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长江流域非遗时代价值 全景展示长江流域非遗魅力
锦绣长江 非遗唱响
一江碧水浩荡东流,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至美长江图景,离不开非遗共同描绘。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深入挖掘长江流域非遗的时代价值,全面展示长江流域非遗魅力,“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于2024年10月23日至28日在武汉市隆重举办。此次活动是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武昌区人民政府承办。
长江情怀,开启非遗大展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千百年来,长江情怀根植于人们心中,也化作数不尽的传说、歌谣、习俗、节日、戏剧、曲艺、技艺……长江沿岸,羌藏、巴蜀、滇黔、荆楚、湖湘、赣皖、吴越等文化区,生长出蓬勃丰沛的长江非遗。
新时代,人们将长江情怀倾注于传承长江千年文脉,以非遗为载体,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锦绣非遗”展示活动以“长江情怀”为序,也以传承长江文化为己任。
“长江流域非遗,是长江文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姚伟钧认为,长江流域的非遗项目大多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它们承载着长江流域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长江文化深厚历史底蕴的重要体现。江汉大学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庄桂成也认为,非遗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智慧和历史的辉煌。长江流域非遗项目大多体现和反映了长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涵,它们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成为长江文化的核心价值。
“‘锦绣’秀出长江文化的灿烂多元、蓬勃兴旺、绵延不绝,‘非遗唱响’则是以非遗讲述长江故事、中国故事、民族故事、家园故事”,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建军表示,非遗自身的流变性、活态性,使得长江文化更加鲜亮、生动、光彩夺目。作为中国两大母亲河,长江与黄河江河互济,共同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长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长江般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文物、遗址等有形文化遗产不同,活态的非遗赋予长江文化更生动的色彩。
四大板块,尽展非遗魅力
“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主会场设在四美塘文化公园,展馆总面积约一万平方米。“长江情怀”“感知长江”“品味长江”“乐赏长江”四大板块,尽展长江非遗源远流长、多彩多姿。
序篇“长江情怀”,将集中展出长江干流流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13省区市非遗传统技艺项目精品。从古老的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民族风情浓郁的藏族唐卡、苗族蜡染技艺,到典雅华贵的南京云锦、蜀锦、龙凤旗袍,技艺精绝的斑铜、大足石刻、景德镇手工制瓷、歙砚、东阳木雕、醴陵釉下五彩瓷,无不凝结传统文化精髓、展示东方智慧,值得人们深入其中去了解、感悟、探索。
“感知长江”板块分三个篇章:“匠心神韵”传统技艺篇,采取传承人现场展示和优秀非遗作品展览相结合方式,集中展示刺绣、雕刻、陶瓷、编织、传统服饰等传统手工艺;“杏林妙手”传统医药篇,集中展现长江流域传统医药诊疗、制剂、炮制等非遗项目,弘扬和传播传统医药文化,向观众普及健康生活理念;“国潮新声”非遗文创篇,运用非遗技艺展现手法,突出长江文化元素,集中展现一批长江非遗文创产品,弘扬非遗当代价值,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培育年轻受众群体。
“品味长江”板块,选取长江沿线传统美食展示展销,一条长江,串起无数人间烟火在舌尖绽放。
“乐赏长江”板块,邀请表演类非遗项目现场演出,苗族芒筒芦笙、土家族《摆手舞》、长阳山歌、川剧《变脸》,带观众领略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的千姿百态。
本次活动特色鲜明、精品荟萃。在主会场,360多名非遗传承人将携210个非遗项目进行展览展示展演。这些项目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10余项,覆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八大门类。
湖北美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刘茂平教授表示,今天长江流域的非遗技艺,如以景德镇、龙泉陶瓷为代表的制瓷技艺,闻名世界的湘绣苏绣,堪称国家名片,它们将与其他非遗项目一道,展示长江流域丰富的传统技艺文化传统。
紧贴时代,人民共享非遗
非遗是人的生活,它们因人而生、因人而兴。人民创造了非遗,也是非遗保护成果的受益者。为体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本次“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凸显体验感、参与感,在主会场展示活动之外,推出30多项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非遗体验活动邀请观众参与。
在主会场,非遗研学课堂邀请传承人授艺、市民现场学艺,在交流互动中感受非遗文化、激发公众参与非遗传承的热情。“非遗在社区·武汉剪纸展”,展出作品均为武汉剪纸传承人群及青山青和居、123社区两个社区普通百姓传承实践所作,主题鲜明、品种多样、异彩纷呈,折射非遗扎根社区,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群众美好日常的新时代背景。“非遗正青春·武汉大学生非遗创意设计及作品展”专题展,背景是风行于武汉高校的非遗热,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江汉大学等众多高校,或开设非遗专业、或开办非遗研培班、或开展非遗学术研究,培养了众多年轻非遗人才。80余个大学生非遗社团,为非遗平添了青春的力量。展览所展示的汉绣、布艺、年画、纸艺、漆器、雕刻等240多件手工艺作品,均出自武汉地区高校青年学生之手,从中可以窥见非遗与教育融合、展现非遗正青春的靓丽风采。
在江岸区吉庆民俗街、武昌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进景区进社区接力开展,把非遗展示展演送到社区居民、景区游客身边,生动诠释“在武汉,非遗就是生活”的非遗保护、传播理念。
在互联网云端,以“云游长江 非遗共赏”为主题的云上非遗活动,以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引领公众深入探索长江非遗,实时传递活动最新资讯。云端展示与视频展播通过生动的图文与视频资料,全方位展现长江流域非遗的独特魅力;云上直播则带领观众走进非遗世界,线上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滚动新闻板块以图文、短视频形式直击活动现场,传递第一手资讯;逛展指南则详尽介绍活动亮点、配套活动、美食非遗、非遗养生等内容,吸引更多市民到现场感受非遗。(长江日报)
发表时间:2024-10-25 来源:湖北文明网
挖掘长江流域非遗时代价值 全景展示长江流域非遗魅力
锦绣长江 非遗唱响
一江碧水浩荡东流,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至美长江图景,离不开非遗共同描绘。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深入挖掘长江流域非遗的时代价值,全面展示长江流域非遗魅力,“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于2024年10月23日至28日在武汉市隆重举办。此次活动是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武昌区人民政府承办。
长江情怀,开启非遗大展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千百年来,长江情怀根植于人们心中,也化作数不尽的传说、歌谣、习俗、节日、戏剧、曲艺、技艺……长江沿岸,羌藏、巴蜀、滇黔、荆楚、湖湘、赣皖、吴越等文化区,生长出蓬勃丰沛的长江非遗。
新时代,人们将长江情怀倾注于传承长江千年文脉,以非遗为载体,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锦绣非遗”展示活动以“长江情怀”为序,也以传承长江文化为己任。
“长江流域非遗,是长江文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姚伟钧认为,长江流域的非遗项目大多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它们承载着长江流域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长江文化深厚历史底蕴的重要体现。江汉大学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庄桂成也认为,非遗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智慧和历史的辉煌。长江流域非遗项目大多体现和反映了长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涵,它们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成为长江文化的核心价值。
“‘锦绣’秀出长江文化的灿烂多元、蓬勃兴旺、绵延不绝,‘非遗唱响’则是以非遗讲述长江故事、中国故事、民族故事、家园故事”,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建军表示,非遗自身的流变性、活态性,使得长江文化更加鲜亮、生动、光彩夺目。作为中国两大母亲河,长江与黄河江河互济,共同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长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长江般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文物、遗址等有形文化遗产不同,活态的非遗赋予长江文化更生动的色彩。
四大板块,尽展非遗魅力
“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主会场设在四美塘文化公园,展馆总面积约一万平方米。“长江情怀”“感知长江”“品味长江”“乐赏长江”四大板块,尽展长江非遗源远流长、多彩多姿。
序篇“长江情怀”,将集中展出长江干流流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13省区市非遗传统技艺项目精品。从古老的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民族风情浓郁的藏族唐卡、苗族蜡染技艺,到典雅华贵的南京云锦、蜀锦、龙凤旗袍,技艺精绝的斑铜、大足石刻、景德镇手工制瓷、歙砚、东阳木雕、醴陵釉下五彩瓷,无不凝结传统文化精髓、展示东方智慧,值得人们深入其中去了解、感悟、探索。
“感知长江”板块分三个篇章:“匠心神韵”传统技艺篇,采取传承人现场展示和优秀非遗作品展览相结合方式,集中展示刺绣、雕刻、陶瓷、编织、传统服饰等传统手工艺;“杏林妙手”传统医药篇,集中展现长江流域传统医药诊疗、制剂、炮制等非遗项目,弘扬和传播传统医药文化,向观众普及健康生活理念;“国潮新声”非遗文创篇,运用非遗技艺展现手法,突出长江文化元素,集中展现一批长江非遗文创产品,弘扬非遗当代价值,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培育年轻受众群体。
“品味长江”板块,选取长江沿线传统美食展示展销,一条长江,串起无数人间烟火在舌尖绽放。
“乐赏长江”板块,邀请表演类非遗项目现场演出,苗族芒筒芦笙、土家族《摆手舞》、长阳山歌、川剧《变脸》,带观众领略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的千姿百态。
本次活动特色鲜明、精品荟萃。在主会场,360多名非遗传承人将携210个非遗项目进行展览展示展演。这些项目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10余项,覆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八大门类。
湖北美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刘茂平教授表示,今天长江流域的非遗技艺,如以景德镇、龙泉陶瓷为代表的制瓷技艺,闻名世界的湘绣苏绣,堪称国家名片,它们将与其他非遗项目一道,展示长江流域丰富的传统技艺文化传统。
紧贴时代,人民共享非遗
非遗是人的生活,它们因人而生、因人而兴。人民创造了非遗,也是非遗保护成果的受益者。为体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本次“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凸显体验感、参与感,在主会场展示活动之外,推出30多项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非遗体验活动邀请观众参与。
在主会场,非遗研学课堂邀请传承人授艺、市民现场学艺,在交流互动中感受非遗文化、激发公众参与非遗传承的热情。“非遗在社区·武汉剪纸展”,展出作品均为武汉剪纸传承人群及青山青和居、123社区两个社区普通百姓传承实践所作,主题鲜明、品种多样、异彩纷呈,折射非遗扎根社区,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群众美好日常的新时代背景。“非遗正青春·武汉大学生非遗创意设计及作品展”专题展,背景是风行于武汉高校的非遗热,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江汉大学等众多高校,或开设非遗专业、或开办非遗研培班、或开展非遗学术研究,培养了众多年轻非遗人才。80余个大学生非遗社团,为非遗平添了青春的力量。展览所展示的汉绣、布艺、年画、纸艺、漆器、雕刻等240多件手工艺作品,均出自武汉地区高校青年学生之手,从中可以窥见非遗与教育融合、展现非遗正青春的靓丽风采。
在江岸区吉庆民俗街、武昌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进景区进社区接力开展,把非遗展示展演送到社区居民、景区游客身边,生动诠释“在武汉,非遗就是生活”的非遗保护、传播理念。
在互联网云端,以“云游长江 非遗共赏”为主题的云上非遗活动,以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引领公众深入探索长江非遗,实时传递活动最新资讯。云端展示与视频展播通过生动的图文与视频资料,全方位展现长江流域非遗的独特魅力;云上直播则带领观众走进非遗世界,线上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滚动新闻板块以图文、短视频形式直击活动现场,传递第一手资讯;逛展指南则详尽介绍活动亮点、配套活动、美食非遗、非遗养生等内容,吸引更多市民到现场感受非遗。(长江日报)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