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贯彻实施《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文明风尚十大行动》推进会召开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4月2日,随州市贯彻实施《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文明风尚十大行动》推进会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栋梁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创城办主任肖诗兵主持会议。

会议旨在进一步全力推动、促进《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礼乐之城 文明随行”文明风尚十大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为下一步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良好基础。市文明委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曾都区、随州高新区、市发改委、市公安局等八个地方和单位作交流发言。

罗栋梁指出,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无论是《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制定实施还是开展《“礼乐之城 文明随行”文明风尚十大行动》,其核心是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动员和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投身“整体提升环境 建功支点建设”,积极打造有广泛口碑的“礼乐之城”城市文明创建品牌,目的是随州市整体城市形象提升以及市民生活品质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得好不好,很大测量指标就是是否进入了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随州而言,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在新测评体系发布之前,我们要牢牢以《条例》和《十大行动》为抓手,从细节入手,查漏补缺、精准发力。

当前随州市创文存在的短板弱项非常突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原因,补齐短板,推动随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质增效。

罗栋梁要求,要坚持实干导向,持续发力。要在力度、强度、氛围上全面强起来,要在重基础、提品质,重管理、抓精细,重素质、育新人,重氛围、强宣传等“四重”上下功夫、做文章。

要强化大局观念、责任意识,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夯实创建责任,不断凝聚文明城市创建合力。

要围绕创文目标任务,责任落实要压紧压实,行政执法要文明规范,督查考核要动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集中力量攻坚,确保重点任务落实到位、达标达效。

《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礼乐之城 文明随行”文明风尚十大行动》是该市推动创文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助推全市“整体提升环境 建功支点建设”大会部署要求,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随州实践走深走实。(随州市文明办、文明随州)

责任编辑:李欢

随州市贯彻实施《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文明风尚十大行动》推进会召开

发表时间:2025-04-03 来源:湖北文明网

4月2日,随州市贯彻实施《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文明风尚十大行动》推进会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栋梁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创城办主任肖诗兵主持会议。

会议旨在进一步全力推动、促进《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礼乐之城 文明随行”文明风尚十大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为下一步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良好基础。市文明委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曾都区、随州高新区、市发改委、市公安局等八个地方和单位作交流发言。

罗栋梁指出,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无论是《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制定实施还是开展《“礼乐之城 文明随行”文明风尚十大行动》,其核心是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动员和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投身“整体提升环境 建功支点建设”,积极打造有广泛口碑的“礼乐之城”城市文明创建品牌,目的是随州市整体城市形象提升以及市民生活品质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得好不好,很大测量指标就是是否进入了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随州而言,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在新测评体系发布之前,我们要牢牢以《条例》和《十大行动》为抓手,从细节入手,查漏补缺、精准发力。

当前随州市创文存在的短板弱项非常突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原因,补齐短板,推动随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质增效。

罗栋梁要求,要坚持实干导向,持续发力。要在力度、强度、氛围上全面强起来,要在重基础、提品质,重管理、抓精细,重素质、育新人,重氛围、强宣传等“四重”上下功夫、做文章。

要强化大局观念、责任意识,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夯实创建责任,不断凝聚文明城市创建合力。

要围绕创文目标任务,责任落实要压紧压实,行政执法要文明规范,督查考核要动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集中力量攻坚,确保重点任务落实到位、达标达效。

《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礼乐之城 文明随行”文明风尚十大行动》是该市推动创文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助推全市“整体提升环境 建功支点建设”大会部署要求,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随州实践走深走实。(随州市文明办、文明随州)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