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淯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黎红燕等在春新村表演漳河大鼓《改革春风徐徐来》,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隆冬时节,当阳市漳河岸边油菜吐绿、生机盎然。淯溪镇林河村村民鲁家军新修的稻场上人声鼎沸,村民们欢声笑语,小板凳一字排开,静待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戏”。 “漳河大鼓响声声,众位乡亲听号令。清洁家园在行动,人居环境要提升……”随着漳河大鼓传承人黎红燕那清亮而富有穿透力的唱腔响起,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稻场中央。黎红燕与四位搭档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鼓槌,用独具特色的花鼓腔,将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振兴的硕果以及“清洁家园在行动”的政策娓娓道来。 “住房好比一张脸,乱七八糟蛮‘涩’人,扫干净、收‘通豁’、码整齐,燕子归来闹门庭。”黎红燕的大鼓演绎渐入佳境,村民们听得如痴如醉,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这大鼓唱的就是咱身边的事儿,易懂、好记。”村民周玉珍话音刚落,一旁的孙庆元大爷便接过话茬:“前阵子听说市里、镇里都在搞清洁家园行动,正愁不知道怎么参与呢,这漳河大鼓宣讲队就来了。咱们既看了表演,又了解了政策,两全其美,蛮娵隅。” 淯溪镇党群服务中心曹雪莲等在玉泉街道三桥村表演漳河大鼓《乡村振兴正当时》。 黎红燕告诉记者,漳河大鼓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漳河两岸的淯溪、慈化、河溶等地,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战国时期。这种传统说唱艺术起源于打鼓说书,形式灵活、唱腔优美。“我们在守正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从一人表演发展到多人表演,增加了鼓架、简板等工具,还加入了乐队伴奏和伴舞。”同行的漳河大鼓第二代传承人陈红耀对此深有同感:“我们创作了一批新曲目,既保留了传统的曲牌和说唱方言,又融入了声光电技术、舞美设计等现代元素,让漳河大鼓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陈红耀即兴表演了一段新创作的大鼓作品《改期》,鼓声铿锵,说唱结合,引人入胜。“大鼓一敲响声声,唱唱咱们老百姓。婚丧嫁娶平常事,人到情到见真心……”陈红耀的唱腔融合了花鼓腔、唢呐腔、民间小调等,依字行腔,与当地方言相得益彰,让人倍感亲切。“这个《改期》是根据我们当地的人和事改编的,用大鼓唱出来很有韵味,既弘扬了乡风文明,又促进了社会和谐,听着心里暖暖的。”林河村党支部书记曾玉超表示,漳河大鼓在当地深受群众喜爱,不少村民和村干部都热衷于表演。“90后”村妇联主席吴秀云就是漳河大鼓的忠实粉丝。“淯溪河的姑娘,不打哈哈就唱歌。”性格开朗的她从小就喜欢漳河大鼓,加入黎红燕的表演团队后,说唱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她不仅在家乡唱,还经常外出表演,她告诉记者:“漳河大鼓唱的是老百姓的故事,我们走出去,也是在弘扬当阳传统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当阳、爱上当阳。” 淯溪镇党群服务中心陈红耀在东门小学教联体淯溪小学教唱漳河大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漳河大鼓,让这一传统曲艺后继有人、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这些作品还让广大农民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淯溪镇文化服务中心结合“板凳课堂”,通过漳河大鼓解读国家政策、普及法律知识、传递乡风文明,每个月都要下乡五六次。他们创作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作品《宝田卖田》、反映精准扶贫政策的《过门》、宣传禁捕政策的《河长收网》等,不仅提升了文艺作品的理论水平,还收获了湖北省百花书会文学奖等殊荣。 “我们已经将漳河大鼓引入校园,开设了大鼓课间操等非遗特色课程,积极培育第五代传承人。”淯溪镇党委书记王德锐表示,将不断努力,让漳河大鼓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三峡日报 记者张锴 通讯员陈晓燕、李香怡 摄影:三峡日报记者 尤蔓 通讯员 陈晓燕 李香怡 摄)
发表时间:2025-01-24 来源:湖北文明网
当阳市淯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黎红燕等在春新村表演漳河大鼓《改革春风徐徐来》,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隆冬时节,当阳市漳河岸边油菜吐绿、生机盎然。淯溪镇林河村村民鲁家军新修的稻场上人声鼎沸,村民们欢声笑语,小板凳一字排开,静待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戏”。 “漳河大鼓响声声,众位乡亲听号令。清洁家园在行动,人居环境要提升……”随着漳河大鼓传承人黎红燕那清亮而富有穿透力的唱腔响起,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稻场中央。黎红燕与四位搭档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鼓槌,用独具特色的花鼓腔,将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振兴的硕果以及“清洁家园在行动”的政策娓娓道来。 “住房好比一张脸,乱七八糟蛮‘涩’人,扫干净、收‘通豁’、码整齐,燕子归来闹门庭。”黎红燕的大鼓演绎渐入佳境,村民们听得如痴如醉,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这大鼓唱的就是咱身边的事儿,易懂、好记。”村民周玉珍话音刚落,一旁的孙庆元大爷便接过话茬:“前阵子听说市里、镇里都在搞清洁家园行动,正愁不知道怎么参与呢,这漳河大鼓宣讲队就来了。咱们既看了表演,又了解了政策,两全其美,蛮娵隅。” 淯溪镇党群服务中心曹雪莲等在玉泉街道三桥村表演漳河大鼓《乡村振兴正当时》。 黎红燕告诉记者,漳河大鼓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漳河两岸的淯溪、慈化、河溶等地,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战国时期。这种传统说唱艺术起源于打鼓说书,形式灵活、唱腔优美。“我们在守正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从一人表演发展到多人表演,增加了鼓架、简板等工具,还加入了乐队伴奏和伴舞。”同行的漳河大鼓第二代传承人陈红耀对此深有同感:“我们创作了一批新曲目,既保留了传统的曲牌和说唱方言,又融入了声光电技术、舞美设计等现代元素,让漳河大鼓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陈红耀即兴表演了一段新创作的大鼓作品《改期》,鼓声铿锵,说唱结合,引人入胜。“大鼓一敲响声声,唱唱咱们老百姓。婚丧嫁娶平常事,人到情到见真心……”陈红耀的唱腔融合了花鼓腔、唢呐腔、民间小调等,依字行腔,与当地方言相得益彰,让人倍感亲切。“这个《改期》是根据我们当地的人和事改编的,用大鼓唱出来很有韵味,既弘扬了乡风文明,又促进了社会和谐,听着心里暖暖的。”林河村党支部书记曾玉超表示,漳河大鼓在当地深受群众喜爱,不少村民和村干部都热衷于表演。“90后”村妇联主席吴秀云就是漳河大鼓的忠实粉丝。“淯溪河的姑娘,不打哈哈就唱歌。”性格开朗的她从小就喜欢漳河大鼓,加入黎红燕的表演团队后,说唱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她不仅在家乡唱,还经常外出表演,她告诉记者:“漳河大鼓唱的是老百姓的故事,我们走出去,也是在弘扬当阳传统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当阳、爱上当阳。” 淯溪镇党群服务中心陈红耀在东门小学教联体淯溪小学教唱漳河大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漳河大鼓,让这一传统曲艺后继有人、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这些作品还让广大农民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淯溪镇文化服务中心结合“板凳课堂”,通过漳河大鼓解读国家政策、普及法律知识、传递乡风文明,每个月都要下乡五六次。他们创作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作品《宝田卖田》、反映精准扶贫政策的《过门》、宣传禁捕政策的《河长收网》等,不仅提升了文艺作品的理论水平,还收获了湖北省百花书会文学奖等殊荣。 “我们已经将漳河大鼓引入校园,开设了大鼓课间操等非遗特色课程,积极培育第五代传承人。”淯溪镇党委书记王德锐表示,将不断努力,让漳河大鼓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三峡日报 记者张锴 通讯员陈晓燕、李香怡 摄影:三峡日报记者 尤蔓 通讯员 陈晓燕 李香怡 摄)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