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点染 大漆固色 丝绢承韵 汉吉福守护门神千年光彩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0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木质大门经过修复后,门神栩栩如生。 (受访者提供)

在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位于东西湖慈惠街道的“汉吉福”文化企业正紧锣密鼓地对即将展出的门神年画进行最后修复。今年,他们受邀参加文旅产业博览会,在A1展馆国潮文创展区,汉吉福将展出八扇精心准备的年画门——五扇为历经岁月洗礼的旧门,三扇为新作。其中年份最长的是一扇从福建收回的清代老门,门神画像原本斑驳模糊,经过三个多月的矿物彩、丝绢与大漆的传统工艺修复,如今已重现光彩,栩栩如生。

“我们不只是在修复一扇门,更是在挽留一段历史。”企业负责人许华波说。自2016年起,他便致力于门神年画的绘制与创新。起初,他使用普通画纸,常用的石质镇尺反复压擦,导致画作未完成就已破损。为了寻得一种更耐用的材质,许华波试验了十多种纸与布,最终选定丝绢——其质地坚韧、不易晕色,可传承百年。

而在颜料方面,许华波发现传统国画颜料色调过于清冷,无法表现门神驱邪纳福的磅礴气势。经过反复尝试,他转向矿物彩颜料,“矿物彩来自天然矿石,朱砂的红、石绿的青,饱和度极高、不易褪色,尤其适合表现门神鲜艳大气的形象。”不仅如此,哪怕矿物彩成本较高,但为了达到正红的饱和度,每幅画作的红底他都用朱砂上3至5遍颜色,其他颜色也是如此。许华波摸着画作满意地说道:“门神,就要有镇得住的气场。”

汉吉福画室中陈列着多幅已修复好的门神年画。 (受访者提供)

为固定画面,汉吉福还借鉴传统大漆工艺,在画作表面进行多层处理。许华波说:“我们试过很多材料,普通胶水根本‘抓不住’这些矿物彩,时间一长颜色就掉了。唯有大漆,能将色彩牢牢‘锁’在丝绢上。”从勾线、上色,再到贴金、铺漆,全部手工完成,一幅《五福临门》就要用上千张金箔,耗时数月。许华波表示,“我们要让每一幅门神都成为能传世的艺术品。”

除了坚守传统工艺,汉吉福也巧妙借助科技手段扩大非遗影响力。企业团队打造出“汉小福”“汉小吉”两个以门神为原型的IP形象,通过AI生成动画视频,让秦琼、敬德“亲自”讲述自己成为门神的神话故事,以及贴门神、守岁、挂年画等年俗文化。这些内容以轻松有趣的对话形式,在多个社交平台传播,目前已积累数十万粉丝。

许华波以哼哈二将为原型设计的Q版帆布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洁如 摄)

“年轻人不是不喜欢传统,而是需要符合当代审美和传播方式的文化产品。”许华波强调。如今汉吉福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以创新思维打破年画仅在春节销售的局限,开发出合体贴字、门神帆布包、发财文创扇等衍生产品,并针对城市住宅单门结构推出专用年画,进一步拓宽使用场景与消费人群。目前,他们通过抖音运营十余个账号,日均发货超千单,产品销往山东、广东、河南等地,甚至通过外贸公司间接出口至海外市场,成为华人家庭春节时的“乡愁寄托”。

在慈惠街道的支持下,汉吉福正在筹建私人博物馆,持续推动非遗技艺的活化与传播。他们计划五年内打造全国年画销量第一品牌,让传统门神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舞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洁如 通讯员 林思雨)

责任编辑:李欢

朱砂点染 大漆固色 丝绢承韵 汉吉福守护门神千年光彩

发表时间:2025-09-10 来源:湖北文明网

木质大门经过修复后,门神栩栩如生。 (受访者提供)

在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位于东西湖慈惠街道的“汉吉福”文化企业正紧锣密鼓地对即将展出的门神年画进行最后修复。今年,他们受邀参加文旅产业博览会,在A1展馆国潮文创展区,汉吉福将展出八扇精心准备的年画门——五扇为历经岁月洗礼的旧门,三扇为新作。其中年份最长的是一扇从福建收回的清代老门,门神画像原本斑驳模糊,经过三个多月的矿物彩、丝绢与大漆的传统工艺修复,如今已重现光彩,栩栩如生。

“我们不只是在修复一扇门,更是在挽留一段历史。”企业负责人许华波说。自2016年起,他便致力于门神年画的绘制与创新。起初,他使用普通画纸,常用的石质镇尺反复压擦,导致画作未完成就已破损。为了寻得一种更耐用的材质,许华波试验了十多种纸与布,最终选定丝绢——其质地坚韧、不易晕色,可传承百年。

而在颜料方面,许华波发现传统国画颜料色调过于清冷,无法表现门神驱邪纳福的磅礴气势。经过反复尝试,他转向矿物彩颜料,“矿物彩来自天然矿石,朱砂的红、石绿的青,饱和度极高、不易褪色,尤其适合表现门神鲜艳大气的形象。”不仅如此,哪怕矿物彩成本较高,但为了达到正红的饱和度,每幅画作的红底他都用朱砂上3至5遍颜色,其他颜色也是如此。许华波摸着画作满意地说道:“门神,就要有镇得住的气场。”

汉吉福画室中陈列着多幅已修复好的门神年画。 (受访者提供)

为固定画面,汉吉福还借鉴传统大漆工艺,在画作表面进行多层处理。许华波说:“我们试过很多材料,普通胶水根本‘抓不住’这些矿物彩,时间一长颜色就掉了。唯有大漆,能将色彩牢牢‘锁’在丝绢上。”从勾线、上色,再到贴金、铺漆,全部手工完成,一幅《五福临门》就要用上千张金箔,耗时数月。许华波表示,“我们要让每一幅门神都成为能传世的艺术品。”

除了坚守传统工艺,汉吉福也巧妙借助科技手段扩大非遗影响力。企业团队打造出“汉小福”“汉小吉”两个以门神为原型的IP形象,通过AI生成动画视频,让秦琼、敬德“亲自”讲述自己成为门神的神话故事,以及贴门神、守岁、挂年画等年俗文化。这些内容以轻松有趣的对话形式,在多个社交平台传播,目前已积累数十万粉丝。

许华波以哼哈二将为原型设计的Q版帆布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洁如 摄)

“年轻人不是不喜欢传统,而是需要符合当代审美和传播方式的文化产品。”许华波强调。如今汉吉福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以创新思维打破年画仅在春节销售的局限,开发出合体贴字、门神帆布包、发财文创扇等衍生产品,并针对城市住宅单门结构推出专用年画,进一步拓宽使用场景与消费人群。目前,他们通过抖音运营十余个账号,日均发货超千单,产品销往山东、广东、河南等地,甚至通过外贸公司间接出口至海外市场,成为华人家庭春节时的“乡愁寄托”。

在慈惠街道的支持下,汉吉福正在筹建私人博物馆,持续推动非遗技艺的活化与传播。他们计划五年内打造全国年画销量第一品牌,让传统门神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舞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洁如 通讯员 林思雨)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