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孤岛上开了家不卖书的书店 6年3万人次来免费阅读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岛民与大千世界有了“文化摆渡船”

陈木兰和孩子们在一起。 (采访对象供图)

在孤悬长江的岛上,开家书店会有读者光顾吗?6年来,书店坚持“不卖书、免费阅读”,如何维持运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长江中游第一大江心洲——枝江市百里洲,听岛民们讲述岛上书店成为“文化摆渡船”的故事。

希望让岛民看世界的窗口更宽阔

“去江滩看书吧,那里花开正好。”4月18日,岛上书店门口,陈木兰将一本《格林童话》递到6岁的小雅(化名)手中。“到了这里,感觉人瞬间沉静下来。”小雅身旁的父亲感慨地说。“家长引导和氛围营造最重要,陪孩子看书时,我们也不刷手机。”陈木兰莞尔一笑。

岛上书店门口,“什么都不卖,免费阅读”的提示牌引人注目。进入书店,150平方米的空间分为6个书吧,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读者需求。店内摆设简单、朴素,各种手工刺绣饰品让书店温馨、雅致。这些作品,都出自陈木兰之手。

谈及书店由来,陈木兰的思绪回到童年:“儿时我的岛上生活,贫瘠又富有。”贫瘠,指的是经济条件差,“一下雨,家里到处漏水。顶棚上,还有老鼠窜来窜去。”富有,说的是精神世界丰富,“黯淡的日子里,我有一个发光空间——一台缝纫机。”陈木兰回忆,就是趴在那台缝纫机上,年幼的她读完了借来的《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西游记》等书籍,“这些童话书是我一生梦想的原点,也是今天岛上书店的起源。”

求学阶段,陈木兰一路努力,从小岛走向广阔天地。大学毕业后,陈木兰先后在厦门、上海等地打拼。“节假日回百里洲,看到很多村民都爱刷手机,连小孩子都不例外,我的内心很刺痛。”陈木兰回忆,2019年她回到百里洲,用积攒的16万元开起岛上书店。

“回家乡开个不赚钱的书店,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其实我就是希望通过阅读,让岛上居民看世界的窗口更宽阔。”陈木兰说。

带着书本去“推销”打破书店窘境

“书店起步的数千册书籍,都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捐赠。”陈木兰说。回百里洲前,陈木兰在社交平台发起捐赠呼吁,很快引来各方爱心。岛上书店就像一粒落在江岛上的花种,受到了各方浇灌。

但刚开张的几个月,书店几乎无人问津。“大家不来,我们就走出去。”陈木兰带着书本,走进农户、田间、校园,向乡邻们推广书店和阅读文化。

渐渐地,第一批读者走进书店,并成为阅读推广者。如何让更多人爱上阅读,并以此拉近彼此距离?

2021年4月17日,陈木兰在书店开了第一期读书分享会,“我们通过微信发通知,来了10个人,有学生、老师、警察、银行职员等。大家分享自己喜爱的书,效果不错。”

自此,一场四季不断的阅读活动在百里洲铺展开来。春汛时节,陈木兰架起“水上书舟”,载着《楚辞》追逐长江落日;盛夏之夜,星空故事会上,《小王子》的玫瑰在孩子心头绽放;秋收现场,棉田课堂里学生把《悯农》诗句绣进土布手帕;寒冬腊月,围炉夜话中大家热烈讨论《平凡的世界》,火光照亮热爱阅读的面庞。

书店,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了百里洲人的心里。截至目前,岛上书店已吸纳志愿者250余名,创新开展读书公益活动500余场次,为超3万人次提供阅读服务。

啥都不卖,阅读还免费,书店怎么运营下去呢?陈木兰介绍,6年来她和团队通过举办手工培训班、岛上文学营,承接各种读书活动等,保证书店营收。岛上书店还被纳入中宣部“乡村伴读计划”,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扶持和捐赠,让书店步履更加稳健。

开展新计划让孩子们更爱阅读

2024年,岛上书店开启新计划——“一平方米阅读空间”。“洲上很多孩子没有专用书桌,在哪里写作业,哪里就是书桌。”看着这些孩子,陈木兰总是回想起自己童年的那台缝纫机。“一平方米阅读空间”计划应运而生。陈木兰和团队通过学校、村委会搜集到200多个需要打造空间的孩子名单,随后逐一电话沟通、走访,量身定制“一平方米阅读空间”。

陈木兰对一个名叫小波(化名)的孩子记忆犹新,“我第一次去他家走访,邻居们都说这个孩子很调皮,把村里的砖头都翻了过来。”陈木兰问小波“为什么翻砖头”,小波回答:“我在找蚯蚓。”

接着聊下去,小波对动物的痴迷和熟悉程度,让陈木兰心头一震:“他讲起来滔滔不绝,屎壳郎分为哪几种,鸡的祖先是恐龙……各种知识刷新我的认知。”随后,陈木兰为他量身定制“一平方米阅读空间”主题:大量动物科普类书籍。这些书,让小波爱不释手。“所以,有时候真不是我们在帮助孩子,而是孩子在提升我们。”陈木兰说。

今年,百里洲镇将一处室内外合计面积逾千平方米的废弃粮仓重新修缮,本月,这里成为新的岛上书店。从150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再到孩子们家里的“一平方米阅读空间”,岛上书店的触角正在不断延展。“乡村振兴不仅要修路架桥,也需在心灵深处播种星辰。陈木兰和岛上书店正是百里洲人的精神港湾,能陪伴梦想,照见远方。”百里洲镇党委书记孙清东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高伊洛 通讯员 邬海燕 毛晓娜

责任编辑:李欢

长江孤岛上开了家不卖书的书店 6年3万人次来免费阅读

发表时间:2025-04-21 来源:湖北文明网

岛民与大千世界有了“文化摆渡船”

陈木兰和孩子们在一起。 (采访对象供图)

在孤悬长江的岛上,开家书店会有读者光顾吗?6年来,书店坚持“不卖书、免费阅读”,如何维持运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长江中游第一大江心洲——枝江市百里洲,听岛民们讲述岛上书店成为“文化摆渡船”的故事。

希望让岛民看世界的窗口更宽阔

“去江滩看书吧,那里花开正好。”4月18日,岛上书店门口,陈木兰将一本《格林童话》递到6岁的小雅(化名)手中。“到了这里,感觉人瞬间沉静下来。”小雅身旁的父亲感慨地说。“家长引导和氛围营造最重要,陪孩子看书时,我们也不刷手机。”陈木兰莞尔一笑。

岛上书店门口,“什么都不卖,免费阅读”的提示牌引人注目。进入书店,150平方米的空间分为6个书吧,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读者需求。店内摆设简单、朴素,各种手工刺绣饰品让书店温馨、雅致。这些作品,都出自陈木兰之手。

谈及书店由来,陈木兰的思绪回到童年:“儿时我的岛上生活,贫瘠又富有。”贫瘠,指的是经济条件差,“一下雨,家里到处漏水。顶棚上,还有老鼠窜来窜去。”富有,说的是精神世界丰富,“黯淡的日子里,我有一个发光空间——一台缝纫机。”陈木兰回忆,就是趴在那台缝纫机上,年幼的她读完了借来的《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西游记》等书籍,“这些童话书是我一生梦想的原点,也是今天岛上书店的起源。”

求学阶段,陈木兰一路努力,从小岛走向广阔天地。大学毕业后,陈木兰先后在厦门、上海等地打拼。“节假日回百里洲,看到很多村民都爱刷手机,连小孩子都不例外,我的内心很刺痛。”陈木兰回忆,2019年她回到百里洲,用积攒的16万元开起岛上书店。

“回家乡开个不赚钱的书店,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其实我就是希望通过阅读,让岛上居民看世界的窗口更宽阔。”陈木兰说。

带着书本去“推销”打破书店窘境

“书店起步的数千册书籍,都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捐赠。”陈木兰说。回百里洲前,陈木兰在社交平台发起捐赠呼吁,很快引来各方爱心。岛上书店就像一粒落在江岛上的花种,受到了各方浇灌。

但刚开张的几个月,书店几乎无人问津。“大家不来,我们就走出去。”陈木兰带着书本,走进农户、田间、校园,向乡邻们推广书店和阅读文化。

渐渐地,第一批读者走进书店,并成为阅读推广者。如何让更多人爱上阅读,并以此拉近彼此距离?

2021年4月17日,陈木兰在书店开了第一期读书分享会,“我们通过微信发通知,来了10个人,有学生、老师、警察、银行职员等。大家分享自己喜爱的书,效果不错。”

自此,一场四季不断的阅读活动在百里洲铺展开来。春汛时节,陈木兰架起“水上书舟”,载着《楚辞》追逐长江落日;盛夏之夜,星空故事会上,《小王子》的玫瑰在孩子心头绽放;秋收现场,棉田课堂里学生把《悯农》诗句绣进土布手帕;寒冬腊月,围炉夜话中大家热烈讨论《平凡的世界》,火光照亮热爱阅读的面庞。

书店,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了百里洲人的心里。截至目前,岛上书店已吸纳志愿者250余名,创新开展读书公益活动500余场次,为超3万人次提供阅读服务。

啥都不卖,阅读还免费,书店怎么运营下去呢?陈木兰介绍,6年来她和团队通过举办手工培训班、岛上文学营,承接各种读书活动等,保证书店营收。岛上书店还被纳入中宣部“乡村伴读计划”,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扶持和捐赠,让书店步履更加稳健。

开展新计划让孩子们更爱阅读

2024年,岛上书店开启新计划——“一平方米阅读空间”。“洲上很多孩子没有专用书桌,在哪里写作业,哪里就是书桌。”看着这些孩子,陈木兰总是回想起自己童年的那台缝纫机。“一平方米阅读空间”计划应运而生。陈木兰和团队通过学校、村委会搜集到200多个需要打造空间的孩子名单,随后逐一电话沟通、走访,量身定制“一平方米阅读空间”。

陈木兰对一个名叫小波(化名)的孩子记忆犹新,“我第一次去他家走访,邻居们都说这个孩子很调皮,把村里的砖头都翻了过来。”陈木兰问小波“为什么翻砖头”,小波回答:“我在找蚯蚓。”

接着聊下去,小波对动物的痴迷和熟悉程度,让陈木兰心头一震:“他讲起来滔滔不绝,屎壳郎分为哪几种,鸡的祖先是恐龙……各种知识刷新我的认知。”随后,陈木兰为他量身定制“一平方米阅读空间”主题:大量动物科普类书籍。这些书,让小波爱不释手。“所以,有时候真不是我们在帮助孩子,而是孩子在提升我们。”陈木兰说。

今年,百里洲镇将一处室内外合计面积逾千平方米的废弃粮仓重新修缮,本月,这里成为新的岛上书店。从150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再到孩子们家里的“一平方米阅读空间”,岛上书店的触角正在不断延展。“乡村振兴不仅要修路架桥,也需在心灵深处播种星辰。陈木兰和岛上书店正是百里洲人的精神港湾,能陪伴梦想,照见远方。”百里洲镇党委书记孙清东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高伊洛 通讯员 邬海燕 毛晓娜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