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昭君镇青华村积极探索“三治”(自治、法治、德治)促“三和”(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乡村和美)的基层治理模式,不断优化乡村治理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以自治为基,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青华村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搭建自治平台,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为更好解决农村互助养老,青华村以院落为单位,成立互助养老小组。目前全村已组建养老协会,划分了7个互助片区,覆盖全村527名老年人群体。这些小组由村民自发组织,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帮助身体弱的。
70岁的老组长冯祖财有理发的手艺,每个月最后一天,他就在村里忙着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理发。村民李程秀平时能维修一些小电器、农具,她就成了院落里的“义务维修工”,这样的暖心事每天都在发生。
在院落治理中,青华村推行“联户长”制度。每个院落推选一名有威望、有责任心的村民担任院落长,负责协调院落内的大小事务。全体村民代表一起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刻在院落广场上。
在蔡家垭院落,人口稠密,老破小、猪羊圈乱搭滥建情况严重,联户长组织村民开展清洁家园活动30余场次,拆除乱搭滥建39间,院落内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村民们还自发组织了义务巡逻队,维护院落的治安秩序,邻里之间吵闹打架的现象少了。
以法治为本,筑牢乡村治理坚实防线
青华村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村里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司法工作人员开展法律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内容涵盖土地纠纷、婚姻家庭、劳动权益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2024年以来,已举办法律讲座4场次,受益村民600人次。
为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青华村成立了调解委员会,由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一旦发生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第一时间介入,依法依规进行调解。据统计,2024年,调解委员会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
村民李明知和母亲长期存在矛盾,联户长龚道知上门10余次,组织亲朋好友帮助化解,对子女进行要履行赡养义务的教育,对母亲进行劝解,他们最终冰释前嫌。有一起因土地边界问题引发的纠纷,前后持续时间长达十余年,调解委员会坚持做工作、找依据,最终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以德治为先,培育乡村治理文明乡风
德治是乡村治理的灵魂。青华村通过开展积分制兑换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尚。村民在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表现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在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自积分制实施以来,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同比增加了80%,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氛围更加浓厚。
青华村注重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村里修建了民俗文化广场,定期组织文艺演出、民俗活动等,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通过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树立道德榜样,引导村民见贤思齐。目前,全村共评选出“文明家庭”6户,“好媳妇”“好婆婆”10人。冯祖财关心关爱邻里老人,早看烟火、晚看灯,月洗被褥、季换衣,被推选为“贴心人”。
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的融合发展,青华村实现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乡村和美。家庭纠纷减少了60%以上,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现象日益增多。村庄的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生态宜居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也得到了有力推动,2024年,村里新发展特色产业2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0%。(三峡日报 记者 万春风 通讯员 姚涛)
发表时间:2025-02-14 来源:湖北文明网
兴山县昭君镇青华村积极探索“三治”(自治、法治、德治)促“三和”(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乡村和美)的基层治理模式,不断优化乡村治理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以自治为基,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青华村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搭建自治平台,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为更好解决农村互助养老,青华村以院落为单位,成立互助养老小组。目前全村已组建养老协会,划分了7个互助片区,覆盖全村527名老年人群体。这些小组由村民自发组织,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帮助身体弱的。
70岁的老组长冯祖财有理发的手艺,每个月最后一天,他就在村里忙着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理发。村民李程秀平时能维修一些小电器、农具,她就成了院落里的“义务维修工”,这样的暖心事每天都在发生。
在院落治理中,青华村推行“联户长”制度。每个院落推选一名有威望、有责任心的村民担任院落长,负责协调院落内的大小事务。全体村民代表一起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刻在院落广场上。
在蔡家垭院落,人口稠密,老破小、猪羊圈乱搭滥建情况严重,联户长组织村民开展清洁家园活动30余场次,拆除乱搭滥建39间,院落内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村民们还自发组织了义务巡逻队,维护院落的治安秩序,邻里之间吵闹打架的现象少了。
以法治为本,筑牢乡村治理坚实防线
青华村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村里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司法工作人员开展法律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内容涵盖土地纠纷、婚姻家庭、劳动权益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2024年以来,已举办法律讲座4场次,受益村民600人次。
为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青华村成立了调解委员会,由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一旦发生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第一时间介入,依法依规进行调解。据统计,2024年,调解委员会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
村民李明知和母亲长期存在矛盾,联户长龚道知上门10余次,组织亲朋好友帮助化解,对子女进行要履行赡养义务的教育,对母亲进行劝解,他们最终冰释前嫌。有一起因土地边界问题引发的纠纷,前后持续时间长达十余年,调解委员会坚持做工作、找依据,最终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以德治为先,培育乡村治理文明乡风
德治是乡村治理的灵魂。青华村通过开展积分制兑换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尚。村民在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表现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在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自积分制实施以来,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同比增加了80%,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氛围更加浓厚。
青华村注重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村里修建了民俗文化广场,定期组织文艺演出、民俗活动等,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通过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树立道德榜样,引导村民见贤思齐。目前,全村共评选出“文明家庭”6户,“好媳妇”“好婆婆”10人。冯祖财关心关爱邻里老人,早看烟火、晚看灯,月洗被褥、季换衣,被推选为“贴心人”。
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的融合发展,青华村实现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乡村和美。家庭纠纷减少了60%以上,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现象日益增多。村庄的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生态宜居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也得到了有力推动,2024年,村里新发展特色产业2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0%。(三峡日报 记者 万春风 通讯员 姚涛)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