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公交: 让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更加闪亮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8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城市公交,是展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更是折射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

一直以来,在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交集团以打造“政府放心、人民满意”公交为目标,深入开展“日行一善”实践活动,用暖心之举感染市民乘客、营造互助氛围,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和水平,用贴心服务解决群众难题、传递城市温度,汇聚真心真情,将十米车厢打造成为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

当前,踏上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新征程,全体公交人将接续奋斗、久久为功,持续优服务、行善举、强引导,进一步树立热情、真诚、善良、文明的行业形象,将“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深化“日行一善” 让侠义之光照耀古城

近日,一段暖心视频登上央视。镜头里,襄阳公交13路驾驶员葛菲穿过滚滚车流,手提撬棍利落破窗,在周围热心市民的协助下救出失控车辆中突发疾病昏迷的司机和随行孩童。

路遇险情,挺身而出。这样的善行义举在襄阳公交人中还有很多。

英勇一喝吓退扒窃小偷的16路公交驾驶员张桥、飞身救下跳桥轻生女子的533路公交驾驶员毛彦钊、公交车秒变救护车运送突发昏迷乘客及时就医的516路公交驾驶员薛华芬、驰援武汉承担医疗废弃物转运任务的“24勇士”……日益壮大的公交“侠客团”逐渐成为“侠义之城”的代言人,传递出让人温暖与安心的力量。

“城市公交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一直以来我们坚持鼓励员工学习雷锋精神,做好事、当好人,依托十米车厢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芬介绍,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后,襄阳公交围绕行业特点,组织开展“日行一善、载德前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典型示范、考核激励、思想教育,全方位引导员工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树立崇德向善观念,让“搭把手、帮个忙”的文明习惯蔚然成风。

据统计,“日行一善”活动启动以来,已涌现好人好事470余万件,近百人次获评“襄阳好人”“襄阳道德模范”“湖北好人”“荆楚楷模”等,引领带动着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进步。

“全市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动员大会强调,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以优秀文化涵养城市文明。这为我们深化‘日行一善’活动,鼓励员工敢为、善为、愿为,更好地传播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正能量,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晓芬表示。

据介绍,市公交集团已将“深入开展‘日行一善,载德前行’主题实践活动”纳入企业2025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任务,集中力量组织开展思想教育和学习活动、完善考核奖励实施办法、健全“公交好人”评选体系,引导大家见贤思齐、比学赶超,营造“人人学雷锋、日日做好事”的浓厚氛围,在一次次纾困解难中,让崇德向善的风气和互帮互助的温情遍布古城。

拓展“暖心服务” 让文明新风浸润心田

“特别感谢敬业的驾驶员阿姨,要不是你,我的新手表可就找不回来了。正是有了像阿姨一样的人,我们的城市才更美好!”7月10日,19路公交驾驶员马晶收到了一封笔迹稚嫩的感谢信。

写信的是大庆路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小学生,第一次独自坐公交的他将电话手表遗忘在了座位上。所幸手表被细心的马晶发现,在和孩子家长取得联系后,马晶按约定将失物送回孩子下车的站点。

“看着孩子开心地递上感谢信,我的心里格外骄傲和满足。”马晶告诉记者。

优质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一直以来,市公交集团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群众出行需要为导向,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用暖心贴心的实际行动,践行“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的铮铮誓言。

暴雪临城,数十辆公交驰援高铁站,千余名后勤管理人员化身“铲雪小队”和“调度小组”,为乘客开辟“归家通道”;炎炎夏日,“螺丝钉”志愿服务队走街串巷,为困难群体上门办理业务、向受困车主提供救援抢修、在老旧小区开展义务劳动;高考中考期间,送考车队周密组织、协同行动,在尽量减轻道路压力的同时护航学子安心应试;偏远村镇,舒适宽敞的新能源公交搭建起城乡连接的顺畅通道,让外出求学、就医、工作、购物都高效便捷……通过“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的优质服务,襄阳公交在困难群体关心帮扶、文明习惯倡导培育、城市品质完善提升、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等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一步步把“城市文明”具象为群众可感可及的现实图景。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转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严格对照《襄阳市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立足行业实际,推动‘七大行动’落地见效。”李晓芬介绍,市公交集团将聚焦服务质量提升和文明形象擦亮,在不断优化“快、干、支、微、定”五张网、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和城市要素流通需要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车容车貌整治提升、“首乘问候”服务落实、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台和志愿服务活动扩面、公益广告和文明宣传提质等工作,以更周到、更温暖、更全面的服务,实打实解决困难、问题,让文明新风浸润心田。

筑牢宣传阵地 让“流动风景”更加闪亮

生动的工作照片、感人的劳模故事、响亮的奋进口号……在覆盖南街、西街、檀溪路沿线双向26个公交站台的宣传栏里,国、省级劳模事迹展示其中,吸引市民、游客驻足观看。像这样的特色宣传阵地,在古城内外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

近年来,市公交集团在积极引导发动干部职工身体力行践行文明准则、靠前服务传递社会温暖的同时,充分发挥公交场站广告栏、车身海报等媒介优势,持续丰富城市文明的宣传载体,切实筑牢城市文明的宣传阵地。

27路“敬老文明号”公交车上,细致入微的适老化改造、感人至深的助老故事,直击心扉;512路“清风廉旅号”公交车上,回荡耳畔的清廉语录、写满车厢的勤廉典故,令人警醒;534路“诗韵古城号”公交车上,一首首意境悠远的诗歌、一幅幅优美灵动的古城画卷,甚是吸睛……一台台走街串巷的公交车,串联成一条条“流动的风景线”,描绘出襄阳积极阳光、崇尚文明的良好城市形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襄阳市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公益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的要求,持续推动公交车厢、车身、站台灯箱、站牌的设计优化,以更接地气、更有互动性的方式开展城市文明宣传,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浓厚氛围。”李晓芬说。

据了解,除了在“看得见”的宣传阵地上推陈出新,市公交集团计划聚焦“润物细无声”的展示平台精准发力。

组织开展“襄遇有礼”——文明交通“礼让斑马线”活动,在教育引导公交车、公交出租车驾驶员遵规守矩的同时,带动其他驾驶员文明行车,营造互敬互让的交通环境;按照行业管理规范,教育引导公交出租车驾驶员规范着装、礼貌服务,杜绝拒载、不打表违规载客、服务“生、冷、硬”等不文明行为;接续开展“文明公交随手拍”活动,激发乘客“主人翁”意识,对车厢内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监督,助力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加强引导员工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并积极联合学校、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解决堵点难点问题、构建齐抓共管格局注入新的力量……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襄阳公交集团上下将牢记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施策、巩固成果,对标一流、优化服务,总结经验、做好转化,充分发挥窗口单位独特优势,引导培育好习惯、大力弘扬新风尚,为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文明美丽新家园贡献公交力量。”李晓芬表示。(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采棣 通讯员 余昆 文/摄

责任编辑:何霄

襄阳公交: 让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更加闪亮

发表时间:2025-08-28 来源:湖北文明网

城市公交,是展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更是折射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

一直以来,在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交集团以打造“政府放心、人民满意”公交为目标,深入开展“日行一善”实践活动,用暖心之举感染市民乘客、营造互助氛围,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和水平,用贴心服务解决群众难题、传递城市温度,汇聚真心真情,将十米车厢打造成为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

当前,踏上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新征程,全体公交人将接续奋斗、久久为功,持续优服务、行善举、强引导,进一步树立热情、真诚、善良、文明的行业形象,将“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深化“日行一善” 让侠义之光照耀古城

近日,一段暖心视频登上央视。镜头里,襄阳公交13路驾驶员葛菲穿过滚滚车流,手提撬棍利落破窗,在周围热心市民的协助下救出失控车辆中突发疾病昏迷的司机和随行孩童。

路遇险情,挺身而出。这样的善行义举在襄阳公交人中还有很多。

英勇一喝吓退扒窃小偷的16路公交驾驶员张桥、飞身救下跳桥轻生女子的533路公交驾驶员毛彦钊、公交车秒变救护车运送突发昏迷乘客及时就医的516路公交驾驶员薛华芬、驰援武汉承担医疗废弃物转运任务的“24勇士”……日益壮大的公交“侠客团”逐渐成为“侠义之城”的代言人,传递出让人温暖与安心的力量。

“城市公交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一直以来我们坚持鼓励员工学习雷锋精神,做好事、当好人,依托十米车厢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芬介绍,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后,襄阳公交围绕行业特点,组织开展“日行一善、载德前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典型示范、考核激励、思想教育,全方位引导员工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树立崇德向善观念,让“搭把手、帮个忙”的文明习惯蔚然成风。

据统计,“日行一善”活动启动以来,已涌现好人好事470余万件,近百人次获评“襄阳好人”“襄阳道德模范”“湖北好人”“荆楚楷模”等,引领带动着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进步。

“全市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动员大会强调,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以优秀文化涵养城市文明。这为我们深化‘日行一善’活动,鼓励员工敢为、善为、愿为,更好地传播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正能量,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晓芬表示。

据介绍,市公交集团已将“深入开展‘日行一善,载德前行’主题实践活动”纳入企业2025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任务,集中力量组织开展思想教育和学习活动、完善考核奖励实施办法、健全“公交好人”评选体系,引导大家见贤思齐、比学赶超,营造“人人学雷锋、日日做好事”的浓厚氛围,在一次次纾困解难中,让崇德向善的风气和互帮互助的温情遍布古城。

拓展“暖心服务” 让文明新风浸润心田

“特别感谢敬业的驾驶员阿姨,要不是你,我的新手表可就找不回来了。正是有了像阿姨一样的人,我们的城市才更美好!”7月10日,19路公交驾驶员马晶收到了一封笔迹稚嫩的感谢信。

写信的是大庆路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小学生,第一次独自坐公交的他将电话手表遗忘在了座位上。所幸手表被细心的马晶发现,在和孩子家长取得联系后,马晶按约定将失物送回孩子下车的站点。

“看着孩子开心地递上感谢信,我的心里格外骄傲和满足。”马晶告诉记者。

优质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一直以来,市公交集团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群众出行需要为导向,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用暖心贴心的实际行动,践行“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的铮铮誓言。

暴雪临城,数十辆公交驰援高铁站,千余名后勤管理人员化身“铲雪小队”和“调度小组”,为乘客开辟“归家通道”;炎炎夏日,“螺丝钉”志愿服务队走街串巷,为困难群体上门办理业务、向受困车主提供救援抢修、在老旧小区开展义务劳动;高考中考期间,送考车队周密组织、协同行动,在尽量减轻道路压力的同时护航学子安心应试;偏远村镇,舒适宽敞的新能源公交搭建起城乡连接的顺畅通道,让外出求学、就医、工作、购物都高效便捷……通过“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的优质服务,襄阳公交在困难群体关心帮扶、文明习惯倡导培育、城市品质完善提升、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等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一步步把“城市文明”具象为群众可感可及的现实图景。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转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严格对照《襄阳市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立足行业实际,推动‘七大行动’落地见效。”李晓芬介绍,市公交集团将聚焦服务质量提升和文明形象擦亮,在不断优化“快、干、支、微、定”五张网、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和城市要素流通需要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车容车貌整治提升、“首乘问候”服务落实、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台和志愿服务活动扩面、公益广告和文明宣传提质等工作,以更周到、更温暖、更全面的服务,实打实解决困难、问题,让文明新风浸润心田。

筑牢宣传阵地 让“流动风景”更加闪亮

生动的工作照片、感人的劳模故事、响亮的奋进口号……在覆盖南街、西街、檀溪路沿线双向26个公交站台的宣传栏里,国、省级劳模事迹展示其中,吸引市民、游客驻足观看。像这样的特色宣传阵地,在古城内外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

近年来,市公交集团在积极引导发动干部职工身体力行践行文明准则、靠前服务传递社会温暖的同时,充分发挥公交场站广告栏、车身海报等媒介优势,持续丰富城市文明的宣传载体,切实筑牢城市文明的宣传阵地。

27路“敬老文明号”公交车上,细致入微的适老化改造、感人至深的助老故事,直击心扉;512路“清风廉旅号”公交车上,回荡耳畔的清廉语录、写满车厢的勤廉典故,令人警醒;534路“诗韵古城号”公交车上,一首首意境悠远的诗歌、一幅幅优美灵动的古城画卷,甚是吸睛……一台台走街串巷的公交车,串联成一条条“流动的风景线”,描绘出襄阳积极阳光、崇尚文明的良好城市形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襄阳市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公益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的要求,持续推动公交车厢、车身、站台灯箱、站牌的设计优化,以更接地气、更有互动性的方式开展城市文明宣传,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浓厚氛围。”李晓芬说。

据了解,除了在“看得见”的宣传阵地上推陈出新,市公交集团计划聚焦“润物细无声”的展示平台精准发力。

组织开展“襄遇有礼”——文明交通“礼让斑马线”活动,在教育引导公交车、公交出租车驾驶员遵规守矩的同时,带动其他驾驶员文明行车,营造互敬互让的交通环境;按照行业管理规范,教育引导公交出租车驾驶员规范着装、礼貌服务,杜绝拒载、不打表违规载客、服务“生、冷、硬”等不文明行为;接续开展“文明公交随手拍”活动,激发乘客“主人翁”意识,对车厢内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监督,助力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加强引导员工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并积极联合学校、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解决堵点难点问题、构建齐抓共管格局注入新的力量……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襄阳公交集团上下将牢记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施策、巩固成果,对标一流、优化服务,总结经验、做好转化,充分发挥窗口单位独特优势,引导培育好习惯、大力弘扬新风尚,为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文明美丽新家园贡献公交力量。”李晓芬表示。(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采棣 通讯员 余昆 文/摄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