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   星期日   甲辰年   腊月初六

天门市:薪火相传焕活力 守正创新绽华彩

A-   A+
发表时间:2024年07月01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天门大地,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代代戏曲人薪火相传。

这里,走出了第一个把花鼓戏唱到中南海、第一个将天门花鼓戏搬上银幕的天门市花鼓剧团;打造了《米爹》《亮相》等入选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名单、获湖北省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的优秀剧目;培养了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的市群艺馆……

近年来,天门市高度重视戏曲文化在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中的独特作用,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抓手,扎根本土、深耕时代,坚定延续戏曲文化根脉,持续推动戏曲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茶缘》剧照

天门市花鼓剧团成立于1954年,是湖北省最早成立的县级专业剧团,也是天门市唯一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曾经在全省县市级院团中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个县级花鼓剧团(1954年);第一个为花鼓戏配上弦乐(1955年);第一个把花鼓戏唱到了中南海,四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1953年、1987年、2000年、2002年);第一个将天门花鼓戏搬上银幕(《花墙会》1980年)。天门市花鼓戏剧院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2023年,花鼓戏《米爹》入选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名单,花鼓戏《亮相》获湖北省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天门渔鼓《扬帆起航新征程》参演“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天门小曲《村官招亲》参加第七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展演,岳口镇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米爹》剧照

天门市采取多种措施,实现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高位谋划推进改革。出台《天门“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天门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方案》。天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讨文化文艺发展和院团改革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实地调研戏曲文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改革发展工作。完善剧场供应与运营机制,整合天门剧院、天门市花鼓戏剧院,加强资源统筹协调。加入全省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引入各级优秀院团和优秀剧目在剧场开展商业、公益性演出。建立健全市内市外剧团合作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国有文艺院团自身造血功能。

《醉飘香》剧照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2023年以来,举办全市春节联欢晚会,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活动256场、“强国复兴有我”活动100余场,每年开展送戏下乡演出100场。大力开展文艺进景区、参与“一镇一节”演出等活动,高质量完成“天商大会”“陆羽茶文化节”“蒸菜节”“侨乡文化节”“天门春晚”等大型惠民演出,年服务群众100万人次以上,有力地夯实了花鼓戏的观众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积极谋划组织天门市常态化文化活动,采取小型多场次方式,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亮相》剧照

持续打造文艺精品。创作编排的大型花鼓戏《茶缘》获第九届楚天文华奖戏剧汇演暨荆州花鼓戏艺术节编、导、演、音乐、舞美等9个奖项、第一届湖北省艺术节暨第十届楚天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湖北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孝子里》入选荆州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2015年《醉飘香》入选第二届湖北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花鼓戏小戏《村官轶事》《口说为凭》获全国金奖,《村官招亲》入围群星奖全国展演剧目。大型现实题材花鼓戏《茶树岭》入选第三届湖北省艺术节和全国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亮相》获“楚天文华剧目奖”和湖北省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2023年,花鼓戏《米爹》入选全省重点题材创作剧目,参加全省花鼓戏艺术节、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广受好评。

《孝子里》剧照

培育引进文艺人才。天门市高度重视花鼓戏传承体系建设,注重花鼓戏人才培养,联合天门职院开办花鼓戏戏曲班。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全市花鼓戏剧院专业人才艺术水准不断得到提高,5人荣获全省戏剧“牡丹花”奖。17人先后参加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节、湖北艺术节并获奖。目前剧院有国家级演员20人,其中国家一级演员2人、国家级演奏员5人,一大批本土戏曲爱好者参与各类文化惠民演出,天门戏曲人才辈出、层出不穷,戏曲文化氛围浓厚。

《米爹》剧照

下一步,天门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到文艺惠民,实现送戏下乡暖民心、文旅融合添活力、服务中心促振兴;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突出文艺精品创作,进一步提升文艺作品质量、演艺供给水平和剧本创作水平;坚持以创新为根本,强化公益属性、激发创新活力、优化考评机制,激发院团内生动力;坚持以人才为命脉,加强院校合作、人才引进、艺德建设,探索创新培育机制。(《农家书屋》杂志 作者:中共天门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欢

天门市:薪火相传焕活力 守正创新绽华彩

发表时间:2024-07-01 来源:湖北文明网

天门大地,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代代戏曲人薪火相传。

这里,走出了第一个把花鼓戏唱到中南海、第一个将天门花鼓戏搬上银幕的天门市花鼓剧团;打造了《米爹》《亮相》等入选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名单、获湖北省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的优秀剧目;培养了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的市群艺馆……

近年来,天门市高度重视戏曲文化在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中的独特作用,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抓手,扎根本土、深耕时代,坚定延续戏曲文化根脉,持续推动戏曲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茶缘》剧照

天门市花鼓剧团成立于1954年,是湖北省最早成立的县级专业剧团,也是天门市唯一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曾经在全省县市级院团中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个县级花鼓剧团(1954年);第一个为花鼓戏配上弦乐(1955年);第一个把花鼓戏唱到了中南海,四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1953年、1987年、2000年、2002年);第一个将天门花鼓戏搬上银幕(《花墙会》1980年)。天门市花鼓戏剧院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2023年,花鼓戏《米爹》入选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名单,花鼓戏《亮相》获湖北省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天门渔鼓《扬帆起航新征程》参演“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天门小曲《村官招亲》参加第七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展演,岳口镇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米爹》剧照

天门市采取多种措施,实现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高位谋划推进改革。出台《天门“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天门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方案》。天门市委常委会专题研讨文化文艺发展和院团改革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实地调研戏曲文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改革发展工作。完善剧场供应与运营机制,整合天门剧院、天门市花鼓戏剧院,加强资源统筹协调。加入全省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引入各级优秀院团和优秀剧目在剧场开展商业、公益性演出。建立健全市内市外剧团合作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国有文艺院团自身造血功能。

《醉飘香》剧照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2023年以来,举办全市春节联欢晚会,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活动256场、“强国复兴有我”活动100余场,每年开展送戏下乡演出100场。大力开展文艺进景区、参与“一镇一节”演出等活动,高质量完成“天商大会”“陆羽茶文化节”“蒸菜节”“侨乡文化节”“天门春晚”等大型惠民演出,年服务群众100万人次以上,有力地夯实了花鼓戏的观众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积极谋划组织天门市常态化文化活动,采取小型多场次方式,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亮相》剧照

持续打造文艺精品。创作编排的大型花鼓戏《茶缘》获第九届楚天文华奖戏剧汇演暨荆州花鼓戏艺术节编、导、演、音乐、舞美等9个奖项、第一届湖北省艺术节暨第十届楚天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湖北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孝子里》入选荆州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2015年《醉飘香》入选第二届湖北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花鼓戏小戏《村官轶事》《口说为凭》获全国金奖,《村官招亲》入围群星奖全国展演剧目。大型现实题材花鼓戏《茶树岭》入选第三届湖北省艺术节和全国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亮相》获“楚天文华剧目奖”和湖北省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2023年,花鼓戏《米爹》入选全省重点题材创作剧目,参加全省花鼓戏艺术节、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广受好评。

《孝子里》剧照

培育引进文艺人才。天门市高度重视花鼓戏传承体系建设,注重花鼓戏人才培养,联合天门职院开办花鼓戏戏曲班。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全市花鼓戏剧院专业人才艺术水准不断得到提高,5人荣获全省戏剧“牡丹花”奖。17人先后参加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节、湖北艺术节并获奖。目前剧院有国家级演员20人,其中国家一级演员2人、国家级演奏员5人,一大批本土戏曲爱好者参与各类文化惠民演出,天门戏曲人才辈出、层出不穷,戏曲文化氛围浓厚。

《米爹》剧照

下一步,天门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到文艺惠民,实现送戏下乡暖民心、文旅融合添活力、服务中心促振兴;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突出文艺精品创作,进一步提升文艺作品质量、演艺供给水平和剧本创作水平;坚持以创新为根本,强化公益属性、激发创新活力、优化考评机制,激发院团内生动力;坚持以人才为命脉,加强院校合作、人才引进、艺德建设,探索创新培育机制。(《农家书屋》杂志 作者:中共天门市委宣传部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