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黄冈,此心安处。
这美是山水辉映的颜值之美,是人文荟萃的气质之美,更是“文明之花”盛放的和谐之美。在黄冈,美丽举目可见,幸福触手可及,文明浸润人心。
2024年,黄冈市按照省、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署安排,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强化思想引领
文明实践凝聚向上力量
“文明三福好人多,好人常把好事做,不图回报不图名,只用行动在践行……”2024年11月5日,麻城市“亲·听”百姓宣讲员冯贤兵打着快板,为村民宣讲着本地好人好事。
医改政策、反电信诈骗、急救知识、松材线虫病防治等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大道理”被宣讲员们转化为有烟火气息的“小故事”,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麻城还利用农村群众爱看电影的特点,培训农村电影放映员,让他们在放电影前用快板、善书等形式宣讲政策。放映员还兼顾快递员、维修工等多种角色,为群众办实事,目前已累计宣讲1000多场,把党的声音送到了田间地头。
黄梅县则借助群众喜爱的黄梅戏进行创新。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人员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黄梅戏,创作出《把脉定向指航程》等25部作品,每年演出100多场,还通过新媒体发布小视频,累计吸引46万余人次观看,让“党味”与“戏味”完美融合。
三句半、快板、黄梅戏、鼓书……创新形式的宣讲,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了文明新风,让党的声音响彻乡村每个角落。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2024年,我市建立市、县、乡三级文明实践服务供给资源库,整合理论宣讲、文艺文化、群众性体育活动、科学普及、民生政策宣传等优质文化资源540项,持续推进资源下沉,统筹开展相关活动207场。
聚焦典型选树
价值引领培育时代新人
他们并非生来不凡,却在平凡中创造不凡;他们随手一个善举,就让全黄冈人心头一暖。
罗田农民杨明成扎根大山40年,义务植树造林100余亩,带动村民造林3000余亩,让石头山变成满目苍翠。40年里,他挖坏了30多把锄头和铁锹,穿破了50多双解放鞋,亲手栽下了2万多棵树苗,以实际行动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麻城退役消防兵陈赛超两次进入火场救人。在其专业果敢的处置下,避免了煤气罐爆炸可能引起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群众赞扬,陈赛超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党员,当人民群众面临危险时自己理应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2024年,黄冈市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贯通,“部门行业+新闻媒体+社会群众”三方联动的选树推荐机制,选树典型人数创历史新高。
杨明成、陈赛超荣登“中国好人榜”,冯建明、石和良、尤国才入选“湖北好人”,姜能山荣获第九届湖北省道德模范并被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在榜样的带动下,青少年积极向上向善。冯梓航、马伊琍获评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吕梓炀等10位少年获评黄冈市“新时代好少年”。
文明培育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黄冈这座有着鲜明红色基因的城市,正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声浸润,显现出动人的文明底色。
坚持为民惠民
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文明,浸润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也彰显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明珠公园等一批口袋公园的建成,让市民出门见绿、推窗见景。督导检查常态化,解决了交通、市容、小区环境等市民关心的问题。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文明创建理念可感可及。目前,我市已圆满完成材料自查、特色亮点报送工作。
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群众修订村规民约,发挥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抵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大力推广文明实践积分制,制定积分兑换细则,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可获积分兑换日用品,让广大村民在文明实践中得实惠。目前,全市1069个行政村建立长效机制,激发了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鼓励新乡贤、五老人员参与,1436个村(社区)开展好婆媳、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1908个村(社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挥作用,乡风文明呈现新气象。
从城市到乡村,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个善举到一次次文明实践,文明新风吹遍黄冈各地。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黄冈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作为焕发新气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黄冈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黄冈日报 记者 李娇 通讯员 章树林 王禹钢)
发表时间:2025-02-17 来源:湖北文明网
大美黄冈,此心安处。
这美是山水辉映的颜值之美,是人文荟萃的气质之美,更是“文明之花”盛放的和谐之美。在黄冈,美丽举目可见,幸福触手可及,文明浸润人心。
2024年,黄冈市按照省、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署安排,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强化思想引领
文明实践凝聚向上力量
“文明三福好人多,好人常把好事做,不图回报不图名,只用行动在践行……”2024年11月5日,麻城市“亲·听”百姓宣讲员冯贤兵打着快板,为村民宣讲着本地好人好事。
医改政策、反电信诈骗、急救知识、松材线虫病防治等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大道理”被宣讲员们转化为有烟火气息的“小故事”,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麻城还利用农村群众爱看电影的特点,培训农村电影放映员,让他们在放电影前用快板、善书等形式宣讲政策。放映员还兼顾快递员、维修工等多种角色,为群众办实事,目前已累计宣讲1000多场,把党的声音送到了田间地头。
黄梅县则借助群众喜爱的黄梅戏进行创新。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人员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黄梅戏,创作出《把脉定向指航程》等25部作品,每年演出100多场,还通过新媒体发布小视频,累计吸引46万余人次观看,让“党味”与“戏味”完美融合。
三句半、快板、黄梅戏、鼓书……创新形式的宣讲,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了文明新风,让党的声音响彻乡村每个角落。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2024年,我市建立市、县、乡三级文明实践服务供给资源库,整合理论宣讲、文艺文化、群众性体育活动、科学普及、民生政策宣传等优质文化资源540项,持续推进资源下沉,统筹开展相关活动207场。
聚焦典型选树
价值引领培育时代新人
他们并非生来不凡,却在平凡中创造不凡;他们随手一个善举,就让全黄冈人心头一暖。
罗田农民杨明成扎根大山40年,义务植树造林100余亩,带动村民造林3000余亩,让石头山变成满目苍翠。40年里,他挖坏了30多把锄头和铁锹,穿破了50多双解放鞋,亲手栽下了2万多棵树苗,以实际行动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麻城退役消防兵陈赛超两次进入火场救人。在其专业果敢的处置下,避免了煤气罐爆炸可能引起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群众赞扬,陈赛超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党员,当人民群众面临危险时自己理应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2024年,黄冈市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贯通,“部门行业+新闻媒体+社会群众”三方联动的选树推荐机制,选树典型人数创历史新高。
杨明成、陈赛超荣登“中国好人榜”,冯建明、石和良、尤国才入选“湖北好人”,姜能山荣获第九届湖北省道德模范并被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在榜样的带动下,青少年积极向上向善。冯梓航、马伊琍获评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吕梓炀等10位少年获评黄冈市“新时代好少年”。
文明培育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黄冈这座有着鲜明红色基因的城市,正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声浸润,显现出动人的文明底色。
坚持为民惠民
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文明,浸润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也彰显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明珠公园等一批口袋公园的建成,让市民出门见绿、推窗见景。督导检查常态化,解决了交通、市容、小区环境等市民关心的问题。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文明创建理念可感可及。目前,我市已圆满完成材料自查、特色亮点报送工作。
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群众修订村规民约,发挥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抵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大力推广文明实践积分制,制定积分兑换细则,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可获积分兑换日用品,让广大村民在文明实践中得实惠。目前,全市1069个行政村建立长效机制,激发了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鼓励新乡贤、五老人员参与,1436个村(社区)开展好婆媳、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1908个村(社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挥作用,乡风文明呈现新气象。
从城市到乡村,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个善举到一次次文明实践,文明新风吹遍黄冈各地。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黄冈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作为焕发新气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黄冈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黄冈日报 记者 李娇 通讯员 章树林 王禹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