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云“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道尽山水田园故人情。如今则有“开轩面汉江,对谈话诗情”,道不尽“大家遇见大家”活动掀起的古今诗情。10月27日至28日,长江文学周“大家遇见大家·遇见孟浩然”襄阳分会场活动举办,包括“中国著名作家进襄阳”文学培训会、对话孟浩然、诗集《汉水汤汤》研讨会三项主题活动。
200多名来自襄阳的诗人文友,在孟浩然写出“春眠不觉晓”的岘山下,聆听了一场大师级的诗歌写作课;在吹过孟浩然布衣青衫的汉江风里,享受了一次“大家遇见大家”的文学对谈盛宴;在滋养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汉江河畔,讨论了诗歌如何赓续传统再创辉煌。
大家授课:诗歌要让读者同频共振
“哦,大河!请允许我怀着最大的敬意,你早已闻名遐迩的名字,再一次深情地告诉这个世界:黄河!”27日上午,随着一部长诗《大河》朗诵的播放,开启了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的文学讲座。他以其长诗《大河》为例,畅谈当下诗歌的写作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吉狄马加,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彝族桂冠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国际性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已被翻译成近四十种文字,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版近百种版本的翻译诗文集。
为何在汉江边、长江文化带,用写黄河的诗作《大河》进行分享呢?“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一样都很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今天的中华文明。”吉狄马加表示,自己在青海工作10年,那里是黄河、长江发源地,看到汉江、长江倍感亲切。
历史上写黄河的作品很多,无论是李白的《将进酒》,还是由襄阳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都是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品。“我们只能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但不能重复前人,再加上我们所处的历史环境也不一样。”于是,吉狄马加将思绪拉回黄河的源头:“在它还是一滴水的时候,还在一个‘胚胎’里面的时候,大海是不是在呼唤这一滴水?它是不是意识到这一滴水会汇入到伟大的海洋里面?”
谈到诗坛现状,吉狄马加说,我国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已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气质,尤其是互联网及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诗歌的传播方式,人人皆可写诗,网络平台上的古体格律诗和新诗堪称海量,“仅一个‘中国诗歌网’,每天能收到几万首来稿,可以发布几千首诗!”
他强调,在诗歌写作越来越个性化的今天,其实对诗歌写作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有诗性、诗意。“创作诗歌是否既能表达个人情感,又能找到同频共振的人,带来感动,这很重要。写诗可以自娱自乐,聊以自慰,但如果想变成公共文体,要考虑你的文字是不是有生命体验,是不是反映了普遍人性。至少,它能不能感动邻居或者同事?”
也正因此,吉狄马加认为,AI(人工智能)替代不了诗人写作,因为诗歌有主体性,涉及“人诗合一”、生命经验等要素。AI可以模仿孟浩然写作,可以复制普遍的经验,但无法复制个体的经验、感受和生命呈现。
古今对话:孟浩然诗歌精神对当下仍有重要意义
“孟浩然代表唐代诗歌黄金时代山水诗的最高峰,他是盛唐时代的大诗人,同时也是襄阳的文化地标。此次我们来到襄阳,也是追寻孟浩然诗歌的踪迹,向这片诗歌圣地致敬。”27日下午,吉狄马加和襄阳市孟浩然研究会会长刘阳、襄阳作家惠敏,与田园诗人孟浩然开展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
现场,以“诗意田园与当下生活”为主题,讲授孟浩然田园诗的特点及其隐逸生活,以及这种闲适恬淡的生活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启迪与现实意义。
刘阳对“老乡”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如数家珍: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隐鹿门山,以诗自适,游历丰富、广交朋友。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当吟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时,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孟浩然绝对是一个崇尚自然、崇尚真善美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可以用一个‘清’字概括。”刘阳表示,杜甫称赞道“清诗句句尽堪传”。
“在我心中,孟浩然已经活了1300多岁。作为一个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及精神的影响还会持续下去。今天,我们在这里致敬孟浩然,也许他正在岘山上遥望着我们呢!”吉狄马加盛赞孟浩然是一个干净透明的诗人,诗歌意境高远,清新、淡雅的气质跟襄阳的自然山水十分吻合。孟浩然虽然“入仕”不顺,但诗歌里并无悲凉落魄的情感,相反呈现的是他稳定的内心、干净的灵魂。所以,李白十分尊重和欣赏他,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诗句,成就诗坛一段佳话。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怎么回归自己的内心,确实很重要。”谈及“诗意田园与当下生活”,吉狄马加说,“好比我们现在所有的人,都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当列车停下来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在某一站走下来,看一看大自然最细腻、最幽微的地方?看树叶上的昆虫,看树叶上的一滴露水……”
诗歌研讨:为时代写诗,为汉江立传
“民族的文明和历史,很多时候都和大江大河有关。汉水是长江的支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数千年来在它的两岸创造了文化的辉煌。如今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正酣,可以说时代呼唤诗人为汉江立传。”吉狄马加说,相信襄阳写作者一定会创作出更多体现这个时代精神高度的优秀诗歌与作品。
28日上午,“诗意汉水·文明之光”涂玉国诗集《汉水汤汤》研讨会举办,来自中国作协和湖北省作协的诗人、作家、评论家,纷纷对汉水诗歌的写作展开讨论。
诗集《汉水汤汤》是襄阳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涂玉国历时五年、行程八千余公里,创作完成的一部诗集,它不仅是一本全面、系统梳理汉水历史源流、文化渊薮、时代变迁、沿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叙事性长诗,更是一本关于河流与生态环境、河流与人类发展、河流与生命奥秘哲思的诗集。
“诗人历时多年,沿着汉江游历采风,以诗歌为表达方式,以真挚饱满的情感为原动力,创作出这部记录汉江人文历史的诗歌集。可以说,这本身就充满了冲击力和想象力,是一件非常有诗意的事情。”中国作协《诗刊》办公室主任、著名诗人张志刚评价,诗歌原乡情节浓烈、精神内核纯粹质朴、文化内涵包容开放。
“我认为这本诗集是在当前中国人文地理学方面创作的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知道,已经有了《北京传》《南京传》《武汉传》,《汉水汤汤》其实是一部《汉水传》,不同的是他是用长诗方式写的一条河流的传记,非常有意义。”武汉大学教授、《写作》杂志副主编荣光启表示,汉水、长江都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记忆,作为一部长诗,《汉水汤汤》既有整体性,局部也有很多精彩篇章,是一部高质量的长诗作品。
“这样一条大江,它在呼唤一个用诗立传的人;作为诗人来说,我想面对这一条伟大的河流,也有人要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吉狄马加说,作者生活在汉江边,源于一种热爱和责任,深入了解汉江两岸的政治、历史、文化,呈现出一条“精神之河”,其语言文字朴实、描写生动细腻,让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吉狄马加也提出了修改意见,他表示,希望汉江诗歌史上能再留下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作品。
枣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牛合群表示,本次系列活动让襄阳广大文学爱好者受益匪浅,尤其对自己正在创作的诗歌《禾下汉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汉水的文明是一首长诗,诗中的汉水,让大家一次次接受灵魂的洗礼,让大家俯下身子,去倾听汉水的呼吸与心跳,去感受汉水的沧桑与从容。(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张亚婷 通讯员 张艳 张旗)
发表时间:2024-10-29 来源:湖北文明网
孟浩然诗云“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道尽山水田园故人情。如今则有“开轩面汉江,对谈话诗情”,道不尽“大家遇见大家”活动掀起的古今诗情。10月27日至28日,长江文学周“大家遇见大家·遇见孟浩然”襄阳分会场活动举办,包括“中国著名作家进襄阳”文学培训会、对话孟浩然、诗集《汉水汤汤》研讨会三项主题活动。
200多名来自襄阳的诗人文友,在孟浩然写出“春眠不觉晓”的岘山下,聆听了一场大师级的诗歌写作课;在吹过孟浩然布衣青衫的汉江风里,享受了一次“大家遇见大家”的文学对谈盛宴;在滋养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汉江河畔,讨论了诗歌如何赓续传统再创辉煌。
大家授课:诗歌要让读者同频共振
“哦,大河!请允许我怀着最大的敬意,你早已闻名遐迩的名字,再一次深情地告诉这个世界:黄河!”27日上午,随着一部长诗《大河》朗诵的播放,开启了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的文学讲座。他以其长诗《大河》为例,畅谈当下诗歌的写作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吉狄马加,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彝族桂冠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国际性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已被翻译成近四十种文字,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版近百种版本的翻译诗文集。
为何在汉江边、长江文化带,用写黄河的诗作《大河》进行分享呢?“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一样都很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今天的中华文明。”吉狄马加表示,自己在青海工作10年,那里是黄河、长江发源地,看到汉江、长江倍感亲切。
历史上写黄河的作品很多,无论是李白的《将进酒》,还是由襄阳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都是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品。“我们只能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但不能重复前人,再加上我们所处的历史环境也不一样。”于是,吉狄马加将思绪拉回黄河的源头:“在它还是一滴水的时候,还在一个‘胚胎’里面的时候,大海是不是在呼唤这一滴水?它是不是意识到这一滴水会汇入到伟大的海洋里面?”
谈到诗坛现状,吉狄马加说,我国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已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气质,尤其是互联网及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诗歌的传播方式,人人皆可写诗,网络平台上的古体格律诗和新诗堪称海量,“仅一个‘中国诗歌网’,每天能收到几万首来稿,可以发布几千首诗!”
他强调,在诗歌写作越来越个性化的今天,其实对诗歌写作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有诗性、诗意。“创作诗歌是否既能表达个人情感,又能找到同频共振的人,带来感动,这很重要。写诗可以自娱自乐,聊以自慰,但如果想变成公共文体,要考虑你的文字是不是有生命体验,是不是反映了普遍人性。至少,它能不能感动邻居或者同事?”
也正因此,吉狄马加认为,AI(人工智能)替代不了诗人写作,因为诗歌有主体性,涉及“人诗合一”、生命经验等要素。AI可以模仿孟浩然写作,可以复制普遍的经验,但无法复制个体的经验、感受和生命呈现。
古今对话:孟浩然诗歌精神对当下仍有重要意义
“孟浩然代表唐代诗歌黄金时代山水诗的最高峰,他是盛唐时代的大诗人,同时也是襄阳的文化地标。此次我们来到襄阳,也是追寻孟浩然诗歌的踪迹,向这片诗歌圣地致敬。”27日下午,吉狄马加和襄阳市孟浩然研究会会长刘阳、襄阳作家惠敏,与田园诗人孟浩然开展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
现场,以“诗意田园与当下生活”为主题,讲授孟浩然田园诗的特点及其隐逸生活,以及这种闲适恬淡的生活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启迪与现实意义。
刘阳对“老乡”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如数家珍: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隐鹿门山,以诗自适,游历丰富、广交朋友。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当吟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时,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孟浩然绝对是一个崇尚自然、崇尚真善美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可以用一个‘清’字概括。”刘阳表示,杜甫称赞道“清诗句句尽堪传”。
“在我心中,孟浩然已经活了1300多岁。作为一个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及精神的影响还会持续下去。今天,我们在这里致敬孟浩然,也许他正在岘山上遥望着我们呢!”吉狄马加盛赞孟浩然是一个干净透明的诗人,诗歌意境高远,清新、淡雅的气质跟襄阳的自然山水十分吻合。孟浩然虽然“入仕”不顺,但诗歌里并无悲凉落魄的情感,相反呈现的是他稳定的内心、干净的灵魂。所以,李白十分尊重和欣赏他,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诗句,成就诗坛一段佳话。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怎么回归自己的内心,确实很重要。”谈及“诗意田园与当下生活”,吉狄马加说,“好比我们现在所有的人,都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当列车停下来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在某一站走下来,看一看大自然最细腻、最幽微的地方?看树叶上的昆虫,看树叶上的一滴露水……”
诗歌研讨:为时代写诗,为汉江立传
“民族的文明和历史,很多时候都和大江大河有关。汉水是长江的支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数千年来在它的两岸创造了文化的辉煌。如今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正酣,可以说时代呼唤诗人为汉江立传。”吉狄马加说,相信襄阳写作者一定会创作出更多体现这个时代精神高度的优秀诗歌与作品。
28日上午,“诗意汉水·文明之光”涂玉国诗集《汉水汤汤》研讨会举办,来自中国作协和湖北省作协的诗人、作家、评论家,纷纷对汉水诗歌的写作展开讨论。
诗集《汉水汤汤》是襄阳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涂玉国历时五年、行程八千余公里,创作完成的一部诗集,它不仅是一本全面、系统梳理汉水历史源流、文化渊薮、时代变迁、沿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叙事性长诗,更是一本关于河流与生态环境、河流与人类发展、河流与生命奥秘哲思的诗集。
“诗人历时多年,沿着汉江游历采风,以诗歌为表达方式,以真挚饱满的情感为原动力,创作出这部记录汉江人文历史的诗歌集。可以说,这本身就充满了冲击力和想象力,是一件非常有诗意的事情。”中国作协《诗刊》办公室主任、著名诗人张志刚评价,诗歌原乡情节浓烈、精神内核纯粹质朴、文化内涵包容开放。
“我认为这本诗集是在当前中国人文地理学方面创作的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知道,已经有了《北京传》《南京传》《武汉传》,《汉水汤汤》其实是一部《汉水传》,不同的是他是用长诗方式写的一条河流的传记,非常有意义。”武汉大学教授、《写作》杂志副主编荣光启表示,汉水、长江都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记忆,作为一部长诗,《汉水汤汤》既有整体性,局部也有很多精彩篇章,是一部高质量的长诗作品。
“这样一条大江,它在呼唤一个用诗立传的人;作为诗人来说,我想面对这一条伟大的河流,也有人要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吉狄马加说,作者生活在汉江边,源于一种热爱和责任,深入了解汉江两岸的政治、历史、文化,呈现出一条“精神之河”,其语言文字朴实、描写生动细腻,让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吉狄马加也提出了修改意见,他表示,希望汉江诗歌史上能再留下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作品。
枣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牛合群表示,本次系列活动让襄阳广大文学爱好者受益匪浅,尤其对自己正在创作的诗歌《禾下汉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汉水的文明是一首长诗,诗中的汉水,让大家一次次接受灵魂的洗礼,让大家俯下身子,去倾听汉水的呼吸与心跳,去感受汉水的沧桑与从容。(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张亚婷 通讯员 张艳 张旗)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