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风建设之笔 绘就潜江文旅发展新篇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6月27日    来源:潜江日报

□ 张 燕

作风如墨,蘸时代之砚可绘宏图;担当为笔,融实干之力能著华章。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征程中,潜江文旅以作风建设为“动力源”,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璀璨新篇。

执时代之笔定方位

锚定文旅发展坐标

时代浪潮奔涌,作风建设与发展同频共振。在全国文旅产业向“品质提升”转型的关键期,湖北“建成支点”的战略为潜江标注了发展坐标。这片享有“曹禺故里、江汉油城、水乡园林、龙虾之乡”美誉的土地,唯有以“坐不住”的紧迫感强化作风建设,方能在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潜江的文旅方位,藏于返湾湖湿地肌理,嵌于曹禺故里文脉,更显于小龙虾产业全链条创新。以作风之笔擘画蓝图,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智慧。曹禺文化周让这座潜江充满活力与文化底蕴的城市聚焦了世界的目光,龙湾遗址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楚文化“活”起来,小龙虾产业更是实现质的飞跃。“潜江龙虾”连续7年登顶全国小龙虾品牌榜首,潜江龙虾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真正实现“一只虾带动一条产业链”“一只虾带火一座城”。小龙虾成为湖北当之无愧的顶流网红农产品,正向着千亿产业奔跑。这种转化是作风建设的生动诠释,既需要“小地方也有大志气、小块头也有大作为”的坚定信心,也需要“跳起来摘桃子”的积极进取,更需要“钉钉子”的落实韧劲,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更大力量。

执创新之笔强主体

激活市场发展动能

市场主体是文旅产业的“细胞”,作风建设则是激活“酶”。面对消费需求升级,潜江将作风建设贯穿主体培育全过程,让主动服务成为政企“纽带”,创新进取成为业态“密码”。

在企业服务上,潜江以“雷厉风行”破堵点。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面落实“不见面审批”。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后,企业开办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店小二”式服务重塑营商环境“软实力”,近三年文旅市场主体稳定增长。

在业态创新中,潜江以“敢为人先”辟新蓝海。话剧演出让游客“穿越”曹禺剧作;依托本地中医药资源,打造康养旅游线路,将中医药文化转化为宣传教育载体;研学旅行让青少年在稻田读懂农耕。首创的“小龙虾研学之旅”更是将养殖基地变课堂,年均接待学生超10万人次,印证“作风创新带动业态创新”——唯有打破思维定式,方能在文旅融合深水区击楫中流。

执融合之笔绘新貌

构建产业生态格局

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作风催化的“化学反应”。潜江以“严谨细致”梳理资源,以“务实合作”打破壁垒,让文化“融”在旅游中,旅游“美”在文化里。

在文化与旅游交融层面,潜江演绎“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国家级非遗《潜江民歌》从田间地头走向景区舞台,《小龙虾烹饪技艺》成为热门非遗体验打卡项目。曹禺戏剧与沉浸式演艺结合的《雷雨》演出,更是成为现象级文旅产品,公演以来深受观众好评,生动诠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展现作风建设中“精益求精”的追求——不做表面文章,深挖文化与体验契合点。

在产业协同维度,潜江书写“跨界融合”答卷。“文旅+农业”打造的周矶管理区潜半夏中医药文化景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周边乡村振兴;“文旅+工业”将小龙虾加工企业生产线变为工业旅游景点,年接待工业研学团队超5万人;“文旅+体育”举办的返湾湖马拉松赛事,带动赛事期间民宿预订量激增200%。“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态势,背后是部门“拧成一股绳”的协作作风,构建起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圈。

执服务之笔优环境

筑牢保障支撑体系

服务是文旅的“底色”,作风是鲜亮的“防腐剂”。潜江以“真抓实干”夯实硬件,以“热情周到”提升软件,让游客“流量”变“留量”。

从游客需求出发,推动投入向体验升级转化。在硬件升级中,潜江跑出“加速度”。龙湾遗址引入5G技术,打造“AI+遗址公园”,通过“AI+章华台诗词大会”等活动,让游客与古人隔空对答;“未来博物馆”运用数字孪生、全息成像等科技手段重现历史,自开放以来游客满意度达98%。

把游客当家人,于细节处见真章。为提升服务品质,潜江下足“绣花功夫”。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实现文旅行业质量管控全覆盖;对文旅市场监管保持“零容忍”,近三年累计查处违规案件201起;12345市长热线响应及时高效,文旅类投诉办结率达100%。如今,“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游客满意度逐年提升,“潜江服务”品牌成为作风建设的民生具象化体现。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潜江文旅将持续把作风建设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破题的“金钥匙”,向着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稳步迈进。当每支作风之笔饱蘸实干之墨,潜江必将在荆楚大地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为湖北“建成支点”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单位:潜江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李欢

以作风建设之笔 绘就潜江文旅发展新篇

发表时间:2025-06-27 来源:潜江日报

□ 张 燕

作风如墨,蘸时代之砚可绘宏图;担当为笔,融实干之力能著华章。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征程中,潜江文旅以作风建设为“动力源”,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璀璨新篇。

执时代之笔定方位

锚定文旅发展坐标

时代浪潮奔涌,作风建设与发展同频共振。在全国文旅产业向“品质提升”转型的关键期,湖北“建成支点”的战略为潜江标注了发展坐标。这片享有“曹禺故里、江汉油城、水乡园林、龙虾之乡”美誉的土地,唯有以“坐不住”的紧迫感强化作风建设,方能在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潜江的文旅方位,藏于返湾湖湿地肌理,嵌于曹禺故里文脉,更显于小龙虾产业全链条创新。以作风之笔擘画蓝图,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智慧。曹禺文化周让这座潜江充满活力与文化底蕴的城市聚焦了世界的目光,龙湾遗址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楚文化“活”起来,小龙虾产业更是实现质的飞跃。“潜江龙虾”连续7年登顶全国小龙虾品牌榜首,潜江龙虾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真正实现“一只虾带动一条产业链”“一只虾带火一座城”。小龙虾成为湖北当之无愧的顶流网红农产品,正向着千亿产业奔跑。这种转化是作风建设的生动诠释,既需要“小地方也有大志气、小块头也有大作为”的坚定信心,也需要“跳起来摘桃子”的积极进取,更需要“钉钉子”的落实韧劲,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更大力量。

执创新之笔强主体

激活市场发展动能

市场主体是文旅产业的“细胞”,作风建设则是激活“酶”。面对消费需求升级,潜江将作风建设贯穿主体培育全过程,让主动服务成为政企“纽带”,创新进取成为业态“密码”。

在企业服务上,潜江以“雷厉风行”破堵点。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面落实“不见面审批”。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后,企业开办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店小二”式服务重塑营商环境“软实力”,近三年文旅市场主体稳定增长。

在业态创新中,潜江以“敢为人先”辟新蓝海。话剧演出让游客“穿越”曹禺剧作;依托本地中医药资源,打造康养旅游线路,将中医药文化转化为宣传教育载体;研学旅行让青少年在稻田读懂农耕。首创的“小龙虾研学之旅”更是将养殖基地变课堂,年均接待学生超10万人次,印证“作风创新带动业态创新”——唯有打破思维定式,方能在文旅融合深水区击楫中流。

执融合之笔绘新貌

构建产业生态格局

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作风催化的“化学反应”。潜江以“严谨细致”梳理资源,以“务实合作”打破壁垒,让文化“融”在旅游中,旅游“美”在文化里。

在文化与旅游交融层面,潜江演绎“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国家级非遗《潜江民歌》从田间地头走向景区舞台,《小龙虾烹饪技艺》成为热门非遗体验打卡项目。曹禺戏剧与沉浸式演艺结合的《雷雨》演出,更是成为现象级文旅产品,公演以来深受观众好评,生动诠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展现作风建设中“精益求精”的追求——不做表面文章,深挖文化与体验契合点。

在产业协同维度,潜江书写“跨界融合”答卷。“文旅+农业”打造的周矶管理区潜半夏中医药文化景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周边乡村振兴;“文旅+工业”将小龙虾加工企业生产线变为工业旅游景点,年接待工业研学团队超5万人;“文旅+体育”举办的返湾湖马拉松赛事,带动赛事期间民宿预订量激增200%。“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态势,背后是部门“拧成一股绳”的协作作风,构建起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圈。

执服务之笔优环境

筑牢保障支撑体系

服务是文旅的“底色”,作风是鲜亮的“防腐剂”。潜江以“真抓实干”夯实硬件,以“热情周到”提升软件,让游客“流量”变“留量”。

从游客需求出发,推动投入向体验升级转化。在硬件升级中,潜江跑出“加速度”。龙湾遗址引入5G技术,打造“AI+遗址公园”,通过“AI+章华台诗词大会”等活动,让游客与古人隔空对答;“未来博物馆”运用数字孪生、全息成像等科技手段重现历史,自开放以来游客满意度达98%。

把游客当家人,于细节处见真章。为提升服务品质,潜江下足“绣花功夫”。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实现文旅行业质量管控全覆盖;对文旅市场监管保持“零容忍”,近三年累计查处违规案件201起;12345市长热线响应及时高效,文旅类投诉办结率达100%。如今,“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游客满意度逐年提升,“潜江服务”品牌成为作风建设的民生具象化体现。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潜江文旅将持续把作风建设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破题的“金钥匙”,向着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稳步迈进。当每支作风之笔饱蘸实干之墨,潜江必将在荆楚大地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为湖北“建成支点”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单位:潜江文化和旅游局)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