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你好·邻居”织就暖心共治网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在当阳坝陵街道坝陵桥社区,温暖的邻里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你好·邻居”不再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编织成一张紧密的社区共治网,让这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城郊结合部社区焕发勃勃生机。

破局

从“陌生”到“熟悉”的转变之路

坝陵桥社区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聚集地,存在着诸多治理难题。最令人忧心的是,1307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中,不少都是独居状态,他们的生活状况牵动着社区工作者的心。

面对这些困境,社区决定从“人”入手,打造“你好·邻居”志愿服务品牌,致力于让社区居民从“陌生人社会”迈向“熟人社会”。

为了精准把握居民需求,社区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民情走访行动。社区工作者们走街串巷,敲开一扇扇家门,与居民们拉家常、听诉求。“家长里短·我话当阳”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也随之常态化运行。他们累计走访2321户居民,收回线上调查问卷800余份,最终将目光聚焦在了独居老人这一最需要关爱的群体上,以此为突破口,播撒下志愿服务的种子。

行动

多元志愿服务团队的暖心实践

在“你好·邻居”品牌的引领下,坝陵桥社区孕育出了多支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团队,“1+2+N”关爱独居老人志愿服务队成为独居老人们的坚实依靠。社区为51位独居、困难老人建立了详细的“一人一档”和关爱台账,2位专人——邻居志愿者和居住地党员,负责日常关爱照料,定期上门走访,帮忙采购生活用品、打扫卫生;而N个社区志愿服务队则为老人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818(帮一帮)”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则架起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桥梁。社区广泛招募社区能人,精湛手艺的水电工、妙手回春的医生、能言善辩的律师等纷纷加入。他们制作并发放能人联系卡,建立公益服务清单,居民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每月18日的“帮一帮日”,志愿者们各展所长,为居民提供理发、义诊、维修等服务。

5月2日,居民陈望荣在散步时,听到袁开柄老人要帮张大爷买早餐。敏锐的她察觉到异常,立刻让老伴余永祥去探望张大爷,敲门无人应答。余永祥迅速组建临时救援小组。面对闭门拒医的张大爷,志愿者们一边耐心劝说,一边联系其远在恩施的儿子征得急救同意。仅用40分钟,他们成功将张大爷送上救护车,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生命。

“‘玩’无一失”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则为辖区儿童撑起了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针对隔代教养普遍的现状,他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化身“小小网格员”,走街串巷宣传防诈骗知识;参与社区的板凳课堂,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蝶变

社区治理结出累累硕果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坝陵桥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社区志愿者人数从最初的184名一路攀升至1107名,近半年来,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达到1680小时。在“你好·邻居”的感召下,邻里之间的关系愈发融洽,互帮互助成为了社区的新风尚。

为了让志愿服务持续“升温”,社区不断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除了传统的物资兑换,志愿者的公益存折积分还能在理发店、洗车行、早教机构兑换服务。每年的“十星文明户”“好楼长”“好邻居”评选活动,更是让优秀志愿者成为社区里的“明星”,他们的事迹被广泛宣传,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

从解决居民的“关键小事”到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从一个个暖心的志愿服务活动到全领域、全过程的社区共治,坝陵桥社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建共享”的深刻内涵。(三峡日报记者尤蔓 通讯员 郭琳)

责任编辑:李欢

当阳:“你好·邻居”织就暖心共治网

发表时间:2025-05-16 来源:湖北文明网

在当阳坝陵街道坝陵桥社区,温暖的邻里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你好·邻居”不再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编织成一张紧密的社区共治网,让这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城郊结合部社区焕发勃勃生机。

破局

从“陌生”到“熟悉”的转变之路

坝陵桥社区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聚集地,存在着诸多治理难题。最令人忧心的是,1307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中,不少都是独居状态,他们的生活状况牵动着社区工作者的心。

面对这些困境,社区决定从“人”入手,打造“你好·邻居”志愿服务品牌,致力于让社区居民从“陌生人社会”迈向“熟人社会”。

为了精准把握居民需求,社区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民情走访行动。社区工作者们走街串巷,敲开一扇扇家门,与居民们拉家常、听诉求。“家长里短·我话当阳”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也随之常态化运行。他们累计走访2321户居民,收回线上调查问卷800余份,最终将目光聚焦在了独居老人这一最需要关爱的群体上,以此为突破口,播撒下志愿服务的种子。

行动

多元志愿服务团队的暖心实践

在“你好·邻居”品牌的引领下,坝陵桥社区孕育出了多支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团队,“1+2+N”关爱独居老人志愿服务队成为独居老人们的坚实依靠。社区为51位独居、困难老人建立了详细的“一人一档”和关爱台账,2位专人——邻居志愿者和居住地党员,负责日常关爱照料,定期上门走访,帮忙采购生活用品、打扫卫生;而N个社区志愿服务队则为老人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818(帮一帮)”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则架起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桥梁。社区广泛招募社区能人,精湛手艺的水电工、妙手回春的医生、能言善辩的律师等纷纷加入。他们制作并发放能人联系卡,建立公益服务清单,居民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每月18日的“帮一帮日”,志愿者们各展所长,为居民提供理发、义诊、维修等服务。

5月2日,居民陈望荣在散步时,听到袁开柄老人要帮张大爷买早餐。敏锐的她察觉到异常,立刻让老伴余永祥去探望张大爷,敲门无人应答。余永祥迅速组建临时救援小组。面对闭门拒医的张大爷,志愿者们一边耐心劝说,一边联系其远在恩施的儿子征得急救同意。仅用40分钟,他们成功将张大爷送上救护车,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生命。

“‘玩’无一失”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则为辖区儿童撑起了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针对隔代教养普遍的现状,他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化身“小小网格员”,走街串巷宣传防诈骗知识;参与社区的板凳课堂,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蝶变

社区治理结出累累硕果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坝陵桥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社区志愿者人数从最初的184名一路攀升至1107名,近半年来,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达到1680小时。在“你好·邻居”的感召下,邻里之间的关系愈发融洽,互帮互助成为了社区的新风尚。

为了让志愿服务持续“升温”,社区不断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除了传统的物资兑换,志愿者的公益存折积分还能在理发店、洗车行、早教机构兑换服务。每年的“十星文明户”“好楼长”“好邻居”评选活动,更是让优秀志愿者成为社区里的“明星”,他们的事迹被广泛宣传,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

从解决居民的“关键小事”到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从一个个暖心的志愿服务活动到全领域、全过程的社区共治,坝陵桥社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建共享”的深刻内涵。(三峡日报记者尤蔓 通讯员 郭琳)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