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演、公益培训、公益讲堂 襄阳暑期文化惠民热潮涌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17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仲夏的襄阳,涌动着一股比骄阳更为炽热的文化热潮:传统戏曲悠扬婉转,少年街舞动感飞扬,公益翰墨浸润心田,“诗意同行”温情上演……一系列的文化盛宴,以公益为底色,书写着润泽当下、滋养未来的温暖篇章。

非遗展演

经典剧目免费看

7月11日晚,襄阳剧院内灯火璀璨,丝竹绕梁——“文化襄阳·好戏大家看”优秀剧(节)目展演如期而至。13年来,经典剧目、新创历史戏、现代话剧等百场大戏倾情上演,让百姓在家门口就有免费的好戏可看。

台上,由谷城县湖北越调传承中心带来的《大登殿》正精彩上演。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悲欢离合,在演员们铿锵而又婉转的唱念中鲜活呈现,引来满堂喝彩。台下,家长携子同坐,白发长者低声讲述着戏文典故,稚嫩的孩童饶有兴趣地模仿着台上演员们的动作,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代际交流间无声传递。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越调的传承与发展一直备受瞩目。2020年,该中心选拔20名青年学员赴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深造,如今他们已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为这一古老的剧种注入生机和活力。“暑期带着孩子感受地道的家乡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太好了!”散场后,一位带着女儿前来看戏的年轻母亲由衷地赞叹道。

非遗的生命力不仅在城市剧院的亲子时光中流淌,还在广场舞台的欢乐海洋里绽放。每周日晚,谷城县文化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神农神韵 文润谷城”系列惠民演出在这里举行。活力四射的开场舞瞬间点燃了夏夜激情,歌曲、情景剧、戏曲等节目依次登场。广场上,父母将孩子托举肩头,祖孙三代共享欢乐时光,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公益培训

开启“文化加油站”

今夏,襄阳市群众艺术馆化身为火爆的“暑期文化加油站”。7月1日,市群众艺术馆2025年度全民艺术普及暨暑期公益培训正式开课,有非遗大鼓、少儿街舞、口才表达、硬笔书法四门课程,100个名额在1小时内被家长们“秒光”。开课当天,馆内处处是孩子们专注学习的身影,门外则是满怀期待守候着的家长。

铿锵的鼓点中,小学员们凝神聚力,在“咚哒”的节奏里触摸非遗的脉动;街舞教室里,孩子们伸展跳跃,在汗水的挥洒间锤炼强健体魄;口才课堂上,羞涩的童声逐渐变得洪亮流畅,在快板与朗诵中绽放自信的光芒;书法教室则是一片宁静的天地,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规范书写,更涵养出专注沉静的心性。这场贯穿整个七月的文化之旅,生动诠释着市群众艺术馆“全民艺术普及”的初心。

与此同时,一场文学公益活动也在暑期的书香中盛大开启。7月15日,2025年暑期“少年作家”文学公益讲堂正式开课,王金荣老师以《开启名著之门,寻阅读金钥匙》为主题,通过解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将阅读的“金钥匙”交到孩子们手中。

“由襄阳市文学院举办的‘少年作家’文学公益讲堂,是一项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公益文化活动,8年来我们多次走进校园、社区、乡村,举办活动百余场,惠及1万多人次。”据该院负责人蔡咏梅介绍,这项公益活动主要集中在暑期,目的是丰富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增加他们的文学知识储备。连续参加4年公益讲堂的刘美杨同学说道:“公益讲堂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暑期生活,还提升了我们的写作水平,开阔了我们的阅读视野。”

诗意同行

特殊关爱育自信

暑期文化惠民的暖流,不仅惠及寻常家庭,还深情地涌向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7月12日,一场名为“诗意同行——五月的鲜花读书会”的暑期公益讲堂在老河口市温情上演。参与当天活动的共有160余人,其中既有来自10个乡镇的心理辅导志愿者,还有他们长期帮扶的孤困儿童。活动以诗歌为桥,旨在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

“他们走进孤困儿童的世界,用陪伴驱散那无尽的黑暗……”志愿者深情朗诵的《写给志愿者的赞歌》,句句叩击心灵。为了驱散孩子们心中的阴霾,培养他们的自信,朗诵艺术家王韶玫巧妙引导,鼓励他们大胆登台。当稚嫩却带着坚定的童声诵读着朱自清的《匆匆》,当“逐光阅读营”的小学员们齐声吟诵《大学》的经典篇章,自信的种子已破土而出。

活动现场,老河口诗人邴碧辉献给志愿者的诗作《光的接力》被深情演绎:“用温情为沉默的花蕾带来春风,用博爱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让那些蜷缩的梦,终于舒展成展翅的模样……”志愿者们坚守公益事业的信念,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文化似水,润泽人心。暑期,襄阳这一系列立足公益、惠泽多元群体的文化活动,不仅是一场场视听盛宴,更是涵养城市气质、凝聚精神力量、点亮未来希望的生动实践。(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张亚婷 通讯员 崔生田 周钰婷

责任编辑:王炯

非遗展演、公益培训、公益讲堂 襄阳暑期文化惠民热潮涌

发表时间:2025-07-17 来源:湖北文明网

仲夏的襄阳,涌动着一股比骄阳更为炽热的文化热潮:传统戏曲悠扬婉转,少年街舞动感飞扬,公益翰墨浸润心田,“诗意同行”温情上演……一系列的文化盛宴,以公益为底色,书写着润泽当下、滋养未来的温暖篇章。

非遗展演

经典剧目免费看

7月11日晚,襄阳剧院内灯火璀璨,丝竹绕梁——“文化襄阳·好戏大家看”优秀剧(节)目展演如期而至。13年来,经典剧目、新创历史戏、现代话剧等百场大戏倾情上演,让百姓在家门口就有免费的好戏可看。

台上,由谷城县湖北越调传承中心带来的《大登殿》正精彩上演。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悲欢离合,在演员们铿锵而又婉转的唱念中鲜活呈现,引来满堂喝彩。台下,家长携子同坐,白发长者低声讲述着戏文典故,稚嫩的孩童饶有兴趣地模仿着台上演员们的动作,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代际交流间无声传递。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越调的传承与发展一直备受瞩目。2020年,该中心选拔20名青年学员赴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深造,如今他们已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为这一古老的剧种注入生机和活力。“暑期带着孩子感受地道的家乡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太好了!”散场后,一位带着女儿前来看戏的年轻母亲由衷地赞叹道。

非遗的生命力不仅在城市剧院的亲子时光中流淌,还在广场舞台的欢乐海洋里绽放。每周日晚,谷城县文化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神农神韵 文润谷城”系列惠民演出在这里举行。活力四射的开场舞瞬间点燃了夏夜激情,歌曲、情景剧、戏曲等节目依次登场。广场上,父母将孩子托举肩头,祖孙三代共享欢乐时光,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公益培训

开启“文化加油站”

今夏,襄阳市群众艺术馆化身为火爆的“暑期文化加油站”。7月1日,市群众艺术馆2025年度全民艺术普及暨暑期公益培训正式开课,有非遗大鼓、少儿街舞、口才表达、硬笔书法四门课程,100个名额在1小时内被家长们“秒光”。开课当天,馆内处处是孩子们专注学习的身影,门外则是满怀期待守候着的家长。

铿锵的鼓点中,小学员们凝神聚力,在“咚哒”的节奏里触摸非遗的脉动;街舞教室里,孩子们伸展跳跃,在汗水的挥洒间锤炼强健体魄;口才课堂上,羞涩的童声逐渐变得洪亮流畅,在快板与朗诵中绽放自信的光芒;书法教室则是一片宁静的天地,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规范书写,更涵养出专注沉静的心性。这场贯穿整个七月的文化之旅,生动诠释着市群众艺术馆“全民艺术普及”的初心。

与此同时,一场文学公益活动也在暑期的书香中盛大开启。7月15日,2025年暑期“少年作家”文学公益讲堂正式开课,王金荣老师以《开启名著之门,寻阅读金钥匙》为主题,通过解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将阅读的“金钥匙”交到孩子们手中。

“由襄阳市文学院举办的‘少年作家’文学公益讲堂,是一项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公益文化活动,8年来我们多次走进校园、社区、乡村,举办活动百余场,惠及1万多人次。”据该院负责人蔡咏梅介绍,这项公益活动主要集中在暑期,目的是丰富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增加他们的文学知识储备。连续参加4年公益讲堂的刘美杨同学说道:“公益讲堂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暑期生活,还提升了我们的写作水平,开阔了我们的阅读视野。”

诗意同行

特殊关爱育自信

暑期文化惠民的暖流,不仅惠及寻常家庭,还深情地涌向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7月12日,一场名为“诗意同行——五月的鲜花读书会”的暑期公益讲堂在老河口市温情上演。参与当天活动的共有160余人,其中既有来自10个乡镇的心理辅导志愿者,还有他们长期帮扶的孤困儿童。活动以诗歌为桥,旨在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

“他们走进孤困儿童的世界,用陪伴驱散那无尽的黑暗……”志愿者深情朗诵的《写给志愿者的赞歌》,句句叩击心灵。为了驱散孩子们心中的阴霾,培养他们的自信,朗诵艺术家王韶玫巧妙引导,鼓励他们大胆登台。当稚嫩却带着坚定的童声诵读着朱自清的《匆匆》,当“逐光阅读营”的小学员们齐声吟诵《大学》的经典篇章,自信的种子已破土而出。

活动现场,老河口诗人邴碧辉献给志愿者的诗作《光的接力》被深情演绎:“用温情为沉默的花蕾带来春风,用博爱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让那些蜷缩的梦,终于舒展成展翅的模样……”志愿者们坚守公益事业的信念,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文化似水,润泽人心。暑期,襄阳这一系列立足公益、惠泽多元群体的文化活动,不仅是一场场视听盛宴,更是涵养城市气质、凝聚精神力量、点亮未来希望的生动实践。(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张亚婷 通讯员 崔生田 周钰婷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