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下午,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的游客参观武汉文化长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2月4日,宜昌“两坝一峡”旅游持续火爆,游客驻足西陵峡畔,乐享峡江春日好时光。 (视界网 王耿 摄)
湖北“新春第一会”提出,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全省上下正加紧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唱响湖北“五个一”的文旅品牌,加快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万亿级支柱产业。
关键词
荆楚文脉赓续工程
文物活起来 文脉传下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实习生 张澜馨
2月11日,湖北省博物馆文保大楼古籍修复室内,时光仿佛被凝固,在静谧而专注的氛围中,“文物医生”妙手施治,一页页残破糟朽的古籍重获新生。
新春伊始,省博物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消息传来,修复团队十分振奋,也倍感责任重大,表示今后将切实发挥示范和区域辐射作用,助力我国古籍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馆长张晓云介绍,该馆持续加大古籍修复的硬件投入,培养高素质修复人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时间赛跑,抢救修复了大量病害严重的古籍善本。同时开展数字化工作,推动古籍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永久保存。
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加强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我省实施荆楚文脉赓续工程,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郧县人”、屈家岭、秦汉简牍等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阐释,深化人类起源、中华文明探源、楚文化等重点课题研究。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打造“一主(长江)二从(汉江、清江)”区域文化地理版图,推进“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和红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建设一批荆楚文物主题游径和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正全力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长江博物馆、南水北调博物馆等标志性项目,打造一批“国家展厅”“长江客厅”,向世界展示长江文明的璀璨华章。
“湖北出土简牍80余批,约50万字,是当之无愧的简牍大省。”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接受采访时说。我省广大考古、文保、科研工作者牢记嘱托,对出土简牍善加保护,做好研究,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湖北是全国木漆器保护修复的‘领头羊’,保护完成的简牍占全国出土饱水简牍总量的80%。”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是国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重要参与单位,合作研发“中国简帛文献综合数字平台”,将出土简牍上的“中国记忆”用数字形式永久保存。孝感市云梦县正加快简牍文化名城建设,策划秦简故事情景剧生产,力争更好引导观众从中“牍”懂中国。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实施一流博物馆和卓越博物馆建设计划,扎实推进全省中小博物馆提升工程,创新传承展示方式,释放创新发展活力,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在科技手段赋能下,各类形式新颖的博物馆演出不断涌现。国内首部博物馆戏剧《因为青铜》,在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震撼开演,从春节将持续到元宵节,已连演五六十场。来自广东的王先生感慨地说:“现代化的舞台,光、电、投影等沉浸式技术的运用,巧妙搭建起古今交融的桥梁,让我们了解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五张文旅金名片
淌山水诗意 绘人文长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鄂文旅
月半大过年,荆楚传统年俗里,过了元宵节才算是过完年。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今年的湖北年味成为游客的心头好。
2月9日,正月十二,在郧西县上津镇,热闹欢腾的舞火龙场面吸引了鄂豫陕周边上万名群众“逐龙”闹元宵。在喧天的锣鼓声和群众的欢呼声中,一条高3米、长30多米的“巨龙”在烟花爆竹中穿行而来,龙掉头、龙穿花、龙翻身……每一个动作都扣人心弦,让人目不暇接。据了解,上津舞龙灯的习俗始于隋唐,是当地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整个狂欢活动从正月十二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形成“人在火中跳、龙在火中舞”的热闹场面。
2月10日,正月十三,房县城区万人空巷,民间文艺大巡游活动精彩上演。60个表演方阵3000余名演职人员,从唐城广场出发,一路载歌载舞、踏歌前行,至孙家湾大桥头结束,巡游路线长达两公里、历时近两个小时,当地媒体直播页面上,全国网友都羡慕不已:“这些民俗才是过年的样子!”“要老板批假,我要去看表演!”“预定明年的正月十三!”
湖北的山水之美、人文之胜正因文旅融合的催化和重构,持续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能看、能演、能吃,这才是真正的沉浸式体验。”仙桃沔阳小镇把沔阳三蒸变成一部剧,万名游客边吃边演出。湖北文旅仙桃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深挖非遗文化价值,打造全年龄段适宜的文化旅游产品,让沔阳的年味更浓、文化更活、体验更丰富。”
黄梅东山问梅村的“灯火问梅村非遗中国年”系列主题活动持续至元宵节,黄梅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在这里变年轻、时尚。《戏梦东山》贺岁巡游、《牛郎织女》光影水幕实景剧、《白蛇传·渡情》沉浸式演艺三台原创大戏,将经典故事与山水实景、数字科技结合,赋予非遗全新生命力。黄梅戏《女驸马》《七仙女》《牛郎织女》等经典故事融合舞台剧、舞蹈等元素以及猜灯谜和接福纳财等趣味互动等环节,现场观演游客纷纷拍手叫好。
文化旅游产业深度关联110个行业,具有“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放大效应。武汉市正在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武昌古城等16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赓续历史文脉,加快老城新生的步伐。三镇的各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人气火爆,不断激活文商旅生态以及产业资源的生机和活力,“流量”纷纷变“留量”。今年1月,武昌区蛇山北坡鼓楼洞城市更新建设项目建设启动,将围绕服装设计展示打造一个文旅商业圈,成为武昌古城内文化产业新地标。武昌古城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坐标之一——经心书院正在修缮,通过植入历史人文展览、传统书院体验、学术研究交流等功能,塑造以传统书院风貌为统领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克克表示,2025年全省文旅系统将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艺术精品创作展演、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围绕“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进一步擦亮“知音湖北”文旅形象品牌,打造长江三峡、太极武当、神农秘境、白云黄鹤等国际文旅名片,持续提高湖北文旅影响力和展示度,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推动全省文旅发展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其他地区,整体提升支点建设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文旅深度融合、多业良性联动、内外市场繁荣的文旅发展大格局,把我省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万亿级支柱产业。
关键词
“圈粉”海外游客
讲好湖北故事 诚邀五洲宾客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理略 通讯员 鄂文旅
2月10日,家住武汉市汉口的李勤拍下第一朵含苞待放的早樱,发上朋友圈。看到李勤的朋友圈,他远在泰国的好友苏拉瓦点赞,并留言,“樱花季,我一定来湖北。”
蛇年新春,大批国内外游客畅游荆楚大地,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拉动下,湖北入境游市场也持续火热。
韩国游客金镇厦,分别前往咸宁、武汉等地游玩,他对湖北的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中国的春节特别有意思,观光、品美食之余,我了解了剪窗花的习俗,通过窗花我知道了很多三国故事曾经发生在湖北。未来有机会,我会再到湖北。”
近两年来,我省大力唱响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个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的“五个一”的文旅品牌,多次组团参加国际文旅展会、举办专场旅游推介和业务对接洽谈会。通过制作多语种的文旅系列短视频,向美洲、欧洲、大洋洲、东南亚等地进行传播推介,观看量达1200余万人次。2024年10月在湖北举办的全球旅行商大会,吸引了超百位旅行商打卡神农架、武当山和长江三峡,成功地与国外旅行社合作,让周期14天的湖北深度游线路在港澳台地区和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成功落地。
携程入境游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湖北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近50%。携程集团副总裁张旭表示,目前湖北文旅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提升很快。作为布局全球最早、范围最广的中国在线旅游平台之一,未来,携程将发挥自身优势,投入更多资源,助力湖北文旅海外推广。
张旭说,湖北“五个一”的文旅品牌很有特色,2025年计划通过携程海外平台打造湖北专属“海外星球号”推广账号,充分展示湖北文旅资源与特色,吸引海外高价值游客来鄂。同时,通过组织海外旅游达人采风、海外旅行商探访等活动,持续扩大湖北文旅海外影响力。针对港澳市场,携程还将依托旗下香港最大旅行社、永安旅行为湖北引流收客,让港人游湖北成为蛇年新风尚。此外,携程还有计划引入头部国际文旅主题会议和大型活动落地湖北,推动中外旅行企业深度合作。
近期,来自澳大利亚的艾米丽在湖北进行了一次深度游,这段旅行彻底打破了她对中国内陆省份的想象。
“如果要我用三个词形容湖北,那就是‘山水史诗’‘文化魔方’和‘味觉狂欢’。”艾米丽说,湖北的旅游资源密度令人惊叹,3小时高铁圈就能从现代都市切换到原始森林。这里的每个城市都像多棱水晶——武汉将江滩落日与科技光谷完美融合,襄阳把古城墙和新能源汽车基地并置,宜昌则是三峡大坝与西陵峡的诗意共生。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正是当代中国魅力的绝佳缩影。
同程旅行湖北区域总经理黄莹称,湖北地理区位优势很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对湖北旅游业带来许多机遇,以“五个一”的文旅品牌为抓手,一定会吸引更多游客打卡湖北。
发表时间:2025-02-12 来源:湖北文明网
1月30日下午,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的游客参观武汉文化长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2月4日,宜昌“两坝一峡”旅游持续火爆,游客驻足西陵峡畔,乐享峡江春日好时光。 (视界网 王耿 摄)
湖北“新春第一会”提出,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全省上下正加紧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唱响湖北“五个一”的文旅品牌,加快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万亿级支柱产业。
关键词
荆楚文脉赓续工程
文物活起来 文脉传下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实习生 张澜馨
2月11日,湖北省博物馆文保大楼古籍修复室内,时光仿佛被凝固,在静谧而专注的氛围中,“文物医生”妙手施治,一页页残破糟朽的古籍重获新生。
新春伊始,省博物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消息传来,修复团队十分振奋,也倍感责任重大,表示今后将切实发挥示范和区域辐射作用,助力我国古籍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馆长张晓云介绍,该馆持续加大古籍修复的硬件投入,培养高素质修复人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时间赛跑,抢救修复了大量病害严重的古籍善本。同时开展数字化工作,推动古籍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永久保存。
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加强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我省实施荆楚文脉赓续工程,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郧县人”、屈家岭、秦汉简牍等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阐释,深化人类起源、中华文明探源、楚文化等重点课题研究。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打造“一主(长江)二从(汉江、清江)”区域文化地理版图,推进“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和红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建设一批荆楚文物主题游径和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正全力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长江博物馆、南水北调博物馆等标志性项目,打造一批“国家展厅”“长江客厅”,向世界展示长江文明的璀璨华章。
“湖北出土简牍80余批,约50万字,是当之无愧的简牍大省。”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接受采访时说。我省广大考古、文保、科研工作者牢记嘱托,对出土简牍善加保护,做好研究,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湖北是全国木漆器保护修复的‘领头羊’,保护完成的简牍占全国出土饱水简牍总量的80%。”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是国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重要参与单位,合作研发“中国简帛文献综合数字平台”,将出土简牍上的“中国记忆”用数字形式永久保存。孝感市云梦县正加快简牍文化名城建设,策划秦简故事情景剧生产,力争更好引导观众从中“牍”懂中国。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实施一流博物馆和卓越博物馆建设计划,扎实推进全省中小博物馆提升工程,创新传承展示方式,释放创新发展活力,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在科技手段赋能下,各类形式新颖的博物馆演出不断涌现。国内首部博物馆戏剧《因为青铜》,在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震撼开演,从春节将持续到元宵节,已连演五六十场。来自广东的王先生感慨地说:“现代化的舞台,光、电、投影等沉浸式技术的运用,巧妙搭建起古今交融的桥梁,让我们了解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五张文旅金名片
淌山水诗意 绘人文长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鄂文旅
月半大过年,荆楚传统年俗里,过了元宵节才算是过完年。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今年的湖北年味成为游客的心头好。
2月9日,正月十二,在郧西县上津镇,热闹欢腾的舞火龙场面吸引了鄂豫陕周边上万名群众“逐龙”闹元宵。在喧天的锣鼓声和群众的欢呼声中,一条高3米、长30多米的“巨龙”在烟花爆竹中穿行而来,龙掉头、龙穿花、龙翻身……每一个动作都扣人心弦,让人目不暇接。据了解,上津舞龙灯的习俗始于隋唐,是当地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整个狂欢活动从正月十二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形成“人在火中跳、龙在火中舞”的热闹场面。
2月10日,正月十三,房县城区万人空巷,民间文艺大巡游活动精彩上演。60个表演方阵3000余名演职人员,从唐城广场出发,一路载歌载舞、踏歌前行,至孙家湾大桥头结束,巡游路线长达两公里、历时近两个小时,当地媒体直播页面上,全国网友都羡慕不已:“这些民俗才是过年的样子!”“要老板批假,我要去看表演!”“预定明年的正月十三!”
湖北的山水之美、人文之胜正因文旅融合的催化和重构,持续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能看、能演、能吃,这才是真正的沉浸式体验。”仙桃沔阳小镇把沔阳三蒸变成一部剧,万名游客边吃边演出。湖北文旅仙桃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深挖非遗文化价值,打造全年龄段适宜的文化旅游产品,让沔阳的年味更浓、文化更活、体验更丰富。”
黄梅东山问梅村的“灯火问梅村非遗中国年”系列主题活动持续至元宵节,黄梅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在这里变年轻、时尚。《戏梦东山》贺岁巡游、《牛郎织女》光影水幕实景剧、《白蛇传·渡情》沉浸式演艺三台原创大戏,将经典故事与山水实景、数字科技结合,赋予非遗全新生命力。黄梅戏《女驸马》《七仙女》《牛郎织女》等经典故事融合舞台剧、舞蹈等元素以及猜灯谜和接福纳财等趣味互动等环节,现场观演游客纷纷拍手叫好。
文化旅游产业深度关联110个行业,具有“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放大效应。武汉市正在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武昌古城等16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赓续历史文脉,加快老城新生的步伐。三镇的各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人气火爆,不断激活文商旅生态以及产业资源的生机和活力,“流量”纷纷变“留量”。今年1月,武昌区蛇山北坡鼓楼洞城市更新建设项目建设启动,将围绕服装设计展示打造一个文旅商业圈,成为武昌古城内文化产业新地标。武昌古城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坐标之一——经心书院正在修缮,通过植入历史人文展览、传统书院体验、学术研究交流等功能,塑造以传统书院风貌为统领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克克表示,2025年全省文旅系统将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艺术精品创作展演、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围绕“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进一步擦亮“知音湖北”文旅形象品牌,打造长江三峡、太极武当、神农秘境、白云黄鹤等国际文旅名片,持续提高湖北文旅影响力和展示度,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推动全省文旅发展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其他地区,整体提升支点建设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文旅深度融合、多业良性联动、内外市场繁荣的文旅发展大格局,把我省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万亿级支柱产业。
关键词
“圈粉”海外游客
讲好湖北故事 诚邀五洲宾客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理略 通讯员 鄂文旅
2月10日,家住武汉市汉口的李勤拍下第一朵含苞待放的早樱,发上朋友圈。看到李勤的朋友圈,他远在泰国的好友苏拉瓦点赞,并留言,“樱花季,我一定来湖北。”
蛇年新春,大批国内外游客畅游荆楚大地,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拉动下,湖北入境游市场也持续火热。
韩国游客金镇厦,分别前往咸宁、武汉等地游玩,他对湖北的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中国的春节特别有意思,观光、品美食之余,我了解了剪窗花的习俗,通过窗花我知道了很多三国故事曾经发生在湖北。未来有机会,我会再到湖北。”
近两年来,我省大力唱响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个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的“五个一”的文旅品牌,多次组团参加国际文旅展会、举办专场旅游推介和业务对接洽谈会。通过制作多语种的文旅系列短视频,向美洲、欧洲、大洋洲、东南亚等地进行传播推介,观看量达1200余万人次。2024年10月在湖北举办的全球旅行商大会,吸引了超百位旅行商打卡神农架、武当山和长江三峡,成功地与国外旅行社合作,让周期14天的湖北深度游线路在港澳台地区和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成功落地。
携程入境游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湖北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近50%。携程集团副总裁张旭表示,目前湖北文旅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提升很快。作为布局全球最早、范围最广的中国在线旅游平台之一,未来,携程将发挥自身优势,投入更多资源,助力湖北文旅海外推广。
张旭说,湖北“五个一”的文旅品牌很有特色,2025年计划通过携程海外平台打造湖北专属“海外星球号”推广账号,充分展示湖北文旅资源与特色,吸引海外高价值游客来鄂。同时,通过组织海外旅游达人采风、海外旅行商探访等活动,持续扩大湖北文旅海外影响力。针对港澳市场,携程还将依托旗下香港最大旅行社、永安旅行为湖北引流收客,让港人游湖北成为蛇年新风尚。此外,携程还有计划引入头部国际文旅主题会议和大型活动落地湖北,推动中外旅行企业深度合作。
近期,来自澳大利亚的艾米丽在湖北进行了一次深度游,这段旅行彻底打破了她对中国内陆省份的想象。
“如果要我用三个词形容湖北,那就是‘山水史诗’‘文化魔方’和‘味觉狂欢’。”艾米丽说,湖北的旅游资源密度令人惊叹,3小时高铁圈就能从现代都市切换到原始森林。这里的每个城市都像多棱水晶——武汉将江滩落日与科技光谷完美融合,襄阳把古城墙和新能源汽车基地并置,宜昌则是三峡大坝与西陵峡的诗意共生。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正是当代中国魅力的绝佳缩影。
同程旅行湖北区域总经理黄莹称,湖北地理区位优势很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对湖北旅游业带来许多机遇,以“五个一”的文旅品牌为抓手,一定会吸引更多游客打卡湖北。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