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冯翔将在武汉音乐厅举办个人专场演出,这是他首次登上音乐厅的舞台。
在数日前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冯翔坦言,音乐厅的演出是“自己人生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场演出,意义重大”,他期待用古典乐演奏会的音响效果来呈现武汉民谣的独特魅力,“这将是我音乐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六渡桥》《汉阳门花园》《昙华林》……冯翔的创作始终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方言歌曲的灵魂在于情感。”冯翔认为,方言不仅是语言工具,更是情感载体,任何方言在表达情感的时候一定是温柔的,“方言歌曲就应该传达真实的情感。”在他的创作里,语调、词汇与情感融为了一体,“就像平时说话,表达关心。”他追求“言外之意”,希望能让听众在旋律中感受到更深层的情感共鸣。
冯翔说,方言创作不仅是艺术表达,也是文化传承。“每个地方的方言都值得被唱成歌,那是我们文化的根。”冯翔筹备已久的专辑《武汉音乐地图》也即将面世,这张专辑里,他解锁了不少新的武汉地名,比如昙华林,比如他现在居住的黄陂。
专辑中的新歌《一起去黄陂》,就是冯翔对当下生活的诗意表达。他坦言,创作灵感源于两首古诗——宋代程颢的《春日偶成》与清代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诗中描绘的闲适意境,与他驾车带家人畅游黄陂的体验不谋而合。他还将“日照黄陂半点山”改为“日照黄陂万点山”,以更宏大的视角展现黄陂的山川之美。
冯翔介绍,歌曲以黄陂方言演唱,融合了民谣与摇滚元素,“黄陂的朋友听了都说,没想到黄陂话能写成这么好听的歌!”他也希望通过这首歌激发更多当地人参与方言歌曲的创作,“希望有黄陂人来写黄陂歌,一定比我写得更好!”
除了《一起去黄陂》,冯翔的“武汉音乐地图”还解锁了“昙华林”这个武汉地标,更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到“昙华林老墙上开的花”,关注那些曾经生活在昙华林的人们。他坦言,自己的创作往往关注的就是具体的人、事、情感,“我对一个地方的感情,往往是对人的感情,比如《汉阳门花园》写的是我家家(外婆),《东湖》写的是我爹爹(外公)……”
他说,自己喜欢在熟悉的语境里唱武汉话写的歌,“我愿意别人说起我的时候,称我为‘民间音乐家’或‘民间歌手’,我希望跟大家离得更近。”至于能唱多久,他一笑,“能唱就唱吧,唱到唱不动为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通讯员 孙妮 图片由琴台音乐厅官方提供)
发表时间:2025-04-21 来源:湖北文明网
8月1日,冯翔将在武汉音乐厅举办个人专场演出,这是他首次登上音乐厅的舞台。
在数日前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冯翔坦言,音乐厅的演出是“自己人生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场演出,意义重大”,他期待用古典乐演奏会的音响效果来呈现武汉民谣的独特魅力,“这将是我音乐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六渡桥》《汉阳门花园》《昙华林》……冯翔的创作始终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方言歌曲的灵魂在于情感。”冯翔认为,方言不仅是语言工具,更是情感载体,任何方言在表达情感的时候一定是温柔的,“方言歌曲就应该传达真实的情感。”在他的创作里,语调、词汇与情感融为了一体,“就像平时说话,表达关心。”他追求“言外之意”,希望能让听众在旋律中感受到更深层的情感共鸣。
冯翔说,方言创作不仅是艺术表达,也是文化传承。“每个地方的方言都值得被唱成歌,那是我们文化的根。”冯翔筹备已久的专辑《武汉音乐地图》也即将面世,这张专辑里,他解锁了不少新的武汉地名,比如昙华林,比如他现在居住的黄陂。
专辑中的新歌《一起去黄陂》,就是冯翔对当下生活的诗意表达。他坦言,创作灵感源于两首古诗——宋代程颢的《春日偶成》与清代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诗中描绘的闲适意境,与他驾车带家人畅游黄陂的体验不谋而合。他还将“日照黄陂半点山”改为“日照黄陂万点山”,以更宏大的视角展现黄陂的山川之美。
冯翔介绍,歌曲以黄陂方言演唱,融合了民谣与摇滚元素,“黄陂的朋友听了都说,没想到黄陂话能写成这么好听的歌!”他也希望通过这首歌激发更多当地人参与方言歌曲的创作,“希望有黄陂人来写黄陂歌,一定比我写得更好!”
除了《一起去黄陂》,冯翔的“武汉音乐地图”还解锁了“昙华林”这个武汉地标,更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到“昙华林老墙上开的花”,关注那些曾经生活在昙华林的人们。他坦言,自己的创作往往关注的就是具体的人、事、情感,“我对一个地方的感情,往往是对人的感情,比如《汉阳门花园》写的是我家家(外婆),《东湖》写的是我爹爹(外公)……”
他说,自己喜欢在熟悉的语境里唱武汉话写的歌,“我愿意别人说起我的时候,称我为‘民间音乐家’或‘民间歌手’,我希望跟大家离得更近。”至于能唱多久,他一笑,“能唱就唱吧,唱到唱不动为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通讯员 孙妮 图片由琴台音乐厅官方提供)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