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选手奔跑在绿树成荫的北京路。记者刘旻摄
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来自世界各地的2万名跑者张开双臂,与山水车城相拥,一同奔赴这场春天的体育盛会。
“砰!”4月13日上午7时30分,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东风汽车·2025十堰马拉松在十堰奥体中心拉开帷幕。参赛选手迈着矫健的步伐,在鲜花与绿荫掩映下的赛道上,一路向前、奋勇争先。
一次春天的约会
努力拼搏是最美姿态,超越自我是最佳状态。
本届十堰马拉松报名人数达52430人,共20000人中签。选手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
分秒必争的专业选手、刻苦备战的资深跑者、初次体验的跑步爱好者……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体育,力求突破自我,激发更大潜能。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十堰这座地处鄂西北的城市与首都北京千里结缘。两座城市相通相融,两城居民也因水而相爱相亲。今年是十堰第二次举办 A1级马拉松赛事,38名来自北京市的跑者相聚十堰,尽情奔跑。
“十堰真的是山美、水美、人更美,是一个非常适合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北京市密云区长跑协会会长赵晓强参加了本届马拉松的半马项目,结束比赛后,他激动地说。
“今年是我第二次来十堰参赛,由于今年的赛道难度系数低一些,我的个人成绩比去年好了许多。”自从去年第一次来十堰参加马拉松,陕西西安选手谢永兰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除湖北省内选手外,省外选手以陕西、河南、广东等省份居多,另有512名国外选手参加本届赛事。他们自四面八方而来,在武当山下相约。
一座城市的热情
四月的细雨滋润出城市新绿,激发着一座城市的满腔热情。
凌晨5时许,城市的灯火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唤醒一城的人们。迎接八方来客,点燃一城盛事,十堰人较往日提前开始了一天的激情。热闹的人群中,有等候参赛的跑者,有保障赛事的志愿者,也有只为喊一声“加油”的观赛市民。
“家门口举办这类顶级赛事,我作为十堰人,没理由不出一份力。”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嘉佳从3100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届马拉松1908名青年志愿者之一,为做好志愿服务,她特地定了3个闹钟。
为确保赛事安全,本届马拉松制定了“七级医疗保障机制”,从全市24家医院抽调的262名医务人员早早到岗,严阵以待。赛道两侧,55个特色氛围营造点的演职人员早已就位。
赛道上,景象多元动人:专业选手矫健飞奔,新手跑者咬牙坚持,银发老者与朝气少年并肩前行,他们的身影,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跑步我不擅长,但给他们加油助威还是可以的。”家住阳光栖谷的谢明章带着6岁的儿子,步行来到郧阳中学附近的赛道旁,在人群中为经过的选手鼓劲加油。
一场赛事的狂欢
一场马拉松赛事的成功举办,是一群体育爱好者的狂欢,也是一座城市精神风貌、发展成果的全面展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程直播,向全国乃至全球观众展示十堰的良好形象;央视前主持人韩乔生、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贺炜、奥运冠军刘蕙瑕等在现场鼎力助阵……本届马拉松为十堰带来巨大的“引流”效应,已然成为十堰热度、美誉度的助推器。
本着“每一眼都是风景、每一步都有故事”的办赛初心,本届赛事赛道巧妙串联起十堰生态、工业、科教、商业等诸多城市元素。选手们从紫霄大道出发,经北京路、上海路、车城路、三峡路等城市主干道一路奔跑,所经过的每一条街道,都展现着独特的城市风景,散发着不同的文化魅力。
招募“环保跑者”、鼓励跑友使用可循环使用物料包、打造“绿色赛道”、采用环保材料搭建场地、循环利用参赛物资、尽量使用新能源车辆……十堰马拉松将“零碳”理念贯穿于赛事全过程各领域,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堰马’很带劲儿,我喜欢这个城市。”来自河南的选手程斌首次来堰,便将十堰藏进了心里。“我打算在十堰玩几天,去爬爬武当山,然后再去参观一下丹江口水库。”
为打造“最有人情味”的赛事,主办方从多个方面下功夫,提供包括信息服务、免费乘车、赛后放松、免费邮寄参赛包等多项服务。刚结束比赛,程斌便购买了一批茶叶等十堰特产,通过设立在十堰奥体中心的“临时邮局”寄给老家的亲朋好友。
“作为一个山水相依的城市,十堰举办马拉松有着独特的优势,希望能将‘堰马’打造成另一张城市名片,吸引更多人来到十堰、爱上十堰。”尽管不是马拉松爱好者,但市民彭程对举办马拉松十分支持,“马拉松是展示城市魅力、体现城市温度、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
这个春天,在武当山下、汉水之滨、东风故里,一场源自春天的约会,让数万人共赴这场山水与激情的浪漫之旅,用奔跑感受十堰的魅力!车城十堰,也正以奔跑的姿态,在新时代的春风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十堰日报 记者 何利)
发表时间:2025-04-14 来源:湖北文明网
参赛选手奔跑在绿树成荫的北京路。记者刘旻摄
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来自世界各地的2万名跑者张开双臂,与山水车城相拥,一同奔赴这场春天的体育盛会。
“砰!”4月13日上午7时30分,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东风汽车·2025十堰马拉松在十堰奥体中心拉开帷幕。参赛选手迈着矫健的步伐,在鲜花与绿荫掩映下的赛道上,一路向前、奋勇争先。
一次春天的约会
努力拼搏是最美姿态,超越自我是最佳状态。
本届十堰马拉松报名人数达52430人,共20000人中签。选手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
分秒必争的专业选手、刻苦备战的资深跑者、初次体验的跑步爱好者……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体育,力求突破自我,激发更大潜能。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十堰这座地处鄂西北的城市与首都北京千里结缘。两座城市相通相融,两城居民也因水而相爱相亲。今年是十堰第二次举办 A1级马拉松赛事,38名来自北京市的跑者相聚十堰,尽情奔跑。
“十堰真的是山美、水美、人更美,是一个非常适合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北京市密云区长跑协会会长赵晓强参加了本届马拉松的半马项目,结束比赛后,他激动地说。
“今年是我第二次来十堰参赛,由于今年的赛道难度系数低一些,我的个人成绩比去年好了许多。”自从去年第一次来十堰参加马拉松,陕西西安选手谢永兰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除湖北省内选手外,省外选手以陕西、河南、广东等省份居多,另有512名国外选手参加本届赛事。他们自四面八方而来,在武当山下相约。
一座城市的热情
四月的细雨滋润出城市新绿,激发着一座城市的满腔热情。
凌晨5时许,城市的灯火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唤醒一城的人们。迎接八方来客,点燃一城盛事,十堰人较往日提前开始了一天的激情。热闹的人群中,有等候参赛的跑者,有保障赛事的志愿者,也有只为喊一声“加油”的观赛市民。
“家门口举办这类顶级赛事,我作为十堰人,没理由不出一份力。”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嘉佳从3100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届马拉松1908名青年志愿者之一,为做好志愿服务,她特地定了3个闹钟。
为确保赛事安全,本届马拉松制定了“七级医疗保障机制”,从全市24家医院抽调的262名医务人员早早到岗,严阵以待。赛道两侧,55个特色氛围营造点的演职人员早已就位。
赛道上,景象多元动人:专业选手矫健飞奔,新手跑者咬牙坚持,银发老者与朝气少年并肩前行,他们的身影,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跑步我不擅长,但给他们加油助威还是可以的。”家住阳光栖谷的谢明章带着6岁的儿子,步行来到郧阳中学附近的赛道旁,在人群中为经过的选手鼓劲加油。
一场赛事的狂欢
一场马拉松赛事的成功举办,是一群体育爱好者的狂欢,也是一座城市精神风貌、发展成果的全面展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程直播,向全国乃至全球观众展示十堰的良好形象;央视前主持人韩乔生、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贺炜、奥运冠军刘蕙瑕等在现场鼎力助阵……本届马拉松为十堰带来巨大的“引流”效应,已然成为十堰热度、美誉度的助推器。
本着“每一眼都是风景、每一步都有故事”的办赛初心,本届赛事赛道巧妙串联起十堰生态、工业、科教、商业等诸多城市元素。选手们从紫霄大道出发,经北京路、上海路、车城路、三峡路等城市主干道一路奔跑,所经过的每一条街道,都展现着独特的城市风景,散发着不同的文化魅力。
招募“环保跑者”、鼓励跑友使用可循环使用物料包、打造“绿色赛道”、采用环保材料搭建场地、循环利用参赛物资、尽量使用新能源车辆……十堰马拉松将“零碳”理念贯穿于赛事全过程各领域,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堰马’很带劲儿,我喜欢这个城市。”来自河南的选手程斌首次来堰,便将十堰藏进了心里。“我打算在十堰玩几天,去爬爬武当山,然后再去参观一下丹江口水库。”
为打造“最有人情味”的赛事,主办方从多个方面下功夫,提供包括信息服务、免费乘车、赛后放松、免费邮寄参赛包等多项服务。刚结束比赛,程斌便购买了一批茶叶等十堰特产,通过设立在十堰奥体中心的“临时邮局”寄给老家的亲朋好友。
“作为一个山水相依的城市,十堰举办马拉松有着独特的优势,希望能将‘堰马’打造成另一张城市名片,吸引更多人来到十堰、爱上十堰。”尽管不是马拉松爱好者,但市民彭程对举办马拉松十分支持,“马拉松是展示城市魅力、体现城市温度、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
这个春天,在武当山下、汉水之滨、东风故里,一场源自春天的约会,让数万人共赴这场山水与激情的浪漫之旅,用奔跑感受十堰的魅力!车城十堰,也正以奔跑的姿态,在新时代的春风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十堰日报 记者 何利)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