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山街道石山社区经济适用房小区,外墙整洁美观、停车位整齐划一,一块原本不起眼的泥地如今成为雅致的绿径,为小区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机。
以前,该小区环境杂乱、管理缺位,为改变这一状况,该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居民热情参与,共同为家园美丽建设出谋划策。现在,小区环境变美了,处处洋溢着温馨与和谐。
这喜人变化,得益于我市自2023年起在城乡社区全面推广实施的“星火计划”。这一计划恰似一场悄然而至、润泽万物的春风细雨,以一种细腻而精妙的方式,将适龄居民心底那看似微弱却炽热如火的力量汇聚起来,有序参与社区治理。
如今,从城市到乡村,适龄居民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生活、享受社区服务的范围日益广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充满活力且健康有序,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实支撑。
凤凰街道东塔社区五老邻里互助中心志愿者为高龄老人过生日
段店镇百席村“见事就管”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上门为高龄老人体检
试点先行支点撬动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多亏小赵,水管终于修好了。”近日,段店镇百席村村民赵婆婆家的水管破裂,“一修哥”志愿服务队队长赵中平得知后,立即购买配件,免费帮老人维修。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为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居民融入社区社会组织,我市秉持“小切口、深挖掘”的理念,先行在凤凰街道江城社区、段店镇百席村开展“星火计划”试点。
试点期间,段店镇百席村采取“1+12+11”服务模式,开展助力“一老一小”公益服务。“见事就管”总队作为志愿服务中枢,统筹协调11支湾组便民服务队与12支村级功能型志愿服务队协同运作。当便民服务队在基层服务中遇到专业性难题时,可通过总队及时对接专业人员获取支持;村级志愿服务队全天候备勤,重点针对人居环境治理、特殊群体关爱领域提供专项保障,构建覆盖全域的民生服务网络。截至目前,该村志愿者人数达558人,村民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接近100%。
凤凰街道江城社区创新实施“1+3+N”运营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孵化服务站、网格孵化驿站三级孵化体系,孵化培育多种不同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33个社区社会组织共同发力,开展关爱“一老一小”、房前屋后卫生大扫除、日常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辖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通过平台赋能,百席村的“一修哥”、江城社区的“恒通记”等志愿服务品牌,逐渐成为城乡社区公益服务典范,并影响和带动城乡社区适龄居民积极加入社会组织,参与率达70%以上,推动近60家社区社会组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构建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双样板”。
穿线成珠民生为轴 构建精准服务生态圈
“大家拿起钩针和毛线,一步一步慢慢掌握要领……”4月10日9时,燕矶镇燕矶社区“向阿姨手工编织班”准时开课,居民围坐在桌前,摆弄着手中的毛线、铁丝,制作出一件件精致的手工作品。
“我们通过深入调研,针对居民的兴趣爱好,开设各种兴趣班。”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吕司琪介绍,“居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在用实际行动反哺社区,无论是日常环境维护,还是关怀独居老人,大家积极响应,社区氛围愈加和谐温暖。”
为进一步深化“星火计划”,推动形成城乡共融、全面覆盖的生动局面,我市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凤凰街道滨湖社区、西山街道雷山社区、杜山镇先台村等10个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社区(村)作为首批推广点,以标准为引领、以规范为基石,建立了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通过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主题活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拓展服务边界,提升服务品质,激发居民关心共同利益、关注社区发展、投身社区事务的责任心和参与感,有序参与基层自治。
凤凰街道滨湖社区造纸厂小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解决一系列民生难题,从电动自行车充电到树枝遮光,33件民生实事让居民收获满满的幸福;
古楼街道和贵园社区组织实施“共享苗圃计划”,从动议到建设再到管护,“共享苗圃”从无到有全程由居民主导,不仅成为社区的绿色景观,更成为增进邻里情谊、凝聚社区力量的重要纽带;
……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社会组织这一桥梁,积极投身社区公共事务,社区社会组织活力迸发,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全域协同机制创新 构建社会组织服务矩阵
走进位于凤凰街道莲花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共益园”,墙上的培育路径映入眼帘。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基地,通过场地提供、项目运作和政策支持等方式,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凤凰街道东塔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7.2%,该社区五老邻里互助中心创新实施“情暖夕阳 牵手‘80’后”以老助老项目,通过“多人对一人”或“一组助一户”的方式,组织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暖心服务。
为确保以老助老项目顺利进行,“共益园”对五老邻里互助中心进行“一对一”指导,分类实施个性化孵化方案,推动社会组织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如今,35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贤达尽心、尽力、尽情为“80”后老人服务,“黄马甲”的身影成为辖区一道亮丽风景线。去年,该项目在2024年社会组织“建功先行,益动鄂州”第七届公益品牌创意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专业赋能构建成长阶梯。在全面推广“星火计划”的过程中,我市以“双试点+十示范”经验为蓝本,依托“共益园”打造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不断拓宽孵化渠道,以居民兴趣为出发点,组建兴趣小组,重点培育小组骨干,进而将小组孵化成社团、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居民组织化、规范化、公益化,反哺社区。立足现有社团组织挖掘和培育社团骨干,提升社团的服务与管理能力,逐步推动社团向社区社会组织的方向发展。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会捐赠”多元筹资机制,通过“三培三融”(即培育组织、培育项目、培育人才,融入社区、融入家庭、融入生活)模式,构建门类齐全、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体系,确保每个社区(村)、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星火计划”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孵化基地29个,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708家。一批批具有专业优势、特色鲜明的社区社会组织正蓬勃发展,绘就了一幅“画出最大同心圆,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壮丽画卷。
发表时间:2025-04-16 来源:湖北文明网
走进西山街道石山社区经济适用房小区,外墙整洁美观、停车位整齐划一,一块原本不起眼的泥地如今成为雅致的绿径,为小区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机。
以前,该小区环境杂乱、管理缺位,为改变这一状况,该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居民热情参与,共同为家园美丽建设出谋划策。现在,小区环境变美了,处处洋溢着温馨与和谐。
这喜人变化,得益于我市自2023年起在城乡社区全面推广实施的“星火计划”。这一计划恰似一场悄然而至、润泽万物的春风细雨,以一种细腻而精妙的方式,将适龄居民心底那看似微弱却炽热如火的力量汇聚起来,有序参与社区治理。
如今,从城市到乡村,适龄居民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生活、享受社区服务的范围日益广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充满活力且健康有序,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实支撑。
凤凰街道东塔社区五老邻里互助中心志愿者为高龄老人过生日
段店镇百席村“见事就管”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上门为高龄老人体检
试点先行支点撬动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多亏小赵,水管终于修好了。”近日,段店镇百席村村民赵婆婆家的水管破裂,“一修哥”志愿服务队队长赵中平得知后,立即购买配件,免费帮老人维修。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为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居民融入社区社会组织,我市秉持“小切口、深挖掘”的理念,先行在凤凰街道江城社区、段店镇百席村开展“星火计划”试点。
试点期间,段店镇百席村采取“1+12+11”服务模式,开展助力“一老一小”公益服务。“见事就管”总队作为志愿服务中枢,统筹协调11支湾组便民服务队与12支村级功能型志愿服务队协同运作。当便民服务队在基层服务中遇到专业性难题时,可通过总队及时对接专业人员获取支持;村级志愿服务队全天候备勤,重点针对人居环境治理、特殊群体关爱领域提供专项保障,构建覆盖全域的民生服务网络。截至目前,该村志愿者人数达558人,村民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接近100%。
凤凰街道江城社区创新实施“1+3+N”运营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孵化服务站、网格孵化驿站三级孵化体系,孵化培育多种不同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33个社区社会组织共同发力,开展关爱“一老一小”、房前屋后卫生大扫除、日常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辖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通过平台赋能,百席村的“一修哥”、江城社区的“恒通记”等志愿服务品牌,逐渐成为城乡社区公益服务典范,并影响和带动城乡社区适龄居民积极加入社会组织,参与率达70%以上,推动近60家社区社会组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构建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双样板”。
穿线成珠民生为轴 构建精准服务生态圈
“大家拿起钩针和毛线,一步一步慢慢掌握要领……”4月10日9时,燕矶镇燕矶社区“向阿姨手工编织班”准时开课,居民围坐在桌前,摆弄着手中的毛线、铁丝,制作出一件件精致的手工作品。
“我们通过深入调研,针对居民的兴趣爱好,开设各种兴趣班。”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吕司琪介绍,“居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在用实际行动反哺社区,无论是日常环境维护,还是关怀独居老人,大家积极响应,社区氛围愈加和谐温暖。”
为进一步深化“星火计划”,推动形成城乡共融、全面覆盖的生动局面,我市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凤凰街道滨湖社区、西山街道雷山社区、杜山镇先台村等10个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社区(村)作为首批推广点,以标准为引领、以规范为基石,建立了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通过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主题活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拓展服务边界,提升服务品质,激发居民关心共同利益、关注社区发展、投身社区事务的责任心和参与感,有序参与基层自治。
凤凰街道滨湖社区造纸厂小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解决一系列民生难题,从电动自行车充电到树枝遮光,33件民生实事让居民收获满满的幸福;
古楼街道和贵园社区组织实施“共享苗圃计划”,从动议到建设再到管护,“共享苗圃”从无到有全程由居民主导,不仅成为社区的绿色景观,更成为增进邻里情谊、凝聚社区力量的重要纽带;
……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社会组织这一桥梁,积极投身社区公共事务,社区社会组织活力迸发,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全域协同机制创新 构建社会组织服务矩阵
走进位于凤凰街道莲花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共益园”,墙上的培育路径映入眼帘。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基地,通过场地提供、项目运作和政策支持等方式,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凤凰街道东塔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7.2%,该社区五老邻里互助中心创新实施“情暖夕阳 牵手‘80’后”以老助老项目,通过“多人对一人”或“一组助一户”的方式,组织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暖心服务。
为确保以老助老项目顺利进行,“共益园”对五老邻里互助中心进行“一对一”指导,分类实施个性化孵化方案,推动社会组织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如今,35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贤达尽心、尽力、尽情为“80”后老人服务,“黄马甲”的身影成为辖区一道亮丽风景线。去年,该项目在2024年社会组织“建功先行,益动鄂州”第七届公益品牌创意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专业赋能构建成长阶梯。在全面推广“星火计划”的过程中,我市以“双试点+十示范”经验为蓝本,依托“共益园”打造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不断拓宽孵化渠道,以居民兴趣为出发点,组建兴趣小组,重点培育小组骨干,进而将小组孵化成社团、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居民组织化、规范化、公益化,反哺社区。立足现有社团组织挖掘和培育社团骨干,提升社团的服务与管理能力,逐步推动社团向社区社会组织的方向发展。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会捐赠”多元筹资机制,通过“三培三融”(即培育组织、培育项目、培育人才,融入社区、融入家庭、融入生活)模式,构建门类齐全、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体系,确保每个社区(村)、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星火计划”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孵化基地29个,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708家。一批批具有专业优势、特色鲜明的社区社会组织正蓬勃发展,绘就了一幅“画出最大同心圆,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壮丽画卷。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