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夷陵区“送花”志愿活动变为城市文明纽带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28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阿姨,送您一束芍药,祝您健康平安!”4月22日上午,夷陵区“自己动手 清洁家园”暨“送你一朵芍药花”新时代文明实践进社区活动在平湖广场拉开帷幕,活动融合文艺展演、志愿服务与文明倡导。

晨光中,芍药花摇曳生姿,缕缕花香悄然漫溢全城,在小溪塔城区多处“5210我爱夷陵”景观小品旁、主干道的“惊喜花架”上,系着文明标语卡的花束在微风中轻摆,等待有缘人将“文明”带回家。

“没想到一场志愿活动能持续举办五年,最初只是想用芍药表达对劳动者的感谢,没想到它渐渐成了传递文明的载体。”夷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人施娟娟感慨道。

2019年的春天,夷陵街头首次出现手捧芍药的志愿者。彼时,居民接过花束时“一脸茫然”的画面,与如今满城默契的温情互动形成鲜明对比。

五年间,这些花朵在夷陵完成了文明蜕变:从“赠礼”到“纽带”。

芍药的“使命”也在悄然升级。从最初致敬环卫工人、劳模等特殊群体,到如今引导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移风易俗,一朵花的“旅程”串联起全城文明共识。

“花虽小,但每次接过时,都觉得自己被信任、被期待。”居民曲家菊说。

这一幕幕是夷陵区深耕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从单向“送服务”到全民“种文明”,一场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在此生根发芽。

近年来,夷陵区以“种思想、种队伍、种典型、种文化、种习惯”的创新模式,将文明实践融入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全区建立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1个,实现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依托中心、所、站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次数18280次,服务时长62.2万余小时。全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6个。

2024年以来,为提升人居环境,夷陵区连续举办15场“自己动手 清洁家园”文明实践活动,文明新风从乡镇广场吹到夷陵三巷菜场,又吹到了社区活动广场。

夷陵区城市文明创建指导中心副主任赵俊华表示:“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居民的文明意识上来了,文明行为及习惯逐渐养成。”

在该区黄花镇上洋村,76岁的志愿者张德富带着自编《清洁三字经》彩词登台,号召村民“扫庭院、清沟渠、护绿植”;今年年初,黄花镇杜家坪村村民黄胜明母亲逝世,按照老人遗愿,丧事简办,不收礼金……

一朵芍药花传递了“文明”,也播下了文明的种子。越来越多的“接”花人变成了“送”花人。目前,该区通过“5210”文明实践平台注册志愿者10万余人,团队900余个。

暮春的暖阳为活动现场镀上金边,欢声笑语仍在空中回荡——“文明从来不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三峡日报通讯员 谢小青

责任编辑:何霄

宜昌市夷陵区“送花”志愿活动变为城市文明纽带

发表时间:2025-04-28 来源:湖北文明网

“阿姨,送您一束芍药,祝您健康平安!”4月22日上午,夷陵区“自己动手 清洁家园”暨“送你一朵芍药花”新时代文明实践进社区活动在平湖广场拉开帷幕,活动融合文艺展演、志愿服务与文明倡导。

晨光中,芍药花摇曳生姿,缕缕花香悄然漫溢全城,在小溪塔城区多处“5210我爱夷陵”景观小品旁、主干道的“惊喜花架”上,系着文明标语卡的花束在微风中轻摆,等待有缘人将“文明”带回家。

“没想到一场志愿活动能持续举办五年,最初只是想用芍药表达对劳动者的感谢,没想到它渐渐成了传递文明的载体。”夷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人施娟娟感慨道。

2019年的春天,夷陵街头首次出现手捧芍药的志愿者。彼时,居民接过花束时“一脸茫然”的画面,与如今满城默契的温情互动形成鲜明对比。

五年间,这些花朵在夷陵完成了文明蜕变:从“赠礼”到“纽带”。

芍药的“使命”也在悄然升级。从最初致敬环卫工人、劳模等特殊群体,到如今引导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移风易俗,一朵花的“旅程”串联起全城文明共识。

“花虽小,但每次接过时,都觉得自己被信任、被期待。”居民曲家菊说。

这一幕幕是夷陵区深耕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从单向“送服务”到全民“种文明”,一场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在此生根发芽。

近年来,夷陵区以“种思想、种队伍、种典型、种文化、种习惯”的创新模式,将文明实践融入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全区建立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1个,实现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依托中心、所、站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次数18280次,服务时长62.2万余小时。全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6个。

2024年以来,为提升人居环境,夷陵区连续举办15场“自己动手 清洁家园”文明实践活动,文明新风从乡镇广场吹到夷陵三巷菜场,又吹到了社区活动广场。

夷陵区城市文明创建指导中心副主任赵俊华表示:“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居民的文明意识上来了,文明行为及习惯逐渐养成。”

在该区黄花镇上洋村,76岁的志愿者张德富带着自编《清洁三字经》彩词登台,号召村民“扫庭院、清沟渠、护绿植”;今年年初,黄花镇杜家坪村村民黄胜明母亲逝世,按照老人遗愿,丧事简办,不收礼金……

一朵芍药花传递了“文明”,也播下了文明的种子。越来越多的“接”花人变成了“送”花人。目前,该区通过“5210”文明实践平台注册志愿者10万余人,团队900余个。

暮春的暖阳为活动现场镀上金边,欢声笑语仍在空中回荡——“文明从来不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三峡日报通讯员 谢小青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