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如今成了家门口的小公园,晚饭后散步特别舒服。”昨日,在五丈港口袋公园边,正带着孩子玩耍的喻女士说。这座占地2500平方米的公园,成为我市上半年城市“疤痕”治理的最新注脚。
曾用围挡“遮丑”的垃圾死角,如今成了孩子嬉戏的乐园;裸露的“癞头疮”地块,转身化作喷泉、凉亭相映的风景线……在鄂州,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带来摸得着的幸福。
今年以来,鄂州市以“绣花功夫”治愈城市“疤痕”,共组织实施“疤痕”治理重点任务72项,其中全面完工48项,持续推进24项,综合整治面积达31万平方米。
拆除遮丑墙,让“边角料”变“金角银边”
“围挡一拆,推窗见绿!”寒溪口袋公园地块曾是社区垃圾死角,蚊蝇孳生,社区只好用围挡“遮丑”。市城管委联合西山街道寒溪社区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最终投入50多万元,将其改造为集休憩、停车、运动、亲子为一体的口袋公园。2386平方米空间内,绿化面积662平方米,新建停车位20余个,儿童滑梯、羽毛球场地一应俱全。
上半年,全市共拆除各类大型围挡18处,相关地块“变身”口袋公园、小游园、生态停车场等公共场所,获得周边居民一致好评。
见缝插绿,让城市“癞头疮”变身风景线
城市绿化缺失、黄土裸露等问题,犹如城市肌理上的“癞头疮”,既影响市容市貌,又降低市民生活品质。如今,我市通过“见缝插绿、立体增绿”精细化改造,让这些“疮疤”蜕变为市民喜爱的“打卡点”。
以国家级葛店经开区为例,今年以来,该区以路网为脉络,积极推进“一纵一横”绿化提升工程,通过退菜还绿、优化布局,新增绿化面积25500平方米,沿线增设4个休闲驿站,并在电商大道与东湖路交会处、张家湾社区打造了两处喷泉景观。
“以前这里光秃秃的,风一吹就起灰,现在绿树成荫,还有喷泉和凉亭,环境好太多了!”家住高新大道附近的居民夏磊笑着说道。
在鄂城区长江100小区,新增的生态停车场让居民谈女士连连称赞:“以前下班回家找车位要转半天,现在方便多了,绿化也养眼,看着就舒心。”
从裸露黄土到葱茏绿地,从闲置空地到便民设施,我市通过精细化治理,让城市“边角料”焕发新生,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民生需求双赢。
科技助力+全民参与,让城市“绿妆”更持久
在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我市更注重长效管养。市城管委创新管理模式,对新建的口袋公园、生态停车场实行“建管并重”策略,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对绿化缺水和设施破损进行智能监测、快速响应。为激发市民参与热情,试点推行“市民园长”制度,招募志愿者参与日常管理,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为城市绿化的“主人翁”。
为应对高温天气,26台洒水车实施精准作业,重点为裸露地块“补水降温”;园林部门科学选种,优先采用耐热、耐旱、低维护的乡土树种,确保绿化“种得活、长得好、管得省”。通过“技术+人力”双重保障,让每一片新绿都能在城市扎根,用绿色治愈曾经的城市“疤痕”。
“我们将继续用脚步丈量城市,用‘绣花功夫’治理‘疤痕’,让群众在推窗见绿、路畅心安中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市城管委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坚持“重点治、突出建、长效管”,继续推动20余项整治任务,重点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延伸,确保全年综合整治面积超50万平方米。
城市之美,美在细节;民生之福,在于用心。31万平方米的“疤痕”蝶变,只是鄂州市城市更新的序章。随着更多断头路打通、更多围挡拆除、更多裸露地披绿,一座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正加速呈现。(鄂州日报)
发表时间:2025-08-19 来源:湖北文明网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如今成了家门口的小公园,晚饭后散步特别舒服。”昨日,在五丈港口袋公园边,正带着孩子玩耍的喻女士说。这座占地2500平方米的公园,成为我市上半年城市“疤痕”治理的最新注脚。
曾用围挡“遮丑”的垃圾死角,如今成了孩子嬉戏的乐园;裸露的“癞头疮”地块,转身化作喷泉、凉亭相映的风景线……在鄂州,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带来摸得着的幸福。
今年以来,鄂州市以“绣花功夫”治愈城市“疤痕”,共组织实施“疤痕”治理重点任务72项,其中全面完工48项,持续推进24项,综合整治面积达31万平方米。
拆除遮丑墙,让“边角料”变“金角银边”
“围挡一拆,推窗见绿!”寒溪口袋公园地块曾是社区垃圾死角,蚊蝇孳生,社区只好用围挡“遮丑”。市城管委联合西山街道寒溪社区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最终投入50多万元,将其改造为集休憩、停车、运动、亲子为一体的口袋公园。2386平方米空间内,绿化面积662平方米,新建停车位20余个,儿童滑梯、羽毛球场地一应俱全。
上半年,全市共拆除各类大型围挡18处,相关地块“变身”口袋公园、小游园、生态停车场等公共场所,获得周边居民一致好评。
见缝插绿,让城市“癞头疮”变身风景线
城市绿化缺失、黄土裸露等问题,犹如城市肌理上的“癞头疮”,既影响市容市貌,又降低市民生活品质。如今,我市通过“见缝插绿、立体增绿”精细化改造,让这些“疮疤”蜕变为市民喜爱的“打卡点”。
以国家级葛店经开区为例,今年以来,该区以路网为脉络,积极推进“一纵一横”绿化提升工程,通过退菜还绿、优化布局,新增绿化面积25500平方米,沿线增设4个休闲驿站,并在电商大道与东湖路交会处、张家湾社区打造了两处喷泉景观。
“以前这里光秃秃的,风一吹就起灰,现在绿树成荫,还有喷泉和凉亭,环境好太多了!”家住高新大道附近的居民夏磊笑着说道。
在鄂城区长江100小区,新增的生态停车场让居民谈女士连连称赞:“以前下班回家找车位要转半天,现在方便多了,绿化也养眼,看着就舒心。”
从裸露黄土到葱茏绿地,从闲置空地到便民设施,我市通过精细化治理,让城市“边角料”焕发新生,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民生需求双赢。
科技助力+全民参与,让城市“绿妆”更持久
在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我市更注重长效管养。市城管委创新管理模式,对新建的口袋公园、生态停车场实行“建管并重”策略,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对绿化缺水和设施破损进行智能监测、快速响应。为激发市民参与热情,试点推行“市民园长”制度,招募志愿者参与日常管理,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为城市绿化的“主人翁”。
为应对高温天气,26台洒水车实施精准作业,重点为裸露地块“补水降温”;园林部门科学选种,优先采用耐热、耐旱、低维护的乡土树种,确保绿化“种得活、长得好、管得省”。通过“技术+人力”双重保障,让每一片新绿都能在城市扎根,用绿色治愈曾经的城市“疤痕”。
“我们将继续用脚步丈量城市,用‘绣花功夫’治理‘疤痕’,让群众在推窗见绿、路畅心安中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市城管委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坚持“重点治、突出建、长效管”,继续推动20余项整治任务,重点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延伸,确保全年综合整治面积超50万平方米。
城市之美,美在细节;民生之福,在于用心。31万平方米的“疤痕”蝶变,只是鄂州市城市更新的序章。随着更多断头路打通、更多围挡拆除、更多裸露地披绿,一座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正加速呈现。(鄂州日报)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