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漳河大鼓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A-   A+
发表时间:2024年11月22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民间传统曲艺漳河大鼓流传于当阳市漳河一带的淯溪、河溶、坝陵等地,其中以淯溪镇最为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传统技艺也搬上了现代舞台,过去的传统唱法和表演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漳河大鼓的说唱内容和表演形式也呈现出新的面貌。

“话说这个三国的时候……”眼前,漳河大鼓第二代传承人陈红耀正在给乡亲们表演传统的漳河大鼓,唱腔由花鼓腔、唢呐腔、民间小调等组成,唱法依字行腔,和当地方言相济得体,通常是一人一鼓一板,鼓声响起,边说边唱,长篇故事便拉开序幕。陈红耀从小便对打鼓说书耳濡目染,他告诉记者,在过去农闲的时候,家里会请民间艺人给大家说书,一讲便是几十天。

打鼓说书的艺人大多是盲人,学习这门技艺靠的是口传心授,一篇故事有几十万字,涉及的人物多达几十人,所以学习这门曲艺十分费工夫。

“我们在音乐、唱腔、表现上不断创新和改革,现在有乐队伴奏同时加了伴舞,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作了一批优质的曲目。”陈红耀说。淯溪镇文化站创作的部分新曲目,获得了第三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一等奖、湖北省第十三届“楚天群星奖”金奖等荣誉,深受观众喜爱。

由漳河大鼓传承人黎红燕和淯溪镇文化文艺服务队表演的曲目《认亲》,其表演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前的一个人表演变成了多人表演,工具增加了鼓架和简板,节目内容也紧跟时代主题。黎红燕表示,既要创新也要守正,守正保留传统的曲牌、说唱方言,创新则加入了声光电技术、舞美设计等内容。

同时,文化站结合“板凳课堂”,通过“文艺+理论”的形式,解读国家政策、普及法律知识、传递乡风文明,创作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作品《宝田卖田》、反映精准扶贫政策的《过门》、宣传禁捕政策的《河长收网》等,这些作品既提升了文艺作品的理论水平,又让广大农民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

作为当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漳河大鼓传承了大量的传统和现代书目,但也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技艺失传等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当地通过将漳河大鼓非遗艺术引入校园,开设非遗特色课程,积极培育第五代传承人。在东门小学教联体淯溪小学,全校550名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会学习漳河大鼓。创新性的变化让学生爱学爱唱,漳河大鼓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三峡日报记者 尤蔓 通讯员 颜青云 李心怡 王志凌

责任编辑:李欢

当阳:漳河大鼓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发表时间:2024-11-22 来源:湖北文明网

民间传统曲艺漳河大鼓流传于当阳市漳河一带的淯溪、河溶、坝陵等地,其中以淯溪镇最为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传统技艺也搬上了现代舞台,过去的传统唱法和表演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漳河大鼓的说唱内容和表演形式也呈现出新的面貌。

“话说这个三国的时候……”眼前,漳河大鼓第二代传承人陈红耀正在给乡亲们表演传统的漳河大鼓,唱腔由花鼓腔、唢呐腔、民间小调等组成,唱法依字行腔,和当地方言相济得体,通常是一人一鼓一板,鼓声响起,边说边唱,长篇故事便拉开序幕。陈红耀从小便对打鼓说书耳濡目染,他告诉记者,在过去农闲的时候,家里会请民间艺人给大家说书,一讲便是几十天。

打鼓说书的艺人大多是盲人,学习这门技艺靠的是口传心授,一篇故事有几十万字,涉及的人物多达几十人,所以学习这门曲艺十分费工夫。

“我们在音乐、唱腔、表现上不断创新和改革,现在有乐队伴奏同时加了伴舞,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作了一批优质的曲目。”陈红耀说。淯溪镇文化站创作的部分新曲目,获得了第三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一等奖、湖北省第十三届“楚天群星奖”金奖等荣誉,深受观众喜爱。

由漳河大鼓传承人黎红燕和淯溪镇文化文艺服务队表演的曲目《认亲》,其表演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前的一个人表演变成了多人表演,工具增加了鼓架和简板,节目内容也紧跟时代主题。黎红燕表示,既要创新也要守正,守正保留传统的曲牌、说唱方言,创新则加入了声光电技术、舞美设计等内容。

同时,文化站结合“板凳课堂”,通过“文艺+理论”的形式,解读国家政策、普及法律知识、传递乡风文明,创作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作品《宝田卖田》、反映精准扶贫政策的《过门》、宣传禁捕政策的《河长收网》等,这些作品既提升了文艺作品的理论水平,又让广大农民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

作为当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漳河大鼓传承了大量的传统和现代书目,但也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技艺失传等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当地通过将漳河大鼓非遗艺术引入校园,开设非遗特色课程,积极培育第五代传承人。在东门小学教联体淯溪小学,全校550名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会学习漳河大鼓。创新性的变化让学生爱学爱唱,漳河大鼓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三峡日报记者 尤蔓 通讯员 颜青云 李心怡 王志凌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