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乡村治理:一条“最美公路”串起三个全国文明村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8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武汉的盛夏,生机勃勃,浓情似火。驱车行驶在宽阔的武汉市蔡甸区嵩阳大道,沿线满目苍翠,美丽村湾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绚丽的长卷。更让人惊叹的是,这条16.9公里的“最美公路”,孕育出黄虎村、农力村、梅池村3个“全国文明村”,同时还涌现出合贤村和火焰村等一大批典型美丽乡村代表。

蔡甸区嵩阳大道途经5个街道,串联39个行政村,这些村很多都曾经面临人口空心、产业衰落的困境,如今却成为乡村振兴的耀眼样板。这些全国文明村崛起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乡村治理密码?

黄虎村:“智慧治理”带火文创集群

黄虎村隶属蔡甸区大集街道,位于美丽的后官湖畔,是嵩阳大道的起点。该村背山面水,三山相连,风光旖旎。从市区驱车一小时即可抵达,宛如世外桃源。

沿着干净的沥青路穿行黄虎村,你会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研学团队在此打卡拍照,尽情体验“知音故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真实场景。

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博说,几年前,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守着好山水,难觅致富路,整个村庄也是破败不堪,几十栋危房歪歪斜斜,周边垃圾堆积成山。

“空心村”的蜕变,始于一场刀刃向内的组织重塑。

随着一位留法工匠到此栖居,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看好这块“风水宝地”。在村党支部的主导下,该村采用微信群、新媒体等线上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实施费用公开,推进“智慧治理”,68名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动全村1000多名村民为村里献计献策。

随后,该村创新成立合作社,统一租赁闲置房屋给“新村民”,村委会不赚差价,甚至代缴相关税费,消除租户与村民的潜在矛盾,保障双方权益。

同时还组建了约20人的志愿服务队,负责村内治安巡逻、防火、环境卫生维护等,并为“新村民”提供房屋租赁中介、政策咨询、手续代办等服务,营造安心创业环境。

该村党支部一班人大胆实践,把高科技产品、智能化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利用探头监督安全隐患,然后根据隐患精准预防、点对点宣传。

“智慧治理”的推进,提升了整个村庄的气质和形象。

几年来,该村已有古琴、茶道、陶艺、武术、中医康养、手工制作等20多个文创工坊入驻,10多个以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为主营业务的文创团队到此安家。

尤其是2021年以来,黄虎村快速推进“国企联村”行动,引进武汉农业集团,打造“知音童谷”传统文化产业园,5500万元的改造资金让辖区内的闲置农房再次苏醒。

知音童谷(摄影/江欣)

“知音童谷”规划面积140.94亩,建筑总面积14821平方米,围绕“六区三馆一街”——科举文化区、戏曲文化区、音乐文化区、五谷区、活动区、综合服务区、书画馆、古代科技馆、农具展示馆、商业街进行规划建设,定位为集戏曲、科举、音乐三大核心体验内容于一体的传统文化体验园,打造武汉近郊首个集研学教育、亲子文创、创意国潮、生态露营、田园食肆、乡居漫旅等于一体的知音主题乐园,建设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城市特色微旅游目的地。

该村还通过三资清查,明确了村集体土地的产权,解决了产权不清晰的问题,通过点状供地将分散的土地资源盘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黄虎村由此成为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督平台全省两个试点村之一。

如今,站在村委会大厅右侧的智能大屏前,点开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督平台,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平台就会显现出资产资源地理数据“一张图”,村民可以通过它以图查地、查资产,还可实现对某项资产从初始登记、审议公示、产权交易,直至合同签订等全过程追踪。

农力村:新“三字经” 唤醒“园艺小镇”

沿着嵩阳大道继续前行,一路上稻田碧绿,荷花盛开,呈现出勃勃生机。

作为嵩阳大道的重要节点,隶属蔡甸区玉贤街道的农力村,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扎实的基层治理,实现了从传统苗木种植村向农文旅综合发展的华丽蝶变。

驶入农力村,仿佛融入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

整齐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处处彰显着文明村的气质。

“咱们村,是宝地,倚九真,畔西湖,家园美,要珍惜,立条约,得自律……”

走进村委会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宣传墙上独具特色的“三字经”村规民约。

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程抱波说,这份村规民约是村里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修订而成,内容涵盖爱党爱国、遵纪守法、自立自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尊老爱幼、环境卫生各个方面。

这份朗朗上口、深入人心的新“三字经”,村里不仅将它挂上宣传墙,让村民们一有空就到村委会大院转一转、读一读,还由村里的“玉兰花”巾帼志愿服务队以广场舞、腰鼓、快板等形式演绎成文艺节目,隔三岔五在村里的百姓舞台上演出。

玉贤街道是全国有名的园艺小镇,长期以来,农力村以苗木种植为主业,全村高峰期有2000亩苗木基地,包括桂花、罗汉松等树种。

近年来,苗木市场走弱,农力村苗木种植以个人为主,不成规模、品种单一,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落后,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逐渐暴露,村里一度陷入老板欠租、农户上访的困境,赌博摸牌、邻里纠纷等各种陋习频频上演。

“三字经”村规民约扭转了村风民俗。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远赴沿海“取经”,最终亮出因地制宜的“手术刀”——将现有苗木资源变为风景,探索从苗木产业向农文旅综合发展。

几年来,该村完成了8个湾组的美丽乡村建设,427户农户积极参与房前屋后环境整治,20余名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参与道路修缮、绿化维护等民生项目。

通过村民评议监督,还先后完成了5条道路刷黑拓宽、5亩水库塘堰清淤、2100米强弱电线路规整等工程。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在外能人黄建林是农力村本村人,在村里承包了500亩林地,一直在尝试转型。在村党支部的协调下,就地投资亿元开建“汉赛跑跑花园”。

汉赛跑跑花园(摄影/江欣)

该项目是将卡丁车和动物结合的主题乐园,有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卡丁车赛道以及迷你坦克、小火车等20余种亲子游乐设施,还有羊驼、矮马、豹猫等20多种萌宠动物。

项目建成后,黄建林瞄准“银发经济”推出“玩一天”的定制服务,很快就在江城老年群体中打出了名气。

“花半里”“丰永泰”等苗木园区也紧随其后,与“汉赛跑跑花园”抱团发展。

“花半里”转型文旅后,原有上百间客房供不应求。今年决定扩大经营范围,寻找合适的场地。

“丰永泰”则就地投资开设生态农场。产业园一方面保留了精品苗木园艺、芳香花卉园艺等多品类项目,一方面朝高品质水果蔬菜、林下经济、水下经济衍生,既丰富了自然景观,又产生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农场养殖的生态鱼、林下鸡、五色稻米等虽然高出市价不少,可每年都被提前预订,供不应求。

如今,来农力村拖运苗木的大货车明显减少,运送游客的大巴车越来越多。

梅池村:“环境积分”催生香草花田

梅池村位于嵩阳大道的尽头。

该村民风淳朴、风景秀丽,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情义夫妻”千里寻亲交还侄女两套房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白墙青瓦,阡陌纵横;风吹香草,荷叶田田……漫步梅池村,随处可见村民们灿烂的笑脸,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幸福和谐的鲜活场景。

梅池村隶属蔡甸区索河街道,西临嵩阳寺,北靠嵩阳国家森林公园,南邻索子长河省级湿地公园。

梅池村(摄影/江欣)

村党支部书记曾望香说,尽管梅池村资源禀赋优厚,可几年前,这里却是出了名的“破败老旧”。

365户人家散落在8个村民小组,房屋新旧杂陈,稻田间的土路晴时扬灰、雨时泥泞,1321名村民守着水稻田,人均年收入刚过1.7万元。

如何改变环境,吸引外来企业、外来资金入驻,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村党支部决定建立“党员中心户+村民小组”双网格体系,党员包户联系群众,引导村民共治,群策群力解决民生难题。

曾望香还记得2019年那个夏夜,她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搬板凳,在晒谷场上开了一晚“共谋会”。有人说想修排水沟,有人建议把破猪圈拆了建停车场,吵到半夜没停。 最终村民们达成共识:拆破拆旧先从党员家开始,房前屋后的杂物自己清,建设方案数易其稿才最终确定。

2023年开始,村党支部一班人又创造性地推出“环境积分制”,由党员、组长组成评分小组定期入户对农户的环境卫生进行打分。

根据评分推选出“最美庭院”“最美邻里”等最美家庭,并对房前屋后卫生不达标的上门提醒整改,激励村民主动争先进位,农户也可凭积分换购米面粮油等常用物资,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动力。

如今,经过一番“精心打扮”,梅池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托优美生态,该村成功引入“香草花田”“个个世界”等露营基地和“斜阳耒筑”“尘外莲池”等高端民宿集群,外来投资激活了梅池村的沉睡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解决150余名村民就业,年均增收3万元。

目前,梅池村正在积极打造村属创客中心,探索乡村运营的有效模式。

当“村民共治”理念融入日常烟火,当白墙青瓦遇见香草花田,这个村庄正在书写关于土地的新生、关于乡亲的幸福的传奇。

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如同一根金线,串起了蔡甸区最璀璨的乡村明珠。从黄虎村的文创集群、农力村的智慧农旅、梅池村的民宿经济,还有火焰村的农旅融合、合贤村的多元探索,业态丰富互补,项目异彩纷呈。

这条示范带的成功,核心在于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根基,以治理创新激活内生动力,用产业突破打开振兴局面。党员带头干、群众齐心跟,议事协商化解矛盾,环境提升留住乡愁,产业兴旺带动就业——一幅“组织强、产业兴、环境美、民风淳、生活好”的城乡融合样板区的新图景在蔡甸大地生动铺展。昔日的“空心村”,如今正沿着嵩阳大道,阔步迈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未来。(湖北日报客户端孙小明 李良祥  通讯员 黄兵、董鑫建、郑盈盈

责任编辑:何霄

蔡甸乡村治理:一条“最美公路”串起三个全国文明村

发表时间:2025-08-28 来源:湖北文明网

武汉的盛夏,生机勃勃,浓情似火。驱车行驶在宽阔的武汉市蔡甸区嵩阳大道,沿线满目苍翠,美丽村湾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绚丽的长卷。更让人惊叹的是,这条16.9公里的“最美公路”,孕育出黄虎村、农力村、梅池村3个“全国文明村”,同时还涌现出合贤村和火焰村等一大批典型美丽乡村代表。

蔡甸区嵩阳大道途经5个街道,串联39个行政村,这些村很多都曾经面临人口空心、产业衰落的困境,如今却成为乡村振兴的耀眼样板。这些全国文明村崛起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乡村治理密码?

黄虎村:“智慧治理”带火文创集群

黄虎村隶属蔡甸区大集街道,位于美丽的后官湖畔,是嵩阳大道的起点。该村背山面水,三山相连,风光旖旎。从市区驱车一小时即可抵达,宛如世外桃源。

沿着干净的沥青路穿行黄虎村,你会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研学团队在此打卡拍照,尽情体验“知音故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真实场景。

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博说,几年前,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守着好山水,难觅致富路,整个村庄也是破败不堪,几十栋危房歪歪斜斜,周边垃圾堆积成山。

“空心村”的蜕变,始于一场刀刃向内的组织重塑。

随着一位留法工匠到此栖居,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看好这块“风水宝地”。在村党支部的主导下,该村采用微信群、新媒体等线上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实施费用公开,推进“智慧治理”,68名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动全村1000多名村民为村里献计献策。

随后,该村创新成立合作社,统一租赁闲置房屋给“新村民”,村委会不赚差价,甚至代缴相关税费,消除租户与村民的潜在矛盾,保障双方权益。

同时还组建了约20人的志愿服务队,负责村内治安巡逻、防火、环境卫生维护等,并为“新村民”提供房屋租赁中介、政策咨询、手续代办等服务,营造安心创业环境。

该村党支部一班人大胆实践,把高科技产品、智能化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利用探头监督安全隐患,然后根据隐患精准预防、点对点宣传。

“智慧治理”的推进,提升了整个村庄的气质和形象。

几年来,该村已有古琴、茶道、陶艺、武术、中医康养、手工制作等20多个文创工坊入驻,10多个以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为主营业务的文创团队到此安家。

尤其是2021年以来,黄虎村快速推进“国企联村”行动,引进武汉农业集团,打造“知音童谷”传统文化产业园,5500万元的改造资金让辖区内的闲置农房再次苏醒。

知音童谷(摄影/江欣)

“知音童谷”规划面积140.94亩,建筑总面积14821平方米,围绕“六区三馆一街”——科举文化区、戏曲文化区、音乐文化区、五谷区、活动区、综合服务区、书画馆、古代科技馆、农具展示馆、商业街进行规划建设,定位为集戏曲、科举、音乐三大核心体验内容于一体的传统文化体验园,打造武汉近郊首个集研学教育、亲子文创、创意国潮、生态露营、田园食肆、乡居漫旅等于一体的知音主题乐园,建设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城市特色微旅游目的地。

该村还通过三资清查,明确了村集体土地的产权,解决了产权不清晰的问题,通过点状供地将分散的土地资源盘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黄虎村由此成为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督平台全省两个试点村之一。

如今,站在村委会大厅右侧的智能大屏前,点开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督平台,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平台就会显现出资产资源地理数据“一张图”,村民可以通过它以图查地、查资产,还可实现对某项资产从初始登记、审议公示、产权交易,直至合同签订等全过程追踪。

农力村:新“三字经” 唤醒“园艺小镇”

沿着嵩阳大道继续前行,一路上稻田碧绿,荷花盛开,呈现出勃勃生机。

作为嵩阳大道的重要节点,隶属蔡甸区玉贤街道的农力村,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扎实的基层治理,实现了从传统苗木种植村向农文旅综合发展的华丽蝶变。

驶入农力村,仿佛融入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

整齐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处处彰显着文明村的气质。

“咱们村,是宝地,倚九真,畔西湖,家园美,要珍惜,立条约,得自律……”

走进村委会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宣传墙上独具特色的“三字经”村规民约。

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程抱波说,这份村规民约是村里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修订而成,内容涵盖爱党爱国、遵纪守法、自立自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尊老爱幼、环境卫生各个方面。

这份朗朗上口、深入人心的新“三字经”,村里不仅将它挂上宣传墙,让村民们一有空就到村委会大院转一转、读一读,还由村里的“玉兰花”巾帼志愿服务队以广场舞、腰鼓、快板等形式演绎成文艺节目,隔三岔五在村里的百姓舞台上演出。

玉贤街道是全国有名的园艺小镇,长期以来,农力村以苗木种植为主业,全村高峰期有2000亩苗木基地,包括桂花、罗汉松等树种。

近年来,苗木市场走弱,农力村苗木种植以个人为主,不成规模、品种单一,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落后,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逐渐暴露,村里一度陷入老板欠租、农户上访的困境,赌博摸牌、邻里纠纷等各种陋习频频上演。

“三字经”村规民约扭转了村风民俗。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远赴沿海“取经”,最终亮出因地制宜的“手术刀”——将现有苗木资源变为风景,探索从苗木产业向农文旅综合发展。

几年来,该村完成了8个湾组的美丽乡村建设,427户农户积极参与房前屋后环境整治,20余名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参与道路修缮、绿化维护等民生项目。

通过村民评议监督,还先后完成了5条道路刷黑拓宽、5亩水库塘堰清淤、2100米强弱电线路规整等工程。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在外能人黄建林是农力村本村人,在村里承包了500亩林地,一直在尝试转型。在村党支部的协调下,就地投资亿元开建“汉赛跑跑花园”。

汉赛跑跑花园(摄影/江欣)

该项目是将卡丁车和动物结合的主题乐园,有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卡丁车赛道以及迷你坦克、小火车等20余种亲子游乐设施,还有羊驼、矮马、豹猫等20多种萌宠动物。

项目建成后,黄建林瞄准“银发经济”推出“玩一天”的定制服务,很快就在江城老年群体中打出了名气。

“花半里”“丰永泰”等苗木园区也紧随其后,与“汉赛跑跑花园”抱团发展。

“花半里”转型文旅后,原有上百间客房供不应求。今年决定扩大经营范围,寻找合适的场地。

“丰永泰”则就地投资开设生态农场。产业园一方面保留了精品苗木园艺、芳香花卉园艺等多品类项目,一方面朝高品质水果蔬菜、林下经济、水下经济衍生,既丰富了自然景观,又产生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农场养殖的生态鱼、林下鸡、五色稻米等虽然高出市价不少,可每年都被提前预订,供不应求。

如今,来农力村拖运苗木的大货车明显减少,运送游客的大巴车越来越多。

梅池村:“环境积分”催生香草花田

梅池村位于嵩阳大道的尽头。

该村民风淳朴、风景秀丽,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情义夫妻”千里寻亲交还侄女两套房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白墙青瓦,阡陌纵横;风吹香草,荷叶田田……漫步梅池村,随处可见村民们灿烂的笑脸,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幸福和谐的鲜活场景。

梅池村隶属蔡甸区索河街道,西临嵩阳寺,北靠嵩阳国家森林公园,南邻索子长河省级湿地公园。

梅池村(摄影/江欣)

村党支部书记曾望香说,尽管梅池村资源禀赋优厚,可几年前,这里却是出了名的“破败老旧”。

365户人家散落在8个村民小组,房屋新旧杂陈,稻田间的土路晴时扬灰、雨时泥泞,1321名村民守着水稻田,人均年收入刚过1.7万元。

如何改变环境,吸引外来企业、外来资金入驻,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村党支部决定建立“党员中心户+村民小组”双网格体系,党员包户联系群众,引导村民共治,群策群力解决民生难题。

曾望香还记得2019年那个夏夜,她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搬板凳,在晒谷场上开了一晚“共谋会”。有人说想修排水沟,有人建议把破猪圈拆了建停车场,吵到半夜没停。 最终村民们达成共识:拆破拆旧先从党员家开始,房前屋后的杂物自己清,建设方案数易其稿才最终确定。

2023年开始,村党支部一班人又创造性地推出“环境积分制”,由党员、组长组成评分小组定期入户对农户的环境卫生进行打分。

根据评分推选出“最美庭院”“最美邻里”等最美家庭,并对房前屋后卫生不达标的上门提醒整改,激励村民主动争先进位,农户也可凭积分换购米面粮油等常用物资,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动力。

如今,经过一番“精心打扮”,梅池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托优美生态,该村成功引入“香草花田”“个个世界”等露营基地和“斜阳耒筑”“尘外莲池”等高端民宿集群,外来投资激活了梅池村的沉睡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解决150余名村民就业,年均增收3万元。

目前,梅池村正在积极打造村属创客中心,探索乡村运营的有效模式。

当“村民共治”理念融入日常烟火,当白墙青瓦遇见香草花田,这个村庄正在书写关于土地的新生、关于乡亲的幸福的传奇。

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如同一根金线,串起了蔡甸区最璀璨的乡村明珠。从黄虎村的文创集群、农力村的智慧农旅、梅池村的民宿经济,还有火焰村的农旅融合、合贤村的多元探索,业态丰富互补,项目异彩纷呈。

这条示范带的成功,核心在于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根基,以治理创新激活内生动力,用产业突破打开振兴局面。党员带头干、群众齐心跟,议事协商化解矛盾,环境提升留住乡愁,产业兴旺带动就业——一幅“组织强、产业兴、环境美、民风淳、生活好”的城乡融合样板区的新图景在蔡甸大地生动铺展。昔日的“空心村”,如今正沿着嵩阳大道,阔步迈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未来。(湖北日报客户端孙小明 李良祥  通讯员 黄兵、董鑫建、郑盈盈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