口的风貌,也回荡着红色文化的回响。这里既有老汉口的建筑风貌,也有繁华商贸的蓬勃景象;既有生态长廊的秀美风光,也有非遗技艺的薪火传承。

大江奔流,不舍昼夜。如今,一系列创新场景让沉淀的历史重新流动,让文化成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日常生活。春天赏樱、暑期研学、国庆畅游、跨年迎新……一年四季,“来汉口 逛江汉”——于此,触摸历史脉搏,感受都市新风,体验人间烟火。

历史寻踪 漫步百年商埠风华

行走在江汉区的街巷,恍若推开一扇时光之门。自明末商旅辐辏,至清代万商云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积淀着繁华的记忆。

民国时期,西风东渐。中山大道旁梧桐掩映,金融机构鳞次栉比,璇宫饭店的文艺复兴式立面和四明银行的古典柱廊相映成趣,勾勒出大武汉最早的现代天际线。

百年江汉关与古往今来的轮渡对话,钟声依旧浑厚。与之毗邻的江汉路步行街,36栋历史建筑风格各异,巴洛克的繁复与新古典的庄重在此交响,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

江汉路持续书写“流量神话”。

“戏到汉口活”,民众乐园正是江汉戏曲魂脉所在。梅兰芳、周信芳等艺术大师曾在此粉墨登场,汉剧泰斗陈伯华创立的“陈派”艺术将汉剧推向高峰。

民众乐园焕新归来,光影艺术重塑城市文化记忆。

如今,昔日锣鼓喧天虽已化为数字流光,但全息影像重现名角风采,互动体验传承水袖身段,传统戏码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让这座“戏码头”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这里更是一方革命的热土。从清末阳夏保卫战的满春茶园指挥部,到1927年国共合作的南洋大楼,再到1937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新华日报社,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城区血脉。

如今,历史在这里被温柔唤醒。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经过精心修缮,重现峥嵘岁月;百年长江书店焕新归来,文创产品与红色典籍相得益彰。人们可以在这里集章打卡,也可以静心阅读,让历史以可亲可感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文脉可触可感,历史可亲可近。在江汉区,老建筑的窗棂折射新时代阳光,街角咖啡香气与老字号传统风味交织弥漫——旧时光与新生活在此巧妙融合。

都市潮玩 解锁时尚体验新范式

在江汉区,传统的观光购物早已升华为一场充满创意的城市探索。这里不仅是商业繁华之地,更是时尚潮流与在地文化碰撞融合的灵感实验场。

作为华中顶级奢潮引力场,武商广场稳坐武商摩尔城商业群的核心,国际名品在此构筑起一条璀璨的时尚走廊,持续引领着城市的消费美学与生活方式。

由老汽修厂蜕变而来的花园道,后工业美学的开放式街区汇聚艺术展览、网红餐饮与夜经济,工业风旋转楼梯与霓虹灯墙在此交融,成为年轻人追逐的“赛博武汉”拍摄圣地。

武汉江宸天街作为城市首个TOD商业综合体,以7层屋顶的“星空天台”概念重新定义商业空间。在此打造的唐代黄鹤楼模型更登上央视荧屏,让千年名楼以惊艳之姿重现于世。

江汉路的二次元经济正迸发蓬勃生机。“潮流盒子·武汉X118”、汉口stay内汇集琳琅满目的潮玩手办与动漫主题餐厅,打造出华中地区最大的二次元新消费集聚地。

沉浸式剧本杀与脱口秀则引领着新型“情绪消费”潮流,成为年轻人专程搭乘高铁前来体验的社交新选择。

而在华发中城商都,艺术与商业完成了一场精彩的共生实验,双中庭艺术空间与定期先锋艺术展,让这里成为文艺青年的宝藏打卡地。

江汉区正通过这些创新业态和体验模式,重新定义都市潮玩的内涵,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尚新范式,用商业与文化共同书写城市进化的新篇章。

舌尖上的不夜城。

寻味休憩 品味汉味与雅居

这里还是一座舌尖上的不夜城。

在江汉,每一天都由香气开启,又以滋味回味——酱香浓郁的热干面、酥脆咸香的老通城豆皮、新鲜爽滑的四季美汤包……一口咬下,尽是地道汉味。

以美食为媒,江汉区通过举办老字号品牌美食打卡活动,联动德华楼、汪玉霞、四季美等品牌推出长江文化艺术季专属优惠;叶开泰、蔡林记等则带来纯梨膏美式、黑芝麻拿铁等创新饮品,以及魔芋凉面、免煮热干粉等新品试赠。

夜幕降临,江汉悄然变身为风味江湖。雪松路与万松园夜市人声鼎沸,被誉为“撮虾大本营”,靓靓蒸虾、巴厘龙虾等名店座无虚席,红亮麻辣的小龙虾成为夜宵文化的鲜明符号。水塔美食街则汇聚地道小吃,从糊汤粉、烧烤串串到冰粉凉糕,宛如永不落幕的烟火剧场。

在美食跨界体验方面的创新,为江汉区传统餐饮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汉口1930》沉浸式带餐戏剧是极具代表性的案例。观众在复刻上世纪30年代风情的环境中,不仅是观剧者,更成为剧中的“宾客”,体验跨越时空的多感官盛宴。

苏眉音乐餐厅、“大冰的小屋”酒吧等新兴场所则带起另一种跨界风尚。它将餐饮与现场音乐表演相结合,让用餐升华为一场融合历史、文化、艺术与美食的多元盛宴。

品味之余,江汉亦提供多样休憩之选。无论是如家商旅、7天连锁的便捷舒适、水云岚和丽芮的设计美学,还是香格里拉的奢华体验,皆可满足不同旅客期待。随着泛海费尔蒙获评五星级饭店,丽思卡尔顿、朗廷等国际品牌相继落户,江汉高端旅居体验也日趋完善。

美育浸润 邂逅街巷间的艺术生机

江汉区的文化活力,深深浸润在街巷邻里与公共空间之中,艺术之美在市井生活里悄然生长。

秉承“美育江汉”理念,该区通过空间改造、艺术创意与社区互动相融合,差异化打造主题公园与特色街区,使市民在街头巷尾、公园绿地中就能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西北湖边,琉璃灯海照樱霞。

西北湖公园的“风雅西北湖”樱花艺术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每年花季,白天有爱乐乐团露天演奏、群舞表演与创意市集;夜幕降临,华灯映照夜樱,湖畔音乐会吸引众人驻足,草坪化为天然舞池,成为城市春日的亮丽风景。

历经升级的后襄河公园,将“城市美学”贯穿始终。新增生态岸线与跨湖栈道,使其从“区域绿肺”蜕变为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都市文博绿心”。

非遗保护与传承同样丰硕。汉绣、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武汉煨汤技艺等项目通过展览、音乐会持续走进公众视野。汉口文体中心非遗传习所以“传承+体验+教育”多元功能,累计接待体验活动300余场。

科技为非遗注入新活力。汉绣数字馆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融合,拓宽传承路径。全区新增非遗项目15项、传承人24人,彰显传统生命的当代延续。

江汉区更依托“后襄河生态景观带”,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新馆、中心书城及广电媒体中心等地标,培育创意文博、数字出版、沉浸演艺等新业态,打造科技文化融合的创新产业带,真正让文化成为城区发展的灵魂与根基。

江汉区始终坚持文化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融,既传承历史文脉,亦聚焦现代服务,致力打造集记忆性、生活性与创新性于一体的文化高地。

本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江汉展区以“寻·江汉文脉”“游·江汉万象”“乐·江汉潮享”为经纬,织就一幅融古汇今的城区画卷。

“繁华商埠”诉说百年商都传奇,“湖光城韵”勾勒生态艺术长廊,“文脉万象”赓续非遗匠心情怀,“烽火江汉”铭刻热血革命记忆——四条主题路线,串联起星级酒店、滨江码头与美食街区,邀您沉浸式走入江汉的城市记忆与美学现场。

无论你是循一道CityGame谜题穿越历史街巷,还是在非遗工坊染就一方独一无二的蓝;无论你沉醉于樱花树下的音乐会,还是简单坐在大排档里,被一碗热干面的芝麻香、一盘小龙虾的麻辣味抚慰身心——你总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与汉口共鸣,与江汉共生。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