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寒:寒尽日暖,明朝逢春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1月21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大寒时节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   元 稹

腊梅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心律,梅柳待阳春。

大寒之简介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大寒到极点,日后天渐暖”。冬去春来,提示将开始新的轮回,大寒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节。

大寒之物候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其规律性表现,被视为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大寒的物侯也被古人总结为大寒三侯:

一候鸡始乳。意思是大寒以后阳气上升明显,可以开始孵化小鸡。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意指猛禽变得更凶猛了。大寒时节,气温严寒,鸟类多盘旋高空,寻捕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大寒时节,北方地面气温降至最低点,河内冰层也达到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

大寒之民俗

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

大寒迎年

因大寒的下一个节气是立春,所以通常认为大寒一到便是春节。实际上立春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春节前立春,一种是在春节后立春,一般都认为大寒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节气,所以称大寒迎年。

大寒通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蒸煮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全年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有御寒滋补的功效,用糯米做成的消寒膏由此得名。但值得注意的是,糯米柔粘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尾牙祭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人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所谓二月二(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大寒之养生

大寒的养生,着重于“藏”。

御寒保暖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节气,应防寒御风,防止风寒之邪由外侵入。早晚要少出门,外出需穿戴好口罩、帽子、围巾,避免风寒之邪从口鼻、皮毛侵入人体,引发呼吸道疾病。体弱多病,有骨关节疾病的人注意手、脚、肩膀、膝盖等关键部位的保暖,避免寒冷造成的手脚关节疼痛和僵硬。老年人大多有肌肉萎缩和动作缓慢的现象,在天气寒冷时,宜穿着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在内衣选择上,以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轻盈柔软、便于洗涤、穿着舒适的纯棉针织物为宜。冬春寒冷季节亦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注意保暖防寒,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8℃-24℃,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温差过大容易刺激血管,引起血压波动。临睡前泡脚,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的作用。对于平时手脚冰凉的,体虚的以及年老体弱的人,可按要求做些艾灸,用膏药进补,以增强元气,温煦经络。

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大寒时节,起居方面顺从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养护住阳气,不要消耗太多精力和体力。平时做事情可以“慢半拍”。

适度锻炼

冬季运动要注意方法,宜动静结合,不要过度劳累,可在阳光下,空气好的地方,进行瑜伽、太极、打太极拳等运动。注意避免久坐,经常起身走走,活动手脚,搓搓手,搓搓腰,舒展筋骨。出门时注意脚底防滑,需要避免摔倒、骨折等意外。

注意空气清新

冬季室内空气干燥,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围炉取暖,喝茶闲聊时,需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等。

重视食养

中医遵从“虚则补之”的原则,大寒时,是阳气至弱时,是进行温补良机,饮食忌生冷。晨起可服热粥,以养胃气。用于温补的药食有很多,如糯米、红薯、红糖、桂圆、板栗、大枣、羊肉、鸡肉生姜、辣椒、当归、鹿角、熟地黄、山药、陈皮、各类坚果等,都可助人体内阳气升发,提高耐寒能力。但是上述燥热食物不可多吃,避免过度进食油腻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功能,“减咸增苦”有一定益处。此外,适当饮用红糖姜枣茶暖身驱寒有一定益处。推荐饮食有羊肾枸杞粥、黄芪枸杞炖子鸡、莲藕排骨汤等。

食  方

【1】羊肾枸杞粥

图片

(1)原料:枸杞叶250克,羊肾1只,羊肉100克,葱白2茎,粳米50克,盐少许。

(2)制作方法:羊肾剖洗干净,去内膜,细切;羊肉洗净切碎;枸杞叶煎汁去渣,同羊肾、羊肉、葱白、粳米一起煮粥,粥成加盐少许,稍煮即可。

【2】黄芪枸杞炖子鸡

图片

(1)原料:黄芪50克,枸杞15克,红枣10个,母鸡1只(1000克左右),生姜2片,盐、米酒适量。

(2)做法:黄芪、枸杞、姜片放于过滤袋内,母鸡洗净,氽烫、冲凉、切块,与红枣一起放锅内。加入清水,小火炖焖1小时后加盐、米酒即可食用。

【3】莲藕排骨汤

图片

(1)原料:排骨300克,莲藕300克,香葱2棵,生姜1块,料酒1大匙,胡椒粉1小匙,精盐2小匙,味精1小匙。

(2)做法:先将排骨洗净并剁成4厘米长的块;然后将莲藕择洗干净,刮去皮,放在案板上用力拍破,切成同排骨同样大小;在高压锅中倒入适量开水,放入排骨、莲藕,放入葱段、姜片、精盐、胡椒粉,盖上锅盖旺火烧开后,再文火炖20分钟后即可上桌。

冬之落幕 · 春之序曲

大寒时调养好身体

可在春暖花开的来年

大展身手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吴茜、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六医院王清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盛力

责任编辑:李欢

二十四节气|大寒:寒尽日暖,明朝逢春

发表时间:2025-01-21 来源:湖北文明网

大寒时节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   元 稹

腊梅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心律,梅柳待阳春。

大寒之简介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大寒到极点,日后天渐暖”。冬去春来,提示将开始新的轮回,大寒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节。

大寒之物候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其规律性表现,被视为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大寒的物侯也被古人总结为大寒三侯:

一候鸡始乳。意思是大寒以后阳气上升明显,可以开始孵化小鸡。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意指猛禽变得更凶猛了。大寒时节,气温严寒,鸟类多盘旋高空,寻捕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大寒时节,北方地面气温降至最低点,河内冰层也达到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

大寒之民俗

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

大寒迎年

因大寒的下一个节气是立春,所以通常认为大寒一到便是春节。实际上立春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春节前立春,一种是在春节后立春,一般都认为大寒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节气,所以称大寒迎年。

大寒通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蒸煮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全年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有御寒滋补的功效,用糯米做成的消寒膏由此得名。但值得注意的是,糯米柔粘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尾牙祭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人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所谓二月二(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大寒之养生

大寒的养生,着重于“藏”。

御寒保暖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节气,应防寒御风,防止风寒之邪由外侵入。早晚要少出门,外出需穿戴好口罩、帽子、围巾,避免风寒之邪从口鼻、皮毛侵入人体,引发呼吸道疾病。体弱多病,有骨关节疾病的人注意手、脚、肩膀、膝盖等关键部位的保暖,避免寒冷造成的手脚关节疼痛和僵硬。老年人大多有肌肉萎缩和动作缓慢的现象,在天气寒冷时,宜穿着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在内衣选择上,以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轻盈柔软、便于洗涤、穿着舒适的纯棉针织物为宜。冬春寒冷季节亦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注意保暖防寒,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8℃-24℃,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温差过大容易刺激血管,引起血压波动。临睡前泡脚,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的作用。对于平时手脚冰凉的,体虚的以及年老体弱的人,可按要求做些艾灸,用膏药进补,以增强元气,温煦经络。

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大寒时节,起居方面顺从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养护住阳气,不要消耗太多精力和体力。平时做事情可以“慢半拍”。

适度锻炼

冬季运动要注意方法,宜动静结合,不要过度劳累,可在阳光下,空气好的地方,进行瑜伽、太极、打太极拳等运动。注意避免久坐,经常起身走走,活动手脚,搓搓手,搓搓腰,舒展筋骨。出门时注意脚底防滑,需要避免摔倒、骨折等意外。

注意空气清新

冬季室内空气干燥,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围炉取暖,喝茶闲聊时,需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等。

重视食养

中医遵从“虚则补之”的原则,大寒时,是阳气至弱时,是进行温补良机,饮食忌生冷。晨起可服热粥,以养胃气。用于温补的药食有很多,如糯米、红薯、红糖、桂圆、板栗、大枣、羊肉、鸡肉生姜、辣椒、当归、鹿角、熟地黄、山药、陈皮、各类坚果等,都可助人体内阳气升发,提高耐寒能力。但是上述燥热食物不可多吃,避免过度进食油腻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功能,“减咸增苦”有一定益处。此外,适当饮用红糖姜枣茶暖身驱寒有一定益处。推荐饮食有羊肾枸杞粥、黄芪枸杞炖子鸡、莲藕排骨汤等。

食  方

【1】羊肾枸杞粥

图片

(1)原料:枸杞叶250克,羊肾1只,羊肉100克,葱白2茎,粳米50克,盐少许。

(2)制作方法:羊肾剖洗干净,去内膜,细切;羊肉洗净切碎;枸杞叶煎汁去渣,同羊肾、羊肉、葱白、粳米一起煮粥,粥成加盐少许,稍煮即可。

【2】黄芪枸杞炖子鸡

图片

(1)原料:黄芪50克,枸杞15克,红枣10个,母鸡1只(1000克左右),生姜2片,盐、米酒适量。

(2)做法:黄芪、枸杞、姜片放于过滤袋内,母鸡洗净,氽烫、冲凉、切块,与红枣一起放锅内。加入清水,小火炖焖1小时后加盐、米酒即可食用。

【3】莲藕排骨汤

图片

(1)原料:排骨300克,莲藕300克,香葱2棵,生姜1块,料酒1大匙,胡椒粉1小匙,精盐2小匙,味精1小匙。

(2)做法:先将排骨洗净并剁成4厘米长的块;然后将莲藕择洗干净,刮去皮,放在案板上用力拍破,切成同排骨同样大小;在高压锅中倒入适量开水,放入排骨、莲藕,放入葱段、姜片、精盐、胡椒粉,盖上锅盖旺火烧开后,再文火炖20分钟后即可上桌。

冬之落幕 · 春之序曲

大寒时调养好身体

可在春暖花开的来年

大展身手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吴茜、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六医院王清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盛力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