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在更广阔的风浪之上——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见闻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17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群众方队横渡长江。

武汉长江大桥成了渡江节最佳观景点。

英国选手Jessica Corder(右)赛后与领队复盘比赛。

汉口江滩三阳广场,横渡长江的群众方阵起水,庆祝成功。 

万里长江滚滚向东,千里汉江在此汇流,形成江汉朝宗盛景。

7月16日的武汉,骄阳似火,两江四岸沸腾。

上午,2025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在武昌汉阳门码头鸣笛启幕,海内外2125名泳者跃入滚滚长江,在大风大浪中奋勇向前!

50届了,武汉渡江节代代传承

武汉人喜劈波斩浪,离不开伟人的垂范。

1956年,毛泽东主席视察武汉时首次畅游长江,并乘兴写下《水调歌头·游泳》的豪迈诗篇。这年6月,武汉举行了新中国首届横渡长江竞赛。

“渡江节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寄托。”16日一早,71岁的市民李厚林赶到了汉阳门码头。他年轻时多次参加渡江节,几十年来每年都会约老友一起横渡,“每一次跳进长江,我都能感受到伟人的力量。”

1966年7月16日,73岁的毛主席最后一次畅游长江。武汉随之举办了第11届横渡长江活动,也是如今武汉7·16渡江节的由来。

1993年,在升级为中国武汉国际横渡长江节后,38位境外选手来汉参赛。此后,渡江节逐步成为国际知名公开水域游泳大赛。

参加过十余届渡江节的王敢今年已经62岁,这是他第二次和儿子并肩渡江。“50届了,武汉渡江节必须代代传承!”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绝佳平台,连接起世界各地的人

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武汉,像一块超级磁铁。具有悠久历史和开放胸怀的渡江节,魅力无限。

“武汉渡江节是绝佳的跨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体育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连接起了世界各地的人。”已多次参加渡江节的英国曼彻斯特人阿什利·霍格,见证了这一赛事如何成为武汉与曼城在商业、科技等多领域合作的重要桥梁。

第一次来中国的意大利小将斯特凡诺·卡内拉说:“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渡江节,这是我第一次在如此宽阔的水域游泳。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更多的意大利人了解武汉。”完赛后的卡内拉打算在武汉好好游玩一番。

“中俄是友好邻邦,通过渡江节这个平台的体育交流,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俄罗斯资深运动员达里娅·切列明娜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我爱豆浆节”带着武汉速度风一般传播

渡江节,早已跳出体育赛事的范畴,成为一场独属于武汉的城市嘉年华。

在武昌汉阳门花园、汉口三阳广场、汉阳大禹神话园同步举办的渡江嘉年华,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水上竞技+江边狂欢”的超级夜经济场景。

渡江节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渡江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参与渡江节,我们能够更好地与消费者互动,了解市场需求,推动企业发展。”一家本地企业负责人说。

本届渡江节,系列线上线下活动不断推出,渡江故事征集、渡江小使者、渡江节小评委等吸引了众多市民踊跃参与,武汉话谐音“豆浆节”等带有拼搏精神的热梗甚至超过了心态平和的“蒜鸟”话题,掀起全网热议,进一步助推了武汉渡江节的传播。

传承历史,展现风范,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圆满收官。与长江共生共荣的武汉,已从历史深处走来,正向未来阔步而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童军鹏 实习生 董子宁 吴思涵 摄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任勇 时龚 薛婷 制图:徐云)

责任编辑:王炯

搏击在更广阔的风浪之上——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见闻

发表时间:2025-07-17 来源:湖北文明网


群众方队横渡长江。

武汉长江大桥成了渡江节最佳观景点。

英国选手Jessica Corder(右)赛后与领队复盘比赛。

汉口江滩三阳广场,横渡长江的群众方阵起水,庆祝成功。 

万里长江滚滚向东,千里汉江在此汇流,形成江汉朝宗盛景。

7月16日的武汉,骄阳似火,两江四岸沸腾。

上午,2025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在武昌汉阳门码头鸣笛启幕,海内外2125名泳者跃入滚滚长江,在大风大浪中奋勇向前!

50届了,武汉渡江节代代传承

武汉人喜劈波斩浪,离不开伟人的垂范。

1956年,毛泽东主席视察武汉时首次畅游长江,并乘兴写下《水调歌头·游泳》的豪迈诗篇。这年6月,武汉举行了新中国首届横渡长江竞赛。

“渡江节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寄托。”16日一早,71岁的市民李厚林赶到了汉阳门码头。他年轻时多次参加渡江节,几十年来每年都会约老友一起横渡,“每一次跳进长江,我都能感受到伟人的力量。”

1966年7月16日,73岁的毛主席最后一次畅游长江。武汉随之举办了第11届横渡长江活动,也是如今武汉7·16渡江节的由来。

1993年,在升级为中国武汉国际横渡长江节后,38位境外选手来汉参赛。此后,渡江节逐步成为国际知名公开水域游泳大赛。

参加过十余届渡江节的王敢今年已经62岁,这是他第二次和儿子并肩渡江。“50届了,武汉渡江节必须代代传承!”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绝佳平台,连接起世界各地的人

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武汉,像一块超级磁铁。具有悠久历史和开放胸怀的渡江节,魅力无限。

“武汉渡江节是绝佳的跨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体育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连接起了世界各地的人。”已多次参加渡江节的英国曼彻斯特人阿什利·霍格,见证了这一赛事如何成为武汉与曼城在商业、科技等多领域合作的重要桥梁。

第一次来中国的意大利小将斯特凡诺·卡内拉说:“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渡江节,这是我第一次在如此宽阔的水域游泳。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更多的意大利人了解武汉。”完赛后的卡内拉打算在武汉好好游玩一番。

“中俄是友好邻邦,通过渡江节这个平台的体育交流,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俄罗斯资深运动员达里娅·切列明娜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我爱豆浆节”带着武汉速度风一般传播

渡江节,早已跳出体育赛事的范畴,成为一场独属于武汉的城市嘉年华。

在武昌汉阳门花园、汉口三阳广场、汉阳大禹神话园同步举办的渡江嘉年华,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水上竞技+江边狂欢”的超级夜经济场景。

渡江节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渡江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参与渡江节,我们能够更好地与消费者互动,了解市场需求,推动企业发展。”一家本地企业负责人说。

本届渡江节,系列线上线下活动不断推出,渡江故事征集、渡江小使者、渡江节小评委等吸引了众多市民踊跃参与,武汉话谐音“豆浆节”等带有拼搏精神的热梗甚至超过了心态平和的“蒜鸟”话题,掀起全网热议,进一步助推了武汉渡江节的传播。

传承历史,展现风范,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圆满收官。与长江共生共荣的武汉,已从历史深处走来,正向未来阔步而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童军鹏 实习生 董子宁 吴思涵 摄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任勇 时龚 薛婷 制图:徐云)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