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满城涌动“志愿红” 奏响文明“进行曲”

A-   A+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09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在公益活动中,他们真情相伴、扶弱助困,以友爱之心传递温暖;在文明创建中,他们走街串巷、宣传劝导,用实际行动倡导城市文明之风;在基层治理中,他们贴近民生、精准服务,用心用爱书写群众满意答卷……

志愿服务事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襄阳市各地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在城乡基层蓬勃发展。如今,“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襄阳大地蔚然成风,一抹抹“志愿红”点亮文明之光,勾勒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微光成炬

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一抹“志愿红”,满城文明风。

如今,在襄阳街头巷尾,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群众需要的地方,就一定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活跃在主要交通路口、汽车站、高铁站、公园等公共服务区域,以及乡村敬老院、社区困难群众家中,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用无私奉献让汉水之滨更美好。

“大爷,我们又来看您了。”12月7日上午,在高新区团山镇福利院,高新鸿雁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李燕的一声亲切问候,让老人们倍感温暖。

每逢周末,李燕和同伴们都会来到这里看望老人们。

2020年5月,退休后的李燕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在她的带领下,高新鸿雁志愿服务中心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近400场次,用爱心播撒阳光,传递真善美,为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奉献爱心。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从乡村到城镇,从街头到巷尾,襄阳大地上,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身影随处可见。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全国学雷锋‘四个100’最美志愿者”“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襄阳市十大爱心妈妈”等称号的襄阳市草草义工协会发起人耿辉,见证了襄阳志愿者从“点点微光”到“星光满天”,从零散、临时到专业化、项目化、组织化、精准化的“全城志愿”格局。

2009年5月,耿辉以“草草”为名建立襄阳义工QQ群。2014年11月,襄阳市草草义工协会在市民政局正式备案注册。目前,这个爱心团队成员已发展到4000多人。

多年来,耿辉带领市草草义工协会连续五届参与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共荣获金奖2个、银奖3个、示范项目提名奖1个。

“刚开始,很多人不清楚志愿者是做什么的,大家都是凭着兴趣和善意去做志愿服务。现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通力合作,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层出不穷,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谱写了襄阳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耿辉说。

身边“好人”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大到电饭锅、小到插排……在高新区陈营社区,居民可以找“不是事儿”志愿服务队的“钳工”免费修理小家电。

陈营社区“不是事儿”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3年,蔡万榜是6名“技术傍身”志愿者中的一员。

“我们提供小家电维修以及空调加氟移机、热水器和燃气灶维修等服务。”蔡万榜曾是原市建材技校的一名老师,从事无线电相关教学,精通各种家电维修。

“哪怕是一颗小钉子,也能发挥大作用。作为小区居民,我很高兴能加入‘不是事儿’志愿服务队,成为温暖他人的力量。”蔡万榜说。目前,陈营社区“不是事儿”志愿服务队成员已由最初的6人增至近20人,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志愿服务。

一张小小的“存折”,见证了古城襄阳的文明风尚。

“这是20斤白萝卜和50斤大白菜,吃完了我再送来。”11月7日清晨,南漳县长坪镇长坪社区居民杨芬,将一车新鲜的蔬菜送到“爱心食堂”。

在长坪社区,大家都亲切地称杨芬为“杨美丽”。她家3亩菜园里的菜,大部分免费送给了“爱心食堂”。

“我那微小的善心都记在‘时间存折’里。”翻开杨芬的“时间存折”,照料老人加3分、当“爱心妈妈”加1分、参与志愿环卫加2分,点点滴滴的善举汇聚成文明、和谐、温馨的音符。

2022年6月,襄阳创新推广“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把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折算成时间单位和积分存储起来,让爱心善举“有分值”、服务时长“可增值”、奉献互助“有价值”。

从热心居民、离退休人员到社区党员、大学生志愿者、退役军人……来自不同领域的社会力量,不断充实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打造品牌

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打造的“吾爱吾襄·读城”古城保护与利用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金奖。

“吾爱吾襄·读城”古城保护与利用志愿服务项目以市民、游客、学生和专家学者为服务对象,通过历史文化老师引领,行走在襄阳古城的遗址遗迹和街巷,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手触摸、用脚丈量、用心感受古城文化,努力传承襄阳优良传统文化,宣扬襄阳人文精神。近百场“吾爱吾襄·读城”活动,既提升了襄阳美誉度,又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

“汉江义务救护”“周末爸妈”“阳光少年计划”“约读童年”“七彩童年”“我为乡村写赋”“送教下乡”……随着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的建立、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在襄阳,爱心的涟漪不断激荡,汇聚成蓬勃的社会影响力,一抹抹温暖明朗的“志愿红”,汇聚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展示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温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

一城好人,满城新风。

目前,襄阳市有1.2万余支志愿者队伍,正式注册的志愿服务及公益服务组织有29个,志愿者超过110万人,志愿服务时长超1100万小时,每5个襄阳人就有1个志愿者,每个月都涌现出一批模范典型。

线上报名、线下参与,志愿服务处处可见、时时可感、人人可为。如今,“志愿红”已成为古城襄阳的文明底色。(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修廷 通讯员 邓菊红

责任编辑:何霄

襄阳:满城涌动“志愿红” 奏响文明“进行曲”

发表时间:2024-12-09 来源:湖北文明网

在公益活动中,他们真情相伴、扶弱助困,以友爱之心传递温暖;在文明创建中,他们走街串巷、宣传劝导,用实际行动倡导城市文明之风;在基层治理中,他们贴近民生、精准服务,用心用爱书写群众满意答卷……

志愿服务事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襄阳市各地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在城乡基层蓬勃发展。如今,“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襄阳大地蔚然成风,一抹抹“志愿红”点亮文明之光,勾勒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微光成炬

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一抹“志愿红”,满城文明风。

如今,在襄阳街头巷尾,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群众需要的地方,就一定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活跃在主要交通路口、汽车站、高铁站、公园等公共服务区域,以及乡村敬老院、社区困难群众家中,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用无私奉献让汉水之滨更美好。

“大爷,我们又来看您了。”12月7日上午,在高新区团山镇福利院,高新鸿雁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李燕的一声亲切问候,让老人们倍感温暖。

每逢周末,李燕和同伴们都会来到这里看望老人们。

2020年5月,退休后的李燕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在她的带领下,高新鸿雁志愿服务中心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近400场次,用爱心播撒阳光,传递真善美,为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奉献爱心。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从乡村到城镇,从街头到巷尾,襄阳大地上,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身影随处可见。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全国学雷锋‘四个100’最美志愿者”“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襄阳市十大爱心妈妈”等称号的襄阳市草草义工协会发起人耿辉,见证了襄阳志愿者从“点点微光”到“星光满天”,从零散、临时到专业化、项目化、组织化、精准化的“全城志愿”格局。

2009年5月,耿辉以“草草”为名建立襄阳义工QQ群。2014年11月,襄阳市草草义工协会在市民政局正式备案注册。目前,这个爱心团队成员已发展到4000多人。

多年来,耿辉带领市草草义工协会连续五届参与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共荣获金奖2个、银奖3个、示范项目提名奖1个。

“刚开始,很多人不清楚志愿者是做什么的,大家都是凭着兴趣和善意去做志愿服务。现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通力合作,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层出不穷,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谱写了襄阳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耿辉说。

身边“好人”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大到电饭锅、小到插排……在高新区陈营社区,居民可以找“不是事儿”志愿服务队的“钳工”免费修理小家电。

陈营社区“不是事儿”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3年,蔡万榜是6名“技术傍身”志愿者中的一员。

“我们提供小家电维修以及空调加氟移机、热水器和燃气灶维修等服务。”蔡万榜曾是原市建材技校的一名老师,从事无线电相关教学,精通各种家电维修。

“哪怕是一颗小钉子,也能发挥大作用。作为小区居民,我很高兴能加入‘不是事儿’志愿服务队,成为温暖他人的力量。”蔡万榜说。目前,陈营社区“不是事儿”志愿服务队成员已由最初的6人增至近20人,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志愿服务。

一张小小的“存折”,见证了古城襄阳的文明风尚。

“这是20斤白萝卜和50斤大白菜,吃完了我再送来。”11月7日清晨,南漳县长坪镇长坪社区居民杨芬,将一车新鲜的蔬菜送到“爱心食堂”。

在长坪社区,大家都亲切地称杨芬为“杨美丽”。她家3亩菜园里的菜,大部分免费送给了“爱心食堂”。

“我那微小的善心都记在‘时间存折’里。”翻开杨芬的“时间存折”,照料老人加3分、当“爱心妈妈”加1分、参与志愿环卫加2分,点点滴滴的善举汇聚成文明、和谐、温馨的音符。

2022年6月,襄阳创新推广“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把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折算成时间单位和积分存储起来,让爱心善举“有分值”、服务时长“可增值”、奉献互助“有价值”。

从热心居民、离退休人员到社区党员、大学生志愿者、退役军人……来自不同领域的社会力量,不断充实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打造品牌

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打造的“吾爱吾襄·读城”古城保护与利用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金奖。

“吾爱吾襄·读城”古城保护与利用志愿服务项目以市民、游客、学生和专家学者为服务对象,通过历史文化老师引领,行走在襄阳古城的遗址遗迹和街巷,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手触摸、用脚丈量、用心感受古城文化,努力传承襄阳优良传统文化,宣扬襄阳人文精神。近百场“吾爱吾襄·读城”活动,既提升了襄阳美誉度,又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

“汉江义务救护”“周末爸妈”“阳光少年计划”“约读童年”“七彩童年”“我为乡村写赋”“送教下乡”……随着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的建立、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在襄阳,爱心的涟漪不断激荡,汇聚成蓬勃的社会影响力,一抹抹温暖明朗的“志愿红”,汇聚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展示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温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

一城好人,满城新风。

目前,襄阳市有1.2万余支志愿者队伍,正式注册的志愿服务及公益服务组织有29个,志愿者超过110万人,志愿服务时长超1100万小时,每5个襄阳人就有1个志愿者,每个月都涌现出一批模范典型。

线上报名、线下参与,志愿服务处处可见、时时可感、人人可为。如今,“志愿红”已成为古城襄阳的文明底色。(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修廷 通讯员 邓菊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