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个孩子的暑期,在爱与守护中绽放——鄂州121个“爱心托管班”托起多彩假期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27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这个暑假,家住古城路的曹轩怡小朋友在社区“爱心托管班”收获了满满的快乐。“他最喜欢剪纸、折纸手工课和听歌识曲游戏,每次回家都开心地展示新作品。”家人欣喜地说,这不仅让孩子远离了手机游戏和溺水危险,更让暑假过得比以往都精彩。

炎炎夏日,遍布鄂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校教室、社区驿站的121个托管点位里,处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作为今年省、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暑期“爱心托管班”为3600名少年儿童提供了安全、快乐、充实的暑期“第二家园”。全市各级团组织积极行动,链接全国19所高校资源,招募6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依托现有场地,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成长的绿荫。

聚焦这一民生工程,团市委坚持与学校教育差异化互补,广泛链接资源,推动托管班扩面提质延时,切实解决家长看护之忧,守护孩子快乐假期,也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暖力量。

家庭减负——

从后顾之忧到安心托育

每逢暑假,孩子看护问题成为众多双职工家庭的现实困扰。我市“爱心托管班”应需开班,迅速让家长们吃下“定心丸”——不仅化解看护之忧,更筑牢安全屏障,让“安心托管”成为现实。

全市托管班将防溺水和安全防护作为“开班第一课”,形式不断创新,效果力求入脑入心。

“全球每年溺亡未成年人超2.8万名。”在凤凰街道东塔社区,大学生志愿者老师展示的真实案例和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嬉闹的孩子们瞬间安静沉思。

服务不仅惠及城区居民,也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各托管点看护时间与职工工作时间无缝衔接。部分青年夜校创新推出“亲子共学”模式,家长夜间充电,孩子免费托管,有效填补服务空白。

“现在是上班、学习、带娃三不误,往年暑假培训费开销大,现在免费学还省心!”某单位职工孙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同样的场景在我市多地上演。在凤凰街道江城社区,民警通过警示片+案例分析,带来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课。在葛店经开区大湾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巧用科普视频与消防口诀,打造趣味消防安全课堂……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重点将服务延伸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推动‘爱心托管班’进园区、进企业,更好地服务基层一线。针对暑期孩子独处隐患,各点位均设安全教育必修课,涵盖防溺水、防霸凌等核心内容。通过集中看护降低风险,寓教于乐提升意识,努力将暑期从‘隐患多发期’变为‘安全守护期、快乐成长期’。”

志愿力量——

从课业辅导到多元成长

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爱心托管班”更致力于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激发潜能、快乐成长的多元发展天地。在这里,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梦想在多彩的课程中悄然萌芽。

“请画两只荷塘青蛙!”在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托管班,11岁的杰杰(化名)对着AI软件输入指令,屏幕瞬间跃出两只栩栩如生的青蛙。

这充满惊喜的一幕,源于大学生志愿者老师设计的“AI奇妙之旅”。孩子们输入奇思妙想,生成机器人拯救森林的冒险故事,化身小科幻作家,探索的兴奋感与成就感在教室弥漫。“今年中考已现AI元素,让孩子们玩中学编程,对思维启蒙很有帮助。”大学生志愿者老师说。

传统精神与创新形式的交融,在“爱心托管班”课堂上绽放出独特光彩。在汀祖镇华伍村村委会,一堂致敬抗疫英雄的手工课正在进行:孩子们用扭扭棒编织象征坚韧的“生命之花”,用彩纸剪贴充满敬意的“抗疫勋章”,以童真巧手诠释“生命至上”内涵。通过手工课等沉浸体验,让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悄然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今年,团市委升级课程体系,将三大精神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自护(防溺水、防欺凌)纳入必修课,各地还因地制宜开发无人机操作、AI解说等特色课程,设计沉浸式、互动式教学,确保孩子们有所学、有所乐。这一升级,正是响应省级整合资源推进暑期托管的行动号角。

从课业辅导到兴趣拓展,孩子全面发展;从大学生志愿者到各界力量,爱心力量汇聚……越来越多的“大朋友”投身鄂州暑期托管。他们发挥所长,精心设计,以“大手牵小手”的温情,共同守护孩子们成长的那片晴空。

13年坚守——

从民生难题到幸福护航

孩子们在“爱心托管班”收获的每一份欢笑与成长,都凝聚着机制创新的智慧与全社会协同守护的温暖合力。这份爱,没有时限,不设门槛。

7月11日,在燕矶镇燕矶社区工会驿站,一位老人紧攥孙子的手,声音哽咽:“孩子爸妈在外打工,他怕添麻烦藏起了报名表,结果错过了报名时间……”得知情况后,燕矶社区党支部书记吕司琪决定开启绿色通道:“关爱留守儿童,没有截止日期!”这个承诺,瞬间抚平了老人紧锁的愁容。这温情一刻,正是暑假“爱心托管班”机制创新的生动缩影。

自2013年起,我市暑期托管服务已坚守十三载,累计服务超2万名孩子。今年,全市“爱心托管班”需求旺盛,600余名志愿者经岗前培训下沉一线,依托“集中托管”模式提质增效。

“发生变化的不只是规模,托管班的服务精度也在提升。我们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爱心托管服务,让家长安心、孩子开心。”团市委学少部负责人说。

“我们托举的,不只是暑期的安然时光,更是在少年心中播下安全自护的种子,厚植家国情怀的沃土。”团市委负责人坦言。如今,“爱心托管班”已超越单纯看护,成为我市青少年综合素质培育的“第二校园”。暑假终会结束,但这份以爱为名的守护,必将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永不褪色的印记。

从协调场地到高校联动,从课业辅导拓展至科学启蒙、美术手工、非遗体验……因地制宜、遍布城乡的121个“爱心托管班”,在鄂州盛夏蓬勃绽放。它们承载的,不仅是孩子们探索未知、快乐成长的缤纷假期,更是这座城市对万千个家庭的郑重承诺。

“这项暖心工程不仅是以民生‘小托管’撬动基层‘大治理’的创新实践,更是‘党建引领+高校赋能+部门协同+村居落地’多元共治格局的生动体现。”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聚焦民生温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绘就人民和谐幸福图景的根本路径。(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戴静)

责任编辑:何霄

3600个孩子的暑期,在爱与守护中绽放——鄂州121个“爱心托管班”托起多彩假期

发表时间:2025-08-27 来源:湖北文明网

这个暑假,家住古城路的曹轩怡小朋友在社区“爱心托管班”收获了满满的快乐。“他最喜欢剪纸、折纸手工课和听歌识曲游戏,每次回家都开心地展示新作品。”家人欣喜地说,这不仅让孩子远离了手机游戏和溺水危险,更让暑假过得比以往都精彩。

炎炎夏日,遍布鄂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校教室、社区驿站的121个托管点位里,处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作为今年省、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暑期“爱心托管班”为3600名少年儿童提供了安全、快乐、充实的暑期“第二家园”。全市各级团组织积极行动,链接全国19所高校资源,招募6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依托现有场地,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成长的绿荫。

聚焦这一民生工程,团市委坚持与学校教育差异化互补,广泛链接资源,推动托管班扩面提质延时,切实解决家长看护之忧,守护孩子快乐假期,也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暖力量。

家庭减负——

从后顾之忧到安心托育

每逢暑假,孩子看护问题成为众多双职工家庭的现实困扰。我市“爱心托管班”应需开班,迅速让家长们吃下“定心丸”——不仅化解看护之忧,更筑牢安全屏障,让“安心托管”成为现实。

全市托管班将防溺水和安全防护作为“开班第一课”,形式不断创新,效果力求入脑入心。

“全球每年溺亡未成年人超2.8万名。”在凤凰街道东塔社区,大学生志愿者老师展示的真实案例和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嬉闹的孩子们瞬间安静沉思。

服务不仅惠及城区居民,也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各托管点看护时间与职工工作时间无缝衔接。部分青年夜校创新推出“亲子共学”模式,家长夜间充电,孩子免费托管,有效填补服务空白。

“现在是上班、学习、带娃三不误,往年暑假培训费开销大,现在免费学还省心!”某单位职工孙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同样的场景在我市多地上演。在凤凰街道江城社区,民警通过警示片+案例分析,带来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课。在葛店经开区大湾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巧用科普视频与消防口诀,打造趣味消防安全课堂……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重点将服务延伸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推动‘爱心托管班’进园区、进企业,更好地服务基层一线。针对暑期孩子独处隐患,各点位均设安全教育必修课,涵盖防溺水、防霸凌等核心内容。通过集中看护降低风险,寓教于乐提升意识,努力将暑期从‘隐患多发期’变为‘安全守护期、快乐成长期’。”

志愿力量——

从课业辅导到多元成长

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爱心托管班”更致力于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激发潜能、快乐成长的多元发展天地。在这里,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梦想在多彩的课程中悄然萌芽。

“请画两只荷塘青蛙!”在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托管班,11岁的杰杰(化名)对着AI软件输入指令,屏幕瞬间跃出两只栩栩如生的青蛙。

这充满惊喜的一幕,源于大学生志愿者老师设计的“AI奇妙之旅”。孩子们输入奇思妙想,生成机器人拯救森林的冒险故事,化身小科幻作家,探索的兴奋感与成就感在教室弥漫。“今年中考已现AI元素,让孩子们玩中学编程,对思维启蒙很有帮助。”大学生志愿者老师说。

传统精神与创新形式的交融,在“爱心托管班”课堂上绽放出独特光彩。在汀祖镇华伍村村委会,一堂致敬抗疫英雄的手工课正在进行:孩子们用扭扭棒编织象征坚韧的“生命之花”,用彩纸剪贴充满敬意的“抗疫勋章”,以童真巧手诠释“生命至上”内涵。通过手工课等沉浸体验,让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悄然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今年,团市委升级课程体系,将三大精神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自护(防溺水、防欺凌)纳入必修课,各地还因地制宜开发无人机操作、AI解说等特色课程,设计沉浸式、互动式教学,确保孩子们有所学、有所乐。这一升级,正是响应省级整合资源推进暑期托管的行动号角。

从课业辅导到兴趣拓展,孩子全面发展;从大学生志愿者到各界力量,爱心力量汇聚……越来越多的“大朋友”投身鄂州暑期托管。他们发挥所长,精心设计,以“大手牵小手”的温情,共同守护孩子们成长的那片晴空。

13年坚守——

从民生难题到幸福护航

孩子们在“爱心托管班”收获的每一份欢笑与成长,都凝聚着机制创新的智慧与全社会协同守护的温暖合力。这份爱,没有时限,不设门槛。

7月11日,在燕矶镇燕矶社区工会驿站,一位老人紧攥孙子的手,声音哽咽:“孩子爸妈在外打工,他怕添麻烦藏起了报名表,结果错过了报名时间……”得知情况后,燕矶社区党支部书记吕司琪决定开启绿色通道:“关爱留守儿童,没有截止日期!”这个承诺,瞬间抚平了老人紧锁的愁容。这温情一刻,正是暑假“爱心托管班”机制创新的生动缩影。

自2013年起,我市暑期托管服务已坚守十三载,累计服务超2万名孩子。今年,全市“爱心托管班”需求旺盛,600余名志愿者经岗前培训下沉一线,依托“集中托管”模式提质增效。

“发生变化的不只是规模,托管班的服务精度也在提升。我们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爱心托管服务,让家长安心、孩子开心。”团市委学少部负责人说。

“我们托举的,不只是暑期的安然时光,更是在少年心中播下安全自护的种子,厚植家国情怀的沃土。”团市委负责人坦言。如今,“爱心托管班”已超越单纯看护,成为我市青少年综合素质培育的“第二校园”。暑假终会结束,但这份以爱为名的守护,必将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永不褪色的印记。

从协调场地到高校联动,从课业辅导拓展至科学启蒙、美术手工、非遗体验……因地制宜、遍布城乡的121个“爱心托管班”,在鄂州盛夏蓬勃绽放。它们承载的,不仅是孩子们探索未知、快乐成长的缤纷假期,更是这座城市对万千个家庭的郑重承诺。

“这项暖心工程不仅是以民生‘小托管’撬动基层‘大治理’的创新实践,更是‘党建引领+高校赋能+部门协同+村居落地’多元共治格局的生动体现。”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聚焦民生温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绘就人民和谐幸福图景的根本路径。(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戴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