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孔关村何后湾时,何晓连已准时踏上他的骑行之旅。从宁静的村落到热闹的段店街,他一路骑行,沿途不忘温馨提醒:“乡亲们,记得多关心家里的老人,春节将至,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宁静的天空,拒绝燃放烟花爆竹。”
这样的清晨提醒,何晓连已默默坚持了三十余日。沿途,他与街坊邻里亲切交谈,那份热情与细心,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温暖。“老何真是个热心肠,做事细致入微,谁家有个难处,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真是让人感动!”村民们纷纷夸赞。
何晓连,这位年逾六旬的前校长,虽已退休,却仍心系乡村,积极投身于移风易俗与乡风文明的建设中。在孔关村这个拥有2300多人口的大家庭里,60岁以上的老人就超过了500人。随着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与孩子。2022年春节后,在省社科联双创文化基金会的支持下,孔关村引进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
省社科联驻村的郭熙林,听闻何晓连的热心事迹后,主动找到了他,两人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孔关村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何晓连更是身体力行,从街上搬回老屋居住,每日身着红色马甲,走家串户,用投影仪播放家风家教视频,用方言土语传递孝文化的温暖。他的微信步数,每日轻松过万,见证了他的辛勤与付出。
何晓连深知,传播孝文化,首先要从改善老人的精神面貌做起。于是,他每天清晨7点半,都会带领村里的老人们一起做八段锦等中医保健操,呼吸调整、手掌动作、肢体延展……每一个细节,他都耐心指导,同时普及中医气功养生知识。92岁的孔火云老人感慨地说:“我几乎每天都跟着老何练,身体硬朗得很,前段时间感冒高发期,我都没事!”
不仅如此,何晓连还自费外出学习,积极策划各类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孝文化的种子深植村民心中。从孔关村公祭大典的庄严肃穆,到集体生日会的温馨欢乐,每一次活动都凝聚了更多人的心。志愿服务队也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了如今的200余人,连他的老伴熊正银也积极加入进来,共同为乡村的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何晓连深知,弘扬文明新风尚的同时,也要勇于破旧立新。他倡导变“厚葬”为“厚养”,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等方式,从制度上杜绝铺张浪费。同时,他还积极联合各部门、单位及乡风文明小分队,通过文艺演出、宣传栏、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厚养礼葬理念,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孝道观。
在他的努力下,孔关村已礼葬了13位老人,每一场葬礼都既节俭又不失文明礼数。而何晓连本人,也因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杰出贡献,荣获了“湖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头人”、鄂州市第九届道德模范、“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日复一日地坚持与付出,让孝老爱亲的意识在孔关村落地生根。何晓连用他的实际行动,厚植了“孝文化”,涵养了“新乡风”,让这份温暖与美好,深深嵌入了每个人的心间。(鄂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吴晓茹 特约记者何祥顺)
发表时间:2025-02-18 来源:湖北文明网
2月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孔关村何后湾时,何晓连已准时踏上他的骑行之旅。从宁静的村落到热闹的段店街,他一路骑行,沿途不忘温馨提醒:“乡亲们,记得多关心家里的老人,春节将至,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宁静的天空,拒绝燃放烟花爆竹。”
这样的清晨提醒,何晓连已默默坚持了三十余日。沿途,他与街坊邻里亲切交谈,那份热情与细心,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温暖。“老何真是个热心肠,做事细致入微,谁家有个难处,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真是让人感动!”村民们纷纷夸赞。
何晓连,这位年逾六旬的前校长,虽已退休,却仍心系乡村,积极投身于移风易俗与乡风文明的建设中。在孔关村这个拥有2300多人口的大家庭里,60岁以上的老人就超过了500人。随着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与孩子。2022年春节后,在省社科联双创文化基金会的支持下,孔关村引进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
省社科联驻村的郭熙林,听闻何晓连的热心事迹后,主动找到了他,两人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孔关村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何晓连更是身体力行,从街上搬回老屋居住,每日身着红色马甲,走家串户,用投影仪播放家风家教视频,用方言土语传递孝文化的温暖。他的微信步数,每日轻松过万,见证了他的辛勤与付出。
何晓连深知,传播孝文化,首先要从改善老人的精神面貌做起。于是,他每天清晨7点半,都会带领村里的老人们一起做八段锦等中医保健操,呼吸调整、手掌动作、肢体延展……每一个细节,他都耐心指导,同时普及中医气功养生知识。92岁的孔火云老人感慨地说:“我几乎每天都跟着老何练,身体硬朗得很,前段时间感冒高发期,我都没事!”
不仅如此,何晓连还自费外出学习,积极策划各类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孝文化的种子深植村民心中。从孔关村公祭大典的庄严肃穆,到集体生日会的温馨欢乐,每一次活动都凝聚了更多人的心。志愿服务队也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了如今的200余人,连他的老伴熊正银也积极加入进来,共同为乡村的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何晓连深知,弘扬文明新风尚的同时,也要勇于破旧立新。他倡导变“厚葬”为“厚养”,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等方式,从制度上杜绝铺张浪费。同时,他还积极联合各部门、单位及乡风文明小分队,通过文艺演出、宣传栏、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厚养礼葬理念,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孝道观。
在他的努力下,孔关村已礼葬了13位老人,每一场葬礼都既节俭又不失文明礼数。而何晓连本人,也因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杰出贡献,荣获了“湖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头人”、鄂州市第九届道德模范、“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日复一日地坚持与付出,让孝老爱亲的意识在孔关村落地生根。何晓连用他的实际行动,厚植了“孝文化”,涵养了“新乡风”,让这份温暖与美好,深深嵌入了每个人的心间。(鄂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吴晓茹 特约记者何祥顺)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