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在大课间进行射箭训练
襄阳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在小课间转呼啦圈
让学生“动”起来,让校园“活”起来——9月26日,襄阳市中小学“阳光课间 活力校园”专项行动工作会议召开。当日起,全市中小学开展“阳光课间 活力校园”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引导中小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阳光。
近一个月来,“阳光课间 活力校园”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怎么样?记者进行了探访。
转呼啦圈、踢毽子……
小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10月21日上午,记者在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看到,第一节课下课后,校园里很快热闹起来。学生们有的转起了呼啦圈,有的在玩花样跳绳,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打篮球……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最喜欢转呼啦圈,斜着转、平着转、用腿转、跑着转,我都会。”三年级学生张立瀚向记者展示了她的“十八般武艺”。
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四年级学生方逸菲在小课间跟同学们跳绳、跳格子、踢毽子等,她说:“在课间运动一下,我很愉快,上课时精神头更足。”
上课预备铃一响,孩子们迅速将器材放回原位,回到教室。
记者了解到,这些体育器材由学校提供,就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由学生自主管理。“我们就是要让孩子们畅快玩,不怕体育器材有损耗。”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杨大鹏说。
市海容小学校长彭琼是体育老师出身,她告诉记者,学校不允许老师拖堂,专门把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之间的小课间增至15分钟(不包括眼保健操时间)。整个教学楼有6条楼梯,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楼梯下楼,玩自己喜欢的项目。
市晨光小学董台校区投入使用后,学生们的运动场地更宽阔了。“有了大操场,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学校还增加了课间值勤老师的数量。”如今,市晨光小学教师张霞很喜欢抓拍孩子们课间的笑脸。
襄阳市中小学在专项行动中积极创新,设置丰富多彩的小课间活动,包括趣味游戏、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等,并分年级、分班级划定活动区域,开放校园体育器材室供学生使用。比如,襄阳市第三十八中学在小课间引入翻花绳、丢沙包、编花篮等趣味小游戏,学生们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活动来缓解学习压力。
抖空竹、折扇操、竹竿舞……
大课间活动特色鲜明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近日,记者在市昭明小学看到,在大课间时段,1800多名学生齐跳《襄阳歌》特色操。
市昭明小学副校长方颖告诉记者:“《襄阳歌》特色操由该校音乐、体育、舞蹈老师创编,歌曲改编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襄阳歌》。此举旨在让学生从课间特色操文化中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从诗词文化中体会特色操的韵味。”
记者了解到,我市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扎实推进“阳光大课间”活动,让大课间活动有了鲜明的特色。
襄城区鼓励学校自编自创大课间活动形式。市第一实验小学自编自导以射箭为主要特色的广播操,市海容小学自创了啦啦操,市第二实验小学自编了武术操……
樊城区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区域特点,将全区学校科学划分成武术、操类、轮滑、舞龙舞狮、竹竿舞等10个体育特色片区。各校按照“1+X”模式(“1”为片区特色,“X”为学校办学特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如今,抖空竹、节奏跳绳、折扇操、竹竿舞等“创新版”特色大课间运动项目深受学生欢迎,大课间活动呈现“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保康县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保康县一中、保康实验小学、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学校、保康县店垭镇小学,让学生全程按音乐节奏完成各项活动,整个过程自然流畅,进退场安全有序。保康县寺坪镇小学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大课间活动;保康县马桥镇小学常年坚持上午、下午各开展一次“大课间”活动,保证了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该校还结合传统文化,将武术操融入大课间活动。
老河口市把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引入大课间活动。老河口市第三中学、老河口市实验小学教联体在大课间开展篮球项目;老河口市第四中学、老河口市第八小学教联体在大课间开展足球项目;老河口市白鹤岗小学、老河口市薛集小学在大课间开展排球项目;老河口市洪山嘴小学、老河口市孟楼小学在大课间开展田径项目;老河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大课间开展啦啦操项目。
宜城市西街小学在大课间开展各种趣味活动,分层次、分类别地安排课间项目,点燃了学生的运动热情。低年级学生开展冰淇淋接力、跳绳大接力等活动,高年级学生开展手推车竞速和足球绕杆接力等活动。
“动”起来,“笑”起来
学生尽享运动的快乐
在襄阳市多所学校,参加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津新区,汉水小学开设了拉丁舞、中国舞、武术、航模等社团,邀请专业教练与辅导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星汇城实验小学开设轮滑、篮球等22个社团,并计划增设射箭、舞蹈等社团。
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开设了32门社团课程,同时利用校外体育场馆开设网球、羽毛球、射箭、拳击、跆拳道、游泳等体育项目课程。学校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有1—2个擅长的体育项目,每天至少进行2个小时的锻炼。目前,该校学生在射箭、软式棒垒球、轮滑冰球、体育舞蹈、啦啦操、排球和足球等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襄阳市要求,要提升学校课间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既要保证课间活动时间,又要防范形式主义“注水”,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开发和推广教学资源,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活动模式,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培育特色体育课间活动,打造示范引领,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要让每一节课的结束,成为孩子们奔向快乐课间的开始!让更多孩子告别“小焦虑”,不当“小胖子”,不戴“小眼镜”。襄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各学校遵循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要求,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组织特色鲜明的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的小课间活动以及组建各种类型的社团,有效提升了中小学体育特色发展水平。(襄阳晚报 全媒体记者张丽 特约撰稿人陈建波 通讯员高华云 刘健 李雅婧 文/摄)
发表时间:2024-10-24 来源:湖北文明网
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在大课间进行射箭训练
襄阳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在小课间转呼啦圈
让学生“动”起来,让校园“活”起来——9月26日,襄阳市中小学“阳光课间 活力校园”专项行动工作会议召开。当日起,全市中小学开展“阳光课间 活力校园”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引导中小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阳光。
近一个月来,“阳光课间 活力校园”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怎么样?记者进行了探访。
转呼啦圈、踢毽子……
小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10月21日上午,记者在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看到,第一节课下课后,校园里很快热闹起来。学生们有的转起了呼啦圈,有的在玩花样跳绳,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打篮球……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最喜欢转呼啦圈,斜着转、平着转、用腿转、跑着转,我都会。”三年级学生张立瀚向记者展示了她的“十八般武艺”。
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四年级学生方逸菲在小课间跟同学们跳绳、跳格子、踢毽子等,她说:“在课间运动一下,我很愉快,上课时精神头更足。”
上课预备铃一响,孩子们迅速将器材放回原位,回到教室。
记者了解到,这些体育器材由学校提供,就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由学生自主管理。“我们就是要让孩子们畅快玩,不怕体育器材有损耗。”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杨大鹏说。
市海容小学校长彭琼是体育老师出身,她告诉记者,学校不允许老师拖堂,专门把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之间的小课间增至15分钟(不包括眼保健操时间)。整个教学楼有6条楼梯,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楼梯下楼,玩自己喜欢的项目。
市晨光小学董台校区投入使用后,学生们的运动场地更宽阔了。“有了大操场,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学校还增加了课间值勤老师的数量。”如今,市晨光小学教师张霞很喜欢抓拍孩子们课间的笑脸。
襄阳市中小学在专项行动中积极创新,设置丰富多彩的小课间活动,包括趣味游戏、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等,并分年级、分班级划定活动区域,开放校园体育器材室供学生使用。比如,襄阳市第三十八中学在小课间引入翻花绳、丢沙包、编花篮等趣味小游戏,学生们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活动来缓解学习压力。
抖空竹、折扇操、竹竿舞……
大课间活动特色鲜明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近日,记者在市昭明小学看到,在大课间时段,1800多名学生齐跳《襄阳歌》特色操。
市昭明小学副校长方颖告诉记者:“《襄阳歌》特色操由该校音乐、体育、舞蹈老师创编,歌曲改编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襄阳歌》。此举旨在让学生从课间特色操文化中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从诗词文化中体会特色操的韵味。”
记者了解到,我市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扎实推进“阳光大课间”活动,让大课间活动有了鲜明的特色。
襄城区鼓励学校自编自创大课间活动形式。市第一实验小学自编自导以射箭为主要特色的广播操,市海容小学自创了啦啦操,市第二实验小学自编了武术操……
樊城区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区域特点,将全区学校科学划分成武术、操类、轮滑、舞龙舞狮、竹竿舞等10个体育特色片区。各校按照“1+X”模式(“1”为片区特色,“X”为学校办学特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如今,抖空竹、节奏跳绳、折扇操、竹竿舞等“创新版”特色大课间运动项目深受学生欢迎,大课间活动呈现“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保康县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保康县一中、保康实验小学、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学校、保康县店垭镇小学,让学生全程按音乐节奏完成各项活动,整个过程自然流畅,进退场安全有序。保康县寺坪镇小学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大课间活动;保康县马桥镇小学常年坚持上午、下午各开展一次“大课间”活动,保证了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该校还结合传统文化,将武术操融入大课间活动。
老河口市把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引入大课间活动。老河口市第三中学、老河口市实验小学教联体在大课间开展篮球项目;老河口市第四中学、老河口市第八小学教联体在大课间开展足球项目;老河口市白鹤岗小学、老河口市薛集小学在大课间开展排球项目;老河口市洪山嘴小学、老河口市孟楼小学在大课间开展田径项目;老河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大课间开展啦啦操项目。
宜城市西街小学在大课间开展各种趣味活动,分层次、分类别地安排课间项目,点燃了学生的运动热情。低年级学生开展冰淇淋接力、跳绳大接力等活动,高年级学生开展手推车竞速和足球绕杆接力等活动。
“动”起来,“笑”起来
学生尽享运动的快乐
在襄阳市多所学校,参加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津新区,汉水小学开设了拉丁舞、中国舞、武术、航模等社团,邀请专业教练与辅导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星汇城实验小学开设轮滑、篮球等22个社团,并计划增设射箭、舞蹈等社团。
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开设了32门社团课程,同时利用校外体育场馆开设网球、羽毛球、射箭、拳击、跆拳道、游泳等体育项目课程。学校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有1—2个擅长的体育项目,每天至少进行2个小时的锻炼。目前,该校学生在射箭、软式棒垒球、轮滑冰球、体育舞蹈、啦啦操、排球和足球等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襄阳市要求,要提升学校课间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既要保证课间活动时间,又要防范形式主义“注水”,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开发和推广教学资源,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活动模式,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培育特色体育课间活动,打造示范引领,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要让每一节课的结束,成为孩子们奔向快乐课间的开始!让更多孩子告别“小焦虑”,不当“小胖子”,不戴“小眼镜”。襄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各学校遵循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要求,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组织特色鲜明的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的小课间活动以及组建各种类型的社团,有效提升了中小学体育特色发展水平。(襄阳晚报 全媒体记者张丽 特约撰稿人陈建波 通讯员高华云 刘健 李雅婧 文/摄)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