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路上不能“歇歇脚”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来源:湖北日报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徙木立信”的典故,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宣示了党中央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的恒心和决心,彰显了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执政为民的承诺与担当。

从徙木立信始,以建章立制实。中国共产党历来重信守诺,真抓实干。改进作风不是浮光掠影,而是令出必行,说到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以上率下,黎平肇兴侗寨“条凳座谈会”别开生面;丽江古城,青瓦飞檐覆春雪,不封路、不扰民;云贵之行轻车简从,为民情怀一以贯之。徙木立信,是更广泛力量的汇聚,是“一篙不可放缓”“一滴不可弃滞”,鼓着那么一股子劲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是建章立制,瞄准短板、找准症结,把握好授信与守信、承诺与践诺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以优良作风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从蔚然新风成,到久久为功抓。“四风”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坚持经常抓、反复抓,常抓不懈,始终把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使党的各项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更好地规范全体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赋予改进作风刚性约束和持久动力,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一是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四风”问题由明转暗、改头换面的新动向,要明察秋毫,精准施治,以“小切口”带动新突破,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及时遏制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要雷霆出击、迎头痛击,以“零容忍”态度立查立改、即知即改,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顽瘴痼疾开刀。二是坚持“防”与“治”都要硬,“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全面检视、时刻防范,把制度性要求嵌入问题查摆、警示教育、集中整治全链条,又聚焦“病灶”、靶向治疗。三是以“清新文风”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新”文风首先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既包括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又包括在解决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其次,要打磨好马克思主义文风这把“利器”。“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说群众听得懂的真话,“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最后,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对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持续深化整治,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从化风成俗好作风,到赢得群众好口碑。“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作风建设路上不能“歇歇脚”,而是要再夯实,上率下行,积极践行;从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八项规定,从“只见公仆不见官”,到“总书记的板凳座谈会”,从“半条被子”的军民情深,到“我将无我”的为民情怀,无一不为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情深作出鲜明的历史注脚。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同甘共苦,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一是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始终将群众的呼声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贴近群众听民愿、走近群众察民情,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二是强化群众监督,以民意为标尺。民族复兴伟业尤须跋山涉水,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释放群众监督正能量,多请群众来评价,让群众监督贯穿于作风建设全过程,使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归根到底就是要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把14亿多人民汇聚成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凝聚成“汪洋大海”般的前进伟力。改进党的作风是一场自我革命,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持之以恒整治作风顽疾,管出好习惯、抓出真成效,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作者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研究员 尚晶晶

责任编辑:李欢

作风建设路上不能“歇歇脚”

发表时间:2025-05-15 来源:湖北日报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徙木立信”的典故,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宣示了党中央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的恒心和决心,彰显了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执政为民的承诺与担当。

从徙木立信始,以建章立制实。中国共产党历来重信守诺,真抓实干。改进作风不是浮光掠影,而是令出必行,说到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以上率下,黎平肇兴侗寨“条凳座谈会”别开生面;丽江古城,青瓦飞檐覆春雪,不封路、不扰民;云贵之行轻车简从,为民情怀一以贯之。徙木立信,是更广泛力量的汇聚,是“一篙不可放缓”“一滴不可弃滞”,鼓着那么一股子劲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是建章立制,瞄准短板、找准症结,把握好授信与守信、承诺与践诺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以优良作风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从蔚然新风成,到久久为功抓。“四风”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坚持经常抓、反复抓,常抓不懈,始终把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使党的各项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更好地规范全体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赋予改进作风刚性约束和持久动力,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一是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四风”问题由明转暗、改头换面的新动向,要明察秋毫,精准施治,以“小切口”带动新突破,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及时遏制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要雷霆出击、迎头痛击,以“零容忍”态度立查立改、即知即改,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顽瘴痼疾开刀。二是坚持“防”与“治”都要硬,“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全面检视、时刻防范,把制度性要求嵌入问题查摆、警示教育、集中整治全链条,又聚焦“病灶”、靶向治疗。三是以“清新文风”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新”文风首先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既包括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又包括在解决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其次,要打磨好马克思主义文风这把“利器”。“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说群众听得懂的真话,“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最后,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对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持续深化整治,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从化风成俗好作风,到赢得群众好口碑。“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作风建设路上不能“歇歇脚”,而是要再夯实,上率下行,积极践行;从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八项规定,从“只见公仆不见官”,到“总书记的板凳座谈会”,从“半条被子”的军民情深,到“我将无我”的为民情怀,无一不为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情深作出鲜明的历史注脚。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同甘共苦,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一是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始终将群众的呼声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贴近群众听民愿、走近群众察民情,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二是强化群众监督,以民意为标尺。民族复兴伟业尤须跋山涉水,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释放群众监督正能量,多请群众来评价,让群众监督贯穿于作风建设全过程,使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归根到底就是要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把14亿多人民汇聚成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凝聚成“汪洋大海”般的前进伟力。改进党的作风是一场自我革命,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持之以恒整治作风顽疾,管出好习惯、抓出真成效,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作者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研究员 尚晶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