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化沃土 绽放文学芳华——英山县获评湖北首家“文学之乡”

A-   A+
发表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第九个售货亭》原型地。

茅盾文学奖得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熊召政。

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刘醒龙。

英山“文学之旅”打卡地。

文学采风活动。

英山被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文学之乡”称号。

大别山文学联盟在英山成立。

《凤凰琴》《天行者》小说原型地英山县孔家坊乡父子岭小学。

金秋佳报传荆楚,文学之花绽英山。

2024年10月15日,英山县文学发展之路树起一座厚重的里程碑:中华文学基金会正式复函中共英山县委、英山县人民政府,确认授予英山县“文学之乡”称号。

一时间,山城沸腾。

11月9日,大别山文学广场。万众瞩目下,英山人民共同见证简朴而喜庆的“文学之乡”授牌仪式,迎来属于全县人民的骄傲和荣光。

这是“文学之乡”首次花落湖北,也是英山继“中国茶叶之乡”“中国药材之乡”“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之后获得的又一“国字号”殊荣。

以文学之名,英山县再添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缘起: 享誉华夏的悠长文脉

大别山水如诗画,文风悠长韵古今。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主峰南麓、鄂豫皖三省边境腹地中心,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素有“鄂皖咽喉、江淮要塞”之称,是湖北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

英山文化历史悠久,是一座有故事、有文气的小城。《史记·夏本纪》载:“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蔫。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英、六即英山和六安。秦汉以后,随着王朝的更迭,英山先后归属荆州、豫州、庐州、郢州、罗州、蕲州所辖。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更名英山,立为县。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英山从蕲州划归六安州所辖,至1932年划入湖北。

正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因扼控荆楚、襟连江淮的独特地理位置,在英山,“风俗依蕲黄,文化从荆扬”,中原、江淮、吴楚等多元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又与茶文化、中医药文化、黄梅戏文化、大别山民俗文化等诸多自然人文融合并进,岁岁年年,朝朝暮暮,衍生了一方厚重绵延的文学沃土。

英山人爱以文论道,自古名人辈出,儒林云集。刑祖皋陶、殷相傅说、淮南王英布、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等名人故事流传至今,民国总理段祺瑞的先祖庐州路将段朝佐、宋代礼部尚书程居、明代工部尚书程注、清代刑部尚书金光悌、潮州知府李仕彬等人的生平时至今日依然是英山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唐代修文馆直学士、格律诗宗沈佺期,其后人现居于英山县西河流域。据沈佺期第四十九世孙、英山县金家铺镇黄林冲村村民沈继安介绍,黄林冲口曾有学士坊,相传唐玄宗亲赐御书“庐州管辖三千里,英麓排来第一家”。自其祖上往后,当地世代崇文求学,学风、文风历久浓厚。

离金家铺镇20余公里外的英山城东九龙山,明代著名学者闻一言在此誓言“不登虎榜、不下龙山”,后果中举人,官至户部侍郎。有清一代施家湖“一门三进士、同科两翰林”(郑燡林、郑绍成、郑衍熙)读书进学事迹享誉江淮。

这些都为解释“人口很少的英山县,科举入仕者众多”提供了很好的说明和举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傅立鱼、安怀音、郑衡之、查光佛为代表的一批著名报人和文艺评论家,高擎新思想、新文化大旗,推动中国文学创作不断向前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英山文艺工作者胸怀大局,追求大义,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以深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满腔的激情投入文学创作。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请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第九个售货亭》《凤凰琴》等一部部经典之作接连问世,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作出独特的英山贡献。2005年熊召政的《张居正》、2011年刘醒龙的《天行者》相继斩获第六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两位茅奖得主同一故乡”成为英山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追寻: 以文载道的时代之梦

11月9日,秋风送爽,碧空如洗。

英山大别山文学广场,人声鼎沸,欢歌笑语,如一片欢乐的海洋。在“文学之乡”授牌仪式暨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活动现场,当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徐贵祥将“文学之乡”金色牌匾交到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手上时,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为庆祝“文学之乡”授牌,英山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活动。

以打造“书香英山”和弘扬“毕昇精神”为主题的英山首届毕昇书展吸引了诸多书友。《寻找毕昇》《凤凰琴》《姐儿》等近年来英山倾力打造的地方文化小剧接连上演,剧场不时响起如潮的掌声。

集文学展示、交流、体验于一体的全省首家县级文学馆——英山县文学馆开馆。在揭牌仪式上,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向英山部分学校、社区、文学馆、乡村等地捐建10所育才图书室,共捐赠图书5万余册,总价值250多万元。

大别山文学联盟成立大会在英山县召开。该联盟由湖北英山、安徽桐城、河南罗山等地共同倡议发起,旨在加强大别山地区文学交流、培养优秀文学人才、推动地区精品文学创作传播,助力大别山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吸纳理事单位32家。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淮南市寿县、六安市叶集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等三省五地文联被推选为大别山文学联盟秘书处,在英山县设立理事会工作站。

“英山县是文学创作的沃土。”徐贵祥称。谈及对英山县的印象,他说:“英山,是一个英雄之乡。来到英山,就会感到一种浩然的英雄之气,也洋溢着文学之气。”去年9月,他曾来英山县考察“文学之乡”创建工作,对当地浓厚的文学、文艺、文化氛围印象深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有了对文化更为深刻的认识,以文载道,大道必兴。2023年9月,英山县正式启动中国“文学之乡”创建,并将此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写进了该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据了解,“文学之乡”每五年复审一次,由各省作协推荐、中国作协管理、中华文学基金会组织现场评审验收并授牌。在此之前,全国已授牌20家,湖北暂缺。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英山县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25家单位骨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协调落实必要经费,调剂相关场所,完善硬件设施。出台扶持管理办法,开展文学奖项和文艺名家评选,常态化开展文学采风、文艺讲堂等活动。与此同时,该县经常性地邀请文学大家到英山授课指导。红色文艺轻骑兵、毕昇先锋队、魅力英山主题文学创作等群众性活动连年坚持且开展得有声有色。

“英山是湖北首批文化先进县。从这里先后走出了五位省级文联主席。”英山县文联主席郑烨介绍,如今,英山已实现开门办文学,学员从文学工作者拓展到全县机关干部和社区居民。现有省级以上作协会员52人、诗词学会会员96人,省级以上作协会员万人比处于全省前列,形成了老中青结合、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英山文学的乡土根深叶茂,弦歌不辍者大有人在。《大别山》《毕昇文艺》《山泉》等县内文学内刊广受追捧,全县多人出版小说、诗歌、散文作品集,近年不断有作品在《当代》《收获》《十月》《诗刊》《长江文艺》《芳草》等文学期刊问世。

锻造: 荆楚大地的文学地标

湖北首个“文学之乡”,这一国家级IP的加持,对英山意味着什么?

“这块金字招牌,代表国家级文化机构对英山文化事业的高度认可。”英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童壁表示,要开发利用好“文学之乡”的IP价值,做好后半篇文章,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突破性发展。

“大别山文学联盟成立以来,引起全国,特别是大别山区文化圈的持续热议。联盟不仅使兄弟县市有了崭新的交流互鉴平台,还给广大基层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创作空间。”郑烨介绍,按照《联盟章程(试行草案)》,联盟将逐步完善大别山地区文学期刊阵地、传播平台和奖励办法,并定期举办“行走大别山”文学创作采风、大别山文学发展讲堂、作家写作营和文学研学等活动,形成文学领域常态化合作机制。

“文学之乡”的授牌落地,也为英山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市场主体提供了新的发挥空间。

11月9日,英山县正式对外发布三条文学之旅研学线路,邀约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搭乘英山“文学专列”踏访“文学之乡”。这三条文学之旅研学线路分英山东、西、南三河三个方向,贯穿11个乡镇,择取熊召政、姜天民、刘醒龙三位文学大家十部具有英山元素的经典作品,确认相关原型地,建设原型地标识,打造若干英山原创文化小剧。短短三天,已有省内外18家旅行社实地踩线。

“文学之旅研学线路将加强英山文旅的比较优势。”英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伟介绍,新打造的文学之旅研学线路共建有26处打卡点位,不仅使全县全域大文旅的版图再次拓展,也让英山的青山秀水融入更加浓厚的文气,带动沿途景区景点、交通物流、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与时俱进、融合赋能。英山深入谋划,做好“文学+”文章,锻造荆楚大地的文化地标。

——发展“文学+节会”,将围绕特定主题,适时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学交流、主旨对话、艺术展览、图书市集、校园日、朗读会等文化艺术活动,邀请作家、诗人、学者及各领域专家,围绕“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进行探讨、分享及互动。

——发展“文学+旅游”,讲好英山文学故事、文化故事、革命故事,加大英山文学、名人、旅游资源的挖掘、展示和传播力度,让更多的旅游产品背后被赋予文化内涵,打造英山特有的文化品牌,把文学作为撬动英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发展“文学+产业”,创新发展理念,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加强与外界出版、印刷、科技、教育、文旅等方面优势资源的务实合作,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促成文化重大项目落地,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我们将以‘文学之乡’授牌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人文优势,推动文艺繁荣,建设文化强县,奋力描绘山乡创新发展的新画卷。”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表示。(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炯

厚植文化沃土 绽放文学芳华——英山县获评湖北首家“文学之乡”

发表时间:2024-11-15 来源:湖北文明网

《第九个售货亭》原型地。

茅盾文学奖得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熊召政。

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刘醒龙。

英山“文学之旅”打卡地。

文学采风活动。

英山被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文学之乡”称号。

大别山文学联盟在英山成立。

《凤凰琴》《天行者》小说原型地英山县孔家坊乡父子岭小学。

金秋佳报传荆楚,文学之花绽英山。

2024年10月15日,英山县文学发展之路树起一座厚重的里程碑:中华文学基金会正式复函中共英山县委、英山县人民政府,确认授予英山县“文学之乡”称号。

一时间,山城沸腾。

11月9日,大别山文学广场。万众瞩目下,英山人民共同见证简朴而喜庆的“文学之乡”授牌仪式,迎来属于全县人民的骄傲和荣光。

这是“文学之乡”首次花落湖北,也是英山继“中国茶叶之乡”“中国药材之乡”“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之后获得的又一“国字号”殊荣。

以文学之名,英山县再添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缘起: 享誉华夏的悠长文脉

大别山水如诗画,文风悠长韵古今。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主峰南麓、鄂豫皖三省边境腹地中心,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素有“鄂皖咽喉、江淮要塞”之称,是湖北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

英山文化历史悠久,是一座有故事、有文气的小城。《史记·夏本纪》载:“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蔫。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英、六即英山和六安。秦汉以后,随着王朝的更迭,英山先后归属荆州、豫州、庐州、郢州、罗州、蕲州所辖。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更名英山,立为县。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英山从蕲州划归六安州所辖,至1932年划入湖北。

正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因扼控荆楚、襟连江淮的独特地理位置,在英山,“风俗依蕲黄,文化从荆扬”,中原、江淮、吴楚等多元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又与茶文化、中医药文化、黄梅戏文化、大别山民俗文化等诸多自然人文融合并进,岁岁年年,朝朝暮暮,衍生了一方厚重绵延的文学沃土。

英山人爱以文论道,自古名人辈出,儒林云集。刑祖皋陶、殷相傅说、淮南王英布、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等名人故事流传至今,民国总理段祺瑞的先祖庐州路将段朝佐、宋代礼部尚书程居、明代工部尚书程注、清代刑部尚书金光悌、潮州知府李仕彬等人的生平时至今日依然是英山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唐代修文馆直学士、格律诗宗沈佺期,其后人现居于英山县西河流域。据沈佺期第四十九世孙、英山县金家铺镇黄林冲村村民沈继安介绍,黄林冲口曾有学士坊,相传唐玄宗亲赐御书“庐州管辖三千里,英麓排来第一家”。自其祖上往后,当地世代崇文求学,学风、文风历久浓厚。

离金家铺镇20余公里外的英山城东九龙山,明代著名学者闻一言在此誓言“不登虎榜、不下龙山”,后果中举人,官至户部侍郎。有清一代施家湖“一门三进士、同科两翰林”(郑燡林、郑绍成、郑衍熙)读书进学事迹享誉江淮。

这些都为解释“人口很少的英山县,科举入仕者众多”提供了很好的说明和举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傅立鱼、安怀音、郑衡之、查光佛为代表的一批著名报人和文艺评论家,高擎新思想、新文化大旗,推动中国文学创作不断向前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英山文艺工作者胸怀大局,追求大义,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以深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满腔的激情投入文学创作。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请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第九个售货亭》《凤凰琴》等一部部经典之作接连问世,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作出独特的英山贡献。2005年熊召政的《张居正》、2011年刘醒龙的《天行者》相继斩获第六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两位茅奖得主同一故乡”成为英山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追寻: 以文载道的时代之梦

11月9日,秋风送爽,碧空如洗。

英山大别山文学广场,人声鼎沸,欢歌笑语,如一片欢乐的海洋。在“文学之乡”授牌仪式暨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活动现场,当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徐贵祥将“文学之乡”金色牌匾交到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手上时,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为庆祝“文学之乡”授牌,英山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活动。

以打造“书香英山”和弘扬“毕昇精神”为主题的英山首届毕昇书展吸引了诸多书友。《寻找毕昇》《凤凰琴》《姐儿》等近年来英山倾力打造的地方文化小剧接连上演,剧场不时响起如潮的掌声。

集文学展示、交流、体验于一体的全省首家县级文学馆——英山县文学馆开馆。在揭牌仪式上,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向英山部分学校、社区、文学馆、乡村等地捐建10所育才图书室,共捐赠图书5万余册,总价值250多万元。

大别山文学联盟成立大会在英山县召开。该联盟由湖北英山、安徽桐城、河南罗山等地共同倡议发起,旨在加强大别山地区文学交流、培养优秀文学人才、推动地区精品文学创作传播,助力大别山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吸纳理事单位32家。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淮南市寿县、六安市叶集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等三省五地文联被推选为大别山文学联盟秘书处,在英山县设立理事会工作站。

“英山县是文学创作的沃土。”徐贵祥称。谈及对英山县的印象,他说:“英山,是一个英雄之乡。来到英山,就会感到一种浩然的英雄之气,也洋溢着文学之气。”去年9月,他曾来英山县考察“文学之乡”创建工作,对当地浓厚的文学、文艺、文化氛围印象深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有了对文化更为深刻的认识,以文载道,大道必兴。2023年9月,英山县正式启动中国“文学之乡”创建,并将此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写进了该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据了解,“文学之乡”每五年复审一次,由各省作协推荐、中国作协管理、中华文学基金会组织现场评审验收并授牌。在此之前,全国已授牌20家,湖北暂缺。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英山县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25家单位骨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协调落实必要经费,调剂相关场所,完善硬件设施。出台扶持管理办法,开展文学奖项和文艺名家评选,常态化开展文学采风、文艺讲堂等活动。与此同时,该县经常性地邀请文学大家到英山授课指导。红色文艺轻骑兵、毕昇先锋队、魅力英山主题文学创作等群众性活动连年坚持且开展得有声有色。

“英山是湖北首批文化先进县。从这里先后走出了五位省级文联主席。”英山县文联主席郑烨介绍,如今,英山已实现开门办文学,学员从文学工作者拓展到全县机关干部和社区居民。现有省级以上作协会员52人、诗词学会会员96人,省级以上作协会员万人比处于全省前列,形成了老中青结合、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英山文学的乡土根深叶茂,弦歌不辍者大有人在。《大别山》《毕昇文艺》《山泉》等县内文学内刊广受追捧,全县多人出版小说、诗歌、散文作品集,近年不断有作品在《当代》《收获》《十月》《诗刊》《长江文艺》《芳草》等文学期刊问世。

锻造: 荆楚大地的文学地标

湖北首个“文学之乡”,这一国家级IP的加持,对英山意味着什么?

“这块金字招牌,代表国家级文化机构对英山文化事业的高度认可。”英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童壁表示,要开发利用好“文学之乡”的IP价值,做好后半篇文章,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突破性发展。

“大别山文学联盟成立以来,引起全国,特别是大别山区文化圈的持续热议。联盟不仅使兄弟县市有了崭新的交流互鉴平台,还给广大基层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创作空间。”郑烨介绍,按照《联盟章程(试行草案)》,联盟将逐步完善大别山地区文学期刊阵地、传播平台和奖励办法,并定期举办“行走大别山”文学创作采风、大别山文学发展讲堂、作家写作营和文学研学等活动,形成文学领域常态化合作机制。

“文学之乡”的授牌落地,也为英山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市场主体提供了新的发挥空间。

11月9日,英山县正式对外发布三条文学之旅研学线路,邀约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搭乘英山“文学专列”踏访“文学之乡”。这三条文学之旅研学线路分英山东、西、南三河三个方向,贯穿11个乡镇,择取熊召政、姜天民、刘醒龙三位文学大家十部具有英山元素的经典作品,确认相关原型地,建设原型地标识,打造若干英山原创文化小剧。短短三天,已有省内外18家旅行社实地踩线。

“文学之旅研学线路将加强英山文旅的比较优势。”英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伟介绍,新打造的文学之旅研学线路共建有26处打卡点位,不仅使全县全域大文旅的版图再次拓展,也让英山的青山秀水融入更加浓厚的文气,带动沿途景区景点、交通物流、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与时俱进、融合赋能。英山深入谋划,做好“文学+”文章,锻造荆楚大地的文化地标。

——发展“文学+节会”,将围绕特定主题,适时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学交流、主旨对话、艺术展览、图书市集、校园日、朗读会等文化艺术活动,邀请作家、诗人、学者及各领域专家,围绕“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进行探讨、分享及互动。

——发展“文学+旅游”,讲好英山文学故事、文化故事、革命故事,加大英山文学、名人、旅游资源的挖掘、展示和传播力度,让更多的旅游产品背后被赋予文化内涵,打造英山特有的文化品牌,把文学作为撬动英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发展“文学+产业”,创新发展理念,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加强与外界出版、印刷、科技、教育、文旅等方面优势资源的务实合作,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促成文化重大项目落地,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我们将以‘文学之乡’授牌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人文优势,推动文艺繁荣,建设文化强县,奋力描绘山乡创新发展的新画卷。”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表示。(湖北日报)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