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里“丰”景好——黄石阳新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一线观察

A-   A+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17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编者按: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他还勉励干部群众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党的二十大以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牢固树立“强县必须强农”的理念,“三农”工作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在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品牌化、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等方面下真功、出实招,推进特色农业种、养、加、销全产业链条一体化发展,阳新现代农业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展现出好“丰”景。

12月14日,黄石市阳新县举办了一场品鉴推介会,会议“主角”竟然是一只“屯鸟(音tún)”。

12月14日,2024黄石“阳新屯鸟”品鉴推介会在阳新县举行。摄影/石欢

“阳新屯鸟在市场价值、品牌价值、创新价值、产业价值、民生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等七个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前景大有可为。”切身感受过阳新屯鸟的独特魅力,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笃信,阳新屯鸟未来可期,“希望大家协力将‘阳新屯鸟’打造为省级家禽产业重点品牌,塑造成楚菜美食新名片。”

程虹教授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目前,阳新县内有阳新屯鸟规模养殖主体52家,年存笼28万羽、出笼35万羽,育种场年可孵化优质屯鸟苗100万羽,屯鸟产业链加工年产总值可达5亿元。

阳新不遗余力推动阳新屯鸟产业发展壮大,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是当地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端牢饭碗:62万亩粮田变“良田”

大雪时节,走进浮屠镇下李村,只见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

“这一片原来是荒山包,路不通,机械进不去。”下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尚明记忆犹新,“根本种不出粮食。”

去年,下李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道路优化,500亩撂荒地化身“高产田”。

“现在,大型机械可以到田间耕作,不仅种起来更方便,而且耕地质量提升了很多。”下李村种粮大户李名荣说。

尝到“甜头”的,还有三溪镇柏树村的村民们。该村增产增收的“秘诀”,在于“小田并大田”。

“我们打通田埂,将过去180多块斗笠大的小田,小并大、短并长、弯取直,合并成了34块大田。”柏树村党支部书记蔡乾刚介绍,“规模化种植方便农田浇灌、机耕路优化,使得作业成本降低,作物单产提升。”

在王英镇东源片区,阳新县洪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阚洪明,被当地人称为“田地拾荒人”。

阚洪明正在冬闲田里播种油菜。图/倪锦阳

东源片区属于山区,大部分都是梯田,且面积大小不一,被称之为“巴掌田”。“目前,已从外出创业的村民手中寻到5000余块、2000多亩的‘巴掌田’。”从2015年开始,阚洪明便在东源片区寻找“巴掌田”流转后种植,“现在年毛收入可达300余万元。”

陶港镇五马村里,阡陌纵横,沟渠成网。谁曾想到,五马村之前水利设施不完善,田里的水排不出去,外面的水也抽不进来,庄稼并不好种。

为确保农业生产有水可调、应调尽调,阳新县先后投资20多亿元,持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这让五马村村民受了益。“现在港渠的水排得出、抽得进,旱涝保收。”五马村党支部书记冯加勤感慨。

求神拜佛不如清沟畅渠,流域治理引领致富增收。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陶港镇五马村。“村里搞流域治理,把‘臭水沟’‘烂泥潭’都规整清楚了。”陶港镇上徐村村民彭树友难掩喜悦,“如今,浇庄稼的水源充足,我们心里不愁了!”

一串数字能说明治理成效。近年来,阳新县累计改造高标准农田62万亩,完成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3.54万亩。今年,阳新县粮食播种面积72.72万亩、总产量29.72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2.57%和3.27%。

农业提质: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排市镇排市村村民钟道新种了半辈子水稻,头一回听说“指尖种田”。

“尤其是这个测温仪,能随时随地监视田里的温度变化,手机上显示得一清二楚。”在排市村土壤墒情检测点,湖北移动公司驻排市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有了这些智能化设备,从云端就能知道水稻是‘渴了’,还是‘饿了’。”

实现“指尖种田”,离不开“5G数字乡村”平台的加持。农户通过手机,可实时监测稻田中的空气、微气象、土壤墒情等多种环境数据,为农户灌溉、施肥、打药等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除此之外,农户还能通过平台学习农技知识,促进村民致富增收。

“真是没想到,一部小小的手机,竟然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钟道新感叹5G技术带来的变化,“省时省力,还省心。”

目前,阳新县与湖北移动黄石分公司合作打造的“5G数字乡村”平台,已覆盖排市镇排市村、石坑村和浮屠镇朝六村、王英镇高山村等4个村。未来,更多的智慧大棚、智慧农田、智慧鱼塘、智慧放牧等项目有望落地。

在浮屠镇冠林农业生态种植基地,智能水肥一体机等自动化控制装置“镶嵌”在大棚中,让“智慧大棚”显得“科技范儿”十足。

“只需点击手机屏幕,就可以实现水泵运行、内外遮阳、顶部通风等功能。”湖北冠林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群英介绍,“1个人能有效管理4个大棚。”

“智慧大棚”除了省人工,还能实现四季丰收。“基地的高效联动大棚采用自动化操作系统,能精准控制‘光、肥、水’等生产要素,让果蔬幼苗健康成长。”说起“智慧大棚”,李群英赞不绝口,“大棚立柱厚度达3.5毫米,可抗10级大风。”

步入阳新农业科技园区荆头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北斗智能农机应用示范基地监控室里,合作社负责人陈平站在控制台轻点遥控器,农机作业监控与调度管理平台映入眼帘,各项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农机作业监控与调度管理平台。图/张丕兴

“以前,农作物防病治病、喷肥喷药都是凭感觉,凭经验。”陈平说,“现在,哪块地缺肥、哪块地要防病,点开北斗终端设备,就有准确显示。”

北斗的本事,不止于此。新型农机装上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通过系统指引,可实现无人驾驶农机。

在荆头山农场,农机手盛华林今年通过农机补贴,购回一台大功率神牛拖拉机,可为农户旋耕、开沟、播种。接的活儿多了,盛华林一个人忙不过来。但有了北斗系统助力,盛华林驾驶收割机收割粮食,他父亲就利用遥控指挥拖拉机进行冬播田间开沟、旋耕等作业。

安装了北斗系统的农机在田间大显身手。图/张丕兴

像盛华林一样,添置北斗系统的农机户大有人在。目前,阳新全县安装北斗终端856台套、无人驾驶辅助系统25台套,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77.1%,阳新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农民增收:“一只屯鸟”迈向“一条链”

冬日天朗气清,在陶港镇江荣村聚兴种养殖农场,阳新屯鸟结伴而居,悠然自得,有的在池塘戏水,有的在地上觅食,即便面对镜头,仍嬉戏如故。

在聚兴种养殖农场,阳新屯鸟鲜红的屯鸟冠、洁白的羽毛,惹人喜爱。图/倪胜林

聚兴种养殖农场负责人江建臣和员工们捉屯鸟、发货,忙得不亦乐乎。江建臣的阳新屯鸟以放养为主,吃的是含有益生菌发酵的饲料,屯鸟肉细嫩,汤香四溢,深受消费者欢迎。

“我在鞋厂做了近20年,一直专注技术岗位。”2018年,江建臣怀揣梦想返乡创业,跨界当起了农夫,“当初决定回来犹豫了很久,毕竟隔行如隔山。”

江建臣经常买书钻研,向身边的养殖行家学习。同时,阳新县农业部门组织开办各类培训班,邀请江建臣参加。

为扶持阳新屯鸟产业发展,2023年,江荣村“两委”特意为聚兴种养殖农场申请了一笔产业衔接资金,还新建了一条长400多米的水泥路。

如今,聚兴种养殖农场面积扩大到100亩,年销售量跃升至16万只以上,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江建臣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阳新屯鸟养殖销售大户。

从种苗孵化到成年屯鸟出笼,阳新正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图/王彤

靠阳新屯鸟发家致富的,还有东坚牧业种禽养殖基地负责人赵才东和他的员工们。该基地为附近村民提供养殖饲料、技术,并以市场价回购阳新屯鸟,帮助引导村民加入阳新屯鸟规模化养殖。2023年,赵东来带动基地周边11位村民就近务工,每人月均增加务工收入2500多元。

世茂家庭农场负责人罗显茂也深有同感。在阳新县种畜场帮助下,世茂家庭农场主攻屯鸟扩繁种苗,目前存笼种屯鸟1800只。今年前9个月,世茂家庭农场已孵化14.4万羽种苗,罗显茂“钱景”可期。

现如今,阳新全县已建立25个扩繁群养殖基地,阳新屯鸟年存笼量达50万只。阳新屯鸟产业辐射全县22个镇(区场)及周边7个县市,带动1300家养殖户。

在阳新屯鸟产业链上,深加工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一环。走进阳新屯鸟产业园项目现场,工人们正紧张忙碌作业,一派火热景象。待工程全部完工,真空包装的“阳新屯鸟汤”,年产可达20万罐。

阳新屯鸟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图/董健

白条屯鸟礼品包装食品、卤屯鸟、屯鸟蛋……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阳新屯鸟系列产品精彩亮相,吸引众多参会者驻足关注、洽谈合作。近年来,阳新县农发公司联合广东润康、武汉嘉正、湖北安心等加工企业,开发出阳新屯鸟系列产品多达三十余个,就连平时无人问津的屯鸟羽毛,也集中销售给了服装生产企业。

品牌知名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阳新屯鸟产业链能“飞”多高。今年,阳新屯鸟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在阳新县的大力推动下,“屯鸟”字得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认可,工信部已制定此字输入法。

阳新屯鸟系列产品登陆湖北中百、武商,受到市民追捧。图/王彤

阳新县农发供应链公司与京东、天猫、本来生活网等多家电商平台合作,创立“阳新屯鸟”品牌,通过官方旗舰店开展销售,并积极开展抖音直播带货,让阳新屯鸟系列产品实现“卖全国”。“阳新屯鸟”声名大噪,不仅线上畅销,线下同样火爆。今年以来,阳新屯鸟成为湖北中百、武商、胖东来等大型连锁商超的“新宠”,还登上盒马生鲜等高端生鲜超市的货架。上架当天,众多客户前来品鉴屯鸟汤、抢购货品,物美价廉的阳新屯鸟系列产品令人啧啧称赞。

在全省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班上,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俸艳萍介绍阳新屯鸟(学名番鸭)品种特性及饲养管理技术。图/张丕兴、王晨曲

11月21日至22日,全省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班在阳新举行,阳新屯鸟标准化养殖技术向全省推介。“我们正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养殖户’的产业模式,提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阳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十四五’期末,‘一只屯鸟’产业链产值将突破2亿元。”

记者:周奥  

特约记者:张丕兴  倪胜林


责任编辑:何霄

沃野千里“丰”景好——黄石阳新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一线观察

发表时间:2024-12-17 来源:湖北文明网

编者按: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他还勉励干部群众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党的二十大以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牢固树立“强县必须强农”的理念,“三农”工作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在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品牌化、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等方面下真功、出实招,推进特色农业种、养、加、销全产业链条一体化发展,阳新现代农业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展现出好“丰”景。

12月14日,黄石市阳新县举办了一场品鉴推介会,会议“主角”竟然是一只“屯鸟(音tún)”。

12月14日,2024黄石“阳新屯鸟”品鉴推介会在阳新县举行。摄影/石欢

“阳新屯鸟在市场价值、品牌价值、创新价值、产业价值、民生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等七个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前景大有可为。”切身感受过阳新屯鸟的独特魅力,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笃信,阳新屯鸟未来可期,“希望大家协力将‘阳新屯鸟’打造为省级家禽产业重点品牌,塑造成楚菜美食新名片。”

程虹教授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目前,阳新县内有阳新屯鸟规模养殖主体52家,年存笼28万羽、出笼35万羽,育种场年可孵化优质屯鸟苗100万羽,屯鸟产业链加工年产总值可达5亿元。

阳新不遗余力推动阳新屯鸟产业发展壮大,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是当地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端牢饭碗:62万亩粮田变“良田”

大雪时节,走进浮屠镇下李村,只见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

“这一片原来是荒山包,路不通,机械进不去。”下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尚明记忆犹新,“根本种不出粮食。”

去年,下李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道路优化,500亩撂荒地化身“高产田”。

“现在,大型机械可以到田间耕作,不仅种起来更方便,而且耕地质量提升了很多。”下李村种粮大户李名荣说。

尝到“甜头”的,还有三溪镇柏树村的村民们。该村增产增收的“秘诀”,在于“小田并大田”。

“我们打通田埂,将过去180多块斗笠大的小田,小并大、短并长、弯取直,合并成了34块大田。”柏树村党支部书记蔡乾刚介绍,“规模化种植方便农田浇灌、机耕路优化,使得作业成本降低,作物单产提升。”

在王英镇东源片区,阳新县洪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阚洪明,被当地人称为“田地拾荒人”。

阚洪明正在冬闲田里播种油菜。图/倪锦阳

东源片区属于山区,大部分都是梯田,且面积大小不一,被称之为“巴掌田”。“目前,已从外出创业的村民手中寻到5000余块、2000多亩的‘巴掌田’。”从2015年开始,阚洪明便在东源片区寻找“巴掌田”流转后种植,“现在年毛收入可达300余万元。”

陶港镇五马村里,阡陌纵横,沟渠成网。谁曾想到,五马村之前水利设施不完善,田里的水排不出去,外面的水也抽不进来,庄稼并不好种。

为确保农业生产有水可调、应调尽调,阳新县先后投资20多亿元,持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这让五马村村民受了益。“现在港渠的水排得出、抽得进,旱涝保收。”五马村党支部书记冯加勤感慨。

求神拜佛不如清沟畅渠,流域治理引领致富增收。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陶港镇五马村。“村里搞流域治理,把‘臭水沟’‘烂泥潭’都规整清楚了。”陶港镇上徐村村民彭树友难掩喜悦,“如今,浇庄稼的水源充足,我们心里不愁了!”

一串数字能说明治理成效。近年来,阳新县累计改造高标准农田62万亩,完成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3.54万亩。今年,阳新县粮食播种面积72.72万亩、总产量29.72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2.57%和3.27%。

农业提质: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排市镇排市村村民钟道新种了半辈子水稻,头一回听说“指尖种田”。

“尤其是这个测温仪,能随时随地监视田里的温度变化,手机上显示得一清二楚。”在排市村土壤墒情检测点,湖北移动公司驻排市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有了这些智能化设备,从云端就能知道水稻是‘渴了’,还是‘饿了’。”

实现“指尖种田”,离不开“5G数字乡村”平台的加持。农户通过手机,可实时监测稻田中的空气、微气象、土壤墒情等多种环境数据,为农户灌溉、施肥、打药等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除此之外,农户还能通过平台学习农技知识,促进村民致富增收。

“真是没想到,一部小小的手机,竟然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钟道新感叹5G技术带来的变化,“省时省力,还省心。”

目前,阳新县与湖北移动黄石分公司合作打造的“5G数字乡村”平台,已覆盖排市镇排市村、石坑村和浮屠镇朝六村、王英镇高山村等4个村。未来,更多的智慧大棚、智慧农田、智慧鱼塘、智慧放牧等项目有望落地。

在浮屠镇冠林农业生态种植基地,智能水肥一体机等自动化控制装置“镶嵌”在大棚中,让“智慧大棚”显得“科技范儿”十足。

“只需点击手机屏幕,就可以实现水泵运行、内外遮阳、顶部通风等功能。”湖北冠林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群英介绍,“1个人能有效管理4个大棚。”

“智慧大棚”除了省人工,还能实现四季丰收。“基地的高效联动大棚采用自动化操作系统,能精准控制‘光、肥、水’等生产要素,让果蔬幼苗健康成长。”说起“智慧大棚”,李群英赞不绝口,“大棚立柱厚度达3.5毫米,可抗10级大风。”

步入阳新农业科技园区荆头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北斗智能农机应用示范基地监控室里,合作社负责人陈平站在控制台轻点遥控器,农机作业监控与调度管理平台映入眼帘,各项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农机作业监控与调度管理平台。图/张丕兴

“以前,农作物防病治病、喷肥喷药都是凭感觉,凭经验。”陈平说,“现在,哪块地缺肥、哪块地要防病,点开北斗终端设备,就有准确显示。”

北斗的本事,不止于此。新型农机装上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通过系统指引,可实现无人驾驶农机。

在荆头山农场,农机手盛华林今年通过农机补贴,购回一台大功率神牛拖拉机,可为农户旋耕、开沟、播种。接的活儿多了,盛华林一个人忙不过来。但有了北斗系统助力,盛华林驾驶收割机收割粮食,他父亲就利用遥控指挥拖拉机进行冬播田间开沟、旋耕等作业。

安装了北斗系统的农机在田间大显身手。图/张丕兴

像盛华林一样,添置北斗系统的农机户大有人在。目前,阳新全县安装北斗终端856台套、无人驾驶辅助系统25台套,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77.1%,阳新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农民增收:“一只屯鸟”迈向“一条链”

冬日天朗气清,在陶港镇江荣村聚兴种养殖农场,阳新屯鸟结伴而居,悠然自得,有的在池塘戏水,有的在地上觅食,即便面对镜头,仍嬉戏如故。

在聚兴种养殖农场,阳新屯鸟鲜红的屯鸟冠、洁白的羽毛,惹人喜爱。图/倪胜林

聚兴种养殖农场负责人江建臣和员工们捉屯鸟、发货,忙得不亦乐乎。江建臣的阳新屯鸟以放养为主,吃的是含有益生菌发酵的饲料,屯鸟肉细嫩,汤香四溢,深受消费者欢迎。

“我在鞋厂做了近20年,一直专注技术岗位。”2018年,江建臣怀揣梦想返乡创业,跨界当起了农夫,“当初决定回来犹豫了很久,毕竟隔行如隔山。”

江建臣经常买书钻研,向身边的养殖行家学习。同时,阳新县农业部门组织开办各类培训班,邀请江建臣参加。

为扶持阳新屯鸟产业发展,2023年,江荣村“两委”特意为聚兴种养殖农场申请了一笔产业衔接资金,还新建了一条长400多米的水泥路。

如今,聚兴种养殖农场面积扩大到100亩,年销售量跃升至16万只以上,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江建臣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阳新屯鸟养殖销售大户。

从种苗孵化到成年屯鸟出笼,阳新正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图/王彤

靠阳新屯鸟发家致富的,还有东坚牧业种禽养殖基地负责人赵才东和他的员工们。该基地为附近村民提供养殖饲料、技术,并以市场价回购阳新屯鸟,帮助引导村民加入阳新屯鸟规模化养殖。2023年,赵东来带动基地周边11位村民就近务工,每人月均增加务工收入2500多元。

世茂家庭农场负责人罗显茂也深有同感。在阳新县种畜场帮助下,世茂家庭农场主攻屯鸟扩繁种苗,目前存笼种屯鸟1800只。今年前9个月,世茂家庭农场已孵化14.4万羽种苗,罗显茂“钱景”可期。

现如今,阳新全县已建立25个扩繁群养殖基地,阳新屯鸟年存笼量达50万只。阳新屯鸟产业辐射全县22个镇(区场)及周边7个县市,带动1300家养殖户。

在阳新屯鸟产业链上,深加工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一环。走进阳新屯鸟产业园项目现场,工人们正紧张忙碌作业,一派火热景象。待工程全部完工,真空包装的“阳新屯鸟汤”,年产可达20万罐。

阳新屯鸟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图/董健

白条屯鸟礼品包装食品、卤屯鸟、屯鸟蛋……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阳新屯鸟系列产品精彩亮相,吸引众多参会者驻足关注、洽谈合作。近年来,阳新县农发公司联合广东润康、武汉嘉正、湖北安心等加工企业,开发出阳新屯鸟系列产品多达三十余个,就连平时无人问津的屯鸟羽毛,也集中销售给了服装生产企业。

品牌知名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阳新屯鸟产业链能“飞”多高。今年,阳新屯鸟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在阳新县的大力推动下,“屯鸟”字得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认可,工信部已制定此字输入法。

阳新屯鸟系列产品登陆湖北中百、武商,受到市民追捧。图/王彤

阳新县农发供应链公司与京东、天猫、本来生活网等多家电商平台合作,创立“阳新屯鸟”品牌,通过官方旗舰店开展销售,并积极开展抖音直播带货,让阳新屯鸟系列产品实现“卖全国”。“阳新屯鸟”声名大噪,不仅线上畅销,线下同样火爆。今年以来,阳新屯鸟成为湖北中百、武商、胖东来等大型连锁商超的“新宠”,还登上盒马生鲜等高端生鲜超市的货架。上架当天,众多客户前来品鉴屯鸟汤、抢购货品,物美价廉的阳新屯鸟系列产品令人啧啧称赞。

在全省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班上,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俸艳萍介绍阳新屯鸟(学名番鸭)品种特性及饲养管理技术。图/张丕兴、王晨曲

11月21日至22日,全省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班在阳新举行,阳新屯鸟标准化养殖技术向全省推介。“我们正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养殖户’的产业模式,提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阳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十四五’期末,‘一只屯鸟’产业链产值将突破2亿元。”

记者:周奥  

特约记者:张丕兴  倪胜林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