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一些地方为减轻基层负担,要求下属单位只需报送简要的电子材料,但有的基层单位仍会按“往常惯例”报送详细材料以示“重视”。
本该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在“惯例”面前被打回了原形。生活或工作当中,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从“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奇葩循环,到企业创新在主管部门“再议再研”的推诿中耗尽动能;从基层干部背着十几年的“老规矩”闯眼前面临的关口,到审批系统明明可以“一键通办”却还是坚持“签字画押”……惯例被一些人、一些单位奉为不可逾越的界碑,成了阻碍创新、影响发展的绊马索。
遵循惯例,有些情况下可以减少探索成本。但是,“从来如此”不等于“必须如此”。在这个“当你睁开眼,一切都在变”的时代,人们几乎每天都会遭遇“没有先例”。如果凡事都翻出“老皇历”、惯守“旧套路”,就像刻舟者执着于船舷印记,工作就会陷入被动,改革就会停滞不前。
陷入“惯例依赖”的窠臼,根子上是存在经验主义、能力恐慌和避责心理。只认识到“按惯例办”不会出错,不曾考虑“按惯例办”是不是最优解。有的把“惯例”当金科玉律,对新事物或“一叶障目”或“闭目塞听”;有的如同“套中人”,文件袋里装着十年前的“操作指南”;更有人患上“创新恐惧症”,遇到新情况就搬出“过去都是这么办的”当作挡箭牌。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妨碍人们创新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有的领导干部张口闭口讲惯例,不是从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出发,而是以惯例为借口来否定工作上的变革和创新,对新政策一知半解,对新技术浅尝辄止,缺少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创新力。新的场景每天都在各个领域涌现,旧船票登不上新客船,一味用旧钥匙开新锁,结果只能是处处碰壁。
惯例往往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就像老木匠传下的墨斗,本是为后人画直线用的工具。但如果只认准墨斗弹线,看不见激光水平仪的高效,工具就变成了枷锁。过去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作风,要继承、发扬和壮大,与此同时,也要因应时势之变、规矩之变、发展之变、群众需求之变,让“惯例”在与时俱进中再丰富、再创新、再发展。打破惯例绝非全盘否定惯例的价值,而是实现“经验扬弃”与“创新发展”的辩证统一。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从都江堰“乘势利导”的治水工程,到义乌“鸡毛换糖”的突围创举;从安徽小岗村掀开农村改革序幕,到河北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城市新样板,哪一个不是打破常规、突破惯例的典范?再看我们身边,博物馆周一不闭馆、民政局“520婚姻登记不打烊”、历史文化景区延长开放时间、城市地铁临时调整运营方案,一些地方打破陈规的破冰之举屡屡收获好评。面对复杂多变的新考题,唯有以“日日新”的锐气拆解思维枷锁,才能不断寻求到问题的更优解。
发表时间:2025-03-27 来源:湖北文明网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一些地方为减轻基层负担,要求下属单位只需报送简要的电子材料,但有的基层单位仍会按“往常惯例”报送详细材料以示“重视”。
本该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在“惯例”面前被打回了原形。生活或工作当中,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从“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奇葩循环,到企业创新在主管部门“再议再研”的推诿中耗尽动能;从基层干部背着十几年的“老规矩”闯眼前面临的关口,到审批系统明明可以“一键通办”却还是坚持“签字画押”……惯例被一些人、一些单位奉为不可逾越的界碑,成了阻碍创新、影响发展的绊马索。
遵循惯例,有些情况下可以减少探索成本。但是,“从来如此”不等于“必须如此”。在这个“当你睁开眼,一切都在变”的时代,人们几乎每天都会遭遇“没有先例”。如果凡事都翻出“老皇历”、惯守“旧套路”,就像刻舟者执着于船舷印记,工作就会陷入被动,改革就会停滞不前。
陷入“惯例依赖”的窠臼,根子上是存在经验主义、能力恐慌和避责心理。只认识到“按惯例办”不会出错,不曾考虑“按惯例办”是不是最优解。有的把“惯例”当金科玉律,对新事物或“一叶障目”或“闭目塞听”;有的如同“套中人”,文件袋里装着十年前的“操作指南”;更有人患上“创新恐惧症”,遇到新情况就搬出“过去都是这么办的”当作挡箭牌。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妨碍人们创新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有的领导干部张口闭口讲惯例,不是从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出发,而是以惯例为借口来否定工作上的变革和创新,对新政策一知半解,对新技术浅尝辄止,缺少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创新力。新的场景每天都在各个领域涌现,旧船票登不上新客船,一味用旧钥匙开新锁,结果只能是处处碰壁。
惯例往往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就像老木匠传下的墨斗,本是为后人画直线用的工具。但如果只认准墨斗弹线,看不见激光水平仪的高效,工具就变成了枷锁。过去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作风,要继承、发扬和壮大,与此同时,也要因应时势之变、规矩之变、发展之变、群众需求之变,让“惯例”在与时俱进中再丰富、再创新、再发展。打破惯例绝非全盘否定惯例的价值,而是实现“经验扬弃”与“创新发展”的辩证统一。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从都江堰“乘势利导”的治水工程,到义乌“鸡毛换糖”的突围创举;从安徽小岗村掀开农村改革序幕,到河北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城市新样板,哪一个不是打破常规、突破惯例的典范?再看我们身边,博物馆周一不闭馆、民政局“520婚姻登记不打烊”、历史文化景区延长开放时间、城市地铁临时调整运营方案,一些地方打破陈规的破冰之举屡屡收获好评。面对复杂多变的新考题,唯有以“日日新”的锐气拆解思维枷锁,才能不断寻求到问题的更优解。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