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褶皱里“绣花”——杜凤凤用十五载守护残疾人梦想的故事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11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人物简介:杜凤凤,掇刀区掇刀石街道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负责残疾人工作。工作中,她创新助残服务模式,成立志愿服务队和“楚天舒”阳光家园,推动残疾人就业与文化活动,显著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掇刀区掇刀石街道,有一位深受群众喜爱的残疾人工作者——杜凤凤。她不仅是一名拥有法律和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士,更是一位始终秉持“勤”字当头、“事无巨细”工作态度的共产党员。自2011年加入掇刀石街道社会事务办以来,杜凤凤以精湛的专业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当地1.2万名残疾人带来了希望与温暖。她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残疾人前行的道路。

用爱与责任 守护每一个梦想

作为一个多残家庭的成员,杜凤凤深切体会到残疾人的艰辛与不易。为了更好地服务残疾人,她考取了律师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和中级社工师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确保每一位残疾人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服务。

杜凤凤的工作不仅仅是处理日常事务,还要深入到每一个残疾人家中,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多年来,她每年负责完成3000余件具体事项,包括辅具申报、发放以及各类补贴申请等,以“零差错”“零延误”“零投诉”的成绩赢得了广泛好评。特别是在残疾人康复和权益保障方面,杜凤凤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辖区20余名精神和智障残疾人进行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让他们得到了基本康复。同时,她还免费为25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咨询和援助,成功维权并帮助他们挽回经济损失180多万元。

创新服务模式 推动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

在工作中,杜凤凤大胆提出了“社工+专家志愿者+义工”的服务模式,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2017年,杜凤凤牵头成立了众望社工助残志愿服务队,吸纳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志愿者。这支队伍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支持、康复指导等多层次、个性化的志愿服务,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截至目前,服务队累计开展500余次活动,惠及6000余人次。

此外,杜凤凤积极推动“残疾人之家”的建设。2022年,杜凤凤筹集60余万元爱心资金,在幸福社区建成了一个占地2800余平方米、功能设施齐全的“残疾人之家”(现更名为“楚天舒”阳光家园)。2023年12月,“残疾人之家”被省残联授予“省级残疾人之家”称号。这里为16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照护服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帮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截至目前,阳光家园每年举办30次周活动、12次月活动和2次大型活动,并为20名残疾人提供了辅助性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文化与就业并重 为残疾人创造美好生活

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融入社会,杜凤凤还注重通过文化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2023年,她牵头成立了荆门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协会,组织了43场书画文创作品展览、文艺汇演等活动,创作了《爱是光》等16部原创作品。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残疾人群体的艺术才华,也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

同时,杜凤凤积极探索“文创工作室+培训+电商”的新模式,创建了残疾人文创基地,帮助45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创业梦想。基地常年开展书法、珠编、竹编等10余项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批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特别是“非遗助残”计划的实施,联合本地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开发竹编、福饼等培训项目,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带动了残疾人增收致富。

在基层的坚守中,杜凤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残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她的带领下,掇刀石街道残疾人就业率从2011年的40%提升至2024年的90%,信访量下降了82%,残疾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未来,她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残疾人带来希望与光明。(荆门日报记者易荣荣  通讯员陈大金)

责任编辑:何霄

在生活的褶皱里“绣花”——杜凤凤用十五载守护残疾人梦想的故事

发表时间:2025-04-11 来源:湖北文明网

人物简介:杜凤凤,掇刀区掇刀石街道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负责残疾人工作。工作中,她创新助残服务模式,成立志愿服务队和“楚天舒”阳光家园,推动残疾人就业与文化活动,显著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掇刀区掇刀石街道,有一位深受群众喜爱的残疾人工作者——杜凤凤。她不仅是一名拥有法律和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士,更是一位始终秉持“勤”字当头、“事无巨细”工作态度的共产党员。自2011年加入掇刀石街道社会事务办以来,杜凤凤以精湛的专业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当地1.2万名残疾人带来了希望与温暖。她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残疾人前行的道路。

用爱与责任 守护每一个梦想

作为一个多残家庭的成员,杜凤凤深切体会到残疾人的艰辛与不易。为了更好地服务残疾人,她考取了律师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和中级社工师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确保每一位残疾人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服务。

杜凤凤的工作不仅仅是处理日常事务,还要深入到每一个残疾人家中,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多年来,她每年负责完成3000余件具体事项,包括辅具申报、发放以及各类补贴申请等,以“零差错”“零延误”“零投诉”的成绩赢得了广泛好评。特别是在残疾人康复和权益保障方面,杜凤凤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辖区20余名精神和智障残疾人进行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让他们得到了基本康复。同时,她还免费为25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咨询和援助,成功维权并帮助他们挽回经济损失180多万元。

创新服务模式 推动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

在工作中,杜凤凤大胆提出了“社工+专家志愿者+义工”的服务模式,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2017年,杜凤凤牵头成立了众望社工助残志愿服务队,吸纳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志愿者。这支队伍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支持、康复指导等多层次、个性化的志愿服务,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截至目前,服务队累计开展500余次活动,惠及6000余人次。

此外,杜凤凤积极推动“残疾人之家”的建设。2022年,杜凤凤筹集60余万元爱心资金,在幸福社区建成了一个占地2800余平方米、功能设施齐全的“残疾人之家”(现更名为“楚天舒”阳光家园)。2023年12月,“残疾人之家”被省残联授予“省级残疾人之家”称号。这里为16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照护服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帮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截至目前,阳光家园每年举办30次周活动、12次月活动和2次大型活动,并为20名残疾人提供了辅助性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文化与就业并重 为残疾人创造美好生活

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融入社会,杜凤凤还注重通过文化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2023年,她牵头成立了荆门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协会,组织了43场书画文创作品展览、文艺汇演等活动,创作了《爱是光》等16部原创作品。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残疾人群体的艺术才华,也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

同时,杜凤凤积极探索“文创工作室+培训+电商”的新模式,创建了残疾人文创基地,帮助45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创业梦想。基地常年开展书法、珠编、竹编等10余项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批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特别是“非遗助残”计划的实施,联合本地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开发竹编、福饼等培训项目,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带动了残疾人增收致富。

在基层的坚守中,杜凤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残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她的带领下,掇刀石街道残疾人就业率从2011年的40%提升至2024年的90%,信访量下降了82%,残疾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未来,她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残疾人带来希望与光明。(荆门日报记者易荣荣  通讯员陈大金)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