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帮助孩子元气满满迎新学期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12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假期模式”切换为“开学模式”

你家的“小神兽”是充满期待

还是紧张、焦虑呢?

如何助力孩子

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

转变到有规律、有秩序的校园生活?

如何帮孩子做好开学心理调适?

由湖北省文明办、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妇联、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联合湖北广播电视台共同开展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直播活动,邀请到了三位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专家库入库专家,帮助孩子元气满满进入新学期。


从“心”守护

用家庭核心力量守护孩子

主讲嘉宾 :高级心理咨询师 陈艾嘉

经历了漫长的寒假,生活作息的调整、学习方式和人际环境的改变,常常使孩子出现生理、行为、心理等层面的不适应表现,比如失眠、情绪低落、抵触上学,甚至出现头疼、胃痛等,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开学综合征”。

怎样应对“开学综合征”

1.用「清单法」化解不确定性

整理待办事项,把开学要做的琐事写下来,如买文具、交作业、打印课表等,每完成一项就打钩,减少大脑的混乱感。

制定简单计划,写下开学第一周的小目标,如“认识同桌”、“整理错题本”,目标越具体越好,避免空泛压力。

2.用「身体行动」缓解情绪

运动出汗,身体动起来能快速释放焦虑激素。

整理书包和书桌,通过整理物品梳理心情,增加对开学的掌控感。

3.应对社交焦虑的「破冰技巧」

准备轻松话题,提前想好和同学聊天的内容,如假期趣事、新电影/游戏,减少见面尴尬。

带小礼物分享,比如一包糖果、几张书签,用分享快速拉近距离。

遇到小矛盾,我们可以运用心理课上学到的“非暴力沟通”,多陈述事实和感受,少做评价。

4.情绪急救包:3分钟“478呼吸法” 

深呼吸练习,用舌头抵住上颚,吸气4秒→屏住7秒→呼气8秒,重复5次,快速平静心跳。

写下担忧并撕掉,把焦虑的事情写在纸上,揉成团扔进垃圾桶,暗示自己“丢掉烦恼”。

快速适应新学期

三个小妙招来帮你

1.制定“开学缓冲计划”

用“弹性规则”降低抵触情绪,比如:逐步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有些家长“断崖式收心”,难免引起亲子冲突。家长对孩子还应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急躁,允许他们开学后度过一段过渡缓冲期。

比如,给孩子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少玩20分钟。也可以通过将电子设备调成静音、将设备放在看不见的地方等方式减少电子设备对孩子的干扰。

2.多做“共情表达”

在即将开学这几天,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平等沟通,洞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错误示范:“有什么好怕的?其他孩子都不怕!” 

正确话术:“妈妈小时候开学前也紧张,后来发现新同学都很友好呢!”

3.加强家校联系教育

在开学前,家长们要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开学准备,根据学校实际参与到学生体检、心理调查、家长会等工作中。

【专家寄语】

“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引导是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新学期生活的关键。通过家庭核心力量的发挥,让孩子感受温暖和支持,能更加自信地迎接新学期挑战。”


从“心”调适

“黄金四问”应对开学焦虑

主讲嘉宾 :麻城市人民医院心身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蔡孺芹

生活作息的调整、学习方式和人际环境的改变,常常使孩子出现生理、行为、心理等层面的不适应表现,比如失眠、情绪低落、抵触上学,甚至出现头疼、胃痛等。开学焦虑的典型表现,通过父母的引导能够帮助孩子从容应对。但是,有些反应强度大的特殊孩子,必须通过专业医生和心理专家的帮助才能解决。

用好“黄金四问”法则

成为会沟通的父母

比方说,当我们看到孩子有焦虑情绪,我们可以问孩子,“快要开学了,是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呢?”

如果孩子说是因为寒假作业没有写完,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问“寒假作业为什么没有写完呢?我们在寒假初期不是已经制定计划了吗?”

等孩子说出原因,家长可以接着问“那现在你是什么感受?打算怎么办?”,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然后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办法。

“是什么”“为什么”,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和原因;“什么感受”,问的是孩子的内心体验;“怎么办”,是要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方案。

孩子不开口怎么办

家长应学会正确引导

1.孩子“不敢说”或“不想说”

可能他以前说“是什么”的时候,你批评了他;因为他以前说“怎么办”的时候,你在打压他。家长的情绪稳定,是带孩子做好复盘的前提。不仅是复盘阶段,家长的情绪稳定是要贯穿始终的。

2.孩子不知道怎么说

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家长适当的引导,我们将问题具体化,比如可以问“你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啊?”“你最近跟你的好朋友有没有联系?”等等。

做对这些事

轻松应对开学焦虑

1.规律作息,调整时差

寒假期间,不少孩子作息紊乱,开学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学习。调整作息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最好是开学前一周开始,每天提早10-30分钟睡觉或起床,逐步将作息时间调整至与学校的时间相匹配。

2.吃点让人开心的食物

饮食上尽量以三正餐为主,减少零食、夜宵等的摄入。可以吃富含镁的食物、富含B族维生素、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等。

镁具有放松神经的作用,有利于减轻焦虑情绪,例如菠菜、南瓜子、杏仁等。B族维生素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包括全麦面包、糙米、瘦肉、蛋类等,可以帮助改善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从而缓解焦虑。像三文鱼、亚麻籽、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则具有抗炎和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

【专家寄语】

“引导孩子的感性思考,调动孩子的理性思考,处理好孩子的感受,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以积极心态迎接新学期。”


从“心”培养

心理营养打下幸福基础

主讲嘉宾 :孝感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副主任 刘春华

什么是心理营养

就像身体需要营养,心理也需要营养。

爱的能力、与别人的链接、价值感、独立自主和安全感,这五类心理营养组成了一朵“生命之花”,滋养着孩子成长。当孩子缺乏心理营养时,易出现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问题和行为过激的状况。

父母如何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

1.无条件地接纳

孩子小的时候非常脆弱,一切都需要爸爸妈妈悉心照料,这时候的孩子最需要爸爸妈妈无条件地接纳。即使父母不知道孩子未来的样子,但依然尽你所能来爱我、满足我,这就是孩子渴求的、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2.生命的至重

孩子还需要确定: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没有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重要他人”,那么他的一生中都会非常渴望弥补这种“我最重要”的感觉,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3.安全感

在安全感建立这件事情上,妈妈的作用大过爸爸。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4.肯定、赞美与认同

当孩子有了“我”这个意识的时候,他非常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在这个部分,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母亲。父亲对孩子的肯定、认同、赞美,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都特别重。

5.学习、认知、模范

在孩子未成年的时期,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人际交往、情绪处理等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第一个模范就是母亲或者父亲,这也会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后处理问题的示范和模板。

【专家寄语】

“做父母最重要的事情,是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有生命力去自我探索,有能力追求幸福。”

截至2月12日9点,直播《元气满满 从“心”出发迎新程》在长江云新闻客户端、湖北发布视频号、文明湖北视频号等平台同步播出,总观看量达183.5万。


责任编辑:王炯

专家支招,帮助孩子元气满满迎新学期

发表时间:2025-02-12 来源:湖北文明网

“假期模式”切换为“开学模式”

你家的“小神兽”是充满期待

还是紧张、焦虑呢?

如何助力孩子

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

转变到有规律、有秩序的校园生活?

如何帮孩子做好开学心理调适?

由湖北省文明办、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妇联、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联合湖北广播电视台共同开展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直播活动,邀请到了三位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专家库入库专家,帮助孩子元气满满进入新学期。


从“心”守护

用家庭核心力量守护孩子

主讲嘉宾 :高级心理咨询师 陈艾嘉

经历了漫长的寒假,生活作息的调整、学习方式和人际环境的改变,常常使孩子出现生理、行为、心理等层面的不适应表现,比如失眠、情绪低落、抵触上学,甚至出现头疼、胃痛等,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开学综合征”。

怎样应对“开学综合征”

1.用「清单法」化解不确定性

整理待办事项,把开学要做的琐事写下来,如买文具、交作业、打印课表等,每完成一项就打钩,减少大脑的混乱感。

制定简单计划,写下开学第一周的小目标,如“认识同桌”、“整理错题本”,目标越具体越好,避免空泛压力。

2.用「身体行动」缓解情绪

运动出汗,身体动起来能快速释放焦虑激素。

整理书包和书桌,通过整理物品梳理心情,增加对开学的掌控感。

3.应对社交焦虑的「破冰技巧」

准备轻松话题,提前想好和同学聊天的内容,如假期趣事、新电影/游戏,减少见面尴尬。

带小礼物分享,比如一包糖果、几张书签,用分享快速拉近距离。

遇到小矛盾,我们可以运用心理课上学到的“非暴力沟通”,多陈述事实和感受,少做评价。

4.情绪急救包:3分钟“478呼吸法” 

深呼吸练习,用舌头抵住上颚,吸气4秒→屏住7秒→呼气8秒,重复5次,快速平静心跳。

写下担忧并撕掉,把焦虑的事情写在纸上,揉成团扔进垃圾桶,暗示自己“丢掉烦恼”。

快速适应新学期

三个小妙招来帮你

1.制定“开学缓冲计划”

用“弹性规则”降低抵触情绪,比如:逐步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有些家长“断崖式收心”,难免引起亲子冲突。家长对孩子还应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急躁,允许他们开学后度过一段过渡缓冲期。

比如,给孩子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少玩20分钟。也可以通过将电子设备调成静音、将设备放在看不见的地方等方式减少电子设备对孩子的干扰。

2.多做“共情表达”

在即将开学这几天,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平等沟通,洞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错误示范:“有什么好怕的?其他孩子都不怕!” 

正确话术:“妈妈小时候开学前也紧张,后来发现新同学都很友好呢!”

3.加强家校联系教育

在开学前,家长们要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开学准备,根据学校实际参与到学生体检、心理调查、家长会等工作中。

【专家寄语】

“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引导是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新学期生活的关键。通过家庭核心力量的发挥,让孩子感受温暖和支持,能更加自信地迎接新学期挑战。”


从“心”调适

“黄金四问”应对开学焦虑

主讲嘉宾 :麻城市人民医院心身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蔡孺芹

生活作息的调整、学习方式和人际环境的改变,常常使孩子出现生理、行为、心理等层面的不适应表现,比如失眠、情绪低落、抵触上学,甚至出现头疼、胃痛等。开学焦虑的典型表现,通过父母的引导能够帮助孩子从容应对。但是,有些反应强度大的特殊孩子,必须通过专业医生和心理专家的帮助才能解决。

用好“黄金四问”法则

成为会沟通的父母

比方说,当我们看到孩子有焦虑情绪,我们可以问孩子,“快要开学了,是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呢?”

如果孩子说是因为寒假作业没有写完,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问“寒假作业为什么没有写完呢?我们在寒假初期不是已经制定计划了吗?”

等孩子说出原因,家长可以接着问“那现在你是什么感受?打算怎么办?”,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然后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办法。

“是什么”“为什么”,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和原因;“什么感受”,问的是孩子的内心体验;“怎么办”,是要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方案。

孩子不开口怎么办

家长应学会正确引导

1.孩子“不敢说”或“不想说”

可能他以前说“是什么”的时候,你批评了他;因为他以前说“怎么办”的时候,你在打压他。家长的情绪稳定,是带孩子做好复盘的前提。不仅是复盘阶段,家长的情绪稳定是要贯穿始终的。

2.孩子不知道怎么说

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家长适当的引导,我们将问题具体化,比如可以问“你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啊?”“你最近跟你的好朋友有没有联系?”等等。

做对这些事

轻松应对开学焦虑

1.规律作息,调整时差

寒假期间,不少孩子作息紊乱,开学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学习。调整作息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最好是开学前一周开始,每天提早10-30分钟睡觉或起床,逐步将作息时间调整至与学校的时间相匹配。

2.吃点让人开心的食物

饮食上尽量以三正餐为主,减少零食、夜宵等的摄入。可以吃富含镁的食物、富含B族维生素、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等。

镁具有放松神经的作用,有利于减轻焦虑情绪,例如菠菜、南瓜子、杏仁等。B族维生素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包括全麦面包、糙米、瘦肉、蛋类等,可以帮助改善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从而缓解焦虑。像三文鱼、亚麻籽、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则具有抗炎和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

【专家寄语】

“引导孩子的感性思考,调动孩子的理性思考,处理好孩子的感受,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以积极心态迎接新学期。”


从“心”培养

心理营养打下幸福基础

主讲嘉宾 :孝感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副主任 刘春华

什么是心理营养

就像身体需要营养,心理也需要营养。

爱的能力、与别人的链接、价值感、独立自主和安全感,这五类心理营养组成了一朵“生命之花”,滋养着孩子成长。当孩子缺乏心理营养时,易出现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问题和行为过激的状况。

父母如何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

1.无条件地接纳

孩子小的时候非常脆弱,一切都需要爸爸妈妈悉心照料,这时候的孩子最需要爸爸妈妈无条件地接纳。即使父母不知道孩子未来的样子,但依然尽你所能来爱我、满足我,这就是孩子渴求的、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2.生命的至重

孩子还需要确定: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没有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重要他人”,那么他的一生中都会非常渴望弥补这种“我最重要”的感觉,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3.安全感

在安全感建立这件事情上,妈妈的作用大过爸爸。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4.肯定、赞美与认同

当孩子有了“我”这个意识的时候,他非常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在这个部分,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母亲。父亲对孩子的肯定、认同、赞美,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都特别重。

5.学习、认知、模范

在孩子未成年的时期,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人际交往、情绪处理等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第一个模范就是母亲或者父亲,这也会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后处理问题的示范和模板。

【专家寄语】

“做父母最重要的事情,是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有生命力去自我探索,有能力追求幸福。”

截至2月12日9点,直播《元气满满 从“心”出发迎新程》在长江云新闻客户端、湖北发布视频号、文明湖北视频号等平台同步播出,总观看量达183.5万。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