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不离不弃,久病床前有孝子;衣不解带,奉养双亲,一生情暖两代人。”这是省文明办对2024年第四季度“湖北好人”惠随琳的评价。
中共枣阳市委党校理论教研室主任惠随琳,十四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的父亲和患重病的母亲,帮助年迈的双亲战胜病魔,提高两位老人的生活质量,营造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有爱就有家,克难奋进,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
孝心创造奇迹
惠随琳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先准备好父母的早餐,然后帮父亲穿衣、排便、洗漱、喂饭、按摩、锻炼。
“以前,我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父亲都会为我指点迷津。父亲生病后,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惠随琳说。
2011年,惠随琳的父亲惠本修因高血压病诱发脑出血,导致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该用的药都用了,该想的办法都想了,你父亲最好的结局是可能成为植物人,在医院耗着没有实际意义。”惠随琳至今仍记得医生的话语。
“对每个家庭来说,父亲是重要支柱,我们家也不例外。所以,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不会放弃。”惠随琳说。
那段时间,惠随琳在武汉日夜陪护父亲,妻子每天除了上班,还要担负起照顾母亲和儿子的职责。
在惠随琳和家人的坚持下,2011年10月初,惠本修病情逐渐好转,能进食一些流质食物。惠随琳每天给父亲喂水、米油。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惠本修身体指标逐渐正常,记忆也慢慢恢复了。经医生全面检查,惠本修可以回家疗养了。
夫妻床前尽孝
为了让瘫痪在床的父亲不得褥疮,惠随琳给予父亲婴儿般的护理,勤换尿布,多次起夜为父亲翻身,一匙一匙地喂父亲吃饭……
一生爱读书、生活洁净的惠本修从医院回来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这让他很不习惯,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不仅要让父亲活下去,还要活出质量。2012年2月,惠随琳在父亲的卧室里安装了电视,还特意买来一个书架,放上父亲爱看的书籍、报纸、杂志。他和父亲一起看书、读报、看电视,自己写的文章先交给父亲修改。时间长了,父亲重新点燃生活的激情。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父亲刚好点,惠随琳的母亲又病了。数次住院治疗,医生几次下达病危通知书。惠随琳每天要在家照顾父亲,照顾母亲的重担落在了妻子身上。
“非常孝顺,我们老两口患重病,他们小两口一直细心照料。”惠随琳的母亲孙发芝说。
为了让父母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惠随琳不辞辛劳地四处查阅资料,学习专业护理知识,还自学了康复按摩手法。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为父亲按摩,帮助父亲尽可能恢复身体机能。
凡事贵在坚持。如今,惠随琳的父亲恢复得越来越好,母亲的病情也有好转的趋势。在父母的感染下,儿子惠孜贤勤奋努力、品学兼优,被评为“襄阳市新时代好少年”。
惠随琳的孝行不仅深深感动了家人,也为身边人树立起了榜样,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热心公益活动
在悉心照顾双亲的同时,惠随琳在工作上毫不懈怠。他还热心公益,牵头组建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下基层志愿服务宣讲1200余场,服务时长达2500多个小时,足迹遍布枣阳市各镇办区及市直机关。
在惠随琳的带领下,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如今的120多人。
惠随琳还悉心指导年轻宣讲员,带领他们以身边事、身边人为例,用“土教材”讲活“新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思想动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惠随琳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家庭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荆楚最美家庭”“湖北省文明家庭”等荣誉,个人先后荣获“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襄阳市青年岗位能手”“襄阳市优秀公益讲师”“襄阳好人”“枣阳楷模”“枣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枣阳市优秀理论宣讲员”“枣阳市最美读书人”等荣誉称号。
孝心楷模惠随琳,以爱为笔,14年如一日,在病榻前书写孝老爱亲的动人华章;以善为翼,传递热心公益的燎原力量,用行动诠释至善至美的大爱情怀。(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孙修廷)
发表时间:2025-02-17 来源:湖北文明网
“十年如一,不离不弃,久病床前有孝子;衣不解带,奉养双亲,一生情暖两代人。”这是省文明办对2024年第四季度“湖北好人”惠随琳的评价。
中共枣阳市委党校理论教研室主任惠随琳,十四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的父亲和患重病的母亲,帮助年迈的双亲战胜病魔,提高两位老人的生活质量,营造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有爱就有家,克难奋进,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
孝心创造奇迹
惠随琳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先准备好父母的早餐,然后帮父亲穿衣、排便、洗漱、喂饭、按摩、锻炼。
“以前,我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父亲都会为我指点迷津。父亲生病后,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惠随琳说。
2011年,惠随琳的父亲惠本修因高血压病诱发脑出血,导致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该用的药都用了,该想的办法都想了,你父亲最好的结局是可能成为植物人,在医院耗着没有实际意义。”惠随琳至今仍记得医生的话语。
“对每个家庭来说,父亲是重要支柱,我们家也不例外。所以,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不会放弃。”惠随琳说。
那段时间,惠随琳在武汉日夜陪护父亲,妻子每天除了上班,还要担负起照顾母亲和儿子的职责。
在惠随琳和家人的坚持下,2011年10月初,惠本修病情逐渐好转,能进食一些流质食物。惠随琳每天给父亲喂水、米油。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惠本修身体指标逐渐正常,记忆也慢慢恢复了。经医生全面检查,惠本修可以回家疗养了。
夫妻床前尽孝
为了让瘫痪在床的父亲不得褥疮,惠随琳给予父亲婴儿般的护理,勤换尿布,多次起夜为父亲翻身,一匙一匙地喂父亲吃饭……
一生爱读书、生活洁净的惠本修从医院回来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这让他很不习惯,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不仅要让父亲活下去,还要活出质量。2012年2月,惠随琳在父亲的卧室里安装了电视,还特意买来一个书架,放上父亲爱看的书籍、报纸、杂志。他和父亲一起看书、读报、看电视,自己写的文章先交给父亲修改。时间长了,父亲重新点燃生活的激情。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父亲刚好点,惠随琳的母亲又病了。数次住院治疗,医生几次下达病危通知书。惠随琳每天要在家照顾父亲,照顾母亲的重担落在了妻子身上。
“非常孝顺,我们老两口患重病,他们小两口一直细心照料。”惠随琳的母亲孙发芝说。
为了让父母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惠随琳不辞辛劳地四处查阅资料,学习专业护理知识,还自学了康复按摩手法。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为父亲按摩,帮助父亲尽可能恢复身体机能。
凡事贵在坚持。如今,惠随琳的父亲恢复得越来越好,母亲的病情也有好转的趋势。在父母的感染下,儿子惠孜贤勤奋努力、品学兼优,被评为“襄阳市新时代好少年”。
惠随琳的孝行不仅深深感动了家人,也为身边人树立起了榜样,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热心公益活动
在悉心照顾双亲的同时,惠随琳在工作上毫不懈怠。他还热心公益,牵头组建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下基层志愿服务宣讲1200余场,服务时长达2500多个小时,足迹遍布枣阳市各镇办区及市直机关。
在惠随琳的带领下,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如今的120多人。
惠随琳还悉心指导年轻宣讲员,带领他们以身边事、身边人为例,用“土教材”讲活“新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思想动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惠随琳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家庭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荆楚最美家庭”“湖北省文明家庭”等荣誉,个人先后荣获“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襄阳市青年岗位能手”“襄阳市优秀公益讲师”“襄阳好人”“枣阳楷模”“枣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枣阳市优秀理论宣讲员”“枣阳市最美读书人”等荣誉称号。
孝心楷模惠随琳,以爱为笔,14年如一日,在病榻前书写孝老爱亲的动人华章;以善为翼,传递热心公益的燎原力量,用行动诠释至善至美的大爱情怀。(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孙修廷)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