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书评活动38年品书不辍,“武汉地铁读书节”13年精彩不断,“长江的孩子”儿童文学书系推出25部精品……品牌活动的持续举办,精品图书的持续推出,让湖北武汉的全民阅读活动持续走深走实,全民阅读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新风尚。
加强供给
以“阅见长江·读懂家乡”为主题的2025“书香武汉·全民读书月”暨“书香中国万里行·武汉站”活动启动仪式近日在武汉举行。活动由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办,武汉出版集团总承办,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协办。
自2012年4月提出建设“读书之城”,今年已是武汉市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的第14个年头。该活动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成为市民广泛受惠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活动品牌,被中宣部授予“2022—2023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称号。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朝安表示,近年来,武汉着力打造“书香武汉”品牌,全民阅读品质化、普惠化水平持续提升,67个城市书房点缀街巷,1967个农家书屋生根田野,一场场阅读活动丰富多彩,一大批“最受市民喜爱的阅读空间”遍布三镇,武汉中心书城获评全国“年度最美书店”,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聚精会神静心阅读的身影,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市民文化生活新风尚。下一步,武汉将不断完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拓展新型阅读空间,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阅读活动宣传和推广,以浓郁书香涵养城市文明气质,厚植城市文化底蕴。
开幕式现场发布了武汉市2024年度“最受市民喜爱的阅读空间”和“全民阅读优秀案例”,启动了武汉市2025“护苗·绿书签”行动。儿童文学作家、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徐鲁宣读阅读倡议,并代表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向市民荐书。武汉出版集团董事长朱向梅表示:“作为‘书香武汉·全民读书月’的总承办单位,我们将充分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
打造品牌
20名武汉小伢唱诵长江、30余家武汉文化场馆摆满“书香市集”、湖北明星机器人现场互动……第十三届武汉地铁读书节活动启动仪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光谷广场呈现。
“武汉地铁读书节”是武汉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通过倡导碎片化阅读理念,将原本枯燥的通勤时间巧妙地转化为“移动文化课堂”。比如地铁黄浦路站的“武汉文明空间·阅读驿站”,设有耳机森林畅听专区、热门好书荐读专区、图书自助借阅专区、有声图书馆听读专区等,营造出“书香地铁”的浓厚氛围。
武汉还有很多特色读书活动深受读者欢迎。例如,“金桥”书评活动先后依托“金桥”书评品牌特色,探索创建“金桥书吧”,形成“一吧一特色”。为推进“15分钟文体圈”,武汉建设了江汉区图书馆分馆`金桥书院和各具特色的高品质城市书房,构建了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基础,让图书馆、书吧、书房发挥阅读功效,惠及民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此外,昙华林城墙读书会立足武昌古城的文化底蕴,每个月挑选主题开展阅读分享活动,通过“文本领读+场景体验”的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书籍的同时走进古城的大街小巷,感受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以“读城+读史+读人”的方式为文化传承注入活力。
《武汉文脉》首批图书共7种21册于近日推出,以武汉地区旧方志为主,包括《(同治)江夏县志》《问津院志》《(光绪)汉阳县识》《(乾隆)汉阳府志》《(康熙)湖广武昌府志》《大别山志》等。《武汉文脉》总编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马敏介绍:“作为现存武汉历史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旧志文献系统记述了武汉各地千余年来自然环境的变迁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存史资治、内容丰富、无可替代,对认识、研究和促进武汉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对武汉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形成武汉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和融合出版产品,其中编纂出版纸质图书不少于500册,分为甲、乙、丙三编,分别收录与武汉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献、史料和研究成果。
突出特色
近年来,武汉多方参与共建阅读空间,让更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各具特色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例如,东西湖区径河街长墩堤社区内的“养娃有方·家庭城市书房”以亲子阅读为特色,西北湖公园里的德芭与彩虹书店(江汉城市书房)的图书突出博物、科普主题和本土化文创产品,“两江晴川”号游船上的长江书苑是武汉首个长江上的移动城市书房……
武汉的句象书店内设有儿童绘本区、亲子共读区、沉浸式剧场、自习室等阅读空间,深受小朋友欢迎。据学大教育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金鑫介绍,作为一家由教育企业创新打造的复合型公共阅读空间,句象书店自2022年元旦首店开业以来,持续拓展覆盖全国的共享阅读网络,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7座城市落地13家门店。书店依托“共享阅读+文化空间+深度服务”的复合运营模式,打造出适配不同家庭、不同阅读场景的文化阅读空间。金鑫认为,真正有生命力的阅读空间,应成为“家庭第二图书馆”“社区的文化客厅”,围绕阅读主线设置多元场景,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与情绪归属。
共青团武汉市委自2023年11月启动实施“青年夜校”项目,目前已在全市建立17个“青年夜校”基地和多个教学点位,累计开设免费公益课程547门,直接服务青年4万余人次。“青年夜校虽是老概念,但在当下,我们赋予了其新活力,助力年轻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武汉青年夜校负责人魏超说,共青团武汉市委会通过调查摸清青年来夜校“为了什么”“想学什么”,针对需求设计课程,并上线“武汉青年夜校”小程序,广大青年通过手机就能报名、在线选课。依托小程序,共青团武汉市委还面向全市征集公益课程资源,支持鼓励非遗传承人、网络作家、网络主播等新兴领域青年“走上讲台”分享。同时,发挥青年宣讲团、青年典型等骨干作用,在课程中有机融入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让思政课走到青年身边、走进青年心里。(中国文化报 记者 党云峰)
发表时间:2025-04-22 来源:湖北文明网
“金桥”书评活动38年品书不辍,“武汉地铁读书节”13年精彩不断,“长江的孩子”儿童文学书系推出25部精品……品牌活动的持续举办,精品图书的持续推出,让湖北武汉的全民阅读活动持续走深走实,全民阅读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新风尚。
加强供给
以“阅见长江·读懂家乡”为主题的2025“书香武汉·全民读书月”暨“书香中国万里行·武汉站”活动启动仪式近日在武汉举行。活动由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办,武汉出版集团总承办,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协办。
自2012年4月提出建设“读书之城”,今年已是武汉市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的第14个年头。该活动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成为市民广泛受惠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活动品牌,被中宣部授予“2022—2023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称号。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朝安表示,近年来,武汉着力打造“书香武汉”品牌,全民阅读品质化、普惠化水平持续提升,67个城市书房点缀街巷,1967个农家书屋生根田野,一场场阅读活动丰富多彩,一大批“最受市民喜爱的阅读空间”遍布三镇,武汉中心书城获评全国“年度最美书店”,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聚精会神静心阅读的身影,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市民文化生活新风尚。下一步,武汉将不断完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拓展新型阅读空间,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阅读活动宣传和推广,以浓郁书香涵养城市文明气质,厚植城市文化底蕴。
开幕式现场发布了武汉市2024年度“最受市民喜爱的阅读空间”和“全民阅读优秀案例”,启动了武汉市2025“护苗·绿书签”行动。儿童文学作家、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徐鲁宣读阅读倡议,并代表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向市民荐书。武汉出版集团董事长朱向梅表示:“作为‘书香武汉·全民读书月’的总承办单位,我们将充分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
打造品牌
20名武汉小伢唱诵长江、30余家武汉文化场馆摆满“书香市集”、湖北明星机器人现场互动……第十三届武汉地铁读书节活动启动仪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光谷广场呈现。
“武汉地铁读书节”是武汉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通过倡导碎片化阅读理念,将原本枯燥的通勤时间巧妙地转化为“移动文化课堂”。比如地铁黄浦路站的“武汉文明空间·阅读驿站”,设有耳机森林畅听专区、热门好书荐读专区、图书自助借阅专区、有声图书馆听读专区等,营造出“书香地铁”的浓厚氛围。
武汉还有很多特色读书活动深受读者欢迎。例如,“金桥”书评活动先后依托“金桥”书评品牌特色,探索创建“金桥书吧”,形成“一吧一特色”。为推进“15分钟文体圈”,武汉建设了江汉区图书馆分馆`金桥书院和各具特色的高品质城市书房,构建了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基础,让图书馆、书吧、书房发挥阅读功效,惠及民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此外,昙华林城墙读书会立足武昌古城的文化底蕴,每个月挑选主题开展阅读分享活动,通过“文本领读+场景体验”的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书籍的同时走进古城的大街小巷,感受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以“读城+读史+读人”的方式为文化传承注入活力。
《武汉文脉》首批图书共7种21册于近日推出,以武汉地区旧方志为主,包括《(同治)江夏县志》《问津院志》《(光绪)汉阳县识》《(乾隆)汉阳府志》《(康熙)湖广武昌府志》《大别山志》等。《武汉文脉》总编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马敏介绍:“作为现存武汉历史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旧志文献系统记述了武汉各地千余年来自然环境的变迁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存史资治、内容丰富、无可替代,对认识、研究和促进武汉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对武汉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形成武汉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和融合出版产品,其中编纂出版纸质图书不少于500册,分为甲、乙、丙三编,分别收录与武汉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献、史料和研究成果。
突出特色
近年来,武汉多方参与共建阅读空间,让更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各具特色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例如,东西湖区径河街长墩堤社区内的“养娃有方·家庭城市书房”以亲子阅读为特色,西北湖公园里的德芭与彩虹书店(江汉城市书房)的图书突出博物、科普主题和本土化文创产品,“两江晴川”号游船上的长江书苑是武汉首个长江上的移动城市书房……
武汉的句象书店内设有儿童绘本区、亲子共读区、沉浸式剧场、自习室等阅读空间,深受小朋友欢迎。据学大教育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金鑫介绍,作为一家由教育企业创新打造的复合型公共阅读空间,句象书店自2022年元旦首店开业以来,持续拓展覆盖全国的共享阅读网络,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7座城市落地13家门店。书店依托“共享阅读+文化空间+深度服务”的复合运营模式,打造出适配不同家庭、不同阅读场景的文化阅读空间。金鑫认为,真正有生命力的阅读空间,应成为“家庭第二图书馆”“社区的文化客厅”,围绕阅读主线设置多元场景,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与情绪归属。
共青团武汉市委自2023年11月启动实施“青年夜校”项目,目前已在全市建立17个“青年夜校”基地和多个教学点位,累计开设免费公益课程547门,直接服务青年4万余人次。“青年夜校虽是老概念,但在当下,我们赋予了其新活力,助力年轻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武汉青年夜校负责人魏超说,共青团武汉市委会通过调查摸清青年来夜校“为了什么”“想学什么”,针对需求设计课程,并上线“武汉青年夜校”小程序,广大青年通过手机就能报名、在线选课。依托小程序,共青团武汉市委还面向全市征集公益课程资源,支持鼓励非遗传承人、网络作家、网络主播等新兴领域青年“走上讲台”分享。同时,发挥青年宣讲团、青年典型等骨干作用,在课程中有机融入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让思政课走到青年身边、走进青年心里。(中国文化报 记者 党云峰)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