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首次完成造血干细胞“同日双捐”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来源:荆门日报

阅读提示:9月8日,荆门市首次迎来两例造血干细胞同日捐献。“00后”大学生村医与“80后”厨师,一袭白大褂与一身白围裙,以平凡之躯共同点亮陌生人的生命之光,演绎出最动人的善意本色。

两人同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张克龙摄

9月8日的武汉某定点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两台血细胞分离机的轻微嗡鸣,奏响了一曲特殊的生命乐章。来自荆门市沙洋县的“00后”大学生村医小刘,与“80后”厨师敖师傅,分别捐献268毫升、28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两份带着体温的“生命种子”,将紧急送往远方,为两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这场跨越两代人的爱心接力,让荆门首次实现造血干细胞“同日双捐”,更让平凡人的善意绽放出璀璨光芒。

时间回溯,善意的种子早已悄然埋下。2023年6月,刚满19岁的医学生小刘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时,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中华骨髓库,“多一个登记,就多一分救人的可能”;而坚持献血12年、累计献血3200毫升的敖师傅,早在2021年就主动登记入库,朴实的话语里满是真诚:“咱就是普通人,能救一条命,比啥都值!”

今年夏天,两通“生命来电”先后响起。

6月底,刚毕业的小刘接到荆门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华东地区一名“00后”患者配型成功,他没有半分迟疑:“我同意捐献!”7月,已入职沙洋县某卫生服务中心的他,在单位全力支持下,利用休息时间奔波往返于沙洋与荆门,完成捐献前高分辨复查与体检。

8月中旬,酷暑难耐,敖师傅也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他与一名“90后”患者匹配成功。“生意停一停没关系,救命不能等!”他当即决定暂停一周在餐馆的工作,奔赴武汉。

捐献前的日子里,两人互相鼓励、彼此温暖。为了以最佳状态捐献,他们在半月前调整饮食,做到低脂低盐,严格戒除高碳水和高油脂;注射动员剂的4天里,敖师傅因药物反应腰酸背痛,学医的小刘耐心讲解原理、帮忙缓解不适;小刘偶尔担心捐献影响工作,敖师傅便以“过来人”的身份开导:“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工作可以再补,生命不能重来。”

9月8日,两人躺在了同一采集室的采集床上。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分离机,经过4小时的采集,两份承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顺利完成制备。随后,装有“生命种子”的恒温箱即刻启程,向着患者所在医院疾驰而去。

据悉,小刘是全国第20987例、湖北第747例、荆门第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敖师傅则是全国第21023例、湖北第748例、荆门第6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荆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感慨道:“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有数万甚至十万分之一,同一地区两人同日捐献更是罕见。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荆门这座城市骨子里善良的必然汇聚。”

一袭白大褂,一身白围裙,跨越20年的年龄差距,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这场温暖的生命接力证明:善意从无代际之分,大爱永远年轻鲜活。每一个平凡人伸出的援手,都在荆楚大地上书写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奇迹。(荆门日报 记者张爱华 通讯员张克龙)

责任编辑:李欢

荆门首次完成造血干细胞“同日双捐”

发表时间:2025-09-09 来源:荆门日报

阅读提示:9月8日,荆门市首次迎来两例造血干细胞同日捐献。“00后”大学生村医与“80后”厨师,一袭白大褂与一身白围裙,以平凡之躯共同点亮陌生人的生命之光,演绎出最动人的善意本色。

两人同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张克龙摄

9月8日的武汉某定点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两台血细胞分离机的轻微嗡鸣,奏响了一曲特殊的生命乐章。来自荆门市沙洋县的“00后”大学生村医小刘,与“80后”厨师敖师傅,分别捐献268毫升、28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两份带着体温的“生命种子”,将紧急送往远方,为两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这场跨越两代人的爱心接力,让荆门首次实现造血干细胞“同日双捐”,更让平凡人的善意绽放出璀璨光芒。

时间回溯,善意的种子早已悄然埋下。2023年6月,刚满19岁的医学生小刘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时,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中华骨髓库,“多一个登记,就多一分救人的可能”;而坚持献血12年、累计献血3200毫升的敖师傅,早在2021年就主动登记入库,朴实的话语里满是真诚:“咱就是普通人,能救一条命,比啥都值!”

今年夏天,两通“生命来电”先后响起。

6月底,刚毕业的小刘接到荆门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华东地区一名“00后”患者配型成功,他没有半分迟疑:“我同意捐献!”7月,已入职沙洋县某卫生服务中心的他,在单位全力支持下,利用休息时间奔波往返于沙洋与荆门,完成捐献前高分辨复查与体检。

8月中旬,酷暑难耐,敖师傅也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他与一名“90后”患者匹配成功。“生意停一停没关系,救命不能等!”他当即决定暂停一周在餐馆的工作,奔赴武汉。

捐献前的日子里,两人互相鼓励、彼此温暖。为了以最佳状态捐献,他们在半月前调整饮食,做到低脂低盐,严格戒除高碳水和高油脂;注射动员剂的4天里,敖师傅因药物反应腰酸背痛,学医的小刘耐心讲解原理、帮忙缓解不适;小刘偶尔担心捐献影响工作,敖师傅便以“过来人”的身份开导:“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工作可以再补,生命不能重来。”

9月8日,两人躺在了同一采集室的采集床上。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分离机,经过4小时的采集,两份承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顺利完成制备。随后,装有“生命种子”的恒温箱即刻启程,向着患者所在医院疾驰而去。

据悉,小刘是全国第20987例、湖北第747例、荆门第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敖师傅则是全国第21023例、湖北第748例、荆门第6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荆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感慨道:“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有数万甚至十万分之一,同一地区两人同日捐献更是罕见。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荆门这座城市骨子里善良的必然汇聚。”

一袭白大褂,一身白围裙,跨越20年的年龄差距,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这场温暖的生命接力证明:善意从无代际之分,大爱永远年轻鲜活。每一个平凡人伸出的援手,都在荆楚大地上书写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奇迹。(荆门日报 记者张爱华 通讯员张克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